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综武侠-欧阳克]神女生涯原是梦 > 第36章 (番外二)何当共剪西窗烛

鸨母又在眉飞色舞地向客人说我娘的事。

我在一旁端茶递水,假装没听见。

“她呀?对对对,就是当年的烟花才女孟诗,一个月前刚被卖到我们这儿来。”

算得上华美的大堂,甚为宽敞,堂中有十几张大圆桌,每张圆桌上都坐着数名酒客,还有几名颇有姿色的女子,有的袒露香肩,有的云鬓散乱,有的坐在酒客腿上,有的在往旁人口中喂酒。

身旁的酒客一脸听故事的表情,七嘴八舌:“你说她带着个十几岁的儿子?”“有这种事?”“那儿子的爹不来管他们母子?”

鸨母道:“哎唷,我骗你们这种事做什么?她儿子现在就在我们这儿打杂呢。喏,就是那个,”扭过腰肢,冲我招招手:“小孟!过来!”

我走了过去,小心翼翼道:“安心姐,什么事?”

鸨母笑道:“小孟啊,你最近还有没有自己学那些东西啊?”

我装作没听懂。

鸨母道:“哎呀,就是你娘让你学的那些呀,什么书画呀,礼仪呀,剑法心法呀……你学得怎么样了?”

话音未落,那几名酒客便嗤嗤笑了起来,仿佛觉得极为滑稽。鸨母转头道:“你们别笑呀,我说的都是真的,他娘把他当富贵人家的公子养呢,教他读书写字,还买了一大堆什么剑谱秘笈。”

一名酒客道:“要是我的儿子,无论如何我都要把他接回去的。给一个烟花女子赎身,给她一笔钱养儿,不是应该很容易吗?举手之劳而已。”

鸨母道:“孟诗假清高,不肯说这孩子的爹是谁,没准是个穷鬼,赎不起他们母子。况且孟诗原来在秦淮,有了身孕又死活不肯打胎,被老东家卖了,带着个孩子,又不愿正经接/客,辗转几个地方,才到了我们云萍城。也就是我好心,才收留了她呀!即便孩子的爹想找他们娘俩,也找不到了。”

这时,一声尖叫传来,二楼有杯盘盏碟破裂之声,一把瑶琴翻滚着飞了出来,落到大厅中央,一声巨响,摔得四分五裂,把附近几张桌子上饮酒作乐的人吓得破口大骂。鸨母也险些跌倒,尖叫道:“出什么事了!”

我叫道:“娘!”

一名大汉揪着我娘的头发,把她从一间房拖里出来。

旁边站着两名衣饰华贵的客人。那名大汉像是他们的随从或保镖一类。

我冲上楼去,我娘正捂着头皮拼命把衣服往肩上拉,一见我跑过来,忙道:“我让你不要上楼的!下去!还不下去!”我去掰那大汉的手,那大汉举起巴掌要扇我的脸。其中一名客人忽然大叫一声:“慢着!”那大汉的巴掌已经来不及停下,将我扇得趴在地上。

这样的情形在我十四年的生命里已发生了很多次。我习惯了,甚至都不感到疼。

鸨母赶紧奔上楼来,到两名客人边赔笑边道:“袁大官人,金大官人,有话好说,有话好说啊!”

她嘴里的“金大官人”愤愤说着:“听说你们这儿来了新人,我特地请了袁大官人从云梦城过来的,谁知道这么不识抬举!”

我娘抽泣着,抱着我,拭去我唇边的血迹。

鸨母赶紧赔笑道歉。

而那位“袁大官人”一直盯着我的脸,一言不发,表现得十分反常,心不在焉地说:“无妨,无妨,今日提不起兴致,也晚了,金兄随我一道回云梦去吧。”

鸨母随两位客人一起下楼,一路好言好语地把他们送上马车。

入夜,我听见鸨母在我娘房里好言相劝,喋喋不休:“你要是能凭读的书养活自己,那我也不说什么了,可不就是个吸引男人的噱头?我说难听点,大家都是妓,就你读了点书高贵些?清高个什么劲儿?你几个东家都不要你,我们这儿要你,你该知道感恩才是。到这种地方来的客人偶尔看个十几岁的娇嫩少女矜持端庄,算是图个新鲜别致。要人家花钱看你个人老珠黄的算什么?”

