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后,贺明国和齐家红悄悄结婚了。
齐家红拿着这张红通通的、奖状似的结婚证,心里的一块大石暂时放了下来。
她回到家,齐老太从她手里收走户口本,问道:“工作的事儿办成了吗?”
齐家红撒谎道:“学校放寒假了,负责盖章的领导不在,估计开学还得再跑一趟。”
齐老太就骂:“这帮当官的天天吃香的喝辣的,现在连班也不上了,没一个好东西!”
齐大哥齐大嫂在知道后没说什么,只催着齐家红在开学后赶紧把接班的手续办下来。
齐家红嘴上答应着,心里却松了一口气。
——她结婚了,家里再也不能对她的婚姻做什么手脚了。
之所以拖了这么久才结婚,倒不是齐家人作祟或贺明国不愿意,而是他在单位开结婚介绍信时,光是层层的审批流程就用了将近半个月。
这还是办事员看他年纪不小了,符合晚婚的要求,不占用矿上的结婚指标,才得以比较快的速度审批通过结婚介绍信。
要知道,没达到年龄的未婚职工,在申请结婚时还要排队等指标呢。
自从去年计划生育被定为基本国策后,国家对婚姻和生育卡得更严了,要求男二十五岁女二十三岁以上才能结婚。
和后世拿着身份证就能办理结婚登记不同,现下结婚是个麻烦事儿,不仅要有身份证户口本,还得有工作单位或居住街道开具的介绍信。
而且由于职工晚婚比例和独生子女比例都被列入了单位考评,因此,各个单位严查职工违法早婚、违法多胎的情况。
也就是贺明国和齐家红都符合晚婚要求,介绍信才批得这么痛快。
当贺明国告诉贺明珠他领了结婚证的消息时,贺明珠目瞪口呆。
“你们居然这么快就结婚?!”
上一世大哥拖到三十多岁才结了婚,这一世就算有她的助攻,但这速度快得也太超人意料了吧!
贺明国含糊地说:“你大嫂家里有点事儿,早结早好。”
贺明珠一点就通,看来是齐家那边想出幺蛾子。
她知道大哥是想给齐家红留点脸面,便体贴地没有追问,反正狐狸尾巴藏不了多久,日后总会露出来,到时见招拆招,费不了多大事儿。
贺明珠转而道:“哥,那你明天把嫂子带到咱家,我要好好做一顿大餐来庆祝。”
说干就干,贺明珠当天就去了副食品店,找赵大哥明天留块好肉。
赵大哥见了贺明珠,一改之前“有事您说话”的假客气姿态,笑得见牙不见眼,趴在高高的柜台上主动和她打招呼。
这段时间,赵大哥凭借代购棒骨的生意,赚得那叫一个盆满钵满,每天红光满面的。
棒骨卖的越来越多,每次肉联厂送货后剔下的近百斤骨头都被赵大哥包圆了。害怕有眼红的同事告状,他还拉上了店长。
店长多有觉悟的一人啊,反手把卖棒骨的收益拿出一部分用作职工福利,于是大家就都喜笑颜开了。
得知贺明珠是托他明天留块好肉时,赵大哥大包大揽:“放心,我妹子难得开口,必须得留块最肥的!”
贺明珠说:“赵大哥,不用选肥的,五花三层的肋条肉就行。”
赵大哥当即改口:“哎呀妹子,还是你会吃,要不生意这么好呢!”
说好了订肉的事,贺明珠本想再寒暄几句就离开,但赵大哥脸上露出那种“我有秘密要告诉你”的神色,她就多留了留。
等到左右无人,赵大哥凑近贺明珠,压着嗓子说:“妹子,你知道吗,最近有人打听你呢!”
贺明珠表面不动声色,心下暗自警觉起来。
“我一个小人物,打听我做什么啊?”
赵大哥说:“你生意做的太好,招人眼了!”
