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唐]历史学渣穿成武则天 > 第17章 第十七章

[唐]历史学渣穿成武则天 第17章 第十七章

作者:大西洋暖流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1-01-26 22:12:01 来源:文学城

宰相于志宁是李世民指给太子的老师之一,此人行事作风谨小慎微,在朝堂之上从不冒进,基本上都跟在长孙无忌屁股后面喊“附议”。

这日下朝,于志宁不知怎的想起圣人所托,调头去东宫指点太子,结果发现太子的主殿空无一人,只有院子里站着个扫地的老妪。

于志宁站在廊下,负手而立,问老妪:“你们太子去哪儿了?”

老妪年纪大了,说话喜欢扯着嗓子:“太子搬去新建的别宫了,大人需去那里寻得太子殿下。”

之前,李世民允许太子建崇文馆处理国事,宰相是不插手东宫事宜的。如今皇帝下令让宰相辅政,于志宁尚处在两眼一抹黑的状态,根本不知道太子修建别宫之事。

经过一番打听,于志宁终于找到这座富丽堂皇的别宫,进门便撞见太子与几个突厥人玩乐。

“咳咳!”

李承乾听到有咳嗽声,抬手让人停下,他回头朝门口一看,这不是宰相大人于志宁吗?上早朝的时候才见过此人,他怎么又找到这来了?

于志宁见太子对他并不热情,便端出为人师表的架势走上前说:“臣受陛下指派辅佐太子,今日去东宫却不见殿下,又听闻殿下在此处修建别宫--”于志宁摸着胡须环视四周,连连感叹,“果然是富丽堂皇!”

李承乾在朝堂上已经见识过这帮朝臣阴阳怪气,想来他今日不请自来,肯定要奚落自己一番,便让左右退下,洗耳恭听父皇给他指派的老师有何见教。

李世民一代英主,手下能臣良将众多,他的执政风格是直言纳谏,所以这些大臣都习惯“有话直说”。

于志宁一生为官谨慎,不管李世民如何说不会降罪于朝臣,他都从不会像魏征那般炮筒子似的进言。

但面对太子,于志宁自觉年长于他,又是皇帝倚重的老臣,不免摆出长辈姿态。

“太子可知秦二世?”

此话一出,太子便觉不善。

不等太子说话,于志宁洋洋洒洒地继续说:“秦二世骄奢淫逸,宠信宦官,最终落得个自杀的下场。臣忆古思今,见殿下宫中奢靡,宠爱乐伶,整日与突厥人为伍,臣恐殿下步秦二世之后尘。”

李承乾听罢,气的半天没说话。

于志宁拜了两拜,说:“臣为太子书写《谏苑》,圣人看了非常高兴,赏臣黄金绢帛并兼任太子詹事,臣希望太子也能好好研读。若有不明白之处,臣一定知无不言。”

李承乾的脸已经黑到极点,“你说完了?”

于志宁也不知道是没看出太子不高兴,还是根本不在意,平静地回答:“完了。”

太子一甩衣袖,“送客!”

于志宁碰壁离开,没走多远,迎头碰上抱着书籍匆匆而来的宰相孔颖达。

“我刚才知道太子换了住处,所以在路上耽搁了一会,于大人怎么要走了?”孔颖达擦了擦头上的汗珠问。

“太子性情乖张,根本不听我的劝告,还下了逐客令,我能有什么办法?”于志宁诉苦道。

“一定是你说话言语过激,惹到太子了。太子是我从小看着长大的,小时候很听话的。我等既受圣人重托,切不可敷衍了事啊!”

于志宁叹了口气,拱手行礼道:“孔大人自去就是,我改日再来拜会太子,今日就不陪您进去自讨没趣了。”

“于大人,于大人……”

人去不中留。

孔颖达没拦住于志宁,只好自己去找太子。

太子刚坐下来,还没来得及抱他的爱宠,门外又传来底下人禀报的声音:“殿下,孔颖达大人来了!”

李承乾捏了捏鼻梁,靠在称心身上,不耐烦地说:“刚走了一个,又来一个,车**战啊!跟他说,本太子不在!”

“可是孔大人进门前,碰上了于大人,恐怕隐瞒不过去……”小太监战战兢兢地说。

称心也撒娇劝太子说:“殿下还是去看看吧!”

孔颖达把书摆在桌案上,抄着手四处打量。这别宫确实修的太华丽,跟圣人节俭的治国理念相违背,该怎么劝劝太子呢?

“孔大人来了。”李承乾光着脚从后面走出来,身上的衣服也没好好穿着,松松垮垮的披在肩膀上,看起来颓废极了。

“殿下大白天怎么穿成这样?是身体不适吗?”孔颖达明知道太子这是放浪形骸,仍然慈祥的关心道。

“这样穿舒服,在自己家里随意些也无妨。孔大人今日来,有什么指教?”太子没什么坐相的靠在椅子上,也不让人奉茶。

“臣是受圣人所托……”

李承乾一听到这熟悉的车轮子话,眉头立刻皱起来,“大人不必再说,我已经知道了。父皇让各位大人前来教我,无非是觉得我不够资格。既然父皇不喜欢我了,又何必白费心思,直接选他喜欢的儿子做太子不就好了?”

