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清穿+红楼]贾赦很方 > 第7章 荔浦芋头

[清穿+红楼]贾赦很方 第7章 荔浦芋头

作者:天日月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2-03-23 00:37:34 来源:文学城

贾赦都快被气乐了,他咒贾政!?

贾政那玩意那值得他咒,他冷哼一声,还没来得及说话,便听元春疑惑的反问,“二老爷还活着吗?”

元春的小脸上满是惊愕之色,小手都吓的捂上了自己的小圆脸了,惊道:“既然如此,怎么这十几年来不曾接到二老爷的只字片语呢。”

元春似乎是真吓到了,小脸吓的雪白。

当然,元春这表现在曾为武指的张氏眼中,演技未免有些浮夸,大概跟一般的流量小花差不多吧,但看在贾敏眼里,却是说不出的可怜可爱,看的贾敏的心一瞬间整个都软了。

她刹时间都忘了要跟大哥算帐的事,满心满眼都是自家的小侄女儿,她柔声道:“你还小。说不定是旁人不让你知道呢。”

元春还不过是个孩子,长在内院里怎么可能会得知外界的消息,必定是贾赦这厮故意阻止了。

说着,她还若有意似无意的瞪了贾赦一眼。

“不是的!”一提到爹,元春也不再装了。

她郑重的一字一句坚定道:“从来没人在我耳边嚼舌根,我们家里从来不提京城贾府的事儿,只是这十几年来,我们年年给京城贾家送年礼,却不曾听闻二老爷问过我和哥哥一字半句,侄女还以为二老爷已经不在了呢。”

虽然他们和京城贾府分了家,但说到底一笔写不出两个贾字,是以当他们在广州站隐脚跟之后,每年都按着礼数向宁国府、京城贾家以及几个姑姑送年礼,虽然送的不过是一些广州的名产,像是荔浦芋头、荔枝干之类的,不值多少银子,但总归是他们的一份心意。

当然,这年礼也不是白收的,只要懂礼数的必定会有所回礼,也不拘什么昂贵东西,心意到了既可,每一年宁国府和四位姑姑都各有回礼。

四姑姑自不用提,光是四姑姑一人的回礼就足够她们小半年的嚼头了,而其他几位姑姑既使不如四姑姑富贵,但也多少也回上一些当地特产,像是马乳酒、牛肉干之类的。

唯有京城贾府,年年收礼,但从来不曾有回礼回来,而且更是连只字片语都无,哦!也不算没半句话,只不过年年都是来要银子,除了银子之外,旁的都不曾过问过,也不曾问过她和哥哥半句,全当没她和哥哥这二个人一般。

即然父不认子,子又何须认父。她只是当他死了,已经很客气了。

元春垂眸轻声道:“要是二老爷乃在世,怎么会对亲生骨肉十来年不闻不问呢?除非是人没了,又或着……”

她嘲讽一笑,“压根没把我和哥哥当成亲骨肉吧。”

说到最后一句话时,元春难掩难过之色,莫说张氏、贾珠了,就是贾敏都有些心疼了。

一旁装哑巴的林如海也忍不住轻叹,“二舅兄实在……”

他摇了摇头,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不忍再说下去。

他不觉得元春小小年纪会说什么假话,至于贾赦此人吗,以往还在京城时颇有几分纨裤之气,如今一瞧,倒是和在京中时全然不同了,观其言行,也不似个会在孩子身上使这种小心机之人。

再则,元春固然还小,但贾珠已然长成,贾赦暪的过内院的妇孺,但能暪得过已经能在外行走交际的儿子吗?从头到尾贾珠都不发一语,提到贾政之时面上多有不屑之色,可见得贾政对这一双子女不问不闻之事是真的。

当然,最重要的是林如海对自家的二舅兄也颇为了解,他虽然在大舅兄身上看走了眼,但二舅兄和他相处的时间较多,断是不可能再看走眼,此人说好听的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说难听点就是有些凉薄了。

不只是贾赦这边,就连贾敏也是年年给京城贾府送年礼,但不见贾府有半点回礼回来,也不曾有过什么书信往来,即使有,也多是要银子,对自家亲妹妹都如此了,对没怎么见过面,又是他亲手赶出去的子女,贾政自然是怎么狠心怎么来了。

林如海都忍不住叹息了,好好的两个孩子,怎么偏生遇上这么凉薄的生父呢。

连半个外人的林如海都同情起两个孩子,贾敏这个亲姑姑更是见不得元春难受,连忙道:“莫听旁人胡言乱语,小心小人在你耳边嚼舌根呢。”

说着,贾敏恶狠狠的瞪了贾赦一眼,似有怪他阻止贾政与元春父女团聚之意。

元春一脸正色道:“爹娘从未暪过元春任何事。”她顿了顿又有些难为情道:“况且京城贾家那样,怎么可能暪得住呢。”

