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阿霁今天造反了吗 > 第11章 一石二鸟

阿霁今天造反了吗 第11章 一石二鸟

作者:喻在川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7-07 13:06:26 来源:文学城

当孟霁再度踏入许弇的军帐中时,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脚底下那堆,被砸得七零八落的竹简。

有些竹简连皮绳都断开了,可见那一摔之下,力道之大。

而摔它们的人还在屏风前,飞快地来回踱步,似乎那样便可以消解他心中的怒意与恐慌。

孟霁心下一定,看起来,许弇请求外任的事情,并不顺利。

“将军何事发怒?”孟霁整理好神色,这才抬起头,朝许弇看来。

许弇停下了脚步,大声嚷道:“张粲杜淑那两个鸟厮,驳回了我调任监军的请求!”

“驳回?他们有何说辞?”孟霁走了过来。

“我找州牧府中相熟的人问了,”许弇重重地从鼻孔中哼出一口气,“他们竟说,我本文官出身,转做武职已属不易,恐不能担更重的担子!”

他的胸膛剧烈地起伏着,“此话岂不荒谬!费远你见过吧?那厮之前亦不过是江原令转的参军,如何就肯升他做军中长史?这不明摆着就是借口吗?!”

孟霁回忆了一下沈介的科普,“我记得参军的职事是协助处理大都督府事。”

许弇一顿,听出了孟霁的弦外之音,“不错,费远那厮天天跟在张粲杜淑身边阿谀奉承,升他的职倒也不出奇。”

他说着,又冷笑几声,“堂堂州牧府,竟成了这两个小人只手遮天的地方!”

“此事大都督如何说?”孟霁随手将倒地的案几扶正,自己在席上坐了。

“我去州牧府的时候,没见到大都督,”许弇也在孟霁对面坐下,“说是出去巡查了。等回来再招我去。”

他捡回来一卷竹简,愤愤道:“等着我见到大都督,定然好好参他们一本!看他们还敢如此挟权倚势!”

孟霁沉吟了一下,小心开口,“我对大都督不是很熟,但是凭我在州牧府住的那段时间来看,大都督似乎非常倚重杜长史。”

“你是说……”许弇神色微变。

见许弇已经明白了,孟霁只是肃然地略一点头,并没有再说什么。

“也是,似长史、参军级别的人事调动,大都督不可能不知道,所以大都督根本是故意不见我的!”这个牙门将的肩膀塌了下来,“连大都督都向着他们,我今番再无生路。”

“哪里就到这个地步了,将军手上还有兵,他们一时也动不了将军。”

这话没能起到任何安慰的作用,许弇看起来似乎连精气神都被抽走了。

“明彻兄弟,你有所不知,我手上虽说有兵,其实也不过千余众,皆是两月前,我转任牙门将时,才拨到我麾下的,并非我的私兵。

到现在……我也不怕你笑话……我这里,到现在依旧是兵不熟将,将不识兵。这些兵卒认的是这个牙门将,而不是我许弇。

若是大都督一声令下,将我撤职,这些兵当场就会弃我而去。”

许弇紧紧地捏着手中的竹简,“他们不动我则已,若是想动我,简直易如反掌。”

孟霁的目光落在那被许弇捏得吱呀作响的竹简上,却是轻飘飘地开口:

“将军忘了,这成都城外,总有他们动不了的人。”

许弇先是一愣,待他想明白孟霁的意思,愁眉就这么展了开来。

*

驻守在成都北道的威寇将军李庠,的确是有资格称得上一句,赵廞动不了的人。

当孟霁步入李军行营时,她看到的,是一个与她意想中颇为不一样的营地——

“我以为这流寇军的地盘,该是混乱不堪的,想不到竟是如此整肃。”她这样对跟随在身后的沈介说道。

沈介没有出声,继续尽忠职守地扮演着一个乖顺娈宠,只是用眼神对孟霁表达了认同。

大踏步走在前面的许弇显然以为孟霁是在跟自己说话,他扭过头来,回应道:

“何止是整肃,你看他这布防安排,的确称得上一句可圈可点。”

