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三国]香草门庭 > 第10章 燕燕于飞

[三国]香草门庭 第10章 燕燕于飞

作者:青山见晓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1-03-17 21:59:27 来源:文学城

出于某种众所周知“掩耳盗铃”的原因,荀采出嫁之礼,在荀绲家举行。

荀柔一早被前几日归家的兄长拎起来,穿了新衣服,带到伯父家。

吉时未到,荀氏族人陆续前来,阿姊在后堂,由族中的嫂嫂和堂姐们陪伴,堂上全是大大小小、风仪翩翩的荀氏美男。

荀柔穿行之间,收获无数摸头杀和各种糖、糕、小玩具,心情十分复杂,总之,平时很得意的事,突然就没那么高兴了。

“阿妹说你如今淘气,我原还未信,”突然荀柔被人从背后抱起,“真是一时没看好,就到处乱跑。”

“阿兄!”

这个突然出现,面如冠玉,器宇轩昂,将他举高高的帅哥,正是他两天前从叶县赶回家,为妹妹送嫁的,荀柔的亲兄长荀棐。——现任叶县县尉,两百石,疑似靠老婆关系入编的公务员。

荀棐举着荀柔颠了颠,“阿善胖了不少。”

...请别用这么欢快的语气,说这么可怕的话,他哪里有胖,他只是穿得比较多。

“阿兄,我送阿姊的纺车,装好了吗?”

“装好了,装好了,”荀棐道,“你从昨天就问好几遍,谁还能忘?”

他就是怕阿姊嫌弃嘛,毕竟纺车的颜值...有点丑。

是的,荀柔终于在荀采成亲前,在二伯母以及堂兄们的帮助和支持下,将纺车成功改好,虽然主要动手的是伯父家木匠程伯——脚踏、五锭,和历史上真实脚踏五锭纺车是不是一样,他不知道,但完成作品的过程中,荀柔终于明白,为什么到一千多年后,手摇纺车还没有被淘汰了。

和可以放在桌上操作,小巧的,适合携带的手摇式相比,脚踏纺车,有点庞大笨重。

为了不浪费脚踩的做功,脚踏是纺车的纺轮部分,半径比手摇式大了三倍,还要加上一个脚架,就这一个东西,就能装一架车。

至于锭子,纺车就算装十个锭子也不是问题,问题是人的手只有五根手指,只有四根指缝夹住纺线,所以当阿姊一脸好笑的问他,自己如何操控第五个锭子时,他只能一脸茫然,纺线是技术活,别说五个锭子,他一个的都不会,之所以装五个,那是因为他学过啊,至于这东西怎么操作,他连实物都没见过,全凭想象,当然只能歇菜。

不过最后,第五个锭子,荀采还是保留下来,作为备用,预留到哪个锭子若是坏了,就可以让这只先代替着用,勉强给荀采挽尊。

总之,虽然有点小问题,不过新式纺车,的确比原来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四五倍,也能算是瑕不掩瑜。

...

辰初吉时到,宾客列席,四辆漆色纯黑,由数十黑衣仆从跟着,准时出现在伯父家门前。

荀柔将出炉的姐夫,穿着一身黑,从车上下来。

一身玄端礼服,头戴进贤冠的荀爽出迎于门外,神色肃穆的两拜行礼。

青年从仆从手中接过大雁,单手擎着对他而言艰难的重负,再拜还礼,礼毕,两边从仆的上前扶持他起身,帮忙捧雁,青年才再次恭敬作揖,被请进屋。

要怎么形容,他这位新任姐夫呢?荀柔托着下巴。

荀家子都习君子六艺,他亲兄荀棐能开五石弓,堂兄荀衍剑走游龙,荀谌马术精湛,连荀彧这样的年纪,已经开始学习射箭,每回里中蹴鞠游戏,族中许多少年热烈参加。

这让他产生错觉,以为汉末士人,都是文武双全这一款。

也许啊,放在别处,白胖圆润的阴姐夫,也会被认为是端庄持重伟青年,但掉进诸荀之间——那就是白鹤群中混进了一只胖白兔,兰草丛中长出一朵圆绣球,水晶糯米糍里掉进了一个白馒头...

就画风很不对劲。

白馒头,啊不,未来姐夫,对荀柔温吞敦厚一笑,让仆从奉上礼物——纯金的十二生肖玩偶,每枚三寸,精巧逼真。

荀柔身旁,他的亲兄长荀棐得了一把宝剑,虽然“含金量”比不上十二生肖,但那剑身上如同秋水一般的波纹,不识货如他,也知道这把剑价值不菲。

所谓,君子固穷,安平乐道。

作为名门望族的荀氏,经济状况相当一般,多数族人仅维持在吃得起饭的水准。纵使如伯父荀绲,曾经的两千石,生活中也无甚奢侈之处。

显然,阴氏走的不是一条路线。

阴氏发迹于东汉初,和东汉皇帝刘秀是老乡,原本大概就是土地主,赶上王莽,天下大乱,阶级重排,族中淑女阴丽华成了皇后,其子成了下一任皇帝,族中兄弟也因为跟着刘秀打天下而封侯。

