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三国]闭月 > 第88章 第 88 章

[三国]闭月 第88章 第 88 章

作者:寸海江心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0-03-28 22:35:00 来源:文学城

郭图的信只过了四天半便到了袁绍的地盘,六天到了袁绍的手中。

这无疑是个大消息。要不是郭图提醒,孙家都到了洛阳,他居然也只是发现踪迹,搞不清他们目的。这回郭图算是立了个大功,被袁绍记在心中了。但负责情报的,却免不了挨上一顿排头,这是相当大的失职。

当然,这主要原因也在于目前主要情报,大部分放在公孙瓒这边,剩下部分也在关注曹老板,明眼人都知道董卓被讨董联军打怕了,在长安呆的好好的,没人找他麻烦万事大吉,自然不会放太多心思在他那边。更何况这还是郭图搞出来的乌龙,更让人想不到了。

袁绍坐在上位,左右皆是他麾下文臣武将。见人到齐,袁绍示意身侧的文官将郭图的信念了出来。

这个出乎意料的消息,让在座的人多少都露出了讶异之情。

袁绍环顾一圈,威严道:“诸卿有何策以教我?”

沮授不假思索,出列道:“此乃天赐之机,主公当奉迎天子,再立宗庙,以此号令天下,诛讨逆贼。”

沮授也曾经是韩馥的谋士,不过和郭图那种二五仔不一样,他多次劝解韩馥,让他不要让出冀州,大可借地利周旋,袁绍兵将虽凶,但人困马疲,粮草告急,耐不得久战,而韩馥这边,即使三年五载,以冀州的底蕴也能支撑,只可惜没有被采纳。

在韩馥死后,沮授也没有去投靠袁绍,是袁绍听说了他的名声,亲自向他问计,表示他想要匡扶汉室,需要沮授的相助,这才将他打动。

因此,这个消息虽然是郭图信了方夏的顺嘴一说,自己又因为立功心切添油加醋搞出来的乌龙,但沮授显然那是不会错过这个迎回天子的机会的。说到底,他这会相比袁绍,其实更忠于汉室。

袁绍点了点头,心中却对此不怎么满意。沮授说的这句话,也就诛讨逆贼让他听得开心点。他转而看向其他人。

虽然不希望自己弟弟奉迎天子,毕竟袁术一直就和他不对付,若是真让他促成此事,怕是真要三天两头发圣旨来膈应他了。不从要被按个乱臣贼子的名头,接旨那更是不可能的,到时候肯定要难受了。而且他预想的冀州牧,肯定也会泡汤,袁术不把他发配岭南就不错了。

但……袁绍其实并不像他与沮授说的那般,他就没想当忠臣。一是袁绍想要立刘虞为新帝,自己给自己封官,二是,袁绍去招揽沮授的时候,虽提到袁家世受皇恩,立志匡扶设计,但他却是以齐桓公和勾践自比,而不是周公。

只是沮授一叶障目,尚还没看清自家主公的本性,才会说出这么一番“不讨人喜欢”的话。

沮授退下之后,便有其他谋士上前。

和方夏这儿不同,她麾下的几位都是一流的谋士,一个赛一个的聪明,一人说出计策,其他人心思一转,便知道利弊,予以配合,一般不用说第二次,大家也没有私心,不会有拖后腿的情况发生。

而袁绍这儿,几乎称得上菜市场了。知道主公喜欢听他们出谋划策,而袁绍麾下谋士又那么多,争的那么厉害,不争取每一个机会,哪能让主公记住,然后何时才有出头之日?真的为袁绍考虑的不多,倒是更多是在党争,以及为自己考虑。

郭图在投了袁绍之后,也没干什么大事儿,他这人擅长溜须拍马,曲意逢迎,很会揣度上面的心思,短短时间便跻身心腹谋士行列。同样是韩馥那边投过来的,郭图算是混的最好的一批了。不然袁绍也不会采纳他的“与貂蝉结盟捅曹老板一刀”计划了。

袁绍很喜欢谋士给他出谋划策,有郭图这种鲜明的例子在前,也无怪其他人也想效仿了。

身为谋士,察言观色的本事自然是一流,隐约看出自家主公似乎不满意沮授的态度,那么“正确答案”自然就出来了。对于有些谋士来说,自身立场显然没有讨得主公欢心重要,当即便排着队起来反对了。

虽这会开口的都是随波逐流的乌合之众,但人一多起来,袁绍耳根子又软,翻来覆去的说,不觉便开始点头。

如淳于琼,他曾是西园八校尉之一,和袁绍、曹老板等列,后来袁绍接管西园八校尉之后,便一直为他效力,并没有自立,算起来已经差不多三年了,是袁绍的老班子成员,深得袁绍器重,即使是武将,在这种事上也有相当的发言权。

淳于琼是个武官,他没多少大局眼光,也不会想那么多关于袁绍势力日后发展的利弊,只看他此时在袁绍麾下的地位,再一想若是接了天子,不知多少人会因此来投,这么一来他又能排在什么位置?就此一事,便使他坚决反对。

显然淳于琼还是有些面子的,袁绍显出些迟疑来。

田丰见此,知道不好,连忙出列。他自然是赞成逢迎天子的,理由沮授那一句话已经道尽。田丰也是个刚直的性子,不会说什么好话。但此时袁绍既然已经动摇,话说的太直,怕是更起反效果。

