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别驾,可是有喜事?”曹操的嫡妻丁夫人隔着屏风,关切地问坐在下手的荀彧。
这一年,府内卞姬又诞下一子,如今府中已有五子。曹操的平妻刘氏早亡,留下二子一女,二子分别由丁夫人和卞姬抚养。如今卞姬又诞下一子,丁夫人担忧不能专心教导孩子们,所以派人去请荀彧为府中子嗣挑选良师。
她没想到,荀彧身为如今兖州的最高长官,总领一州政务,竟然亲自前来教导府中子弟。丁夫人自己无所出,作为府中女君对手下妾室所出的孩子一视同仁,可难免偏心自己的养子曹昂,所以有时会留荀彧在府中为曹昂单独讲些诗书。
十来岁的曹昂在一旁低头练字,听到母亲关心荀别驾也竖起耳朵。今天早晨,别驾收到一封来自前线的信后,一天心情都很好,他都看到别驾好几次看着窗外笑。
“今日收到消息,前线战事顺利,主公不日便会返回,故彧心喜。”荀彧抬手对丁夫人行礼,用宽大的袖子掩着自己的表情,轻声回复道。
“如此甚好。”屏风后也传来丁夫人欣喜的声音,她又嘱咐了几句曹昂好好读书后,就起身离开。
曹昂跪俯在地上,送母亲离开后撇了撇嘴,别驾肯定是在糊弄母亲,他今日的表情,可不像是因为战事顺利而高兴。倒像是母亲思念父亲时,会流露出的表情。
不过,母亲可没他这么高兴。
荀彧根本不知道,曹昂公子正偷偷的八卦自己,他将政务搬到曹昂对面审阅,脑子里却想着今早送来的唐婥的信。
他倒也不算糊弄丁夫人,唐婥确实在信中说徐州战事顺利,她不日就要返回豫州,继续处置那里的事务,应该很快就能和他团圆。而在信的末尾,她质问自己,为什么不告诉她袁雅如今在兖州牧府内任职。
但是看着信上纤细但有力的字,荀彧就能想象唐婥嘟着嘴埋怨他的样子。想到这,荀彧摇摇头,将给曹操大军的军粮辎重运输时间,又提前了半个月,估摸着吕布就快要到兖州了。吕布被董卓旧部赶出长安后,先想投袁术,袁术不允,又转投袁绍,但袁绍忌惮他,依旧不重用。
如今袁绍想要趁着兖州空虚,向这里扩张,可还是忌惮曹操收编的数十万青州军,不愿空耗自己的部队。派吕布来,正好让他和曹操互相消耗。
他提前去信给夏侯惇,虽然只有万人守整个兖州,精于排兵的将军已经做好了准备,吕布进来就莫想着回去了。至于会裁撤多少官吏,荀彧心中并没有准数。
前世兖州丢的太快,他要在手中无兵的情况下,尽力保下城池,还要防备豫州刺史郭贡的来犯,根本无力统计究竟有多少郡县临阵倒戈。
他将辎重表格收好,刚好看到曹昂在偷偷看他,于是笑着招手,“子脩,某有一问。”曹昂虽然只有十三岁,但曹操早早为他取字,将他作为嫡长子培养。
荀彧将吕布将要进军兖州的事情告诉他,然后在曹昂震惊的目光下,笑着问,“是将所有官吏全部裁撤,还是留下一部分呢?”全部裁撤,可以更好的控制整个兖州,震慑往后的人,但会给其他人主公不能容人的印象;处置投敌之人,留下左右摇摆之人,则可以保住仁慈的美名,却也为未来留下隐患。
曹昂刚刚才接受了,眼前的荀彧竟然利用兖州空虚,设计挖出所有刘岱旧部,铲除私下不服父亲之人,就要应付荀彧的问题,一时间脑子有些转不过来。
荀彧放他自己去思考,提笔给曹操写信,报告兖州的近况,然后给唐婥写信,解释他为何隐瞒袁雅在兖州任职的事情。
袁雅在唐婥离开汝阳后,也很快回到东平和丈夫孩子团聚。她在君舅去世后,随自己的丈夫,前东平相的儿子李宣前来投奔曹操的。那时曹操刚被他说服,通过重用女子官吏,促使寒门和世族放下矛盾,一致对‘外’,袁雅正好拿着汝南郡守的推荐信求上他,想要继续曾经在汝阳县的工作。
唐婥离得太远,曹操拿不准这个法子的可行性,正巧袁雅来求,于是就询问了她关于局势的看法,两人彻夜详谈,曹操在得到了唐婥在汝阳的官吏选拔方法后,觉得非常可行,于是给了袁雅个功曹从事的官职,让她主管人事选拔。
荀彧知道,唐婥一直放心不下她培养出的女官们,总是觉得没了她,她们会被打压或是放弃为官,泯然众人,所以想着将袁雅的经历当作一个惊喜,在她回到兖州后再告诉她。
不知道是谁说漏了嘴,惹得她写信来问。
他现在是全州最高属官,管理着所有从事和治中,有他的庇护再加上袁雅出身袁氏的名头,州内确实没有人敢明目张胆抨击她。只是私底下阳奉阴违,却是他管不了的。