然而之后发展并不如意。

外甥皇帝性格严肃,不优待舅家,好不容易再出个皇后,又搞出巫蛊被废,天下人物,常常查无此姓,就显得没落。

但一百年后,东汉建国功臣之家,邓氏、窦氏、梁氏、马氏等全都成为了历史,阴氏却反而太太平平的安享富贵。

荀柔再次打量这位姐夫。

所谓“无礼不行”,故而各种场合礼仪齐备,自有严整礼仪,连动作细节,对答之词,都一一列举,只要认真学过,在公众场合的表现,大家都差不多。

但仔细观察,每个人的个性,也不是完全不露痕迹。

至少,在荀柔眼前的这位未来姐夫阴瑜的性情,就显露的明明白白。

这是一个生长于优渥的环境中的青年,严密的保护和严格的教育,让青年成长得温和、敦厚、单纯、善良,讨人喜欢。

但这样胖白兔一样的姐夫,能在将要来临的乱世中,保护姐姐吗?

环佩叮咚,大红嫁衣,严妆打扮的荀采,跟随伯母钟氏,在族中姐妹的陪伴下,步履翩跹,缓缓入堂。

盛装丽服的阿姊,肤色雪白,红唇鲜丽,美得浓艳,如桃李春华,朝霞灿烂,灼人眼眸。让人忍不住的遐想,如此肃穆却已如此美丽,如果笑起来,会是如何颠倒众生,倾国倾城。

荀柔发现,在荀采出现瞬间,阴瑜无法控制的以目光追随着她。

一时间,他不知道自己是否该为阿姊高兴,他必须承认,这会儿,他有点酸。

未来夫君热烈的目光,让荀采微微低头,原本端庄肃然的神态,忍不住一丝露出少女的娇羞,触席的手臂微微颤抖,却还维持住肃穆庄重,在赞者的颂声中俯身跪拜。

荀爽坐于正席,注视着女儿俯身拜下,复起,再拜,缓缓开口。

“明当许嫁,配适君子,竭节从理,事如依恃。昏定晨省,和颜悦色,正身洁行,以为顺妇。”[1]

铜爵中的酒液被举起,在杯中晃了晃,又归于平稳下来。

忍住了要出口的叹息,所有心意化为祝福,“百叶之祉,婚姻九族,女子于归,云胡不喜。宜尔室家,琴瑟相谐。祥叶螽麟,昌于厥后。”

“唯。”荀采再拜。

从今往后,她就要离开父亲、兄弟、族亲,去往全然陌生的新地,去过全然陌生的生活。

她是明白父亲苦心的。

当年,他们见过太多慷慨激昂、才华横溢的士人学子,但这些士人们,在建宁元年的九月,用鲜血染红了洛阳城。

他们虽然逃出来,却在很长一段时日里,仍然不时听到许多消息,亲友或下狱或死去,母亲在整日紧张惶恐中生下小弟,不久去世。

再之后,父亲变了很多。

荀采垂下眼眸,跟随未来的丈夫走下堂、跨出大门,来到阴家的马车前

“...请小心。”

青年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荀采抬眸望去,对方局促的冲她微笑,伸出手臂让她凭扶,目光真诚中透着紧张。

她别开眼眸,或许,她对未来,可以有更多一点的期待?

女子随夫婿离开,父亲只能在堂上远望,不可相送,好在对其余的人,并没有这样的要求。

荀柔随着堂兄们来到门口,围观了最后的驾车仪式。

阴瑜在仆从的协助下,执绥亲自为荀采驾车,车轮行过三匝(轮子转过三圈),再下车来,改乘另一辆。

阴家的马车安静的来,又安静的离去,没有热闹喧嚷,只有肃穆庄重。

短短两刻钟,陌生的男子,带走了姐姐,从此与他相隔百里,再难相见。

荀柔追出两步,只觉得心里空落落的,若有所失,想要再对姐姐说点什么,又不知道该如何说起。

不久前学过的诗篇,蓦然涌上心头——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族中众兄渐渐加入,这一日《邶风.燕燕》在高阳里上空飘起,远送族中远嫁的姑娘。

荀柔突然在这一刻,感到这首古诗的真意。

那些句子,好像原本就刻在心里,刻在血脉里,刻在灵魂中,像澄清了湖水,清晰的、纯粹的显露出最简单的、直白的、真实的情绪。

我们不说舍不得。

我们说——亲爱的姐妹,愿你如燕燕高飞。

你的身姿翩跹飞翔,你的声音悠扬低昂。

我远送到原野,送到路的尽头,送到南方,终于再也望不见你的模样。

回忆你的情意深重,回忆你的贤淑温良,过去先人对你惦念记挂,我也对你永远不忘。

【季汉年间,汝颍之间,女子出嫁,其兄弟歌《诗》相送。或曰自荀氏始,熹平间,荀柔之姊荀采归阴氏,时柔年三岁,歌《燕燕》相送,其音切切,去随三里,闻者无不掩泣叹息,时人竞相模仿,遂成乡俗。——《东汉春秋.卷三》】

[1]这段也是荀爽女诫中的内容。

关于《邶风.燕燕》历来两种说法,卫国国君送妹远嫁,或者卫庄姜送归妾。我读过之后,倾向于第一种,觉得感情更贴切一些。

如果用第二种说法,在最后一句解释上,总感觉有点奇怪。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0章 燕燕于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