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辽是个明白人,他挑这个时候走,并没有引起太多的主意。
张辽只挑了大概三百人,基本上都是精锐的骑兵,这些都是一直跟着他的心腹了,准备走的当然是长安到宛城的那一条路,宛城落入貂蝉手中的消息,他也是早知道了的,这和当初王粲离开长安的路线一样。
走弘农、洛阳那一条路,一路雄关险阻,张辽和这些守关之人交情还是有的,但对方可不一定认,这种时候很可能不会放他走。而且这一条路快得多,在董卓已死的消息大面积传开之前,他便可以到宛城了。
那时候,这一切就与他无关了。
唯一一个在意的便是王允。
王允是把张辽看做吕布的心腹的,他原本还指望玩一手制衡,吕布和李肃,这两个人的对峙,可以保证他掌控更多的权利。谁知道李肃这么不争气,吕布还没出手,便被张辽给收拾了。王允收到消息,忍不住为之错愕。
到目前为止,张辽多是以副将的身份,与旁人共同出战,基本上董卓麾下的大将和他都有过合作。但并没有什么单独的、耀眼的战绩,在军中威望也不算很高,实际上,张辽少年时期就遭遇匈奴寇边,真可以说是在战争中长大的,可以说张辽实力不止于此,是有些被低估的。
张辽的离开,对吕布也算是一些削弱,虽然并不多,但在当今的局势来看,算是好事儿,并不糟糕。
他担心张辽是去“搬救兵”了,必须知道张辽离开到底是去做什么了。
王允自然不会想到,张辽是去履行两年前的承诺,投奔他的义女貂蝉去了,这件事儿连貂蝉本人都不知道。
董卓势力横跨一州,包括弘农、长安、安定、天水等地,并非仅仅只有一个长安而已。他麾下的大军有部分驻扎在长安附近,拱卫他的安全,但其他城池也有驻军,其中天水方向,更是布军防了一手马腾。
尽管曾经被十八路诸侯打没了胆气,董卓麾下这二十万西凉铁骑却是实实在在的。吕布早被董卓收了兵权,虽然靠着自身的威信,以及王允的经营,有一部分士兵愿意听他指挥,但董卓身亡的消息一旦传出去,谁也不知道外面现在领军的将领们的想法。
这个时候,他们的第一要务肯定是联系在外的驻军,现在一时的胜利不算什么,能够里应外合,这个局才算是稳了。
以王允的才智,当然是想得到这一幕的,但之前他被困在长安,能够和吕布、李肃两个达成配合已是不易,要说再想办法串联外面的人,不要说李儒,董卓都不可能放过他。这样做的就太明显了。
王允正准备做的事儿,疑似被吕布视为心腹的张辽做了,他能不多想吗?以他对吕布的了解,对方不可能想到这里,但……这京中卧虎藏龙,除了他之外,也难保没有别人在吕布身上下注,想取他而代之。
他不在乎张辽离开,但在乎张辽往哪儿去。
虽然王允一直没有兵权,但他一直在为之努力,还是有点成果的。除了吕布、李肃这两个带兵大将之外,王允和一些小将领关系也还可以。张辽只带了三百人,要是他真是去替吕布当“说客”的,王允不会给他这个机会。
王允命人跟着张辽。
张辽倒也没在意,他也想不到王允想的这么多。现在长安大乱,除了他,也有些其他人趁机逃难,他这个三百匹高头大马的骑兵,不引人注目才奇怪。反正他们是骑兵,走快一点,后面的人也跟不上的。
王允派去跟踪监视的人跟了一段,便有些跟不上了,只能回去复命,王允根据方向,大致也确定张辽确实做他想的事儿的,便将这事儿放在一边。
而吕布却是根本没注意到这件事儿。
吕布非常的忙。
董卓不仅仅是他的义父,现在还是岳父,他对董卓动手,当然得“师出有名”。王允给吕布的理由便是吕布忠于大汉,大义灭亲,把吕布塑造成了为了大汉卧薪尝胆,终于成功诛国贼,匡社稷的英才。
刘协对于王允的计划自然是全部支持的,毕竟刘焉没指望上,多亏了王允才有了今天。这年头天地君亲师,亲是排在君之后的,这么一来,吕布就算是“洗白”了,至于能有多少人信,就不那么很重要了。面子上过得去就差不多了。
