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协和董承的密谋十分的顺利,在王允的有心纵容之下,他们很快便敲定了计划。
长安在董卓和李儒死后,政务和军事便是由王允和吕布分别管理,宫中事务都是王允的责任,吕布并不耐烦这些,也不关心,平日里不是在军营,便是和麾下诸将饮酒作乐,对这事儿几乎是丝毫不知。
吕布甚至还觉得自己除去了董卓,可是“大功”,没有他,刘协、王允哪儿能有如今的局面,李傕若是破城,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谁能有好果子吃?不被连皮带骨吞了才怪,这些人如今还得求着他才是。
吕布掌管长安兵权,城防这些都是他一手布置,不得不说,他在练兵、打仗这方面还是有一手的,称得上固若金汤,李傕若是想强攻,哪怕背后没有马腾虎视眈眈,都不太现实,更别说如今李傕还是腹背受敌。
但有内贼的话,又不一样了。
李傕方面的计划是,在关键的时候,刘协派人和他里应外合,打开城门,放他的军队入城,只要入了城,没有了城墙的阻碍,吕布手下这些人,可防不住他。吕布功夫再高,武力盖世,也不可能万人敌,谁都挡不住千军万马。
到时候刘协他们只需要守好皇宫,等待李傕解决了吕布,前来“勤王”就行。
王允这方面的计划,引双方甚至三方相争,然后当渔翁。
虽然如今长安绝大多数兵力都在吕布手中,但这些日子,王允也不是白过得,总算是收拢了一些人手,他只需要坚守皇宫,然后在李傕和吕布打的难分难解的时候,把马腾也放进来。放一拨人也是放,放两拨也是放。
相比李傕和吕布,王允觉得马腾这个人,还是很好应付的。这个时候他手里的这点人,就会变得非常重要了。
这三方乃至于四方相争,最后总该有个赢家,但和在许昌的方夏关系不大,今年她不打算搞事儿,也搞不了事儿,事情已经够多了,她地盘扩张速度并不慢,现在是需要好好消化的时候,能把蔡邕捞出来已经算是成功,平静对她是件好事儿。
长安的局势,方夏和谋士们早就达成了一致的意见,搞完秋收,就准备好好过冬了。明年还有不少事儿等着她,比如南边顾雍要是顺利的话,春夏就能到,不顺的话,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了。还有派去上党找赵云的人,应该比顾雍的消息快点,过年前后就能有音信。
这还只是关于寻觅人才的事儿,其他的那就更多了。
但事情在方夏收到一封信之后,变得不一样了。
这封信很特别,它来自长安,更精确一点,他来自长安名义上地位最高的人,汉帝刘协。以方夏微薄的历史知识,顶多打打游戏,看看电视剧的水准,仅仅知道个衣带诏,好像是血书什么的,她这次收到的并不是血书,只是一封普普通通的诏书。辗转多日,它终于到了该到的人手中。
送信的是个太监,“演技”倒是很不错,如今主管许昌事务的是荀彧和郭嘉,外松内紧,这人入城以来,一直都没露什么破绽,若非他主动来到太守府,露了身份说是要见貂蝉大人,底下的眼线都没发现他有什么问题。
自然不是随便什么人,在门口一晃,说我要见貂蝉大人就行的,但这个人是个太监,来自长安,带着诏书,那又不一样了。
方夏一直都挂着“忠君爱国”的人设,除了她自己不信,大部分人应该都是信了的,尤其是那些被她的光环晃晕了的人,在“接旨”之前,她是没想到和刘协第一次的“接触”,会是在这样的情况下。
刘协这封信,除去华丽的辞藻,还是很详细的写出了长安一部分的局势的,也让方夏了解到他为什么会写这封信,又想要她做什么。
董承名义上是李傕的说客,但实际上,他还是心向刘协的,专门提醒了一下刘协防着李傕点,这个人不比董卓好到哪里去,虽然能够利用,但要防着被反咬一口。还有王允此人,定的让李傕、吕布、马腾相争的计划虽好,可他却没有提,自己站在了什么位置。
如此一来,倒是让刘协对他多出了一点信任。
天子本来就不该完全指望某个人,刘协不知道能信得过谁,他不得不信的就一个王允,如今见董承一心为他考虑,也算了半个。
王允知道貂蝉这个义女早就指望不上,如今只是一张临时扯来用用的虎皮,因此他只是在忽悠刘协的时候提了一嘴,并不多言,但刘协和董承当然是不知道的。但也不妨碍他们看得出来,王允和貂蝉之间,并没有他表现出来的那么亲密。
若真如此,长安之乱,貂蝉为何一直不曾有所动作?她的动作全部都在王允口中,除此之外,再无别的。
董承向刘协提出了这一点。
刘协并没有见过貂蝉。但声名在外,天生总让他有些好感,略一思索,便采纳了董承的谏言。
方夏这两年来的表现,刘协觉得董承说的不无道理,既然这趟水已经搅浑了,莫不如让他更浑一点,邀貂蝉提前进京勤王。这既是邀请,也是一个试探。试探貂蝉,试探王允,甚至试探董承。
董承这一手,李傕这条船是上不了了,王允也不可能放董承和他争权,貂蝉这件事儿,正好能看他态度。
若王允无什么心思,那自然再好不过。貂蝉名声在外,她又是女子,必不可能学董卓,行董卓之事,有王允和貂蝉护航,文武皆备,接下来便可大展拳脚了。若貂蝉并不应诏,也知王允先前之言必然有虚,不可尽信。
方夏看着信,一边思索着,想着等会去找谋士们商量一下。
既然涉及到汉帝刘协,这件事儿找荀彧讨论不大好,除此之外,留守城中的只有郭嘉了,方夏决定先找他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