孔颖达吓得忙制止他胡言乱语,“太子怎么说出这样的话来?圣人也是为了太子好,才让我等前来帮助太子的。”

“帮我?你们怎么不去帮魏王啊!他不是在编写什么《括地志》吗?正是缺少人才的时候,你们跑到我这里来不觉得屈才吗?”

孔颖达摊开双手,问:“太子何出此言?”

“何出此言?”李承乾冷笑,“别以为我不知道,李泰的文学馆都快赶上我的崇文馆了。我大唐,到底可以有几班朝廷啊?孔大人。”

“殿下多虑。魏王再怎么出挑,大唐的储君只有一个。太子需谨言慎行,约束自己,做好分内之事,其他不必理会。”

“好了好了,我知道了。我突感不适,孔大人请回吧。”太子心烦意乱,每次都是同一套说辞,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身为储君的无奈。每次面对李泰肆无忌惮的挑衅,父皇又熟视无睹的时候,他的心里是何滋味。

太子独自坐在榻上,思虑再三,命人去把崇文馆的人都叫到这里来,他要商议大事。

几番劝谏都不奏效,不知是哪个不长眼的大臣,竟然把太子玩男人的事情捅到了李世民的桌案上。这种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可要是有人提,身为皇帝就不得不出面解决。

李世民用了历史上所有皇帝都常用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赐死称心。

这道诏令下达东宫的时候,太子正在宫中陪李世民说话。执行命令的带人冲进东宫,快很准杀死称心回宫复命。等李承乾回到东宫,看到称心的尸体时,伤心欲绝昏死过去。

从此,李承乾便不再上朝了。

李泰趁机向李世民卖乖,加快新书编纂的进程,终于赶在新年第一天把《括地志》送到李世民的案头。

李世民看后非常高兴,又赏赐了一处封地给李泰。

这件事很快传入东宫,正在为称心守丧的李承乾大怒,“父皇是真的要把我赶下太子的宝座了!”

“太子不必气馁!一个魏王,还不是您的对手。”一个幕僚说道。

太子抬头,“你的意思是?”

幕僚做了个抹脖子的手势,说:“杀掉李泰。”

“他整日待在宫中,如何杀得?”太子摇了摇头。

“太子忘了,再过几日便是高阳公主大婚之期。李泰身为兄长一定会前往房府道贺。届时我派人混入其中,杀死李泰易如反掌!”

太子望向称心的牌位,眼神一沉,“务必做的干净利落。”

大婚之期将近,高阳每天都要把武宸叫过去陪她挑选嫁妆。有一次碰上李世民来看高阳,高阳竟然向李世民请求让武宸在李世民身边伺候,还说她看武宸聪明伶俐,想让她替自己尽孝心。

武宸知道高阳是一番好意,但她并不想去伺候李世民。她现在住的地方僻静悠闲,何必要卷入宫中这潭暗流涌动的湖水中?就算当不成女皇也无所谓,反正她对权力毫无兴趣。

李世民看了看武宸,摸着胡子笑道:“朕答应高阳了,让武才人去紫宸殿侍奉。”

“父皇,武才人现在可去不了紫宸殿。儿臣想让她送儿臣出嫁,之后您在让她过去吧!”高阳最会撒娇,哄得李世民哈哈大笑,一切都依着她说的来。

高阳出嫁当日,整个长安都张灯结彩,热闹了一整天。

大婚之礼是在宫里举行的,礼成之后才送公主入房府。宫里的皇子公主都跑去房玄龄府上看热闹,武宸也在其中。

不知是不是因为高阳是公主的缘故,她出嫁并未戴盖头,也没有独守空床等着新郎。高阳虽然不喜欢房遗爱,还是在大婚当日给足了他面子,两个人夫妻恩爱的在前厅接待宾客。

李泰端着酒杯到处闲逛的时候,碰上武才人正一个人吃东西,一时兴起上前攀谈起来。

“武才人也在,是高阳向父皇请命让你出来的吗?”李泰永远都是一副笑脸,和和气气的。加上他近日又胖了不少,圆滚滚的肚子顶在桌子边缘,看起来更有几分憨态可掬。

“魏王好。”武宸起身行礼。

“武才人不必客气!我听说,高阳让你去父皇身边侍奉,以后我还要仰仗武才人呢。”

武宸听不出他此话何意,笑着回答:“魏王言重了,我哪里敢当?”

李泰恭恭敬敬地向武宸行了个礼,“自古都说枕边风威力无比,武才人不要谦虚。他日若是有需要武才人帮忙的地方,还望武才人不吝赐教。”

魏王殿下,你这也说的太直白了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