我的脑海中却一直浮现那位“袁大官人”见到我的脸时的惊惧神情。

我隐隐预感到,这不是件小事,其中一定有什么隐情。于是,我趁白天替妓/院跑腿的功夫,去了一趟云梦。

云梦最近出现了一位来自西域的人物,叫做“欧阳先生”,暂居于云梦城外。有人说他是赫赫有名的商人,有人说他是武林世家的掌门。当地的大户人家都争相出城拜访。

我哪里能接触到那些高门大户的人,只能向街上的小商小贩打听。市井之人说话都是五分真五分假,我打听了几日,也没打听出欧阳先生究竟是什么身份,长什么样,住处在哪,何时来的,何时离开,只听说了一大堆无关紧要的逸事。传言说这位欧阳先生相貌堂堂,早年间倜傥风流,后来不知为何娶了一位半老徐娘,那女人不能生养,却不知用什么法子将他制住,倒教他变得十分惧内。

直到有一天,我随采买的小厮们来云梦。他们在胭脂店验货,我便信步在长街闲逛,忽见前面人群涌动,不知在看甚么。

我挤过人群,看见一位手持折扇的白衣男子,携几名持剑的白衣男女,正在买麻糖。

持扇的白衣男子彬彬有礼:“请问,桂花麻糖怎么卖?”

他凌然若仙,冰雕雪塑,踏雪白靴一尘不染。卖麻糖的女子笑着盯着他看了半晌,答道:“不要钱,白送郎君一盒好吗?”

白衣男子一愣,说:“这不行,不要钱怎么行呀?”

我的心脏怦怦狂跳,赶紧低着头挤出人群。

太像了,我和他长得实在太像了。

挤出人群我立刻后悔。刚才该弄出点声响,让他注意到我才是。

短短须臾,我想了一个很不像样的计划。

我回到胭脂店,打翻了几盒胭脂,随便说了些“受够了,要带我娘走”的话。果不其然,妓/院的小厮们追着我在长街上跑,直到我和白衣男子撞了个满怀。

这便是我与“父亲”的邂逅。

余婆婆把我想象得老谋深算算无遗策。

其实我当时并没有想到,欧阳先生会是我的父亲。我只是隐隐觉得,这是改变我命运的机会,哪怕没有亲缘关系,光凭着我这一张脸,让他好心替我娘赎身也是好的。

/

“父亲”是西域昆仑白驼山的主人。

我的确和“父亲”长得很像,但仅仅像在皮相上。他潇洒从容,举手投足间都透着高贵,这是我怎么都学不来的。“父亲”身上有一股淡淡的气味,悠远浩渺,像是花树草木的香气。

我娘在他面前哭得满脸都是泪水,他却显得很不自然,好像并不认识我娘,手都不知往哪儿放。可他对我们极好,二话不说就替我娘赎了身,还为我改了姓,把我们带在身边。

我站在镜子前,看着身着白衣、焕然一新的自己,一点都不相信这是真的。

白驼山上下除“父亲”外,其他人似乎都对我们母子并不接纳,特别是内务总管余婆婆,总拿狐疑的眼神打量我们。我懂,我们毕竟是勾栏院出来的,在她们看来,不干净。

“父亲”很愿意同我说话,可一直刻意回避我娘。我自然是希望我娘能和父亲重修旧好,所以每每和父亲谈话,总拉着我娘。“父亲”见了我娘又会尴尬局促,我娘也是含羞带怯,二人说不上几句话。

起初我只以为“父亲”不敢和我娘多说话,是害怕传到家中嫡妻耳里。直到有一天,我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

这一天日落时分,我经过“父亲”房门的时候,忽闻房内传来一声叹息,听起来甚是疲惫。我驻足片刻,“父亲”唤了一声“门没锁,请进来吧”。

我推开房门进去。“父亲”从帷幔之后伸出手来,与我四目相对。

我竟然看到了一个极美极美女子。美到让人窒息,美到让我不敢靠近。

她似乎和我一样惊讶。或许她方才把我当作了余婆婆或者其他什么人,才让我进来的。

她的头上扎着几枚银针。她穿着父亲的衣服,却不像“父亲”一样对我笑。

我忽然一阵害怕。我想,她是父亲的嫡妻,而我好像不小心撞破了什么秘密。

我的脑海中忽然浮现市井的传言,浮现出这些日子我意图撮合“父亲”和我娘的种种行为。

我跪下来,唤了一声,“母亲”。

“你…你叫我什么?”是个音色清冷,语气却温柔可亲的女声。

我抬起头,又唤了一声母亲。

她似乎被我吓到。半晌,缓缓走到我面前,伸出手抚了抚我的头:“我第一次做母亲。我怕我做得不好。”

/

母亲告诉我,她叫龙御风,因父亲有事滞留蒙古境内,便扮作父亲的样子,替他来中原处理事务。

多年混迹烟花柳巷打杂,谁的脸色都要看,我练就了一个本领:只要是见过一面的人,我都能记住对方的名字、称号、年龄和长相;见过两次面以上,我能记住对方的喜好与不喜,投其所好,避其所恶。

母亲发现我擅长于此,会客总让我随侍于旁。

今日来访的,是朱子柳先生。

江湖上曾有五位武功登峰造极的绝世强者,即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西毒就是我的爷爷。母亲是东邪的弟子。而这位朱子柳先生则是南帝的弟子。

