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没有直接回答,反而道:“以主公之见,刘景升缘何出此昏招?”
贾诩、荀彧、荀攸他们三人收到钟繇的信之后,开了一个小会。
原本是荀攸在城外忙军营的事儿,荀彧在城内忙内政的事儿。荀攸已经好些日子宿在城外,没有归家了。正好趁着这次机会,双方换了一下。
说到这里,荀攸顿了一下,将一件“不重要”的事儿给省略了。
贾诩毕竟刚到许昌没多久,其他人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多次借阅已经把蔡琰抄录的藏书借的差不多了,但贾诩没看多少。他去借书的时候,蔡琰因为许久没见到荀攸,她和荀攸是一起来许昌的,双方更熟悉一点,就问了一句。
因此开会的时候,贾诩便打趣了一句。
荀彧闻弦歌而知雅意,主动便提出来和大侄子换一换工作。
在荀攸看来,这件事儿没什么好和主公说的。
刘表为什么这么做,这是会议中谈论的第一个问题。
谋士们思维更加缜密,遇事儿更容易多想,方夏听到这个事儿,就觉得刘表是失了智,但他们显然不会想的这么简单。这年头,能混到高位的,可能有名不副实的,大于实力,这是有可能的,但不可能有真的蠢的。
刘表可不是个昏庸之人,他在董卓篡汉之前,是有名的清流能臣,号称“八俊”之一。尤其是匹马入荆州,收拾宗贼势力,处理乱局,拿下数千里地盘,麾下带甲之士十余万,不乏许多知名人士为他效力。
这样一个人,他这么做,是真的在短时间内变得昏庸了?即使刘表变得昏庸了,麾下那么多能人,都劝不住他发疯?这更可能是他故意所为,顺着思考下去,若是故意,刘表的目的又是什么
站在刘表的角度上看,这件事儿会清晰很多。
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袁家和荆襄之地的蒯家等士族搭上了线,
士族素来以家族利益为先,要是袁胤代替家族许诺了什么他们不得不动心的条件,放一个不成器的袁胤而已,放了也就放了,还能翻天不成?他们甚至敢在刘表即将拿下长沙的时候把军队拦回来,还有什么不敢做的?
刘表即使再不满,麾下士族的面子也不能给的。
但可能性不高。
本来就因为长沙的事儿有了龌龊,这个时候要让他们再和刘表对着干,这得是多大的利益?袁胤怕是支付不起的,袁家也不太可能为他付。
那么,只有一个可能性了。
刘表奇袭袁术,是想把危险扼杀在摇篮,现在袁家已经威胁不他了,袁家和荆州对比,显然是后者占据优势。这个时候,是袁家怕刘表,而不是刘表怕袁家报复。士族势力再强大,对上一个雄踞南方的庞然大物,也是力有不逮的。
但袁家真要和刘表拼个你死我活,他肯定也要少一块肉的,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打一个巴掌,给一个甜枣儿。把袁胤放回去,做出一副昏庸的模样,这么一来,袁家自觉找回了场子,虽然会防备一手,但不会不智到主动挑起战争。
毕竟他们才是弱者,兔子急了会咬人,可没把兔子逼到极限前,它肯定还是愿意忍的。
袁家存在汝南,对刘表影响肯定没有对貂蝉势力的影响大。貂蝉如今已经掌控了豫州三城,而剩下两地,汝南和寿春,都在袁家手中,如果说大敌的话,刚接收了袁家宛城的貂蝉,更应该被袁家忌惮。
刘表要是真的和袁家死磕,他即使打赢了也是亏得,他主要势力在荆州,汝南这地方虽好,于他只是鸡肋,隔着一条长江,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到时候反而可能给貂蝉做嫁衣,让她坐收渔翁之利,统御整个豫州。
而现在的情况,对峙最多持续一个秋日,冬天各自收兵,第二年来,袁家肯定会认清现实,这个时候对付刘表不是第一位的,豫州如果要决出一个主人,貂蝉如果还想要扩张,她才是他们的大敌。
帮刘表出此计的不但不蠢,反而是个高人,走一步看三步这是个愚蠢的计划,但看到五步甚至更远,才能觉察出这一招以退为进的精妙之处。能想出这种计策的,绝非一般人,至少蔡瑁之流,是想不出这种招的。
荀攸说完,道:“这番高人,攸倒想一会。”
方夏先前还在吐槽刘表失了智,如今听荀攸说来,才觉出一点惊心。她也不是第一次听他们谋划了,每次都会生出感慨,这些人精真的是一个比一个厉害。好在不需要亲自去猜测他们想什么,只需要让谋士对抗谋士就好了。
他们既然看出了这一招,必然是有应对之策的。
