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以前就经常听到这样子的事情,有一些人很爱国,看到别人用的是日本货,买的日本车,就跑去砸人家的车,说自己这是爱国。你觉得这是爱国吗?什么时候我们的爱国就是去砸人家的东西?你这是爱国吗?”
B:“爱国并不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
A:“确实不只是口头上说说,他们可是身体力行,做到了一般人轻易做不到的事情。”
B:“这些年的爱国教育还少吗?但是不少人还是对爱国这个词的概念很模糊。”
A:“我一直觉得,这些含义并不是很重要的,含义是人总结出来的,一个人可以背会很多东西,他口头上说的很动听,就像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的山盟海誓一样,他说的很动听,但是你会只相信这个人口头上的话吗?”
B:“大家也都知道不能够只看口头上的承诺,但是行动往往是很难被看到的,或者说一时之间很难被人看到。行动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而口头上的承诺却只需要一瞬的时间而已。”
A:“是啊,我们都说不要听甜言蜜语,但是偏偏却被甜言蜜语所捕获。”
B:“群众的眼睛真的是雪亮的吗?”
A:“当然不是,不过大家都只是最普通最平凡的人,然而普通而又平凡的我们却不愿意承认自己容易被一些风言风语给牵着鼻子走,所以这句话就成了正确的话,好像我们这些人的眼睛就真的是雪亮的一样。”
B:“说了这么多,你觉得这些人砸车的行为是在爱国吗?”
A:“或许他们的目的是为了爱国,或许不是,但是我认为他们的行为不是爱国,而是碍国。”
B:“怎么说?”
A:“一个人无论出于什么目的买了别的国家的车,或者是碰巧买了一些辱华的公司的产品,或者是刚好喜欢了辱华作品。那么,无论这个人过去买了多少东西,在这个人不知情的情况下,他就是无错的,你能够审判一个无罪的人吗?”
B:“怎么判断这个人是在什么时候购买的这些产品呢?”
A:“这是你应该操心的事情吗?”
B:“为什么这不是我们应该操心的事情呢?大家都会这么想,就是因为有你这样的人存在,社会才会变得这么冷漠的!看吧,大家都是这么想的,你无法阻止他们。”
A:“我没有打算阻止,朋友,我不认为我有能力阻止得了他们,只是,我希望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写下我的想法,把我的想法给更多的人看,希望能够让大家多想一下:这样做真的是应该的吗?这才是我的目的。”
A:“我们没有资格这样做,但是偏偏我们想要生活在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而想要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就必须去改变其他人,这真的很难。”
A:“但是,我相信我们可以做到。”
B:“会的,会有这一天的吧?”
A:“以前我都会这样的事情视而不见的,我觉得吧,那些人为什么非要买日本货呢?谁让他们买日本人的东西?被砸了就是祸害!今天我看到一个同学说他很爱国,但是他真的不想要丢了自己的鞋子衣服裤子。是啊,他做错了什么?他又不是什么汉奸,他也不是叛徒,怎么要这么对他?”
B:“有人打算让他扔了自己的鞋子吗?”
A:“大概是的。我说过我们只是消费者,我们买东西考虑的是质量,质量之外的东西都是其他,但是爱国是我们的底线。以前买过的东西我们也不必丢了,只要以后不再去买就行了,这只是一个态度,我们只需要一个态度。不应该把人给逼的太死。”
B:“你觉得这样放任自流的行为是可行的吗?”
A:“为什么不可行呢?我认为这件事情就像是大禹治水一样,堵不如疏,我们越是禁止,越是不让人去做,人反而越是叛逆。”
B:“你前面有说万一刚好喜欢了辱华的作品,如果是你,你打算怎么做呢?”
A:“我认为喜欢是没有错的。无论是什么人,都不可以因为你曾经喜欢过辱华的作品,就上升到你的人品,说你这个人的人品有问题,我认为这种说法是极为不负责任的。一个人的人生多么重要,很有可能就因为这一句话给毁了!假如是我,我可能会划清界限,说清楚自己的立场,如果不道歉,不反思,以后别想让我再去关注这个作品,就算心里再喜欢,我也不会在众人面前谈论了。”
B:“那你会觉得自己过去喜欢这样的一个作品是可耻的吗?”
A:“我不觉得是可耻的,热爱是没有错的。没有任何人可以批判我们。只能够说我们一片热爱喂了狗,这个狗不值得让我们再去热爱,但是曾经的我们,那样的热爱着一样的事物的我们,不应该被受到批判的。”
B:“喜欢这样作品的人是没有错误的,那么,这部作品里面的角色有没有罪呢?”