朱先生道:“郭兄弟留书给我,说蒙古大军南下,邀我去大胜关陆乘风先生处共商御敌大事。我虽并非宋人,但大理和大宋唇齿相依,近年来也颇受蒙古的胁迫,算得是同仇敌忾。”

母亲在外人面前一向乔装父亲的音容:“我也收到郭大侠的信了。不过,黄帮主给御风写信,说这次中原各大门派都有应邀前往,劝我们别去。”

朱先生点头道:“我也是这个意思。你苦心孤诣,他人未必理解。”

白驼山在宋蒙交战之时,在西北打通蒙古帝国与西域诸国的贸易,在东南建立海上丝路,衔接大宋与扶桑、星洲、狮子国,招来中原英雄“两面讨好”“投机取巧”“发战争财”的声讨。此番中原豪杰集聚大胜关,前往必要逞一番机辩,少不得还得动手。

母亲抱拳一礼:“多谢先生理解与提醒。”

朱先生忽然问道:“你这次来中原,怎么没带御风一起?”

母亲微不可察地一楞,接着道:“原想一起来的。只是家中有事,她一时走不开。”

朱先生笑道:“不过说起来,没想到你时隔二十年还能找到她。功夫不负有心人啊。”

“那也是托朱先生的福。”母亲乌黑的眸子里有幽幽的柔光闪烁,像是忆起了什么,“洱海畔的神木花,开得还好吗?”

“是。年年的花朝节,都开得极盛呢。”

入夜,雨声绵绵。

我端银耳莲子羹进母亲卧室的时候,她正取了小银剪子剪下一段焦黑卷曲的烛芯。书桌上摊着一本《资治通鉴》。

“熬夜伤身,这几日母亲的头痛刚见好转,不如早些安置。”

“睡不着。”母亲的笑容里透着淡淡的倦意,“你做的账目余婆婆看了,说你做得很好。这一点你像你父亲。我就不行,我一看账本上密密麻麻的小字就犯晕。”

我从很多人口中听说过父亲。精明强干的,阴险毒辣的,八面玲珑的,负材矜地的。我娘说他是个“看似多情,实则无情”的人。

我接着母亲的话,仿佛不经意似的问道:“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母亲搅着手中的银耳莲子羹,望向窗外:“他是个…很温柔的人。”

/

从云梦辗转大胜关的这天,母亲很高兴,说她接到传信,父亲不日便要来与我们会合。

想到要见到父亲,我心中既紧张又害怕。

一整日,我都在院中练习母亲新教的拳法。

我根基不稳,底子太差,虽练得勤奋,却始终没什么攻击力。

我正兀自懊恼,忽然听到一声嗟叹:“匪夷所思……”

一回头,见到一个黑衣少年。这少年与我年龄相仿,面容虽稚气未消,个子却已经很高。“你是白驼山的门生?”

我一揖为礼:“正是”。

他冷笑一声:“老爷子让我拜入白驼山门下,本来我还打算考虑考虑。一看你这水平,动作软得像娘们一样……啧啧啧,看来白驼山也不过如此。”说罢转背就走。

我不疾不徐,在他背后幽幽说道:“听公子口音是西南夔州人士。从掌上的茧纹看,应是长年习武之人,使剑与棒两种兵器。牙有龋洞,想来公子喜食甜食。脸色黝黑,而那并非是公子皮肤的自然色,因为手腕皮肤白皙,故而推测遭受了风沙日晒,看来公子刚从塞北回来。公子看着面生,却能自由出入此地,像是得了默许,想来替我白驼山山主传信之人,就是你。”

那少年再回头时,换了一副刮目相看的眼神,一笑,露出一对虎牙:“看不出来,有两下子啊。交个朋友呗?夔州薛洋。”

“云萍,孟瑶。”

1. 本书正文第18章《初见》里,18岁的欧阳克与14岁的龙御风于花朝节初遇于云南洱海畔,给龙御风取小字“洛洛”;欧阳克打伤武三通,龙御风送武三通上天龙寺交由一灯大师和朱子柳。正文第31章《咫尺》说到,洱海别后,欧阳克去云南找过数十次,并没有洛洛的消息。欧阳克复活后,修书朱子柳,朱子柳回信说14岁的洛洛使的是桃花岛的功夫,欧阳克这才有了寻找龙御风的线索。

御风剪烛芯时,想的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云梦夜雨时。”

2. 龙御风头痛发作时,不想让白驼山部众担心,所以独自在房中,在自己的头上施针。

3. 薛洋的原型是《魔道祖师》薛洋,在原著中与孟瑶同为出身不好走上歧路的人。我在这里用了他们的性格及人设,但故事是独立于《魔道祖师》的。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6章 (番外二)何当共剪西窗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