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江雪晚大学本科毕业以后,父母这边打算让她考个教师证,在本地这边教书,以后还能顺带帮衬帮衬江子阳。
江子阳就比江雪晚先两年看见这世间繁华,可这待遇可谓天差地别。
在江雪晚还没出生以前,尽管家庭条件并不算富裕,但他们还是带着豆丁大的江子阳满中国游山玩水,等到江雪晚出生时又觉得多个人花销太过于庞大,所以江雪晚从未踏出他们那的小镇过,直到她考上大学。
而这些都是江雪晚在多年以后翻看家里的照片,哥哥江子阳与父母的出行照片成千上百,而她为数不多的合照是全家福。
直到那时候李可兰才告诉她的。
江雪晚从小体谅母亲的不易,江彬年轻时总是到处跑拉二胡,赚得一点钱就在外面喝酒赔了个精光,从未见他往家里送过一分钱。家里的大大小小事都是李可兰在处理,是当之无愧的顶梁柱。
江雪晚不怪他们只是心里空落落的。
即使江雪晚内心再不愿,但最终还是选择留在困住她一生的小镇。
教书育人自此成了她的信仰。
她就像人们口中的书呆子那样,沿着父母给她规划好的路线一直往前走,直到生命的尽头。
2.
要说江雪晚甘愿这辈子留在小镇教书,其实内心极其不愿,她想教书也可以但要走出去,她不愿的其实是被困在小镇的一生。
但是她也清楚的知道自己早已无能为力,大三那年她曾告诉过父母她要在外闯荡,李可兰虽然不愿,在她那个时代的思想里,女子读书本就是件奢侈的事,当初她支持江雪晚上大学,是老听周围亲戚讲读书有多好多好。
所以尽管江彬并不希望江雪晚上大学,出来打工帮衬家里不好,还要多出一份钱,但他又不出钱,掌握权并不在他手上,对于江雪晚是否能上大学主要还是看李可兰的意思。
江彬自知理亏也不好说什么。
最后李可兰还是让女儿上了大学。
在得知这个消息后不满的不止江彬一个。江子阳从小就不是学习那块料,尽管读得不怎么样,但为了晚一点出来打工,死皮赖脸的不愿走出校园生活。
李可兰也是砸锅卖铁才勉强的让他读到高三,读大学这件事情李可兰就是想帮也得看江子阳是不是读大学这块料,很显然他不是。
江雪晚从小成绩优异,而也只有在她拿出像样的成绩后父母才会将目光短暂停留于她。这也使江子阳对成绩优异的江雪晚很是不满,一来是他觉得江雪晚在嘲笑他是个蠢货,二来是只要成绩一出来,父母就会像只是江雪晚的父母那样,只对她嘘寒问暖。
这也曾让江子阳出现坏心眼过,就是每天放学回家怂恿她帮母亲干活,不让她写作业,而关于这些小时候并不懂这层含义的江雪晚,以能帮到母亲为乐。
后来只要你肯干活就会有干不完的活也是在江雪晚身上应验。
自从江雪晚上了大学以后,父子俩对李可兰的不满可谓到了极致。
有什么事请他们帮忙就是不肯,说过的最多的一句话那便是,让你那个孝顺的女儿回来帮你啊,是你自己执意要拱她上大学……
李可兰听久了也烦心,琐碎自己努力找办法。
李可兰每天都觉得是自己无能亏欠了江子阳的大学梦,只好一遍又一遍的骗自己送江雪晚上大学是为了以后能帮衬点江子阳。
而如今她却想留在外面生活……
一时也不好做出抉择。
直到后来听从了父子俩的意见,断了江雪晚的生活费,而这些钱最后都落在江子阳谈恋爱身上。
江雪晚曾经也想过断了生活费就自己打工赚钱,可在外赚钱哪有想的容易,老天爷最终也没有眷顾这个想要走出家乡的小姑娘。
江雪晚这时也清楚的意识到自己想要到达的远方,到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