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三国]闭月 > 第113章 第 113 章

[三国]闭月 第113章 第 113 章

作者:寸海江心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0-03-28 22:35:00 来源:文学城

接下来几天,方夏每天下午,惯例去军营巡视。先看看新招来的新兵训练情况,接着再去看看原本的旧部。

如今许褚在带新兵,而原来的队伍,则由周仓负责。

新征召的七千人,经过挑选之后,以年轻人为主,三十岁以上的都不多。士兵的年龄,一般以十六七岁为下限,四十为上限。看得出来她的到来,对这些人激励效果挺大,一个二个都争着想在她面前表现表现。

相比之下,老兵们这边就平静多了,他们已经习惯了貂蝉大人时不时来营中巡查。方夏对于

何曼的儿子是去年她来许昌不久,对外征兵的时候混进来的,刚到征召的年龄下限。不过他年纪不大,因着这一年经历,却算是“老兵”了。在屈指可数的几次剿匪任务中,还曾立下了点小功。

她麾下的人没有实打实上战场打过仗,因此单靠军功由士兵晋级成哪怕最低级的将领都是很难得。她之前只大致制定了一个章程,按照成规,通常以斩首论,以后肯定还要改动的,迄今为止还没有这样的幸运儿,最多就是个伍长或者什长,而将领则都是投了她之后,她直接任命的。

方夏和周仓聊起这人的时候,本就是顺口一问,也没指望听到什么消息,这一步棋到底怎么下,她还没有做出最后的决定,只打算先见见人。

谁知道周仓居然对这小子还有点印象,他剿匪的时候冲在老前面了,有一股冲劲儿,因此还被提拔成了伍长。在众多的伍长之中,他因为年纪的缘故,因此还被周仓记住了。如果不是年纪确实太小,说不定还能被提拔成什长。

方夏点了点头。

虽然父亲只是个黄巾的小头头,但说到底也是个将军,哪怕是杂牌的,何曼之前领着颍川黄巾,也是有一番成绩的,这还没过两年,耳濡目染,他儿子有点本事不奇怪。这年头就是这样,儿孙自己成器是一方面,但也离不开父辈的因素。要是他父亲只是一个佃户,那又不一样了。

聊着聊着,周仓引着她走到了对方所在的小队,为她指道:“貂蝉大人,就是此人。”

方夏站在高处看他们训练,因为距离的缘故,看不太清晰,她想着周仓之前的一句话,不自觉生出了新的想法。

许昌原本有一万二三的士卒,二千是最初何仪招来的,一万多是原本属于管亥的黄巾,调了三千去宛城,现在城中旧部大概还有九千多,接近一万的样子,等这个冬天结束,新兵训练完毕,就要和老兵队伍混合,打散分派到谯郡和宛城去。

这么一来,百夫长包括以上职位还能抽调腾挪一下,如伍长、什长这样的位置,将会有大量的缺口。方夏本还想着怎么找个合适的借口提拔以下这人,不要做的太刻意了,这下子倒是有灵感了。

她对周仓道:“元福。”

“貂蝉大人。”周仓回应。

“也快到年关了,新兵也训练了有些时日了。”

“是,有一个月了。”周仓回应。

“你看,举行一次军中小比如何?仅限老兵参与,让新兵们瞧瞧,他们和前辈差在哪里。表现杰出的可以获得破格提拔,伍长、什长甚至百夫长都有可能。

等宛城那边管亥给贾诩的回信,以及寿春程立给她的回信,怎么也要半个月的样子,这时间足够她折腾了。限制一下参与人数以及参与者年龄,就能筛掉不少人。除了借机把何曼的儿子提拔上来,若真能淘出点人才,那也不错。

周仓愣了一下。

他对于这种事儿没什么概念,只说:“某觉得都行。”

方夏之后回去就把这事儿提了一下,大家也没反对,毕竟现在也不缺粮,军中光是训练也挺枯燥的,抽一天出来做这事儿,也还行。

比试顺利进行。

毕竟有利可图,新兵们看个热闹,老兵们也很积极,何曼的儿子表现也还不错,成功从伍长升到了什长,算是如今方夏队伍之中,最年轻的什长了。小伙很激动的表示愿意为貂蝉大人倾尽全力。

根据后续的调查,他毕竟只是军中一个伍长,也没什么消息来源,可能并不知道自己的父亲还在大别山之中活动。事实上,要不是郭嘉提起这件事儿,方夏自己都不知道。当初黄巾败退的很快,对他来说,可能就几天的功夫,父亲就不见了,日子却还得过。

