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三国]闭月 > 第117章 第 117 章

[三国]闭月 第117章 第 117 章

作者:寸海江心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0-03-28 22:35:00 来源:文学城

一回生,二回熟,方夏主持完许昌的春耕,又过了几日,其他三城太守汇报工作的信陆陆续续到了,因为兵卒调动的关系,他们的春耕结束的晚一点。先是谯郡,接着是宛城,然后才是离得最远的寿春。

谯郡和去年一般,宛城这儿陈群坐镇,又得了劳力补充,也没什么问题,只有寿春这边,有些不同。

寿春原本是世家做主,城池周围大量的田地都是属于世家,由他们派遣佃农耕作。方夏接手寿春的方式,注定她短时间之内,对于世家必须倚重,她现在有些资本了,但绝对不够直接翻脸的。因此这大部分的田地,和她没什么关系。

真正属于她,或者说公中的田地极少,基本上是其他士族瓜分完刘家田地之后剩下的,少则千五百人,多则两千来人便足以耕种,因此出现了劳力过剩,实行屯田制,但许多士卒却无地可种的尴尬情形。

程立已经把剩下的兵卒派去开垦荒地了,但是因为战乱这些离寿春有些距离的田地荒芜有些时候了,距离水源又远,今年应该是看不到多少收成。

之前从刘家得的粮食,在一个冬天,供给万人训练,已是用的差不多了,士族囤积的粮食可能够他们自家人吃上好几年,但人数上来了,也就不经用了。后来方夏调兵过去,也支援了一些,春天暂时还是够的,等到夏秋,可能还需要别地支援一些。

方夏士兵多了,自然耗的粮也要多起来,不过除了寿春,其他三城应该都能“盈利”,她扩并之前也估算过,不会做出超出承受范围的事儿。

今年方夏是不太想搞事儿的。她只需要默默发展,自然还会有一波实力的提升。各个城池做的计划,都是以发展内政为主,辅以充实军备。现在人差不多够用了,若是等何曼下山,她麾下的军队数量,大约能够达到四万,完成一城一万守备军的预想。

军备方面,马暂时没法可想,中原就不产良马,方夏当然知道这个时候骑兵厉害,但也就知道了,没辙。不过武器、装备这些还是想想法子的,这些都可以提升战斗力。一下子增加的人太多了,很多方面是有点混乱。

这年头埋头种田的,势力都不怎么大,方夏没怎么真正动过手,得城不是靠送就是靠计,算是其中最大的了。便是陶谦和刘表,当初也是实实在在打出来的。因此,很多人都想搞事儿,曹老板去年势力大涨,正是搞事儿搞出来的。

董卓大概是和方夏一个想法的,都待着最好,这样他的地位会一直稳固下去。长安这样的日子也没什么不好。陶谦经过去年的事儿,怕是更不想管事儿,应该无心扩张,但除了他们两,其他人肯定不这么想,

袁绍拿下冀州了,他想扩张,孙策觉得洛阳这地方远不如长沙,他想回去,曹老板虽然没有完全消化掉新拿下的两座城池的收益,但一统兖州拿下济北,这个想法肯定是有的。便是曾经一点想法都没有的方夏,现在也想着拿下豫州了,何况是曹老板呢?

刘表不知道什么想法,但他不想孙策能回家这一点是很肯定的。尽管之前南征被身后拖后腿的荆州世家给劝回来了,但他当然还没有死心。而且,现在玉玺还在他手中,可能刘表想的还更多一点。

方夏知道,这些人之中,肯定有一个会最先忍不住。说不定,还真的可能再发生一次去年的混战,然后势力再一次重新洗牌。

很快,方夏听到了一个消息。

继之前袁绍有意另立新帝,结果被刘虞毫不留情的拒了,甚至不愿意给袁绍封个冀州牧,方夏是有名无实,袁绍却是有实无名,这会又有了天子在长安许久,不知好坏,应该在宗室之中另择德才兼备之人的消息了。

她问:“消息从哪儿来的?”