换句话说,虽然这些陇上寇的确不会辜负盗匪的本职,但是他们的战斗力,只怕并不是盗匪的水准。

所谓在世关张,不是空穴来风。

赵廞那个尽是文官转武职的队伍配置,不可能是对手。

于是,她忽然就理解了,为什么沈介一开始的计划,会是游说李庠反水。

*

不管许弇同杜淑、张粲的矛盾闹到什么程度,李庠这个远离成都,远离权力核心的外将都是不知道的。

在他的眼里,这位负责拱卫赵廞安全的牙门将,依旧是赵氏的心腹。

是以当听说许弇到访,李庠的表现也非常热情,立刻便把几人迎了进来。

见礼问候之后,自有许弇同李庠寒暄,孟霁便没有再说话,只是静静地观察着眼前的匪首。

作为流寇军的首领,李庠本人长得并不像土匪头子。

相反,这个五旬的老翁,四平八稳地往上首一坐,看起来竟有种威慑一方的气度。

当然,如果孟霁知道李庠在成为流寇前,也曾被中护军征辟,官拜中军骑督,至洛阳兵乱后,方称疾去官,也就不会感到奇怪了。

就连许弇都收起了曾经的轻视之心,恭恭敬敬地向老将军请教问题:

“我曾听人言,玄序兄行军作战,从不用任何麾志,队伍却是丝毫不乱,端的让人佩服。”

李庠便叹了口气,“非是我故意为之,实在是我们一路逃难而来,路上食不果腹,能拿去换钱的,都拿去换钱了,哪里有多的布帛,用来做麾志。”

“可若无麾志,交战之时,却又要如何指挥?兵卒如何分辨自家队伍?”许弇终于问出了自己心头的疑问。

“不过以矛为志而已……”

老将军的话还没说完,孟霁忽然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李庠被这一打岔,便收住了话音,把目光转向了孟霁,“孟郎君因何叹息?”

“我为将军而叹,”孟霁在座中一拱手,“我观将军军陈,知将军盖世豪杰,只可惜不为主公所信。”

李庠呆了一呆,“郎君何出此言?大都督许我高官,命我握重兵,守重隘,这如何不是信重?”

“大都督手上嫡系,不过数千兵卒,不依靠将军,是无法守住益州的,”她直直地看向李庠,“大都督的确看重将军,可那是因为他没得选。”

当许弇带着孟霁走进来的时候,李庠并未过多留意这个白身少年,此时却来了几分兴致。

“没得选又如何?”

“所谓胫大于股者难以步[1],如此阴阳易位,非长久之计。”少年的神色很是严肃。

李庠笑着摇了摇头,“我在大都督麾下,我的兵,自然也在大都督麾下,如何有阴阳易位之说。”

“李将军此言差矣,”少年似乎坐得有些别扭,便稍微挪动了一下身子,“将军固然忠心不二,可大都督便会信将军吗?”

许弇摸了摸下巴,假装什么也没听到。

李庠却是蹙了蹙眉。

不待李庠说出来什么,孟霁又继续道:“不知李将军是否听说了近日南安一战?”

李庠若有所思地看了孟霁一眼,方才点了点头,“这个自然听说了。我军在南安,击溃了西夷校尉陈总。”

“益州兵事,向来是依仗玄序诸兄弟,之前汶山羌叛乱,亦是玄序兄前往讨伐。今次却撇开玄序兄……”

许弇终于说话了,看着像是随口闲聊,却是意有所指地拖长了话音。

“大都督这是在练自己的兵。”孟霁给出了结论。

这些事情,其实又何须别人来告诉他?李庠自己比谁都清楚。

看起来赵廞给了他很高的头衔——威寇将军,阳泉亭侯。

但实际上,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莫说李庠手底下的兵卒,都是跟他一起逃难而来的流民,都只认李庠,而不会认赵廞。

就是李庠本人,将来会不会一直忠于赵廞,还是两说。

赵廞自然不会如何信任他们这群外来者。

如此一来,李氏兄弟其实便有些进退维谷了。

他们陪着赵廞造反,眼下可以说与赵廞绑在同一条船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可糟糕的是,他们却没能进入中枢决策。

充其量,只是赵廞一把刀。

而做一把无法左右自己命运的刀,对李氏兄弟来讲,显然不是什么好事。

眼见着李庠面上浮起一抹愁苦,显然是意有所动,孟霁忍不住回头冲跪坐在身后的沈介眨了眨眼。

只要李庠起了求变的心思,这里面便有他们施展的机会!

然而,当她重新将头转向上首的时候,却惊讶地发现,李庠一张脸竟不知何时黑了下来!

“两位今日,莫不是为离间我与大都督而来!”那位老将军拂袖而起,“大都督待庠素来恩遇甚重,庠一片忠心亦可对日月。非是二位能以三寸之舌轻易相间的!”