随着矿工们的口口相传,贺明珠的订餐生意越来越兴旺,每天光是土豆都能消耗掉二百斤——这可是之前一周的份量。
她和刘燕忙得飞起,每天一睁眼就是小山一样的土豆等着处理。
厨房的大灶已经不够用了,贺明国抽空又在小院空地上垒了座新灶台,并拿钱找人换了张工业券,去百货商店买了一口大得足以让人洗澡的铁锅。
即使这样,增加的产能也只是勉强能满足新增的订单量。
贺明珠担心单一的菜品会让人吃腻——虽然没有矿工提出任何异议,相反他们对土豆泥的爱简直堪称狂热,甚至有矿工一次订了五盒,说自己一顿就要吃两盒,剩下的拿回家再慢慢吃。
但她还是开发了一些新菜式,把白菜萝卜土豆用醋溜、炖煮、煎炒的方式都来了一遍。
至于为什么只有白菜萝卜土豆——
在这个物流不发达、大棚没推广的八十年代,北方的冬天里想吃点新鲜蔬菜太难了,更遑论大批量采购。
即使贺明珠有千般手艺,受限于有限的原材料,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对于新菜式,矿工们也就尝个鲜,好吃归好吃,但填不饱肚子,还得搭着粮食吃,不划算。
最后还是土豆泥销量最高。
贺明珠索性就把萝卜切块,加白醋腌制,做成酸甜可口的酸萝卜,在每份土豆泥里加上一勺。
没想到,赠送的酸萝卜居然广受矿工们的欢迎。
一矿的采矿工作面在地下五百米处,常年空气流通不畅,闷湿潮热。即使是最寒冷的冬日,这里的温度也有二十多度。
黑暗,潮湿,闷热。
矿工们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身体和心理都承受着双重压力,食欲也会受到影响。
而酸萝卜清脆爽口,生津开胃,一口咬下去,浓郁的酸味中夹杂着丝丝的甜,立刻让人精神一振。
再配上油润绵软的棒骨土豆,一口酸萝卜一口土豆泥,可以和一口咸一口甜相媲美,让人无法自拔地陷入吃吃吃永动机。
有人原本是没有订餐的,但在尝过同事饭盒里的酸萝卜后,下班后就找贺明珠订餐了。
还有人爱上了这口酸萝卜,自己在家尝试腌萝卜没成功,便特地来找贺明珠买腌完萝卜的酸汤。
每天订餐的人越来越多,原本贺明珠为了不引人注意,特地选了个偏僻地方,从一矿大门出来后,要沿着围墙,拐过弯再走一百多米后才到。
但现在光是排队订餐的人都能排到一矿大门口了。
生意太好,就招人眼。
这年头普通人都缺钱,兜比脸还干净。要是和前两年一样,大家伙儿都穷也就算了,偏偏有人穷有人富,这一对比,心里就不是滋味儿了。
嘴里吃着没油星的窝窝头咸菜,就想是不是有人在吃油汪汪大肘子;身上穿着补丁摞补丁的旧衣,就想是不是有人在穿崭新的名牌服饰。
越是穷就越极度渴望挣钱,有个能挣钱的机会都不想放过。
贺明珠的生意做得红火,排队的人太多,一看就很有赚头。
有心人买一份土豆泥,估算一下成本;再悄悄躲在摊位旁,数一数买饭的排队人数,就能得出一天的营业收入和毛利。
这一算可就不得了!
居然一天就能赚十多块钱!
要知道矿上最危险的工种、下井工人的月工资也就才一百来块钱,那可是出大力,流血又流汗,搞不好发生矿难还要丢命,工资都是卖命换来的钱。
而简简单单的摆个摊,一个月就能挣三百块,,相当于矿工三个月的工资!
这一算账,就有人坐不住了,也要出来摆摊挣钱。
管他什么投机倒把不投机倒把的,先把钱挣上了再说!
可真要摆摊的话,第一步原材料这关就难住人了。
什么肉汤浇汁土豆泥,这名字听着繁琐,实际不过就是土豆蒸熟搅碎拌肉汤,做起来能有多复杂?
但问题是,肉汤从哪里来?
土豆不稀罕,稀罕的是棒骨。
但这年头每个人被分配的肉票是有限的,数量不多不少,卡在吃不饱也饿不着的界限上,想甩开腮帮子过个大口吃肉的嘴瘾都难,更别提大批量采购做餐饮——哪怕这餐饮只是街边摆摊。
少放肉也不是不行,但总不能十斤土豆放一两肉吧?那还能吃出肉味儿吗?到时候土豆泥里找肉沫,比大海捞针都难,谁乐意花这冤枉钱来买啊。
多放肉吧,就算全家都不吃肉了、攒着肉票做生意,那点肉才能用几天?难不成一个月就摆两天摊,其他时间等着发下个月的肉票?那还不如直接卖肉票赚得更容易呢。
想摆摊的人心里疑惑,就盯上了贺明珠。
她是怎么绕过肉票的限制呢?
家长里短暂时告一段落,继续女主的摆摊大业~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4章 第 24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