A:“这个问题我很难回答。有些人觉得这些作品里的角色被创作出来,他是无法选择的,所以他是没有任何错误的,有人认为角色就是代表着创作者的思想的,所以如果创作者有问题,这个作品的角色也就跟着有问题。”
B:“那你是怎么认为的呢?”
A:“我是认为角色没有错的那一波人的,倒也不是因为角色无法被选择,而是因为一个角色被创作出来,如果他能够表达出来的东西,是超越了很多的,比如说莎士比亚的作品,这个人的黑点可能有很多,比如培根,还有一些很差劲的人,差劲的创作者,但是这些人的作品,你能够说是很烂的吗?”
B:“可能是我们这边的风俗习惯不同,你举例子说明的都是外国的人,而在我们这里,如果一个创作者人品不行,那么他无论多么有才华,作品写的多么好,这个人在大家心里也是不够好的,这个人的名字甚至要遗臭万年,子子孙孙都要受到人们的白眼。”
A:“唔……这个情况我确实没有考虑到。”
B:“那么,有一些人说自己尽管还在买这些辱华作品的周边,还在买这些辱华公司的产品,但是他们的内心是爱国的,这样的行为,你又是怎么看待的呢?”
A:“是令人不齿的。如果说之前买纯粹是因为热爱,因为这些公司这些作品没有被人爆出来,你买是可以的,大家都能够理解,但是在这些事情爆料出来之后,你就应该划清界限。可能我这样说也有指手画脚的嫌疑,但是我觉得一个人无论再如何,他也应该是有底线的,国家就是我们的底线。”
B:“国家真的是我们的底线吗?在更多的人恶心眼里,恐怕只是个挡箭牌吧。”
A:“怎么说?”
B:“一些已经换了国籍的人,说自己还是爱着中国的。”
A:“请问,他们爱的是哪门子的中国?”
B:“可能是爱着那个能够给他们带来好处的中国吧。”
A:“你会承认这些人是爱国的吗?”
B:“他们当然是爱国的,在他们换了国籍之后,在他们加入其他国家的时候,他们就已经爱着那个国家了,他们宣誓,从此要效忠的是另一个国家,而不是中国。”
A:“记得很多国家都是承认双国籍的,但是我们国家并不承认,这是什么原因?”
B:“可能是因为文化的不同,我们自古以来就是认为国家是很神圣的存在,就像是信仰一样,如果我们信了耶稣就不能够再去信佛祖,信仰总是排他的。但是其他国家,很多国家都是社会契约论那一套,认为国家就是一些人组成的,他们这些人为了生存下去就要签订契约,而组成的国家就对这些人负责,所以他们更加关心自己的利益。”
A:“大家都是更加关心自己的利益,我是能够理解的,一些发达国家,他们的普通民众,能够得到的资源,是比我们这里的普通人得到的资源更加多的,相对来说要更好一些,所以我们完全没有资格去指责这些人。但是,我很看不起那些明明已经是其他国家的国籍的人,却要说自己很爱中国,我觉得这就是做了婊 子还要立牌坊。”
B:“其实这些人也挺可怜的,说不定是在那个国家混的不好,所以才需要跟我们国家表忠心,说他们其实还是爱着中国的,但是,中国需要搭理这些人吗?”
A:“我呸!就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哪里哪里都想要好处。想得倒美!有些人就会说一些人虽然是外国国籍,但是却为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且中国对他们也很好,我就觉得这些人很不要脸,人家那是凭着自己真本事赢来的待遇,与你有关系吗?人家那是国际友人,你啥贡献没有还想要好处?”
B:“你不希望这些人有中国公民的待遇?”
A:“当然不希望啊!”
B:“我也是。”
A:“说起来,我偶然看到舍友在看一个电视剧,因为关系并不是太好的缘故,并没有问,后来偶然刷到,知道原来是叫《觉醒年代》,这部剧制作精良,服化道良心,演员演技也不错,对角色的塑造都说的过去,同时也给了我一些思考。”
B:“洗耳恭听。”
A:“里面有个辜鸿铭,一出场并不讨喜,是个保皇党,然而他一片拳拳爱国之心,他愿意终身致力于弘扬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虽九死而未悔。”
B:“嗯,一个对我们来说算不上是讨喜的人,最后却让我们唏嘘和感慨,你是要讲怎么塑造一个人吗?”
