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清]密妃日常 > 第6章 第六章

[清]密妃日常 第6章 第六章

作者:撷语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0-05-11 23:43:17 来源:文学城

康熙满院子转悠,这满宫妃嫔,也只有通嫔纳喇氏的字好看些,不过通嫔喜欢得寸进尺,康熙并不爱去她宫里。

转悠来转悠去,结果还是转悠到了王闰月的身边,看她一笔一划,不住的摇头念着:不堪入目,不堪入目。

嘴上吐槽,人却不挪,蹲在闰月身边看了许久。

她写得太慢,康熙觉得自己犹如是看着稚女学字,见她写完一个字,自个儿心里也欢喜。

烈日之下,实在不易,没写两个字,闰月脑门上就浮出一头的汗,头晕目眩的,难受极了,执笔的手也在颤抖。

“砰”的一声在耳边炸响,闰月吓了一跳,转过头去,只见一位眼生的妃嫔已经支撑不住倒地。

里头德妃听见声音,连忙问道:“呦!这是怎么了?”

回答她的是那位妃嫔的近侍,“主子受不住暑热,晕过去了。”

德妃仿佛这才明白外面日头毒,叫人扶着中暑的妙答应在偏殿休息,又命奴才们在院子里撑起了厚厚的油布,旁边又放了解暑的冰盆,阴凉了不少。

“是本宫的不是,让各位妹妹们受苦了。明儿本宫让内务府从永和宫的分例中分些冰给各位妹妹,也算是本宫赔罪了。”

她又命人去熬制了清凉的绿豆汤。

众人连忙推辞,德妃坚持,一来二去,众妃只能道谢。

惠妃皱眉,宜妃岿然不动。

这些天游荡下来,康熙也对德妃的心思有了些许了解。

已经入秋,虽然殿内依然如盛夏般暑热,但内务府已经不给低位妃嫔供应冰,只给高位娘娘,德妃这样行径,明显是在笼络众人。

冰化成水,漾出细细的凉风。

闰月坐在桌案前,提笔准备继续写,一边的徐贵人探头,见她才写了几个字,嗤笑道:“听说王贵人是苏州才女,可这手书可连我都比不过。”

康熙有一瞬间的恍惚,苏州才女……这个名号,还是他特地派人宣扬出去的。

闰月敛眉,轻轻道:“贵人出身名门望族,才德兼并,我自愧不如。”

徐贵人洋洋得意,“确实,小门小户出身,见识浅薄,也好意思妄称才女。空有一副皮囊迷惑皇上,封了贵人又如何,以色侍人注定不能长久。”

见闰月正襟危坐,专注抄经,侧脸也可见高洁清雅,徐贵人眼中闪过一丝妒恨。

听那阿布说,咸福宫的日子可难过的很。她每日需自己浣衣,去膳房拿膳食。

内务府向来踩地捧高,她宫里的月例银子已拖了几月,时令改换的衣衫也没人替她做,屋里的程设坏了也没有给她换,都需要自己动手。

另外,书房里的笔墨纸砚,内务府压根就没供应给她。

……

身为贵人,活的还不如一个奴才。

听到这些,徐贵人笑得可开心了,这几日用膳时常常寻了那阿布到跟前,说点王氏的凄惨遭遇,开胃下饭。

她还有什么可傲的!

徐贵人放下毛笔,“听说王贵人刺绣功夫了得?”

她的声音微微高,正好能让全殿的人都听到。

闰月眉头微蹙,众人侧目。

徐贵人缓缓道:“贵人恐怕是多日懒怠,未有勤勉练习书法,这手书不堪入目,供奉佛祖案前也怕污了佛祖的眼,惹佛祖生气便不好了。”

“不如……”她看了闰月一眼,站起身,走到正殿门口,对着三妃福了福身子,徐徐道:“不如让王贵人绣一副佛经,将对皇上的祈愿寄于针线之中,虔诚祈求,绣经是大功德,绣娘们也以绣经为傲,王贵人要是仿效此举,定能感动佛祖。”

此话一出,满室妃嫔窃窃私语。

众人皆知,一卷佛经千万字,就是手抄,也得抄上好几个时辰。

若是一针一线的绣,要绣到什么时候?

徐贵人又发话了,说是什么为表虔诚,希望王贵人能在五日之内绣完,也能早早供奉与佛祖案前,让皇上早些康熙。

五日……

这怕是不想再让王贵人休息了。

宜妃沉思后,说:“绣经颇耗心神,恐怕……”

徐贵人立马夺了宜妃的话,“正是绣之不易,才显得弥足珍贵。”

德妃倒是没说话,只是说话见,已有太监抬了绣架过来,宫女也端了各色丝线过来。

闰月心中明了,德妃虽没说话,但是她要是没点表示,谁会越俎代庖,拿这些东西过来。

德妃笑了,说:“王贵人可愿绣经一副?”

