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事之后,石毅的睡眠时好时坏,他自己也不在意。玩游戏较上劲了,天快亮才睡,第二天起不来。有时候忙累了睡得挺早,天没亮就醒了,然后瞪眼到天亮。
吃饭也是一样,下午三点那顿因为徐姨做,他肯定会吃,其他时间的就不一定了,十分看心情。他没把自己饿死,多亏了徐姨。
混乱无序,活一天算一天。
多一天少一天的,石毅那时候已经不在意了。但是大姑下跪求他,他不忍心。
四岁之前的石毅,他自己没有印象了,估计跟普通小孩一样。在爸爸妈妈身边生活,无忧无虑地傻笑,在街边的树下,美滋滋地添手上的奶油冰棍。
石毅觉得四岁是个分界线,记不住之前的美好生活可能因为他觉得那种普普通通的日子会伴随他很久,不值得被记住。
谁曾想到,原来一转身,就能跌入深渊。
......
国企下岗只是导火索,根本原因是人。
几千人的大厂,下岗那么多人,没人饿死。没工作了,可以找,不够稳定,拿先把钱挣到手再说。
笑贫不笑娼。话虽然难听,还是有些道理的。饭都吃不饱,谁还在意丢不丢人?
但神奇的就是,还真有人在意!
石毅他爸。
他爸高中毕业,高考落榜不甘心想复读,石毅爷爷不同意。那时候的人想法也奇怪,他爷爷觉得念完大学也是进工厂当工人,现在当还早挣几年钱。
他爸就上班了,跟初中毕业的人一样,从学徒当起。不服气是肯定的,他爸就边上班边复习,想来年偷偷去考试,考上了就去念书了他爷爷也就没办法了。
他爸高中班主任是英语老师,年轻时候直接跟外国人学的英语,口音纯正。他爸英语学得好,高中毕业了老师也愿意继续指导,给他找课外的学习材料和原文书,在当时可都是稀罕物。
他爸拿到原文书特别珍惜,总带在身边,有空就拿出来朗读。
本来就有点炫耀的意味,有人一围观他读起来就更慷慨激扬,名声很快就响起来了。
不用再当学徒做工了,他爸直接被调去团委搞宣传,高考复习也荒废了,每天拿着英文书来劲。
有领导来视察,他爸就作为当代新工人代表上台感谢领导培养;有外宾来参观,更是全程陪同,热情洋溢地给老外介绍厂区欢迎人家再来。
石毅五官、个头都随他爸,他爸身上还带着一股知识分子的书卷气,喜欢他的姑娘那真是海了去了。
但他爸把标准卡得很死,要娶就娶女大学生。
可那年代大学生都是凤毛麟角,女大学生更是少之又少。
他爸自己有招儿,报名去上夜大,夜大毕业的也勉强算大学生了。
就在夜大,石毅他爸妈历史性地会面了。
他妈比他爸小一岁,不是本市人,在省里的一个设计院做文职工作,也是高考落榜不甘心,跟他爸特别有共同语言。
但有一点不同,他爸念夜大是为了找女大学生,他妈是真的有抱负来学习知识的。
他俩毕业就结婚了,来年就生下石毅,一家三口甜蜜幸福。
直到他爸工作的机械厂改革,国企改私营,团委那种没有产值的部门,要求全员转岗。有人是出徒之后转的团委工作,手艺还在的就去车间干活。
最惨的就是石毅他爸,除了会念英文、写写报告,几年下来啥也不会。那时候也没有进出口业务,会英文不如会使钳子有用。
东北人对于铁饭碗的追求,是一辈传一辈这么传下来的,吃国家饭就是最好的工作。哪怕就是现在,“体制中”这三个字也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下岗的人这么多,只能自己寻活路。
活路千千万,石毅他爸就偏偏往死路上走。
工作这几年一直被人捧着,跟领导合影都站前排站的人,清高劲已经深入骨髓。猛地一下从云端摔入泥里,他爸适应不了。
卖力气的活打死都不干,小型私企有需要英语的岗位,他爸又嫌弃人家规模小、工作不稳定。
刚开始还愿意出去找工作,但专门往有编制的大型企业上盯。他又没有过硬的技术,人家这条件也更愿意招对口的大学生。
就这样,趴着趴着他爸在泥里就越趴越舒坦,还发现了其中的乐趣。
跟附近几个同样下岗、同样眼高手低的人整天混在一起,打牌、喝酒,整宿整宿地不回家。输多赢少,回家就为了找媳妇儿要钱,媳妇儿不给就找老妈。可怜老太太,为了带孙子提前退休,一个月退休金也就200多块钱,不够儿子输一个晚上的。
石毅他妈最先爆发的,搁谁谁都受不了。
吵架吵得很凶,石毅那时候觉得自己妈妈很陌生,破口大骂时觉得妈妈脸上的五官都狰狞得错位了。