A:“那样太浅,尽管我现在也做不好塑造一个人。我是想要谈爱国,什么是爱国。我想要谈理想,谈抱负。想要谈文化传承,我们对文化的自觉。”
A:“他在里面有一段话说得好,你以为你剪掉了辫子,满嘴英语,全盘西化成一个洋人,那些洋人就会看得起你。不,他们只会对你们更加蔑视,你这个国家连自己的文化都没有,就像是邯郸学步,一个人觉得邯郸的人走路很好看,就去学人家怎么走路,结果不仅没有学会,反而还把自己怎么走路的都给忘了。”
B:“有些更加深沉的东西,我们不能够忘记,这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根本,是我们的根,我们可以剪掉我们脑袋上的这根辫子,但是我们不能够剪掉我们心里的,对我们国家的眷念。”
A:“其实我觉得很可惜的一件事情就是我们这里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不够,很久之前,我一直对于台湾人没有什么好感,甚至于是很厌恶他们的存在。直到现在,我仍然对他们的观感很复杂,尽管我那么喜欢被他们创新了的布袋戏,但是却仍旧厌恶他们。然而不得不说,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是很到位的。
在这里,你问一个人,你知道布袋戏吗,他们十有**是不知道的,但是在台湾,你随便在街上找个人,大人,小孩,男人,女人,就没有不知道的。不是喜不喜欢看的问题,有人喜欢看,有人接受不了这种艺术形式,但是他们至少知道这一艺术形式的存在。
然而在我们这里,很多人是不知道的。所以我就想着或许应该讲关于布袋戏的东西,其实创新还有文创这些事情,官方做的已经够多了,衣食住行都是有涉及到的。当时我回课时讲的效果也很不好,但是我还是想说,我很希望能够发扬这一国粹。”
A:“我的几个朋友还是福建闽南人,然而他们却是通过我了解这一艺术形式的。
是,我们一直说我们是泱泱大国,然而有太多的传统文化被我们抛却了。有些时候台湾同胞说文化正统在他们台湾,尽管心里很不舒服,但是,我好像也没有什么话可以反驳。我们这里没有布袋戏吗?有,但是太老了,年轻人不爱看,传统文化要传承,学这些东西又要个几年,这是问题,不是工业上的流水线,不是谁都可以代替。”
B:“这种文化上的传承,并不是一步到位的。近几年国家做的一些诗词类的节目,对传统文化的宣传,也受到了许多观众的好评,说明我们的大众还是在意这些的。”
A:“我们都是在意着这样的事情的,还是很值得欣慰的,要是有天真的完全没有人去在意,我才要哀嚎,这忽然让我想起了一件事情。有人说韩国人喜欢抢中国文化,韩国人都是小偷,尽管我也很不喜欢这些韩国人,但是你要非说人家偷人家抢,这也不太准确,你自己都不要了,别人拿了你还要怪人家拿你东西。”
A:“自己弃之如履,却又要别人拾金不昧,岂不可笑。”
B:“话不能这么说,这些人还知道生气愤怒,但是还有很多人对这事情无动于衷,你不觉得这很可笑吗?按照他们的说法,别人用了就用了,用了你是不可以说的。”
A:“无耻!”
A:“一百多年前,精英阶层的那些人在纠结要不要全盘西化,为什么,我们实在是太弱了,积贫积弱,他们想着我们全盘西化,我们才能够有出路,但是那个时候,辜鸿铭可是狂儒,他是嘲笑抨击过慈禧的,他出生是在外国的,他学成也是在外国,这样一个人,在看到共和之后的种种弊端,在看到西方的一些乱象后,却又决定保皇。”
B:“你是想要赞扬他保皇这一行为?”
A:“当然不是,谁站起来了还想跪下。我是想说,他说的没错,我们满口英语,我们像个外国人,你以为外国人就会觉得我们好?不可能。现在呢,一些人已经丢了根了。”
B:“一个人没有知识,没有文化,他可以学,这个容易,但是要是他忘了自己是谁,这就很难办了。”
A:“我们生在这个和平的年代,这个和平的国家,确实应该爱国,不然我们就是没有良心,但是,一百多年前的国家,看不到出路,应该去爱吗?他们那么多人,眼看着没有出路没有希望,但是他们不肯放弃,第一集□□说没救了,这样的国无药可救,爱国要怎么爱呢?”
B:“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爱国,那个时候,谁也不知道国家的出路到底在哪里,□□、李大钊这些人要改良文学,说白话,说大家都听得懂的话,有人要全盘西化,让写字母,还有些人,像辜鸿铭,刘师培,坚决不肯让步。”
A:“以前觉得这些人保守固执,但是他们又何尝不是爱国?他们难道就没有想过我是不是应该让步吗?他们肯定想过,但是他们在深深反思了西方制度的弊端之后,宁肯选择继续守旧,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
A:“向他们致敬。”
并不觉得有问题,我不会改,谢谢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3章 爱国就可以随意损坏别人的东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