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红楼]这个杀手有点冷 > 第14章 第十四章 节礼

[红楼]这个杀手有点冷 第14章 第十四章 节礼

作者:炸猪排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2-03-07 07:43:07 来源:文学城

贾母这边,在那晚知道宝玉要帮忙的想法后,就十分高兴。

“两个玉儿的事本就有些艰难,二太太这个鼠目寸光的,不懂玉儿的好,还嫌弃她,可见是个蠢的。不过他们两个感情好,到时二太太再怎样,也得看在宝玉的面子上。”

一旁的鸳鸯笑到:“林姑娘和宝二爷,自小一块长大,情分到底与别人不同。二太太心里属意宝姑娘,自然就看林姑娘不顺眼了。”

“薛家那个丫头看着是个好的,不过还是太假太圆滑。若宝玉和她成婚,还不被她拿捏住了。她又是商家女,宝玉日后是要走仕途的,娶了商家女,朝中谁还看得起他。二太太那个蠢妇,怎么就想不到这层呢?”

这话鸳鸯没法接,只好道:“不是谁都能想的这么深,老太太是为大局着想,二太太日后会明白的。”

说起这个,贾母心里更加生气。“她如今到是越发能耐了,竟私自把金钏赶出府外,这是在明晃晃打我的脸。要不是看在娘娘的面子上,我可饶不了她。”

提到贤德妃,贾母又想起一事来。“前几日夏公公来咱们家,说娘娘没有打点银子,后来可给送去了?”

“送是送去了。可老太太知道,咱们家公中拿不出那么多银子。为了这个,琏二奶奶这两天病的起不来床,二太太也说没有银子。最后无法,我开了老太太的库房,拿了当初剩下的那一万两。”

鸳鸯低着头,满心忐忑。前几日贾母病中,宫里来人要银子,几个主子都靠不住。是她私自开库房,拿了银子出来。

“你做的对,少了谁的,都不能少了宫里的。那一万两银子还是林丫头家的,咱们家盖省亲园子用了林家的钱,本就该把林丫头放在家里长长久久。可二太太脑筋就是不开窍,她也不想想,玉儿若是嫁出去,她哪里来的二十万两给人家还。”

贾母说了一大段,倒也不指望鸳鸯这个丫头说些什么。算是发泄了一通,就让鸳鸯服侍着去休息了。

每个月十五,是宫妃亲眷入宫拜见的日子。近日贾母身子一直不太好,这回只有王夫人一人进了宫。

本朝国号乃大黎,从太祖皇帝至今不过四代。如今的皇帝于六年前继位,改年号为承元,敕封原王妃赵氏为后。

此后又提江南甄应嘉之妹甄氏为皇贵妃,吏部尚书之女吴氏为贵妃,东平郡王穆青之妹为淑妃,北静郡王水溶之姑为瑾妃。

原王府剩下的妾室,都封为美人、才人,此后后宫再无一位新人。

直到三年前,甄皇贵妃宫里的女官贾氏,也就是荣国府嫡长女贾元春。被破格封为贤德妃,一人享两样封号,入主瑶华宫。

一时间,宫里宫外,无论是贾元春还是贾府,都出尽了风头。故而在宫妃省亲时,贾府才不惜一切代价,造出奢华无比的接驾园子。

王夫人进宫,要先去皇后的永福宫拜见。待皇后批准,才能去瑶华宫见贾元春。

所幸大黎的这届皇后,以贤良淑德、温婉谨慧著称,从不无故为难命妇。王夫人进去打了个招呼,便可直接去瑶华宫。

不知是承元帝为表恩宠,还是宫中妃子太少。瑶华宫只有贤德妃一个主位,其余宫殿并未住人。

这在王夫人的心中,自然是皇帝对自家女儿的宠爱。只见她走到院子里,便不再低头弓背,生生受了太监总管一礼后,这才进了屋子。

室内贾元春正斜卧在贵妃榻上,一旁的贴身丫头抱琴在为她捏腿。

看见王夫人进来,元春立时起来迎了过去。二人见过面后,皆是欲语泪先流。

“臣妇拜见贤德妃娘娘,愿娘娘玉体安康。”

听到身边宦官的一声清咳,王夫人一个激灵,顿时清醒过来,忙不迭上前跪拜。

元春后退不及,只得道:“母亲,莫要折煞于我,快快起来,咱们娘俩坐下说话。”

王夫人这才起身,与元春相携坐到桌子旁。两人从宝玉说到贾政,又说起贾母和大房。

桩桩件件都出自王夫人之口,自然有失偏颇。说到宝玉的婚事上,她更是添油加醋、颠倒黑白。

“家中老太太如今越发糊涂了。前几日和我说起宝玉的婚事,竟要宝玉娶那个破落户林丫头。我也不是光看家世的人,那丫头若是个人品好的,府上自然没什么不愿的。”

“只一点,那丫头惯会挑三窝四,仗着老太太疼她,害得我吃了几次排揎。还天天在宝玉面前闹,三日一小吵,五日一大吵的。这不前几天,又缠着宝玉把身边的小厮和书童叫去,送她的乳母回乡。宝玉没了书童,学也上不成,这几日都在家里呆着。”

元春听了王夫人的抱怨,若有所思道:“上回省亲我也见过她,那时候她和薛家妹妹,看起来比咱们家的姑娘出挑很多。论文采,她也是一等一的好,到不像是母亲说的这样。”

“正是杂书看多了,如今才是一副目下无尘的模样。除了老太太,府中没人能进得她眼里。”害怕元春不帮自己,王夫人赶紧补充到。

作为王夫人的女儿,祖母和母亲相比,元春自然是站在自己的母亲这边。

“母亲既然这样说,那可能是我看错了她。林姑娘,母亲不喜欢。那母亲中意谁做儿媳妇?宝玉今年已经十五岁,到该定亲的年纪了。”

