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清穿]红楼之揽玉 > 第14章 寻一出路

[清穿]红楼之揽玉 第14章 寻一出路

作者:木木想烧柴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2-08-30 09:31:11 来源:文学城

张廷玉躺在床上,还没把事情捋明白,就听到了院外的脚步声。托智脑的福,它离开前给自己加强了五感,能让他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按这脚步的纷杂凌乱,保守估计,来的有七八人之多。

真能称得上是浩浩荡荡了。

没多久,以张家老太太为首的众人便进了挽浪院。

见家里的主子们一齐进门,拙礼傻在当场。他哆哆嗦嗦跪下,“老太太,二爷说觉得头脑不甚清醒,已经睡下了。”

“是嘛?”老太太对着儿子道:“你们父子就别进去了,我跟玉屏进去瞧瞧。”说罢便扯了儿媳妇,不顾拙礼的为难,推门进了屋子里。

张廷玉逆着光看向来人,“不孝孙给祖母请安了。”

老太太走近,见他躺在床上脸色苍白,顿时便落下了泪,“玉儿啊,祖母的心肝儿啊…”

张廷玉听得牙痒难忍,他执意留在扬州的原因,一小半是因为这老太太。原身跟随老太太长大,他有半分不对劲,怕是这位老夫人都会发现。

不过即使他在扬州滞留一年多,也还是难以适应这样的亲近之意。他撑着身子坐起来:“孙儿无碍,只是觉得疲乏劳顿,难以自持,这才歇息片刻罢了。”

见他似乎没瘦多少,除了脸色苍白,没有自己想象的丢了半条命的模样,老太太这才捏着帕子抚着心口道:“你可吓死祖母了!”

张廷玉不忍,道:“叫祖母担忧了,是廷玉不懂事。”

“哪里是你不懂事,分明是你爹不着调!”老太太擦了眼泪,道:“我听你大哥说,太医让你静养一些时日,大约春闱便不得考成了。如此一来,那乡试便不必太在意了,三年后咱们再考来便是了。”

张廷玉没说话,只低着头不吭声。

老太太见他这样,心知他是伤了心了,便要喊儿子来屋里。姚氏见状忙拦下,道:“玉儿,如今朝中形势纷杂,你年纪又太小,怕是…”

少年抬眸:“母亲,我便是得了进士,至多也是做个翰林院编修,谁会去为难一个七品的编修?”

姚氏的话卡在嗓子里,却见张廷玉扯扯唇,“京中实在叫人伤心,烦劳母亲明日叫人把药制成丸药罢,儿子想出门云游一阵子。”

“那怎得能行!你才刚归家不足半日啊!”老太太恨不得抱着孙子哭一场,“祖母不许你去云游,你不知我这一年是如何的担惊受怕啊!”

张廷玉抿唇不语,只红着眼睛看着母亲,最终姚氏和老太太还是咬紧了牙关,只说云游一事要等他身子好些才能商议。

接下来几天,张廷玉每日都好好吃药,偶尔出去买两个庄子,再置办些产业,还从老太太身边挑了几个可用之人。勿论他适不适应,总要有人帮自己安置产业,而能让他真正信任的人,非老太太莫属。

不少京中好友听说张廷玉考了举人回来,都下帖子邀他一聚。

他也不推辞,每日安安分分吃过药,告知父母之后,便带着拙礼出门去赴宴了。

因为张英位列一品大员,张廷瓒又五年便升到了次五品,张廷玉这个官二代的社交圈不可谓不大。加上此次乡试中举,京城上至王孙贵族,下至豪强富绅,无一不想与他交好。

张廷玉也不掩藏,大大方方说出自己考中了又被亲爹否了的实情,众人问他是否真早再等三年,少年笑:“人活一世,为何要耽搁?”

有人问:“那廷玉欲要何为?莫不是要继续去学院读书?”

“非也,非也!”张廷玉饮茶道:“我欲游洋一番,看看他国领土。”

“游洋?你…一尚未及冠之人?”说话的真是曹尚书之子,曹崇。

“曹兄,论一人,岂可用年纪来衡量?”

“那廷玉游洋,怕不只是为了散心罢?”

“知我者,子健也!”张廷玉摩挲着腰间的玉玦,低笑一声:“听闻传教士说基督救苍生,还令当今不再推崇孔孟之道。我要去看看,那基督是何等的厉害,是教了欧洲仁义礼智信,还是让他们明白了温良恭俭让。既是救了天下苍生,可为何又听闻外商多言欧洲战火连连,民不聊生?”

众人闻言,哈哈大笑起来,“就怕你到时被人赶回来!”

张廷玉弯唇,“我只看看热闹罢了。主要还是想瞧瞧,怎的咱们的工部不如人家,连火枪都做不出。”

笑声一顿,陈子健怔然:“这…怕不是,这如何可行?”

少年挑眉,温吞一笑,可说出的话却狂傲至极:“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众人静默间,雅间的门忽然被踹开,“好!说得好!”

众人抬眼看去,竟是和硕雍亲王!

