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八卦史记故事 > 第92章 项羽本纪(一)

八卦史记故事 第92章 项羽本纪(一)

作者:布衣小五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7-22 13:07:41 来源:文学城

项羽是楚国下相人,姓项名籍,字羽。刚开始起事(响应陈胜吴广起义,反抗秦朝暴政)的时候,只有二十四岁。

项羽的叔叔叫项梁,项梁的父亲叫项燕。项燕是楚国名将。秦国灭楚国的过程中,项燕打败秦国名将李信带领的二十万大军,让秦始皇不得不亲自请王翦出山,并带六十万大军出战。后来项燕跟王翦对峙很久后被王翦打败,逃走以后立昌平君做楚王,最后兵败自杀。

也就是说项羽是项燕的孙子。项氏一族,代代都在楚国做将领,封地在项这个地方,所以他们家族姓项。项家属于军事世家。

项羽年少的时候学习书法,没有学好,后来又去学剑,还是不能坚持到出成果。项梁很生气。项羽就说:“写字不过是记记人名。学剑也就是跟一个人对抗而已,这些都不值得学。要学就学可以对抗万人的。”于是项梁就教项羽兵法,项羽非常高兴,但是大体知道兵法的意思之后,又不肯深入的学习。

这里看起来项羽就是个浅尝辄止的急性子。我们结合时代背景和项羽的年龄看,可能感觉就不太一样了。

项羽出生在公元前232年,秦国的灭楚战争发生在公元前225-222。也就是说项羽的童年的将门贵子的童年。所以他才能学书学剑。

另外那个时代的书,也不是我们现在以为的书法,那个时代写字用竹片木片。孔子读书韦编三绝,把竹片木片用牛皮等有韧性的东西编起来才成书。

没有纸张,一般人也用不起布帛。秦始皇看奏报都是按斤算,所以项羽能学的书,基本也是拿刻刀在小板板上比划,几岁的小孩子,谁沉得住性子啊?

他们家是武将,外面都是哼哼呼哈,一个小孩拿着刻刀一点一点熟悉纹络,考虑力度,这也太考验人性。再说那个时候秦国楚国打仗啊,学了书法又能怎么样?学了剑法又能怎么样?周围都是群情激奋的将士,五六七八岁的孩子学万人敌保家卫国是最正常不过的价值取向了。

说是学书不成,不代表他没有文化,垓下的时候自创歌曲;说是学剑不成,可看后来项羽的战斗力,一把剑以一敌百也不是谁都做得到的。

至于说学兵法也不深入去学,项燕被逼自杀时项羽十岁左右,项羽的父亲没有记载,不知道是不是也在对秦战争中去世。国破家亡名将后代,除了逃亡应该没啥好结局。所以对于兵法的学习,很可能前期缺乏真正的实践,到后期十几岁发育起来,力能扛鼎的强汉,一抬手没三个回合对手已经落马,弯弯绕绕对他来讲没用啊。

一力降十会,智慧是弱者对抗强者采取的曲折回环,项羽本身是强者,实战中总是用不上的东西,他怎么可能去下力气去学呢?

项梁曾经在栎阳被通缉,就请蕲县狱掾曹咎写信给栎阳狱掾司马欣,因此事情得以了结。后来项梁杀了人,和项羽到吴中躲避仇家(秦国后期攻打下来的土地,管理上还有一定的疏漏,所以项梁这样的通缉犯能隐藏下来,并且混到高位)。吴中贤能的士大夫都比不上项梁。每当吴中有大规模的徭役和丧事的时候,经常由项梁主持办理,他暗中用兵法部署调度宾客和子弟,所以也借此了解这些宾客们的才能。

秦始皇巡游会稽,渡过浙江的时候,项梁和项羽一同前去观看。项羽说:“这个人也不是不能取代他。”看不太上秦始皇的样子(秦始皇本纪里有写秦始皇外表并没有那么出众,尤其是远观,看不清楚眉目,另外秦始皇应该五十岁以上,可能已经不那么挺拔威严,项羽身高两米多,可能看谁都是矮子),项梁捂住他的嘴,说:“别乱说话,要灭族了!”