那时的小石毅根本不明白发生了什么,爸妈吵架的时候也是妈妈一直单向输出,爸爸就躺在床上面朝着墙不知道睡没睡。
但小孩子都是很敏感的,他不知道为什么吵架,但他知道妈妈总是生气,奶奶经常偷偷掉眼泪,他也跟着惶恐不安。
爸爸一回家他就紧张,害怕妈妈又开始吵,这种心惊胆战的日子一直持续到他五岁夏天的一个晚上。
石毅个子还是小小的,蹲在屋子的角落,看着妈妈惯常数落爸爸。
可能爸爸今天输多了心情不好,坐在床边回呛了几句,妈妈一下子就火了,扑过去就推爸爸的后背。
石毅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他爸猛地站起来,啪的一声扇了他妈一巴掌,这巴掌正好打在嘴上,嘴上的毛细血管一下子就破了。
他妈满嘴是血的站在屋子中央一动不动。
石毅觉得太恐怖了,一下子哭喊起来,跑去奶奶的房间。
当晚他妈就走了,再没回来,满嘴是血的样子是留在石毅记忆里最后的画面,这画面石毅永远忘不了。
工作丢了,媳妇跑了,他爸彻底烂在泥里。没钱再打牌,整天在家喝酒,什么酒便宜买什么,喝的人晕头晕脑。
石毅就以为自己妈妈去外地姥姥家了,以前也去短住过,并没有放在心上。家里再没有撕心裂肺地争吵,石毅还放松了一点。
他太小了,不明白这种死一样的安静,其实更磨人心。
全家三口人的收入就是奶奶的退休金,吃饭很勉强。酱油拌饭大人吃还行,石毅还要长身体的。
奶奶开始出门捡废品卖,大姑偶尔偷偷地塞点钱过来。奶奶每次都不要,大姑姑父过得同样拮据,大姑这样私下贴补娘家很容易产生矛盾的。
大姑每次都说,这是给小毅的,你给小毅买肉吃。
听到是给石毅的,奶奶就犹豫,留下一半钱,再把剩下一半推回去。
家属区住的都是一个厂的人,大家互相都很熟悉。
他爸以前在厂里那是多风云的人物啊,现在媳妇儿跑了自己变酒鬼了。这事一直是邻里邻居之间的话题热点。
石毅就是在这些人的指指点点里,明白了他家到底发生了什么。
自己再也没妈妈了,是被自己爸爸打跑的。
小石毅气坏了,他们瞎编,妈妈去姥姥家而已。
他跑回家摇醒他爸,急着问妈妈是不是不要自己、不再回来了?
他爸没睡醒,头疼欲裂地瞪着石毅,张嘴就吼:
你妈被我打死了!你再吵我,我也打死你!咱全家都别活了!
石毅那时真的恐惧了,真切地害怕着自己的爸爸,无论奶奶怎么劝,他都不敢跟爸爸说话。
这种半死不活的日子,居然维持了两年,他爸没把自己喝死真是命大。
一天晚上,奶奶趁着他爸清醒,跟他爸说了一句话。他爸像是要把这几年喝的酒彻底醒过来一样,在黑暗中自己呆坐了一晚上。
第二天天没亮,他爸就出了门。
凡是以前打过交道的人,凡是还能叫得上来名字的人,他爸挨家挨户地敲门,鞠躬、下跪、恨不得用头抢地,想借点钱,没钱也没关系,有没有挣钱的门道。
再过两个月,小毅该上学了,咱家一分钱都没有,你想让你儿子当文盲吗?
那天晚上,石毅奶奶就是跟他爸说了这么一句话。
倒霉到极点的时候,往往也意味着否极泰来。
他爸以前的同事刚刚联系妥了去美国打工的事,就在他爸砸门借钱的两天之前。
这位同事可以算是石毅家的恩人,借了他爸几万块钱办签证,带着他爸一起去了美国。
这一去,他爸七年没回来过。
石毅在自己七岁那年,身边再没有了爸妈。
随着石毅长大,奶奶渐渐地告诉他父母的事,石毅也不再害怕自己的爸爸。
后来,一提起父亲,石毅只剩下了恨。
恨他不争气,恨他打跑了妈妈,恨他让奶奶这么辛苦,恨他让自己没有了家。
你让我没有了妈妈,那我自己便放弃了爸爸。
这之后他和奶奶的日子才算好过起来,每个月他爸都寄钱回来,还把大姑一家带去美国。
因为签证过期算是黑户,在拿到绿卡之前他爸无法回国。
石毅无所谓,他爸不回来更好,他和奶奶过得自由自在。
奶奶就是石毅的家。
都说隔辈人溺爱孩子,奶奶因为石毅身边没有爸妈更娇惯他。奶奶把全部的爱都给了石毅,他也没辜负奶奶的希望,长成一个开朗的朝气蓬勃的帅小伙儿。
所以当他知道奶奶过世的消息时,石毅瞬间觉得,自己再没有家了。
尤其,奶奶还是因为自己才过世的,这让石毅掉入万丈深渊。
石毅从小就太苦了,所以给他取一个坚强的名字。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章 你给小毅买肉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