事已成定局,容不得闰月反驳一句,她行了礼,改坐在绣架前,静心绣经。

康熙恨铁不成钢的看着她。

方才宜妃分明是想帮助她,她却不领情,如今落得可好。

天气越来越凉,一副佛经绣下来,她这幅身子还要不要了。

闰月并非心甘情愿绣经的,她也想反抗,然而,多年为奴为婢,让她习惯卑躬屈膝。

幼时,家中贫穷,一共有六个孩子,闰月是长女,从小就要担起照顾弟妹的责任,一有不妥当,爹娘的棍棒就狠狠落在她身上。

后来,爹娘实在是穷,将她卖予人牙子,她反抗,人牙子对她不是责打就是恐吓。

有一次,她反抗得实在激烈,激怒了人牙子,被灌了哑药,哑了整整两年。

那两年,她不敢反抗,像街头的乞丐一样摇尾乞怜,这才硬生生保住一条命。

夜深了,德妃命人将绣架般去了咸福宫。

她坐在灯下,实在是困顿,手底下的动作越发慢了起来。

康熙飘在半空,担忧的看着四周。

为了能够把这漆黑的内殿照的更亮一些,她把殿内的烛灯全点亮了。

亮堂是亮堂,可四处晃悠的烛火若是她不注意,引起火难她该如何?

见她又打起了盹,康熙心里实在是着急,烧了宫殿,又要国库出银子修葺,他可没钱了!

他靠近闰月,想将闰月推醒,几番尝试,依然是触摸不到她。

康熙气急,狠狠地踹了桌上的烛灯一脚。

本以为会穿灯而过,没想到“咚”的一声,直接将烛灯踹翻在地,烛灯应声而灭,康熙惊住了,看着自己的龙脚,一动不动。

闰月是被针刺醒的,烛灯倒地的声音震耳发聩,吓得她直接将手里的针刺进了指尖。

刹那间,两滴血珠滴于绣品之上。

闰月大惊。

康熙赶忙探头一看,他摇头,顿感惋惜。

已经绣了一半,若重头再来,她就算不吃不喝,那五日之期便完全不够了。

闰月拧眉,殿内门窗紧闭,想不出烛灯是如何倒地的,更苦恼的是这幅绣品。

她无奈,起身将烛灯拾起,起身时,揣在袖中的一片绣帕滑下。

绣帕上,是簇簇金灿灿的桂花。

闰月突然想到了什么,重新起针,换了另一种颜色的针线,在血珠周围细细勾勒。

康熙好奇,蹲在她身边,只见一片一片桂花慢慢成形状。

是血桂!

人血浸入让这血桂更加饱满,栩栩如生。

康熙惊叹,这样的绣品,绣工已经是上乘,更难得的是这幅巧心。

有这样的灵机,这木头疙瘩似乎并不木。

他恍惚,只觉阵阵清香涌入鼻尖,竟是桂花香。

康熙疑惑,成了鬼魂这阵子,他除了双目能正常视物,双耳能听之外,不能饮食,不能闻味,更不能走路。

这味道……

康熙细细嗅,能闻出味儿来了?

忽然,像是被召唤了一般,他的身子不受控制地飘往了一处宫殿。

乾清宫,太医以及民间而来的大夫跪了一地,直接分成了两派,各争执一词,一边主张用药,另一边主张温养。

太子胤礽领着太医,大阿哥站在民间大夫一列,两人更是视同水火。

大阿哥冷笑,给太子翻了个白眼,目光一侧,忽然看到龙床之上,康熙那已略有发黑的手指忽然颤抖两下。

大阿哥大惊,随即大喜,他猛地冲到龙床边,“皇阿玛?皇阿玛!”

他高喊,“大夫快来,我方才见到皇阿玛的手动了!”

胤礽急忙冲上去,挤在大阿哥旁边,仔细观察,见康熙鼻尖唇瓣微微颤抖,他亦是大喜,“太医!快快!”

那一瞬间,满屋子的大夫太医一拥而上,挤成一团,一个个都想去搭皇帝的手把脉,然则前头还有太子和大阿哥两个挡着,身边又有诸多阻碍,那一个个的,宛如蚂蚁堆山。

太子被挤在最里头,被压得难以喘气,他忍无可忍,高喊一声,“都退下!”

“院判先看。”他道。

大阿哥胤禔理了理被挤乱的衣容,听了太子的话,他眉头一竖,“太医无能,治了这么久也不如民间大夫看一刻钟,这群御医养着有用?盛大夫您先请。”

太子不服,“皇阿玛是天子,向来都是由院判诊治,你弄了一群民间大夫,入宫不过一刻,连汤药都没用过,也好意思往脸上贴金,占了太医苦苦医治多日的功劳?”

康熙盘坐在半空中,面色阴沉,眼皮半耷拉着,看着底下争执不休的两个儿子,又看看躺在龙床上的自己,面泛死气。

他自己心中郁气更盛。

要不是不能接触人,他恨不得亲自去掐死这两个倒霉儿子,从小吵到大,万事都要争和先后。

如今身怀重病的老父亲在病床上躺着,这俩人竟然还只顾着争吵,要等他们吵完,他还能有救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