李庠背过身去,挥手就要把他们往外撵,“我不知二位来此,是抱着怎样的心思。我也不想深究,二位请回吧。”

眼看着就是临门一脚的事了,想不到却又生此曲折。

面对李庠的逐客令,许弇不尴不尬地站起来,却是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将军又何必自欺欺人?”孟霁也跟着站了起来,“将军与诸兄弟镇守益州各重要关隘,可谓劳苦功高。

只是……孟某冒昧问一句,这粮饷,大都督可足额给了?”

孟霁顿了一下,同沈介交换了一下眼色,心中便有了底,“想来必是没有的,不然将军也不会行劫掠之事。”

“益州疲敝,大都督也不容易。”李庠终于转了回来。

“蜀地向来水旱从人,农田连绵,沃野千里,堪称‘陆海’。何来疲敝一说?”孟霁把手一背,从案后踱步出来。

“大都督此举,无非就是想逼得将军继续背着流寇的骂名而已。如此一来,这李军便得不到蜀中民心,老百姓会一直当你们是外来的贼寇。将军便也就只能俯首于大都督麾下。”

孟霁此言虽则不错,可到底是少年人浅显的猜度。

李庠却立刻想到了更深的一层意思——

蜀民或者是一只只待宰的羔羊,可蜀地自有豪强大族,人家手底下的部曲、佃农也是有一定的战斗力的。

他们自来益州,劫掠不停,早就将当地豪族得罪得彻彻底底了。

赵廞在时,尚能弹压住这些当地豪族,若是有朝一日,没了赵廞,这些豪族难不成还肯归附他们这些外来者?

届时,他们还能如现在一般肆意妄为吗?

李庠想得越远,便越是心惊。

可他面上却是半点不露,只是凛然道:“大都督待我兄弟甚厚,就算是俯首于大都督麾下,也没什么不好。”

“维持现状,当然也没什么不好,可这现状,又能维持多久呢?”孟霁目光定定,“将军已为益州百姓记恨,早晚有一天,赵廞会诛杀将军,以泄民愤,借此收拢民心。”

“哼!郎君此言荒谬!”李庠摆出嗤之以鼻的姿态,“大都督如何会动我们?若是朝廷的兵马来了,大都督还是得依仗我们。”

见李庠还要做最后的挣扎,孟霁也不再客气。

“眼下的确如此,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赵大都督已经在着意练兵,等到他手上的兵力能同将军抗衡,就没有留着将军的必要了。”

孟霁深深地看着李庠,“李公危矣。”

李庠没有说话,李庠心里很慌。

许弇见状,适时敲了敲边鼓,“玄序兄手握重兵,又何必受这鸟气!”

至此,李庠心中最后的防线彻底被击破。

这李将军倒也是个能屈能伸的,他收敛了怒色,略一沉吟后,冲着孟霁一拱手,“还望郎君教我。”

孟霁亦是肃容拱手以对,“孟某的来处,将军已经知道了,我受南中耆老所托,来这里其实就一个目的——借外力,将晋廷赶出南中。

我初初以为赵大都督是个能共事的,只可惜,他根本就没有进攻南中的实力。”

孟霁朝许弇拱了拱手,“亏了许将军的引荐,孟某才找到将军。若是李将军与许将军能合兵一处,共取南中。将来打下南中,赵廞又能奈将军何 ?”

[1]胫大于股者难以步——《说苑·君道》

---------------------------

关于李庠,晋书是这样写的:

李庠,字玄序,特第三弟也。少以烈气闻。仕郡督邮、主簿,皆有当官之称。 元康四年,察孝廉,不就。后以善骑射,举良将,亦不就。州以庠才兼文武,举秀异,固以疾辞。州郡不听,以其名上闻,中护军切征,不得已而应之,拜中军骑督。 弓马便捷,膂力过人,时论方之文鸯。以洛阳方乱,称疾去官。性在任侠,好济人 之难,州党争附之。与六郡流人避难梁、益,道路有饥病者,庠常营护隐恤,振施 穷乏,大收众心。至蜀,赵廞深器之,与论兵法,无不称善,每谓所亲曰:“李玄 序盖亦一时之关、张也。”及将有异志,委以心膂之任,乃表庠为部曲督,使招合 六郡壮勇,至万余人。以讨叛羌功,表庠为威寇将军,假赤幢曲盖,封阳泉亭侯, 赐钱百万,马五十匹。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1章 一石二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