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5月
“学校要增开六年级了”
“什么!我还要再读一年书?”
“不可能,一直都是五个年级,六年级应该是收那些复读的学生。”
“谁还复读啊,这破学校!”
“是真的,吴校长本来在找六年级老师,后来听说乡里直接派老师下来,”
“校长的事,你怎么知道?”一脸怀疑。
“他是我表叔爷。”
……
小学要从五年级改成六年级的事情,大部人都不太关心,但对于再过两个月就要小学毕业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个惊天大雷,决定着他们是否还要在学校里多待一年。
心存侥幸的他们等到了期末考试,等来了学校的通知,9月开学,一起读六年级。
更加引起小范围轰动的是,乡里传来消息,国家发了文件,要求“九年制义务教育”,所有小孩都要读6年小学,3年初中,就从今年开始。所有年满6周岁的小孩都要去读书,无论男女。
“你说国家规定就国家规定啊,我女儿我还做不了主吗?”
“乡里就一个初中,还九年制,去哪里读啊。我们农村人变通点,读个6年差不多。”
各种言论此起彼伏。
村里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义务教育”,也不想了解。有些人依旧“我行我素”,只想让自家小孩认识几个字就行。十三四岁在农村已经是壮劳力,能干很多活。特别是有好几个小孩的家庭,哪里供得起每个小孩读书。
读书不要学费,但学杂费这些也是钱。
当然还有其他情况,比如曾有成这样的。他今年读五年级,比曾好雨和曾荷花高一年级。本来小学毕业后就要去他阿爸曾国强的摊位帮忙,现在不得不多留在学校一年。
曾国强这两年杀猪卖猪肉的生意干得红红火火,弄了个流动摊位。曾有成的阿妈每天都去帮忙,俨然成了夫妻老婆店。
他们说,不是他们家不重视读书,读书是好,只是现在的形势变了。读好初中,就算成绩不错,再读个中专出来工作,每个月的工资比不上他们家现在赚的。如果读高中,考大学,还得多花三年年才能上班。读书的好处就只是户口出去,不再是农业户口。
农村人心里都有一本账本,户口不户口是其次,拿到手的才是实惠。曾国强打算看看情况,六年级可以读,这初中能不读就别读了。
对此,曾金生的评价是“眼睛只看得到眼前的三分地”,本来他看曾国强比他哥机灵一点,能干事。有谁知道有时太机灵反而会坏事呢。
比如曾国庆三兄弟里,“最机灵”的曾国华就属于幺蛾子不断,不省心,做出点成绩就开始飘飘然。
去年他老婆何红红终于生了一个女儿。曾铁生和何小草两夫妻看到小儿子终于有了后代,很是高兴;又因为孙子够多,对这个孙女的到来很期待。
何小草特意去乡里帮着何红红坐了“双月子”,回来后对这个小孙女是念念不忘,常常对别人说,自家小孙女刚出生通通红,满月后,却比白米糕都白。
何红红一颗心都扑在自家女儿身上,婆婆来了两个月,不得不回曾家村,自家阿妈要照顾侄子,来过一次,送了些鸡蛋又走了。她一个人有些手忙脚乱,两耳不闻窗外事。
曾国华被村里的人撞到和其他女人走在一起,很亲密。他说,只是生意上的伙伴,两人在谈公事。但撞见的人言之凿凿,“那个女人看上去就不正经”。
消息传回村里,曾铁生在家里气得大骂,没有这样不正经的儿子。但儿子大了,翅膀硬了,怎么会有用呢?