性子直,不代表蠢笨。没有提袁绍不爱听的,田丰首先让袁绍准备兵马粮草辎重,无论是否决定逢迎天子,袁术逢迎天子这个事儿,肯定是不能让他做成的,得派人去破坏它,不然主公必定受制于人,到时候有的后悔。

袁绍这次点了点头,知道这是为他考虑,认同了田丰这段话。首先,袁绍肯定是不想给袁术这个机会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他犹豫的是,这个机会自己要不要。

在袁绍气候已成之后,天子对他用处显然是没有对曹老板大的,但是这个时候,袁绍刚拿到冀州,公孙瓒还在虎视眈眈,北地散落的小诸侯还没被扫清,他只是想当个冀州牧而已,相比之下,同样是迎天子,这会能得到的利益,是比未来更多的。正因为如此,袁绍才更加犹豫。

这句话是没什么争议的,也无人反对。

接下来,田丰又给袁绍分析了一下利弊,他话虽直,但却是句句切中要害,最后总结总体上是利大于弊的。

这番话说的实在是漂亮,沮授听来,心中忍不住叫好。

但再看袁绍,神情平淡,也不知是否听进去,又是否满意。

“主公,配以为此事不可。”

又一人出列发言。

审配其实也赞同逢迎天子,但他和郭图不对付,你死我活那种不对付,这个建议是郭图提出来的,所以想了一下,审配毅然决然投了反对票。这番若真让郭图得偿所愿,以后肯定要被他死死压住一头了,这可不行。

而且他对袁绍也是挺了解的,看得出来他此时心中偏向,也不多言,只提了一点,便说到了袁绍心坎上。

袁绍可是才想着把刘协废了,改立刘虞为天子的,虽然人家没答应,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件事儿既然做了,就别想瞒着。若真的把小皇帝迎回来,这日后人家知道了这件事儿,不说秋后算账,心里难道就能毫无芥蒂吗?

这算是说到袁绍心坎上了,他神情微动,看向审配,道:“正南言之有理。”

审配这话最要命的一点就在于,大家都知道迎回来天子,更多也就是作为一个符号,当祖宗供起来,狭天子以令诸侯,是不可能会给天子掌权机会的。你心里爱怎么想怎么想,反正也就只能想想了,还能做什么不成?

但是这话不能说,都是大汉的臣子,这么说话哪怕是在自家帐篷里面,也是很犯忌讳的。

而且袁绍这话一锤定音,已经表明了他的态度。

沮授这会是有点明白自家主公的意思了,心中一声叹息。

倒是田丰,本还想说什么,却见袁绍已经转了话题,开始询问,既然不迎天子,那么该如何破坏袁术的计划?又是该派什么人去?

这又是个敏感问题。

不把天子接过来,又要破坏袁术迎接天子的计划,要做什么不言而喻。田丰正是因为全心全意为袁绍考虑,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把这事儿提出。若非将自己置之度外,谁敢随便提这件事儿,不怕秋后算账吗?

要知道董卓和李儒,引得万人唾骂,弑君这一条是逃不掉的。袁绍曾经当过讨董联军的盟主,加之为了袁家百年清誉,这种玷污声誉事儿他是决计不可能做的。亲自做不行,派人去也不行。有些事儿,能想不能做。

这下子,帐内诸人面面厮觑,短短沉默之后,逢纪出列。

逢纪表示,既然袁术是请孙家出手,他们也可以走孙家这条路。当初袁术还断了孙坚粮草,还是袁绍出面,让有了赔偿这回事儿。他们之间是有仇的。袁术那个性子能付多少代价,主公只需派一能言善辩之人,自可大功告成。

正巧,逢纪和郭图也不太对付,他是当初袁绍还在洛阳时候便效力的老人了,郭图一个新来的,蹦跶的那么厉害,差点跃居他之上,逢纪当然也很不满。这会便提议,他觉得这个任务,一事不烦二主,郭图郭公则很适合。

袁绍没听出来阴阳怪气。他觉得逢纪说的挺有道理的,不过郭图身上还担着任务,若再派一个任务,未免不美,

这么一想,袁绍干脆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提出来的逢纪。

逢纪搬石砸脚,有点难受,但木已成舟,便以田丰之前的话为借口,道这种事儿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孙家那边他尚有几分把握,但董卓那边的情况谁也不知道,还是分派军队以备不时之需得好。

袁绍也应了,点了淳于琼为将。嘱咐他若真到了关键时候,可见机行事儿。当然,大家心中都是敞亮的,这话听过也就罢了,真做了就等着背锅吧。

正是这般,袁绍正式参合到了孙家和董卓的对峙之中。

迎大驾于长安,复宗庙于洛邑,号令天下,诛讨未服。

这是沮授劝袁绍迎天子的原话,随便改了改用,其实差不多。

袁绍的心里也很复杂,他其实没有决定好是不是要迎天子,但是沮授第一个蹦出来开口,一开口就是什么兴复汉室,袁绍一下子就倒胃口了,心中就充满了逆反心理,然后后面的话,其实十分有五分听不进去,结果就这么出来了,我不想接,但是不能让袁术接了膈应我,所以只能对不起了。

我脑子都浆糊了,我在写啥,我是谁,我在哪儿。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88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