郭嘉道:“荆州。”

方夏猜到了,有这个嫌疑的不外乎就袁绍或者刘表,而消息这么快就传过来了,南边可能性更大。

果然,拿了小半年玉玺,刘表开始坐不住了,这是来探口风了。

不过世事难以预料,刘表这事儿刚起了个头,以他的性子,肯定不可能和袁术一样,因为玉玺在手就得意忘形,贸然称帝,这种试探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至少以年为单位,方夏预料的其他人没动作,倒是贾诩的布置起作用了。

管承就在春耕时间,他带队围了北海,逼孔融交粮赎“城”。

虽然因为方夏的蝴蝶效应,原本应该攻打北海的,管亥率领的那只黄巾转头打了谯郡,但北海被围这件事儿,迟了一年之后,还是出现了。

北海城池还是不好攻的,管承是海贼,本就没多少大型的攻城器械,在陆地上实力有限,若强行攻城,他麾下这点人,根本不够填的。但仅仅是围而不攻,影响附近田地的春耕,那还是能做到的。孔融要脸,而管承不要脸,显然前者玩不过后者。

在和贾诩派去的使者聊过之后,管承虽然觉得自己不可能去豫州,但也不是一点收获都没有,他虽然是海贼,但并不可能完全靠海为生,还是得吃粮食的。过去管承太“老实”了,主要还是靠交易。

这个时候海贼,可没有什么海上商船可以劫掠,主要的办法就是捕鱼,海鱼含有盐分,这便是利益,至于打劫什么的,基本上都是兼职。管承和孔融之间,小摩擦是有的,但真没什么大仇。不过他确实不怎么看得起孔融。

经过贾诩的提醒,其实这也只是一步闲棋,贾诩倒也没刻意算计没有太多利益冲突的孔融,纯粹只是喜欢让天下更乱一点而已。管承发现了一条新的致富之路。为什么非要和北海交易呢?直接抢不是更好?就孔融能拿他怎么样?

这一招,还真的打在了孔融的七寸上。

孔融城中没有大将,士卒倒是有一些,但管承不打算和他正面交战,就打算拖时间,要不孔融放弃春耕,就和管承耗,到时候管承走了继续回去捕鱼,北海这一年怎么过?但要孔融和这样的匪类低头,他又岂能甘心?

管承尝到甜头,他能骚扰一次,就能来第二次,第三次,孔融便是不会打仗,也知道这个先例不能开!想了想,孔融找上了陶谦求助,希望陶谦能助他剿灭这股黄巾水寇。请别人肯定要担心引狼入室,但陶谦还真不太用担心,若陶谦真有意北海,现在北海早就是他的了。

对于陶谦来说,区区一个管承不算什么,他们大军一到,管承肯定就望风而逃了。而孔融作为名士,帮他也有益于名声,陶谦经过去年的事儿刺激,身体越发不好了,也有意为自己儿子上位铺路。这件事儿,也算是能积攒些威望。

不过,事情到这里出现了问题。

陶商和陶应显然都看出了自家老爹的意思,这种白送的功绩谁不想要,他们为究竟谁负责这件事儿打了一架。陶谦态度也有点暧昧,还没打出个名堂,孔融便等不及了。真要耗时间,他何必求助陶谦,自己不能耗吗?

就在孔融有些焦头烂额的时候,转机出现了,太史慈知道了孔融被困的消息,因为母亲得孔融照顾颇多,他自觉欠了孔融人情,因此特地赶来支援北海。若是平时,孔融也不会多相信他,但有对比才知道差距,相比这会还在扯皮的徐州兄弟两,太史慈可太靠谱了。

太史慈可算是虎将了,管承也不是什么聪明人,程咬金还会三板斧,他只会贾诩提过的这一招,自觉已经够用,也不在乎后续,先前能这么威风,但在太史慈来之后,没多久便败了,正巧这个时候,徐州两兄弟也商量好了,他们决定一起来,功劳平分。

双面的压力让管承在北海待不下去了,孔融是真的气到了,他是真不想再受这个气,铁了心要和管承有个了断。管承本来还打算继续去当他的海贼,结果一路被追的连到海边上船去海中岛屿的时间都没有,只得往济北鲍信的跑。

济北的鲍信这个时候很烦恼的。

他知道曹老板惦记着他,偏偏毫无办法,王匡和刘岱他们两个前车之鉴,都联合的那么紧密了,还不是被曹老板吊打?但要他直接投降,他又不甘心,仍然想要挣扎一下。那么,他可以联络的友军,一个就是北海孔融,另一个,便是平原的刘老板了。

管承来了之后,鲍信才想起来有这么号人,正如管承看不起孔融,鲍信也对管承不怎么看得起,但本着蚊子腿再小也是肉,鲍信还是对管承摆出了招揽的架势。说实话,管承是不满意的,可到了这一步,他没得选,只得暂时认了,算投了毫无前途的鲍信。

这个时候,管承有点后悔了,我还不知去豫州投貂蝉大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