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八卦史记故事 > 第107章 项羽本纪(终)

八卦史记故事 第107章 项羽本纪(终)

作者:布衣小五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28 00:31:23 来源:文学城

项羽已经死了,楚地全都投降了汉王,只有鲁县不降服。

刘邦就率兵想要屠戮鲁城,但考虑到他们恪守礼义,为君主守节不惜一死,就拿着项羽的头给鲁人看,鲁地父老这才投降。

当初,楚怀王封项羽为鲁公,等他死后,鲁国又最后投降,所以,按照鲁公这一封号的礼仪把项羽安葬在谷城。

刘邦给项羽发丧,哭了一通后才离去。这场哭应该有很大的作秀的成分。

项氏宗族各旁枝,刘邦也都没有杀戮。封帮过他多次大忙的亲家项伯为射阳侯。桃侯(项襄,汉二年投降刘邦)、平皋侯(项它,项羽死后一年,以砀郡长的地位投降刘邦)、玄武侯(不知道具体是谁)都属于项氏,汉王赐姓刘,以后你们就是老刘家人啦。

当然爵位是有的,要实权的话就要靠切实做出的贡献来争取。项氏这一族随着项羽去世,改姓的改姓,落寞的落寞。

太史公说:我听周生说舜的眼睛可能是两个瞳仁。又听说项羽也是两个瞳仁。项羽难道是舜的后代吗?不然他的发迹怎么那么突然啊!秦朝搞糟了它的政令,陈涉首先发难,各路豪杰蜂拥而起,你争我夺,数也数不清。然而项羽并没有些许权柄可以凭藉,他趁秦末大乱之势兴起于民间,只用了三年的时间,就率领齐、赵、韩、魏、燕五国诸侯灭掉了秦朝,划分天下土地,封王封侯,政令全都由项羽发出,自号为“霸王”,他的势位虽然没能保持长久,但近古以来象这样的人还从来不曾有过。

至于项羽舍弃关中之地,思念楚国建都彭城,放逐义帝,自立为王,而又埋怨诸侯背叛自己,就有点强人所难(你自己造楚怀王的反,人家也造你的反,都是同样的道理)。他自夸战功,竭力施展个人的聪明,却不肯师法古人,认为霸王的功业,要靠武力征伐诸侯治理天下,结果五年之间终于丢了国家,身死东城,仍不觉悟,也不自责,这是不对的。而他竟然拿“上天要灭亡我,不是用兵的过错”这句话来自我解脱,难道不荒谬吗?

其实读项羽本纪,看项羽做事风格,完全狂风暴雨,摧枯拉朽,极其明显的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尤其看他不断地坑杀俘虏,坑杀抵抗者,纵容手下烧杀掠夺,这都是极其不得民心的做法。而对待手下,又比较刻薄(比如陈平曾经平定的地盘被抢居然要被杀头),轻易不会信任重用(比如韩信,韩信出了很多计策都不被采用),又轻易怀疑(比如范增,范增跟了你这么多年你都不了解吗?老头尽心竭力辅助你),但是在涉及仁义道德层面又好面子游移不定(鸿门宴放走刘邦,放弃杀刘太公,最后自杀),对自己家族的某些成员(比如项伯)警惕性不够,所以他的失败是一种必然。

相反他的主要对手刘邦,那是特别听人劝,特别不要脸,最少前期对人也真的宽和,世情通达,舍得给手下好处,经得住背叛挫折,排除一些幸运的因素(刮大风让他逃跑之类)这种人赢的其实很明白。

这应该也跟两者的出身阅历有关。

项羽出身军事世家,他的基础规则是军事贵族那一套,幼年的流亡经历,造成他不觉得杀人有什么障碍,一直都是精英又力大无穷,也不觉得别人比得过自己,所以他的骄傲也是必然。

刘邦则出身要低微一些,虽然也曾经热血沸腾,呼朋唤友,但家庭条件造成他不可能呼风唤雨,而是在家族里被斥责。也曾经投靠张耳做小弟,但是张耳后来自己也流亡,刘邦应该本身是吃过很多平民阶层的苦头,了解民间疾苦,了解人性,必要的时候肯分好处给别人。后来做秦国的小官,也是被派遣过押送服役人员(要远行,还要自己备口粮,承担服役人员逃跑的责任),被迫造反的时候年纪大了,棱棱角角的被磨得不少,挫折打击也受的多了,所以心里强悍,屡败屡战,就是不死。

下一篇咱们就讲刘邦。看看这个开局起点很低的大器晚成的人怎么一路飙到皇帝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