王夫人差一点就将宝钗的名字脱口而出,为了显示自己没有私心,她特地先假意斟酌一番。

然后才开口道:“与咱们家交好的人家里,大多都没有适龄的女儿家。我也求了好几位夫人太太的,如今也没个准信。眼看着宝玉一年大过一年,我这做娘的也愁啊。”

元春叹了口气,“母亲说的,我也明白。其实这事我也替他想着,朝中大臣家的好女儿多的是,奈何宝玉他是个白丁,这让人怎好意思张口。”

眼见着铺垫的差不多了,王夫人心里一喜,再接再厉。

“娘娘说的是,宝玉如今并未下考,身上没有功名,那些大臣的女儿,咱们连口都不敢开。故而我都将目光放在亲友身上,娘娘还记得皇商薛家的表妹吗?”

“可是薛家妹妹宝钗?那自然是记得。她与林姑娘作诗水平不相伯仲,人看着也稳重大方,母亲可是想给宝玉订了她?”

看自家女儿面目表情地端着茶盏拨弄,王夫人看不透她的想法,只能越发小心翼翼地试探。

“宝丫头家里虽富裕,可到底沾个“商”字,我也拿不定主意,今日特地来求娘娘给个示下。要说她这个人,我自然非常喜爱,管家理事、针黹女红无一不精,又能劝宝玉上进,确实是个好媳妇。”

元春放下茶盏,“母亲说的是,薛家妹妹样样都好,给宝玉当媳妇到是配得上。只是给宝玉娶商家女,着实难看了些。”

王夫人心里一紧,以为她不同意。却又听她继续说道:“不过母亲可以先稳住薛家,不做婚约承诺。过两年宝玉下场考试,焉知他不能一举中第,到时咱们再视情况而定。”

这说法明显就是要吊着薛家,可宝钗比宝玉还大一岁,去年已然及笄。王夫人虽心疼自己的外甥女,但涉及宝玉的前程,她这会到拿不定主意了。

“母亲不必担心,到时若宝玉不与薛家定亲,我也会为薛家妹妹择一门好亲的。”见王夫人面带纠结,元春直接给她放了后招。

一个是外甥女,一个是亲儿子。王夫人百般犹豫后,还是选择亲儿子的前程,答应了元春的要求。

“娘娘考虑的周到,我们就按娘娘的意思来。只是老太太这边该怎么交代?还有薛家不给点甜头,怕不是那么好拿捏的。”

看王夫人有了抉择,元春满意地点了点头。“这个母亲大可放心,过几日端午节,我会给府里赏东西。到时候无论是老祖宗,还是薛家,都会明白我的意思。”

王夫人带着心满意足,从宫中回到贾府。只是她面上不显,所以没有一个人知道,她进宫做了什么。

很快就到了五月初五端午节,既是过节,贾府自然又热闹了好几天。

端午过后的次日,贤德妃打发夏太监出来送节礼。不光有贾母和几位长辈的,就连府中的几位姑娘,以及宝玉、贾环二人都有。

其中宝玉和宝钗二人,都赏的是上等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二串、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

其余三春和黛玉,皆比他俩少了凤尾罗和红麝香珠。这一下子就引来了不少揣测。

贾母在屋子里,气的摔烂了两个茶盏。“娘娘她不知实情,定是那蠢妇挑唆的。我二十多年前定是瞎了眼,怎么会挑了这么个儿媳妇。”

“老太太息怒,可别气坏了身子。”看贾母发这么大的火,鸳鸯赶紧上前为其抚背顺气。

“二太太她这次委实过了些,不过也不是没有回旋的余地。下次老太太进宫,大可把自己的思虑告知娘娘。娘娘她深明大义,定会理解老太太的苦心。”

不愧是最贴心的丫头,在鸳鸯的劝慰下,贾母果然平心静气起来。“你说的是,咱们还有时间,娘娘她与那蠢妇不同。”

这边气得不行,那边梨香院里,薛姨妈可是兴高采烈。她喜气洋洋地从王夫人处回来,忙叫了宝钗来她房中说话。

“我的儿,这次娘娘的节礼下来,你可放心了吧,独独你和宝玉的一样。我去问你姨妈,她说这就是娘娘的意思。”

不同于薛姨妈的兴奋,此时的宝钗到是非常冷静。“妈,可别高兴的太早。这事一日没有定下来,后面就可能会有变动。咱们还是和姨妈说清楚,尽快过了三书六礼。”

“这……你姨妈说,娘娘碍于老太太的情面,只能先这样暗示。后面再一步一步来,老太太也好接受。”

闻言宝钗一叹,“我也明白姨妈的为难,可这毕竟是我们薛家最后一张底牌。舅舅一家不在京城,还不知何时能回来?荣国府虽没有老太爷那时的荣耀,可如今却出了一个贤德妃,后面的事谁又说得准?四大家族,咱们家没落的最快,现在只能攀附别人家,可不得我们自己上心一点。”

“宝丫头你说的是,我明日再去找你姨妈问问。”薛姨妈看着面前谈论终身大事,却丝毫没有羞意的女儿。双眼一酸,不由落下两滴泪来。“我苦命的儿,你哥哥不成器,咱们家里也只能靠你操持了。”

看到母亲落泪,宝钗拿了帕子,亲手给她擦拭。口中却道:“没有什么苦不苦的,个人有各人的命数,我觉得我以后能过得比谁很好。”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4章 第十四章 节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