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女穿男]西汉皇子升职记 > 第8章 第 8 章

[女穿男]西汉皇子升职记 第8章 第 8 章

作者:六月飞熊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2-11-11 18:40:02 来源:文学城

御前的嘴巴说严也严,说松也松,主要是看上头的反应与对方能给多少贿赂。不夸张的说,西汉前期的贿赂之风严重到连卫青那样的弘股之臣,当了四十年太子的刘据,以及官至丞相的汉武帝娘舅田蚡都无法避免。

在汉宫里,上至太后,下到黄门,都有自己的受贿渠道。

好在这种畸形的玩法大都存在于宫廷,很少会有官员会玩命地这么干。

一是因为彼时的官僚体系还不像宋朝那样细小到养出一堆蛀虫;二是因为开国之后的权利分散需要一个发酵过程;三是因为老刘家的皇帝翻脸比翻书还快,导致前期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现象深深印在所有人心里。

众所周知,当你找不到一个人的错处时,最好抠的便是“贪污,谋反,以及御下不严”这三大罪名。

要是宫里真想治你的罪,没错的都能给你揪出错来,更何况是现成的把柄。

况且就西汉的官僚体系来看,因为“任子”的关系,加上还没“废黜百家,独尊儒术”,所以党争加上教统之争,足以演出不少好戏。

薄皇后和薄姬一样是个比较谨慎的人,不会没脑子地打听馆陶长公主在长信宫里发生了什么,而是想借馆陶长公主出宫后的表现反推一下皇帝的意思。

协助皇后管理后宫的大长秋低着脑袋进来,行礼后接过一张锦书,将其送到长乐宫和御前审阅。

老实说,为封王一事辗转反侧的不仅有刘启,还有被有子的后妃们烦得不行的薄皇后。

刘瑞出生前,别说是眼高于顶的栗姬,就连貌似乖巧的程姬贾姬都敢呛声底气不足的皇后。虽然在刘启登基后,有贼心不死的栗姬母子作为对照,显得程姬贾姬没那么讨厌,但是受过几年鸟气的薄皇后怎么可能喜欢丈夫的庶子或小妾?她又不是受虐狂。

老实说,在被刘瑞点透后,薄皇后对刘启已经没了夫妻之情,纯粹是靠薄家人的责任感和刘瑞的存在勉强维持着表面的温婉贤淑。

虽然跟栗姬馆陶相比,薄皇后依然显得缺乏主见,但是有刘瑞和薄姬的提点,加上刘启顺利登基后,围绕着太子之位和中央集权的问题越来越多,她也从懦弱的皇后逐渐变成了权利玩家。

抛开后宫的争宠破事,作为刘瑞的生母,日后可能执玺涉政的女人,薄皇后同意儿子的看法,觉得此时落定封王的事无疑好过刘启削藩后又父爱上头地给年长的皇子封了一大片土地。

这可不是薄皇后夸大其词或是过于敏感,而是在高祖清理异姓王时就有的先例。

尤其是在庶长子比嫡子大了十二岁,差点当上继承人的情况下,要是再让刘荣像刘肥那样封了一大片肥沃的土地,那么等刘瑞登基后,还是会像刘启那样没法睡个安稳觉。

最重要的是,刘肥好歹是吕后一把屎一把尿地抚养长大的,而且还比刘启的庶子更为上道。

而刘荣呢?

虽然他在外人眼里是个恭顺的性子,可薄皇后和刘瑞决不相信他当了十二年的无冕太孙会轻易放弃追逐皇位的机会。

况且抛开刘荣不谈,他的母亲栗姬也是个麻烦。

刘启的嫔妃里,薄皇后最讨厌栗姬,但也不得不承认栗姬的运气很好,刘启的长子,次子,以及三子都是栗姬所生。

一个好汉三个帮。

刘启本就喜爱刘荣,又在刘瑞出生后对刘荣有所亏欠。

要是真让削藩后的刘启给刘荣封了一大片土地,加上两个年长的同胞弟弟在一旁辅佐……

那刘瑞就是有三头六臂也难挡敌手。

所以这个封王的僵面必须打破,而且薄皇后有现成的话头打破局面。

…………

……

马车里的刘瑞借着闭目养神的假象打开系统,看着那指南针似的面板忍不住叹了口气。

魅力100,心机30,书画46,骑射60……除了第一项和最后一项是靠大礼包的点数强行拉上的,中间两项要么是用自由点数抠抠搜搜,要么是靠能跑能跳后的卷死卷活。

总之在自律人的高强度内卷下,这些努力不能说是付之东流,但也称得上用处不大。

比如那个心机……老实说,刘瑞研究了两三年都没搞懂心机是怎么加的。而与心机一样难搞的就是书画,因为刘瑞用了二十年的现代汉语和简体字,想要改成古汉语模式和隶书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最重要的是,西汉的标点符号也与现代的标点符号差别很大,而且在排版上也与现代书籍有着很大区别,看的让人非常难受。

【等我当了皇帝就把排版和标点符号都规范清楚。】

相较于宋代那多到冗官的读书人数量,西汉不仅没有白纸,没有雕版印刷,没有科举制度,甚至连语言都没法做到统一。

是的,你没听错,西汉时中国人甚至做不到语言统一。虽然在秦始皇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后,规范了文字,制定了官话,但是自他封禅到刘启登基,各地的官话普及率低到让现在的川藏新蒙都能闻之落泪,挺直腰板地表示他们的普通话及格率还是很高的地步。

毕竟在古代文盲率和交通不发达下,没有拼音,没有扶贫政策,上头就是喊破了嗓子,缺乏学习官话渠道的底层百姓也是一脸懵逼。

最著名例子的便是秦朝的博士官伏生。

此人和张苍一样,是从秦始皇时期活到今天的老古董,并且在秦始皇下令禁止民间藏书时保留了《尚书》的残卷。

然而等汉家寻求《尚书》博士时,隐居的伏生和其女羲娥不懂官话,只会雅语,所以才有了晁错的上位。

而从国家稳定的角度来看,秦始皇规范文字就是为了让百家收心,民族统一。但是只在文字上进行统一还不够,必须要让官话的普及率达到百分之七十五以上。否则在交通不便 文盲率极高 藩王士族的搞事下,老刘家的削藩永远没有结束的那天,并且之后的科举集权也没有土壤。

【汉武帝当年搞“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也是有这方面的考量吧!】刘瑞关掉系统页面,忍不住叹了口气。

学以启智。

思想固政。

愚民政策。

愚民愚官。

最后亡国。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8章 第 8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