雅间里的众人呼啦啦跪了一地,一时间,众人背脊冷汗连连——方才,没说什么大不敬的醉话罢?

张廷玉也跟着众人行礼,眼里闪过几分意外。

他知道这酒楼是皇家的产业,可万万没想到,能在这里遇到下一任皇帝。

“都平身吧!”

胤禛看着眉眼清俊,面白唇红的小少年,“你叫什么名字?”

张廷玉拱手回话:“雍亲王贵人多忘事,小的还曾给十七阿哥做过几年的伴读来着,前年陛下说我有乃父之风,便令我跟着大哥去扬州办差。”

胤禛故作回忆一番,“张家二子?”

他敛眸低首:“正是草民。”

胤禛围着他绕了半圈,打量他年少单薄,又问:“听闻你考中了举人?”

“家父有言,在下年纪太小,德不配位。”

胤禛略点点头,“倒是有自知之明。”

“…”你礼貌吗?

他扫过雅间的众人,这才略点点头“诸位继续,本王还有要事在身,便不同尔等一同饮酒了。”

众人又呼啦啦跪倒一片:“恭送王爷!”

*

胤禛一路进宫,他觉得张廷玉的想法太对了,为何工部的人还不如洋人,连火枪都做不出来?

养心殿外,众人噤若寒蝉。

他问一旁的门值太监:“陛下在召集大臣谈事?”

“不曾,是郎大人在殿内。”

小太监话音刚落,那边便喊了令雍亲王进殿。

刚刚进殿,便听到传教士又在宣扬基督教,他看了眼神色漠然的圣上,对郎世宁拱手:“朗大人。今日我曾听一少年求问,可又说不上答案来,特来请郎先生赐教。”

郎世宁抬手:“王爷请讲。”

胤禛道:“那少年问,基督教之人,言废孔圣,传基督,可是为何?基督教有何宣扬之处?是可教我等仁义礼智信,还是能传温良恭俭让?”

“基督盛行于欧洲,那为何欧洲如今多处战火,以至于民不聊生?”

郎世宁哑然。

康熙忍笑轻咳一声,“胤禛,放肆!”

雍亲王忙拱手告罪:“儿臣知罪。”

康熙不轻不重说了两句,便让郎世宁退下了。

待郎世宁离去,康熙帝才忍不住笑出声来,“你这小子,何时也学会了这假借他人之口的话术了?”

胤禛依然是那副板正模样:“并非儿臣借他人之口,此言确是一少年说出的。”

康熙帝抬眼看他:“哦?是何人?”

“正是您前日刚说的那位,坑了老子又被老子坑的张家二少爷。”胤禛将今日听到的那些话一一道来。

“儿臣偶然路过,才听到他这一番言论。这孩子年纪不大,也有少年人的狂妄,还说‘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半分不似他父兄的谨言慎行处事周全,倒是大胆得很呢!”

“倒是有几分样子。”康熙帝看向胤禛,“他如今多大年纪?”

“到了明年,也才十四岁,还是个少年郎呢!不过…”他欲言又止的低下头。

“有话便说,吞吞吐吐像什么样子!”康熙将手里的把件扔在御案上,这态度便是让雍亲王直言不讳。

胤禛这才抬头进谏:“这孩子说既不得入朝堂,便越洋去看看,还想去看看火枪如何制作,为何工部不能做出来。怕是已经下定了越洋的决心,父皇何不召他面圣,问一问他的打算和想法?”

“听上去虽是个有志气的,可就怕他毛手毛脚做不好事。”

话是这么说,但第二日康熙还是召了张廷玉入宫。

陪在圣上身边的,正是雍亲王胤禛。

张廷玉老老实实的行礼跪拜,而后便低头候着,与昨日少年意气的模样判若两人。

康熙帝笑:“朕冷眼瞧着,莫管是什么人,一进这大内,都像是枯树一般。”

张廷玉拱手:“陛下,来时父亲曾教与我,若是进了宫,便要沉稳些,否则惹了天颜震怒,我怕是十条命都不够赔的。”

一旁的便宜爹气得心里直骂儿子蠢,可当下便被点了名:“敦复啊,你这可就不对了,你我君臣之间,朕可从来不曾给你施压过,可如今到了你儿子这里,你竟拿朕来诓压小辈,你这…”

“陛下明鉴!”张英跪地道:“犬子一向放荡无礼,臣也是怕他张狂无礼…”

“起身罢!朕懂你爱子之心,不过你这二子虽说现在还年少,可胜在他一颗赤子之心。”上首的帝王沉吟片刻,“朕听雍亲王说,你欲越洋去海外长长见识,不知,你是要如何去长见识呢?”

张廷玉躬身:“回陛下,小人想租借三条商船,带上我大清的瓷器、丝绸,茶叶与纸张笔墨去海外走一趟,再将他们那边的东西载三船回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朕听闻,你还要去看看海外的火枪是怎么做的?”

“是。”

1:出自唐代韩愈的《送李愿归盘谷序》。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4章 寻一出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