贾敏哑口无言,顿时也尴尬了起来。

说起来,贾家这些年来几乎都快成了京中一景了。

当年出了贾史氏计算前头的元配嫡子,被摘了诰命,又被圣旨勒令分家一事,已经让贾家丢尽了颜面,后来又出了贾珠、元春之事,这二事一出,京城贾家连最后一点子名声都没了。

贾家的名声本就不好,小二嫂进门之后,贾家也越发乱了。

原本当年荣国府奉旨分家,有圣上在一旁看着,当真确确实实按着嫡长子七,余者三的比例去分不说,就连她母亲多年赞下来的私房也以偷盗公中财物为由被扣了下来,能拿回来的只有嫁妆单子里的东西。

突然从尊贵的荣国府落到了普通富户,这落差不可谓之不大,偏生母兄又处处想推持着体面,这不,日子自然就不好过了,但母亲与二哥不想着开源节流,倒是任由小二嫂放起了利子钱。

放利子钱也就罢了,说句不好听的,京城里放利子钱的人家可着实不少,也不差一个贾家了,偏生人家放贷,放了十几二十年也没出过事,小二嫂子放贷,才不过短短几个月就被捉了。

要不是念在她父亲往日的功绩,再加上小二嫂子放贷的时日不长,小二嫂子这事可不是一顿板子就解决了的,而且这种事还不只一次,先是放贷被捉,之后是卖陈粮被捉,再不就是以次充好被告,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就连贾敏这个外嫁的女儿也多少有些被连累。

要不是她嫁入林家多年,和林如海夫妻情深又上无公婆,她自个都不好说自己是否还能坐稳这林夫人之位。

虽是恼了娘家不争气,但终归是自个的母亲和二哥,她也只能细细规劝,暗自忧心,可二哥再怎么不是,子不言父过,元春也不该嘲讽生父,更不该不认生父。

贾敏难得的沉了脸,“元丫头,这等子大逆不道的话,你是从那儿学来的?为人子女怎么能说父母的不是?况且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即使你父亲错了为人子女也该受着,否则有违孝道。”

说到此处,贾敏可疑的停顿了一下,她毕竟不够黑心,说到这话时有些小心虚了一下下,毕竟按二哥的所做所为,要真乖乖受了,不死也得脱层皮,她转了个口,“呃……这个……就……看情况吧。”

元春轻声,“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注一)”

她顿了顿后又道:“教父以义、教母以慈、教兄以友、教弟以恭、教子以孝。(注一)”

这二句话都出自于孝经,第一句话是说孝有原则,绝非一昧愚孝;第二句话是说先有父义母慈,后有子孝;贾政并未养过她,反而弃了她,父不慈子便可以不孝,她不认父,也是理所当然。

未了,元春还不忘反驳道:“四姑姑,什么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不过是话本子里的戏文,那能算得上数呢。”

拿话本子里的戏文当成圣人言,这才是错。

贾敏张口咋舌,一时间说不出话来,她从小就被父母往才女的方向教养的,虽然也是读过书的,自然明白元春的意思,可当今圣上重视孝道,不孝之人别说是入仕做官了,走在路上都会被人脊梁骨的。

一般人再怎么样,也会想办法装一装,哪知道元春连装都不装,说的如此赤/裸/裸的露出对贾政的厌恶,竟让贾敏一时词穷,不知该说什么才好了。

贾敏当下拉下了脸,就连贾家一家子的脸色都很难看,好端端的在他们的面前提起贾政,这不是找骂挨吗。

一旁伺候的王嬷嬷都急的要哭了,她伺候主子这么多年了,这么尴尬的情况,她还是头一回碰上。

她连忙再拉了拉贾敏的衣袖,但贾敏正恼着呢,怎么肯再说什么软话服软,而贾敏不服软,贾赦这个假兄更不可能惯着她,林如海不好说话,张氏装哑巴暂且不论,几个孩子更不敢说话,气氛尴尬的让人都想用脚趾抠出三室两厅了。

贾敏倒想再教一教元春为人子女之道,但还她还没来得及说话,贾赦倒是先开口了,“四妹妹好大的气性。”

他重重的放下了茶杯,一脸不耐烦道:“我的女儿,我一句话都舍不得教训,你倒是一个劲的废话没完,有本事教训你自个生的,少对别人的女儿指手画脚。”

贾赦这话说的着实不客气,只差没指着贾敏的鼻子,教训她多管闲事了。

贾敏被说的老脸通红,又羞又怒,却不敢发作,“你……你……”

她待想发怒,但贾赦面如寒霜,冷冷的看着贾敏,周身带着森冷肃杀之气,顿时压的贾敏什么话都说不出来,贾敏一个你字连说了二次,却不敢再说下去。

贾敏心里直打颤,直至现在,她才真正感受到贾赦和以往不同了。

见贾敏被吓到,贾赦又真的恼了,林如海连忙道:“大舅兄且缓缓,敏妹也是一时转不过来,如海代她赔个不是。”

贾赦深深的看了林如海一眼,微不可微的微微点头,赞道:“老爷当年倒是真没挑错女婿。”

不说旁的,能够忍受得了贾敏那个臭脾气的,可真不容易。

见这事揭了过去,林如海这才松了口气,他暗暗抹汗,他还是太小看贾赦的杀伤力了。

注一:出自《孝经》

另外,什么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是出自明清时代的话本,正经的孝经里是没有的。

求收藏,求留言,有留言胖胖才有动力码字吗。

作者有话说

第7章 荔浦芋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