但是项梁因此觉得项羽非同寻常——胆子大。项羽不光胆子大,本事也大。项羽成年后身高八尺有余,当时秦国的一尺大约27.7厘米,项羽身高接近2米三,力气过人,能够举起大鼎(秦武王就曾经举鼎绝膑而死)。因为才能勇气都超过常人,就连吴中子弟(非自己地盘,他属于外来户)也都畏惧他。

这里我们就可以跟前面学兵法的事情结合起来。你让一个壮汉跟个弱鸡一样左琢磨右比划,他耐不下性子来啊,一脚踹飞的玩意儿,谋划个屁!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这年九月会稽郡郡守殷通跟项梁商量说:“长江以西的地方都造反了,这是老天要灭亡秦朝的时机啊。我听说先行动的话能够左右管控别人,后行动的话就被人左右管控(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我想发兵攻打秦朝,任命您和桓楚做将领”。

关于桓楚具体是谁,做了什么不清楚,只知道他当时也是逃犯,隐藏在某一片水域,后期跟随项羽打过仗,再后来就没有记载了。

插一句,这些秦朝的高官跟流窜的旧势力好多都是勾勾搭搭。攻下一个国家接过管理权并不是结束,不断的加强管理,自上而下梳理重要人物的关系,需要细水长流的功夫。

项梁听殷通这么说,就回答说:“桓楚目前在逃亡,别人都不知道他具体藏在哪里,只有我家项羽知道。”然后退出来找项羽,找到后让项羽拿着剑在外面等着召唤。

然后项梁又进到屋里坐下说:“项羽就在外面等待召唤,您叫他进来吧,好让他接受您的命令去找桓楚。”

殷通也知道这件事必须保密,就说:“好。”项梁就把项羽叫进来。

不一会儿,项梁就给项羽使眼色,说:“可以干了。”

于是项羽就拔出剑来把殷通的脑袋砍下来了。

项梁于是拿着殷通的脑袋,佩戴郡守的印绶,要行使郡守的权力。

这属于造郡守的反。殷通作为郡守也是有自己的铁杆的,理所当然要攻击项梁,结果项羽拿剑杀死了几十上百个人。一时间整个郡守府的人都吓得趴着不敢动了。所以,前面说的“学剑不成”,实质上是不成立的,以一敌百还被人说不行的话,那“行”的标准实在太高了。

郡守府被拿下了,项梁于是召集他比较熟知的豪吏(吏,基本管文,也有管缉盗治安的),告知他们要起兵响应陈王起义,于是举兵吴中。然后派人到所管辖的各县征兵,得到八千精兵。然后委任吴中的豪杰们(可能有一部分是在逃人员,基本管武)为校尉、侯、司马。军政两班都全了。

这时候有个人没有被任用,他就找项梁问原因。项梁说:“之前的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曾经委托您主持办理某件丧事,但是您没有办好,所以我不能任命您做事。”所以大家都很服气,于是项梁就成了会稽郡的郡守,项羽担任裨将(谁不服打服,再不服就干掉),攻取所辖的各县。

这里咱们说说殷通和项羽吧。说起来殷通具体什么出身不清楚,但是能做到郡守,基本都是世家大族。至于说是秦国人出身还是楚国人出身,或者原来东方其他国家出身,楚国人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统一大业摧枯拉朽,秦国未必有那么多的人才储备,即便人才很多,为了弱化来自底层的反抗,以楚治楚是一个更便宜的选择。

当然这些身居高位的楚人最少明面上要政治正确,拥护秦朝的统治,也就是政治变通性;另外必须有一定的根基,一定的能力,能够辖制住治下的英雄豪杰,可以起到切实的管理作用,征兵征粮啦,徭役啦,要供应的上。

所以殷通当秦朝的官的时候,也努力对上满足,虽然具体事务是项梁安排的,明面上主事的是殷通,当然私底下小动作没有停,任用项梁,留意桓楚。而眼看秦朝呼啦啦大厦将倾,殷通也颇懂得顺应形势,反也就反了,还任命流犯主持军务。所谓忠诚也是没有的,都是利弊权衡。

关于项梁和殷通之间的合作关系,不管他是知道项梁的根底也好,不知道也好,把民政大事交给一个人之前什么都不考虑是不可能的。大概率还是知道的,可能还以此为合作条件,你帮我办事,我保你性命无忧。所以项梁干掉殷通这件事很可能不是简单的干掉救命恩人,是去掉一个威胁自己的合作伙伴。

至于项羽拔剑杀人,这对于霸王来说很可能小菜一碟,他又出身军事贵族,对于人命大概没有平民那么顾忌;多年流亡,叔叔项梁杀了人才逃命,而且确实逃过去了又能主持一郡事务,所以杀人的后果在他那里应该也不严重。后续项羽多次屠城也能看出这一点来,人命这种东西,听话就好;死活不听话,也就是随手一剑的事,不行就多几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