荀攸微微一笑,道:“以正应奇,以奇破巧。”
他性格沉稳,谨慎而勇猛,虽不爱张扬,也不怎么爱卖关子,见方夏问起,便直言以对。这一点和郭嘉又有不同,若是郭嘉,他即使稳操胜券,不到最后时刻,也不会轻易解密。
他们三个一个擅长奇谋,一个擅阳谋,一个擅阴谋,可以说人员齐全,因此破解此事,易如反掌。
说到底,对方这个策略其实也是明谋,便是袁家领悟了其中深意,他们会因为这个冒然和刘表打一场很大可能失败的战争吗?他们会因为这个,就觉得掌控大半豫州的貂蝉势力不足为虑,可以放任不管吗?当然是不可能的。
最简单的办法,一方面是抓紧秋收。
袁术虽然败掉了宛城九成士卒,但城外不少农田却是没受到影响的,这一年的收成,也不是小数目。如果貂蝉势力没有占据宛城,让袁家自己接收,他们也不必冒险派遣商队去徐州想办法了。
秋收才是重中之重,如果三城秋收都能顺利结束,她至少能得养数万士卒的粮食,现在地盘扩大,也可以开始招兵了。之前是没有办法,许昌底蕴太薄了,即使扩招,这士卒她也有点养不起。
如今坐拥三城,一城再少也得拿得出一万士卒,明年她麾下士卒至少得扩张到三万。许昌倒是够了,剩下谯郡和宛城,都还有相当大的缺口。到时候,貂蝉的势力,也算是能打得起仗了。不是一个谁都能啃一口的外强中干的包子了。
方夏留下在宛城留下三千人,她倒没想那么多,纯粹是为了防止可能的骚乱。这倒是够了,但如果说用于秋收,这个数量其实偏少了一点,以荀攸来看,五到六千这个数量为佳。不过陈群既然对此事没有开口,想来是心里有成算的。
这件事儿之外,贾诩也有一个提案。他是个行动派,虽然向来惜身,不愿意轻易涉险,关起门来过日子不会觉得无趣,可一旦有所决定,做起事儿来也利落,绝不拖泥带水。
原本,荀彧的意思是等主公回来,在做决断,而贾诩却觉得,等方夏回来,做出决定,怕是已经晚了,当机立断,便找了个卫兵交代了一番,去信谯郡,提前备上一手。荀彧和荀攸对此事无可无不可,也没有反对。
既然刘表不想打起来,那么就想办法让他们打起来,真动了手,那就收不住了。如袁家收粮这件事儿,就有很多可以利用之处。如果陶谦愿意交易陈粮,他们大概会在一月之内回返,那么如果这一批粮食被劫了呢?
当然,这件事儿说起来简单,执行起来还是有些复杂的。
嫁祸这一招,方夏已经用过一次了,坑了一把袁术。但袁术那回是因为他被曹老板追,根本没空细细分辨,这次显然不能再故技重施了,直接让梁习带队伪装,嫁祸刘表肯定是不行的。反而可能引火烧身。刘表的军队可都在江南,他还能让士族长上翅膀飞过长江过来劫粮不成?
袁家的人来过谯郡这是事实,他们若是有心调查,不但这件事儿瞒不住,要是之前的事儿也被查出来,给刘表出谋划策的那位就真是立大功了。
既然貂蝉势力需要一个人对袁家的商队出手,贾诩的想法是,让陶谦出手。
陶谦为人刚正,将徐州经营的极好,百姓少受战火侵扰,如果真和袁家交易,他当然是没有理由出尔反尔的。但他麾下可就不怎么样了,不仅仅儿子不成器,麾下也有不少小人,这一笔交易不算小,他们可能是会动心的。
荀攸这话一出,方夏不禁就想到了张闿。
这个人本身没什么本事,但因为砍了曹老板的爹,很好的演绎了一番什么叫财帛动人心,从而“名留史册”。方夏即使没多少历史知识,对这个人也有点印象。
接着,方夏自然又想到了游戏中的大事件让徐州,当初她玩游戏给刘备打工的时候,辛辛苦苦努力经营那么久的繁华平原,换了繁荣程度远不如的徐州,如果不是城池数量以多取胜,她得更生气。
可惜方夏实在是不记得陶谦究竟是哪一年去世的了,徐州又是什么时候到刘备手中的。算了,这件事儿先不着急。真要想掺一手,以后也还有机会。
荀攸不知道方夏走神了,继续道:“算算时日,回信应该也快到了,主公再去信一封,当可够得上决断。”
等回信到了,看情况贾诩可能还要挑个跑徐州的信得过的精明之人,大部队出征瞒不住,但几个人的话,想查也难。以刘表麾下的身份接触陶谦手下,到时候不怕袁家查,就怕他们不查。最后这件事儿,还是会和刘表牵扯上干系的。
这么一来,刘表还平白无故多了一个敌人,陶谦。陶谦名声一直不错,现在身体不大好了,自知快要不行了,出了这么一个手下,知道是被刘表蛊惑的,他能不生气吗?如果陶谦不肯和袁家交易,最多也就白跑一趟,影响不大。她也没什么损失。
方夏回过神,见他们一切计划周全,便点了点头,道:“做得好,这些日子,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