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三国]落子不悔 > 第23章 第 23 章

[三国]落子不悔 第23章 第 23 章

作者:花灯见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2-08-03 22:29:08 来源:文学城

金秋九月,唐婥坐在私塾的会客堂里和蔡文姬、蔡贞姬两姐妹商量着流民们的安排。如今庄子中收留的流民远远超出预期,单是卫队已经无法安置所有人了。

而原本的生意之类的,都有专人经营打理,根本不需要这些来路不明的人。

文姬想了想,说道,“原先不是还有荒地,是否可以将那些流民化为佣耕?”虽然秋日也忙碌,但如今有了多余的劳动力,正好可以赶在冬日前垦荒,来年春天就可以耕作了。

唐婥拿来自己封邑的简陋地图,将荒地都画了出来,点点头道,“确实可以再开垦些荒地了,我可以请郡守再划出些乡里,将那些流民安置在那。”这相当于给郡中增加人口了。

“可若是这样,这些人不就不属于君侯了?”稍微年少一些的贞姬皱着眉头道,“君侯救助他们,又费心为他们找寻土地,如此却得不到回报。”她以为汝阳侯只能食万户封邑,封邑范围内的多余人口不属于她的食邑。

唐婥摇摇头,“万户只是虚称,事实上在假父去世后,侯府的封邑被消减到了九千。”

“可如今君侯治下还有万户......”对此毫不了解的贞姬疑惑的问道。

“因为封邑本质上是土地,人口只是附带在土地上的。”唐婥轻笑着解释,“只要在这片土地上耕作,就算是我的食邑。”因为封邑上的人实际上还处在朝廷的管理下,县令是郡守任免,官吏时常来巡视,百姓们依旧要服徭役,只是不再向朝廷缴纳赋税,转而向汝阳侯交粮食财帛而已。

其实先前管理严格时,确实是控制人口,一旦超出封邑原本的人口范围,就会重新划定,不让列侯们壮大。但如今朝局混乱,根本无人再去关心这些事,唐婥算是钻了个空子。

贞姬不知道这些,点点头表示理解,完全没有猜测这是唐婥在糊弄她。对这些稍有了解的文姬倒是觉得哪里不太对,但毕竟从未读过《汉律》,更不要说复杂的列侯管理制度,所以也没有说什么。

这些杂事不需要唐婥亲自去盯着,她唤来菽,将安排多余的人垦荒的事情安排下去也就算完了。

谁知道菽领了命,却没有想往常一样退下,而是欲言又止的看着唐婥也。

蔡家两姐妹见此,识趣的告退。她们一离开,菽便迫不及待地说,“少君,司空府来人传话催您尽快动身呢!”

唐婥愣了一下,然后挠了挠头问道,“如今几月了?”

“已是九月中旬矣,您的婚期定在十月初。”菽像是猜到唐婥后面要问什么,一并将婚期告诉了她。

毫不掩饰自己完全将婚事忘了的唐婥眨眨眼,又看了看自己手上堆积如山的账目和人员表,挥挥手敷衍道,“反正自汝阳到洛阳要路过颍川,倒不如让大父和叔母与我在阳翟相见。”

菽犹豫了一下,见唐婥不似玩笑才领命去离开。

原本以为打发了菽,她就能安静的处理事情,结果还是难逃麻烦的婚礼准备。

因为已经将稻麦收好,而在七月种好的秋胡麻还没有收获,在这个农闲时刻,庄子里的铁炉也燃起了熊熊火焰,铁匠和壮劳力会趁着这个机会修整农具,打造新的工具。

此时的炼钢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即使是农具也由钢打造,而能大量产出钢材则要得益于炒钢技术的出现。中兴时,固体脱碳制钢技术就已经在民间广泛应用,而且即使在农村,冶铸工艺上也已经实行一定程度的规格化。

唐婥曾经看过他们炒钢,虽然肯定不及后世的高炉炼铁产钢效率高,可在有限的条件下,这种方式能流水化产出杂质极少的钢材。

让她原本想要改进炼钢技术的心一下就歇了下来。

在锻造数目上,唐婥又添了些垦荒需要的农具后,就看着武器一行发呆。如今的局势危险,她准备这么多护卫也是为了保护封邑,对外怎么解释都可以,可武器作为实物性证据,如果数量过多可能会引起郡守甚至朝廷的注意。

可按照唐珍的说法,最迟明年初他们就瞒不住圣上,朝中激进者不少,定然会即刻镇压。那也就是说,最迟明年初就会有战乱发生了。

唐婥用手敲击着案几,决定相信自己的叔父,冒险锻造武器。

不过这些东西就不用写在纸上了,她想着明日亲自去一趟冶铁工地。一边想,一边写信给商队管事写信,让他今年多采购些铁矿。其实官营铁矿的开采地距离汝阳不远,就在舞阳县。一般商队都是在那里直接买成品,如今盐铁官营的政令早就取消,但铁矿开采却依旧由国家主持。