不过袁雅也不需他担心,即使同僚都不尽心配合,她也渐渐地选出了一批亲信,一同开始在全州内遴选官员。袁雅不顾丈夫李宣的阻挠,带着还在襁褓中的幼女,领着属吏们亲赴各县,考教应试者,相信很快荀彧就能得到一批可用的人名单了。
袁雅的行为,也让曹操看出了任用女官的可能性,临行前还特地写信给袁雅,说选官任吏可以不拘出身,不拘性别,唯才是举。
荀彧将这些都解释给唐婥,然后就看到曹昂低着头苦恼的搓着衣袖,像是想不出他刚刚的问题,于是将信纸放下,轻笑着安慰道,“不论是全部裁撤,还是留下并不坚定的,都各有利弊,子脩大可不用如此拘泥对错。”
“昂知矣。”曹昂沮丧的垂着头,“只是总见父亲遇事果决,可昂却连这点小事,都无法决断。”
少年人自幼仰慕父亲,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做得不如父亲好,难免失落。
荀彧摇摇头,“主公行事果决,决断却严谨。平日主公做事虽坚决,实际上是众属臣和他一同,商议了不知多少次后,才有的结果。”他笑着说,“子脩对待要事,如此慎重,并非坏事。”
曹昂点点头,然后犹豫了一下对荀彧说,“昂觉得,还是借吕布之手,将所有不服父亲之人铲除为好,日后我等不能只困守兖州,若是再出兵它州,这些不臣之辈借机生事,可是后患无穷。”
程昱与曹昂的看法相同,这样不留后患,而荀彧却更想用怀柔的手段去控制属下。他听闻曹昂的意见后,点点头,他虽然希望继而曹操的,是一个仁慈之君,但不可否认,曹昂的性格更适合如今的天下。
郭嘉早就从他这里,将‘未来’的事情套了个一干二净,有他在,曹昂恐怕不会再死于张绣军。
而当唐婥在徐州得知吕布已经连下兖州数十城时,她还是忍不住担忧荀彧的安危。徐州方面,曹操并未面临什么有效的抵抗,郭嘉私底下和戏志才还提过,若是徐州久战,他就要向曹操建议,‘屠一城,降十城’了。
唐婥听后,直接镇压了他这个想法。
陶谦分明无力再战,再去屠戮城池,不过是粗暴的发泄而已,没有任何战术价值。她瞪着郭嘉一字一顿的说,“你知道曹公非仁君,就不要将他往暴君的路上引。”
戏志才将想要反驳的郭嘉摁下去,点头同意唐婥的看法,然后也瞪着郭嘉,“奉孝,少说些这种话。”
他知道,对于曹操来说,屠一城可以带来的好处不胜枚举。最重要的就是震慑徐州其他郡县,让他们望风而投降。这样,既少了他们自己攻城战的消耗,还能减少对徐州人口和资源的消耗,从而在占领徐州后,可以得到更多的劳动力。
但,人是不能随便降低道德的。
当道德底线降低后,就会发现再次降低,就变得更加容易,从而更容易堕落。
郭嘉如今只有二十三,难免年轻气盛,献策不计后果。好在唐婥的脑子还算清醒,在他没有告诉曹操之前,就拦了下来。
戏志才第一次感谢唐婥有女子特有的仁爱之心,即使在战场上见惯了杀戮,也没有放下那点仁慈——要是郭嘉真的把此计,说给其他将领听,估计现在曹操已经下令屠城了。
唐婥按着眉心,“吕布已经到兖州了,曹公很快就会撤军,我会自请留下徐州守住已有的地盘。奉孝你最好跟着曹公以前回去,不要让我写信给文若。”
“安如你说不过我,就会抬出文若。”郭嘉轻哼了一声,反正现在屠城也没有意义了,于是自己转身去找曹操聊昨日在城中的见闻,戏志才不放心的跟着他,一起去见曹操。
“我都说了,‘要是久攻不下’才建议用点极端手段,安如反应也太大了。”郭嘉一边走,一边和戏志才抱怨,“慈不带兵,善不管财。唐安如是既带兵,又管财的,怎么看也不算良善之辈,怎么在这种事情上,这么较真。”
“因为,用不义的方式,得到的正义,并非正义吧?”刚刚听见三人争执的刘晔,抱着一堆文书,从纸堆里探出头,驳斥郭嘉道。
徐州屠城的事情,不是很确定究竟是谁给曹操建议,或者是曹操自己决定的。在徐州屠一城,降十城这个计策,是《火凤燎原》里郭嘉的计策,这里就借用了。但是,在古代军队屠城并不罕见,将领们为了节省养俘虏的粮食、减少辎重负担、城池久攻不破所以报复,震慑百姓等等原因,都会屠城或者坑杀战俘,但是这并不代表这就是对的。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09章 第 109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