还是何小草去了小儿子家,去那边照顾孙女,让何红红脱开手。又和曾国华说,她只认红红这个儿媳。曾国华才有些收敛,至少没有人再撞破。
原本以为婆婆很快就回来的,赵盼弟很不满意,婆婆竟然在小叔家待了半年都没想回来。明明分家时,大家说好,老俩口跟着大儿子,现在婆婆去那边算什么。
她在心里嘀咕何红红,让你不早生小孩,现在计划生育,想生也生不了了吧。但又转念一想,老三家就只有一个女儿,这不就是绝后吗?那不是……
西曾小学虽然只是所村小,但这两年在洪里乡颇有名气。为了衡量学校的教育质量和老师的授课水平,洪里乡会不定期进行联考。乡联考开展了三次,西曾小学的分数竟然不低,平均分和乡里的学校比,也差不了几分。(联考只在三年级到五年级开展,低年级不进行。)
三年级开始,曾好雨连续三次名列联考第一名,数学每次都是100分,比洪里小学、洪树小学的学生考得都好。
四年级第二学期末,她的数学100分是整个乡里唯一的满分。试卷最后一道证明题,是出题老师故意难为学生,相当于初中的水平,但曾好雨竟然做了出来。
而沈来娣、朱丰这两名学生时不时能在联考中取得不错的名次。沈来娣的作文被当做范文发到了每个学校。沈来娣的“大考失分失利”问题竟然逐渐消失。
出现这个问题的变成了班长曾荷花,她在每次联考中都没能考好,勉强属于中上水平。但如果是自己学校出卷,她倒能考得不错。
班主任王丽在学校、乡里大出风头,开会时总能收到上面的表扬,据说有望转编。
但每个班总会有不听话的学生,他们从一年级往往表现得很顽劣,老师勉强能让他们听话。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老师的“威胁”不再有用,特别是家长们的放任不管,他们就会变本加厉,开始影响整个班级的氛围。
沈全宝本来就无心学习,现在更是把尾巴翘到了天上,觉得整个学校他最厉害。
他家最近在村里开了一家小卖铺,进货出货很是热闹。
因为离学校近,小卖铺又摆出了辣条、火腿肠、橘子汽水等零食,还有贴纸、橡皮等文具,连小汽车、叉车这种玩具都有。放学后,小卖铺会推出各种油炸小零食,香味阵阵往外飘。
中午或者是放学后,小卖铺总是人挤人,有零花钱的学生们去那边看看吃的,买点喝的;没有零花钱的学生也喜欢去小卖铺,看看有啥新出的文具,玩具。
作为“少东家”,沈全宝的书包里常常会带几包零食,分给他认可的“兄弟”吃,据说有一次大方地请人喝了橘子汽水。由此,学校里很多人卖他面子,抄作业,打架都有他的份。
王老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把他和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直接扔到最后一排。但要求他们不准影响上课,至于下课后,她管不了那么多。
曾好雨、沈来娣:敬而远之。一两年级,曾好雨还会和沈全宝“打架”,因为某些事争吵。现在她发现无视才是最大绝招,无论对方说什么,她不听不听就不听。
更关键的是,他们终于不是前后桌了,哈哈哈,幸福感爆满。四年级时,曾好雨长到了1米45,比堂姐曾荷花都高了几公分。凭借身高优势和学习成绩,她终于不用坐在第一排。她又精心设计,精准谋划,沈来娣成功蝉联“她的同桌”这一称号,两人继续坐在第三排。
四年级的暑假,征得爷爷奶奶的同意,曾好雨第一次邀请沈来娣来家里玩,说好两人先玩会儿,再一起去找“蝉蜕”,曾家村后山有一大片树林。当然,从高度看,所谓的山只能算是大土丘,但曾家村的人坚决否认,认为这就是一座山。
早上十点,来娣背着一个西瓜,一袋梨,带着暑假作业来到了曾家。每年夏天,她都黑得像块碳,等冬天慢慢养白,周而复始,有人给她起外号_沈煤球。
曾好雨拉着她回到自己房间,地上摊着一张凉席,她阿奶李小妹昨天就洗刷好,还放在太阳下晒了半天。
两人趴在席子上,看了会书,突然曾好雨跳了起来,她赤着脚跑向了书桌,又打开桌子的抽屉,拿出一本笔记本,然后递给沈来娣。
沈来娣好奇接过来,发现笔记本封面上写着“莱莱的账本”。
“这东西我不能拿到学校,不能被人发现。你这几年,你知道自己攒了多少钱吗?”曾好雨一脸你快问我的表情。
沈来娣诚实地摇了摇头。这几年她开发了“新生意”,卖桑叶。学生们开始流行养蚕后,桑叶是紧俏货。村里有不少桑树,但乡里可没有。她就背着桑叶去乡里的集市卖,一大袋两角。别说,生意很不错。卖桑叶她送蚕宝宝,又引来了新的买主。
“噔噔噔,现在是197块3角,差一点就可以200块啦。”曾好雨靠在她身边,指着“账本”的最后一行说,“这就是总金额。”
“原来我攒了这么多吗?”沈来娣有些不可置信。
“我问过大堂哥,现在初中的学杂费是每学期35块。现在又说每个人都要读初中,我们可以一起上初中了!”曾好雨激动坏了。
多读几年书对沈来娣说,是美梦。她连连点头,第一次觉得未来可期。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5章 第 15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