这主要是因为建武二年的时候,当时的长沙郡太守卫飒发现当地耒阳县有矿藏,附近郡的百姓争相开采,却引来奸盗屠戮百姓占领矿山,所以请命将开矿权再次收归,只是将冶铁锻造贩卖之类的后续步骤开放。

这个规定一直到现在依旧在使用,因为能给郡中带来大量收益,所以郡中若有矿藏绝对是郡守重点看管的对象,郡中守备的武器也在附近锻造。而为了节省运输成本,大部分铁匠商人都会选择在矿藏附近锻造成品,直接加工农具再销往各地,进而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这些人自然不锻造兵器,各家用的刀剑都是专门请人打造的。若是数量过多,自然会引起关注。

唐婥挠挠头,正想着如果被发现怎么和郡守交代的时候,吴姆在外面叩门。唐婥随口让她进来,没想到她竟然带着一堆人抱着各式各样的布料,首饰挤进了唐婥本就面积不大的屋子。

她不好奢侈,大部分财产都拿去经商或者帮扶百姓,要么就存着以备不时之需。侯府面积本来就不大,堪堪达到侯爵的标准,卧室更是小,只能满足基本的生活所需而已。如今至少十来位绑袖高髻的侍女,抬着大量一看就非常沉的布匹直接就挤占了屋子一半的空间。

“吴姆,这是作甚?”唐婥将笔挂起,匆忙将身前的竹简,行纸收好,然后站起身问道。

“自然是给少君量身,配首饰了!”吴姆微笑着说,脸上喜气洋洋说着。

“礼为纯衣纁袡立于南,有什么好打扮的?”她倒是不以为意,纯衣纁袡的意思就是,在婚礼中新妇的礼服为浅绛色衣缘的黑色丝制深衣,这是不能改变的,虽然首饰并无要求,不过脑袋只有一个,她再有钱也不能带很多啊,有什么好挑的。

“少君您总得亲自挑一下衣缘的纹饰吧?”吴姆觉得自己的少君对此事实在散漫,连忙示意侍女们将布匹打开供她挑选。此时的衣服都是印花,只有祭天祷文或是非常重要的经书才会绣于锦缎。所以吴姆口中的纹饰,也不过是衣缘上用不同颜色层层印出的繁复纹样而已。

唐婥叹了口气,走到侍女之间,从饕餮纹挑到蟠螭纹,又从凤鸟纹选到回旋纹,看得人头昏眼花,索性直接问缝纫的妇人,“新妇们大多喜欢什么纹样?”

这些绣娘的领头也是第一次为女性侯爵制婚服,礼制上也并无参照,只能硬着头皮说,“民妇并未给您这样的贵人做过婚服,只是贵女们大多喜欢凤鸟纹和谷纹。听闻郡主、县主们也喜欢呢!”

“那就凤鸟纹吧。”唐婥已经没有耐心了,直接从绣娘提出的两个纹饰里选了一个。公主、郡主、县主的称呼其实不仅是身份的象征,在此时更代表着一种规程——结婚的规程。皇帝的女儿之所以叫公主,是因为依照‘天子嫁女子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的礼制,她的婚礼由公这个爵位的人做主,所以叫公主。此时的郡主、县主也不是单独的称谓,她们同样是帝女,这只是郡公主、县公主的简称。

妇人随口说的显然是推销之词,一般人肯定是不能用的,不过唐婥也不太在乎。按照习俗,婚礼的服饰本就会比新妇的身份高一级,也算是求个吉利,平民结婚都可以穿士的深衣,而她本就是侯爵,再高一级就可以用公爵的礼服,也就是说只要不用皇帝专属的十二章纹,她用什么都不会僭越(1)。

挑好了花纹,几名侍女们就拿着尺矩上前围着唐婥开始量身,领头的妇人在一旁记着她的身高腿长,肩宽腰围之类的,另一些则捧着各种金银头饰,玉组环佩,香囊珠钗之类的让唐婥挑选。

“这些都是荀家先前送来的礼物,司空府女君特地命人送来给您挑呢!”吴姆笑着说,脸上尽是赞赏,“荀家诚意颇足,看上去很是看重少君。”

唐婥双手打开,方便侍女们量她的臂长,偏头看着那些夺目的首饰,随口点了几个看着眼熟的,心想这下总能放过她了。结果吴姆挥侍女将首饰捧下去后,又上来一批新侍女。

看着她们手上深浅不一的红色,唐婥感到了一阵绝望。

她还没结婚呢,可能就要因为挑婚礼的物品累死在汝阳侯府了。

(1)结婚礼服比平时身份高一级这件事,到了唐代就是法律允许,先前不确定民间什么时候开始的,这里算私设。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3章 第 23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