吕布在诛杀董卓、李儒之后,便开始肃清宫中的“余孽”,这些人基本上都是李儒提拔出来的,或者本身就是董卓的心腹,留不得。再加上小皇帝刘协还打算给吕布封官,他知道李肃被收拾了便已经满意,现在吕布自觉高枕无忧了,根本没功夫去想张辽为什么没回来复命。
差不多十日之后,张辽带着属下,踏上了宛城的地界。
曾经作为袁术的大本营,宛城在民生等基础方面本就做的不错,方夏又是无损从他手中接手,陈群经营了整整一年,这会刚忙完春耕不久,各处都是一派欣欣向荣,和张辽在长安看到的景象大相径庭。在方夏把训练好的士兵调来之后,防备力量不足这一点也得到了弥补,几乎称得上完美了。
宛城的位置,需要防备的主要便有两方面,一方面便是北边通往长安这条路,寻常不会有什么事儿,但一旦有人,多半是大事儿。另一边就是袁家,他们表现得太过老实了,竟然一直没有对方夏的行为作出“反击”。至于刘表,虽然宛城和荆州也有接壤,但他即使动兵,也不可能走这边,不用多管。
如果说拿下宛城,方夏的手段比较高明,让袁家哑巴吃黄连,说不出什么来,她取寿春的手段可以说粗暴了。方夏之前预计了袁家很多种回击、报复的手段,但他们偏偏一个都没有用。事情太反常,反而更得注意一些。
加上董卓的事儿,方夏虽然是个网瘾少女,历史学的相当的不好,但这一段她印象还挺深刻的。当初主要为了打出连环计剧情,她很是废了不少心思,虽然不能具体到月份和日期,但大致还是知道的。
方夏只略和陈群提了提,也没有说的太透,陈群是个聪明人,自然能反应过来。
张辽带着三百骑出现,立马便吸引到了宛城陈群派出的探子的主意。
这年头,许多小世家出门,连马车都没有,得坐牛车,方夏麾下一共就没多少马,一部分是她当上许昌太守之后,荀彧替她找世家“打秋风”的时候弄来的,这部分很少,基本只分配给了几个将领。
还有一部分是收编管亥军时候直接得来的。管亥虽然是黄巾,但经历的阵仗却不少,他的马基本都是从各处抢来的,因此有好有坏,良莠不齐。但哪怕管亥自己骑得马,跟这三百骑相比,都有些差距。
这年头骑兵的厉害自不必提,他们攻城可能派不上什么用场,但要在平原作战,他们一个冲锋,多两倍人数的千人的步兵阵列都不一定够他们冲的。更别说,这些人一看便是精锐之中的精锐。
巡逻的人对这事儿相当的重视,当下一边监视着张辽,一边去找陈群汇报。
张辽是来投靠的,不是来找事儿的,如今目标即将达成,自然十分的配合,他也没有卖关子打哑谜的习惯,上来便自报家门,并且表达了投靠的意思。
陈群非常重视,立马出城相见。
一方面人家来投靠,而且还是带着这么重的“礼”,肯定得好好接待,另一方面,张辽这带来的,也算是关于董卓这边,第一手的消息了。
张辽和陈群一番长谈,陈群代表貂蝉势力接纳了他。
接下来,张辽本来打算带着三百骑兵继续往许昌去找貂蝉,虽然宛城也在貂蝉麾下,但他和“义妹”两年没见了,也挺想念的,肯定得去见见,叙叙旧。
陈群并没有完全相信他一面之词,尽管张辽说的非常“真挚感人”。但就凭一番话,直接就让张辽带着兵在貂蝉势力腹地“行军”前往许昌,这种事儿他做不出来,这三百骑兵来如影去如风,足够把豫州搞个天翻地覆了。
陈群以张辽一路奔波,辛苦为由,将他请去休息,并且写了信,加急送往许昌,打算问一问主公的想法。
方夏收到信的时候,先是有点高兴,又有人来投了,好事儿啊,今年她还没招揽到什么人才呢。虽然目前各个城池人勉强够用,但她绝对不会嫌人多。什么来投的还是个武将?大喜事儿啊。虽然现在文武都缺,但……方夏手下的的确确缺大将,能打的大将。
他是来赴当年的约定的?我什么时候和人有约定了?你说这个人是张辽张文远?
这下子,她倒是真想起来了。
毕竟张辽是第一个,她还没说什么,就主动给她加戏的。
方夏立刻给陈群回信,一言以蔽之,张文远信得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