方夏还特意抽时间接见了这一批获得提拔的人选,并询问他们有没有什么需要。

何曼这个儿子倒是个孝顺的,找方夏提的要求是希望要一匹绢,因为他当兵可以带粮食回家的缘故,他的母亲倒是不缺吃的,只是许久没穿过新衣服了。

方夏满足了这个要求。

还有一位士兵,他有个亲人得了重病,希望能得到救治,方夏也满足了,并且告诉他们,张仲景先生在城中时不时都会准备义诊,如果有患病的亲朋,可以去看病的。看诊并不收费,便是需要用药,价格也极低,几乎只是成本价。

事实上,最早的时候,张仲景先生完全是免费义诊,药钱是方夏出的,不过这样短时间可以,但时间长了,就算她“家大业大”,也扛不住这么败的。张仲景先生也理解方夏的苦衷,后来便成了仅仅看诊免费。

这件事儿之后,她付出的东西只是一些布匹,些许钱财以及一些物资,但很好的收买了一波军心、民心。

总体方夏还是很赚的。

又过了几日,冷风一阵阵的吹,天更冷了。许昌到宛城比到寿春近些,加上这边催的急,管亥的信先一步到了。管亥大字不识几个,信自然是由他口述,陈群代笔的。陈群字如其人,相当规整,横平竖直,气势慨然。

信统共三部分,他便写了三份,第一部分自然是最重要的,管亥口述的关于管承的情况。第二部分是宛城的一些政事处理,事无巨细,一一与她汇报,和之前来的一封信如出一辙。最后一部分,则是提到了王粲。

方夏本打算先看第一部分,这是她之前最关注的,却在看到第三部分的时候,挪不开眼了。

先前蔡琰知道了方夏的难处,为她推荐了三人,往顾雍的信,现在应该在路上,估摸着长江是过了,现在当是在刘表的地盘,或者更南边一点,可能要到年关前后,甚至更晚一点,才能到顾雍手中。剩下的两个,一个在长安当官,怕是一时半会指望不上,最有可能的便是王粲了。

方夏提醒过陈群。

宛城也算是豫州重地,人流量不低,但多是豫州之间来往,从长安那个方向那扇城门进来的人,却是极少。长安可是被董卓把持的。王粲虽然挺低调的,也没有特别招摇,但他显然想不到,自己被未曾见过面的“师姐”给“出卖”了,因此一露面便被陈群发现。

陈群邀请王粲赴宴,并且与他聊过之后,因为有蔡琰的亲笔信,王粲并没有一口回绝陈群代表貂蝉势力为他伸出的橄榄枝。但貂蝉势力并不是他第一选择,王粲犹豫了一下,表示愿意先在宛城停留一段时间,看看情况。陈群处理政事的能力那自不必提,便是荀攸没去辅助之前,都没出过纰漏,更别说现在。

实际上,他消息有些滞后,甚至不知道貂蝉已经取代袁术掌控了宛城,最初的时候王粲还以为自己被袁术扣下了。还是得了陈群提醒,这才了解。如果宛城还在袁术手里,王粲估计连停留都不肯了。既然王粲肯留,陈群在信中表示他有把握将人留下来。

这是个好消息,陈群确实让她放心。如果王粲能留在宛城,那么之前答应蔡琰,在开春把荀攸调回许昌的事儿,她便有十足把握,不至于食言了。

方夏心中一喜,这才看向第一部分。

何仪和何曼两人虽然同姓,但双方并没多少关系,仅仅是同为颍川黄巾之首,最多数面之缘,但管亥和管承,还真有点关系。这个年代百姓喜欢聚族而居,不仅仅是士族,便是寻常豪强,甚至普通平民也是一样。这世道真独自住在荒郊野外,是活不了几天的。

管亥和管承当初便是一个村的,村里面同姓之人较多。当初黄巾起义之后,两人作为青州黄巾的渠帅,一度还是很威风的。只是后来黄巾事颓,管承自觉大势已去,便向着海边去了,仗着孔融只能缩在北海城内,当了个兴风作浪的水贼。

知道貂蝉大人有意,管亥在信中表示,他麾下有一小部分,是最初闹黄巾的时候,就跟着他的弟兄。管承也认识他们。如果貂蝉大人有意向联系管承,他提供几个名字,可以作为貂蝉大人的信使,谅管承会给他一点面子的。

不过他们两交情也就那样,过了两年了吧,要真是什么大事儿,他也说不准管承能不能信得过,这就要貂蝉大人自己斟酌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