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高虐/be向』旭日东升西落 > 第45章 第四十四章:初燃(下)

“所以,他究竟伟大在什么地方?”

“他伟大就伟大在,他是一个真正为人民群众着想的人,他心怀天下苍生,愿意拯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愿意领导着我们这些普通人,为了平等、为了自由、为了没有剥削和压迫的未来而竭力抗争着,而不是像某位蒋总统,口是心非,两面三刀,为了敛财而不择手段,还只会用武力去恐吓和镇压百姓,他们两人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哦,原来如此,”连启平抹抹滑落在脸颊上的泪水,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这一次,她是真的听进去了。

她再是固执,再是守旧,此时也不由得汲取进这些略超出她认知范围的新思想——她已经没有其他道路可走了

一个人若是不想进步,时代也会以各种各样的残酷手段去催促他进步,让他非接受新生事物不可

“启平,你应该知道,和你有着相同遭遇的人不在少数,咱们学校里面就一下子出现了许多无故破产的“富二代”,放到整个陵山国当中,受到剥削和剽掠的可怜人更是不计其数。

自己的东西被掠夺走,和你一样,他们自然会感到怨恨,一个人的怨恨也许算不上什么,可一但所有人的怨恨汇聚在一起,就必然会形成一阵足以掀翻一切的风浪。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古代的暴君们为什么守不住江山?就是因为他们不得民心。

民心一旦失去了,住凭你施加多少暴力手段也没有办法再维护住国家的稳定——他们迟早要被推翻.

蒋经纬就是这个时代的暴君,我们就是那些受欺压剥削的百姓,李昭旭就像是平贞时代的于汶楷那样伟大的起义军领袖,他领导着我们,团结着我们,让我们有了坚持斗争的信念,

历史已经印证了,像蒋经纬政府那样的无道政权,得不到人民的支持,必然会走向灭亡,“权威”总会成为被历史和人民淘汰的过去时,未来的陵山国,终将会是“真理”的天下,

所以,现在,我们,每一个人都该‘醒’过来,主动去学习真理主义的思想,遵从着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循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那一刻,仿佛有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在连启平面前打开,在这扇“门”中,她看到了失而复得的希望。

“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连启平喃喃自语道,仿佛已经重新夺回了自己失去的一切,沐浴着胜利的光辉

望着连启平他神往的模样,江衡很是欣慰,在她看来,现在的启平大抵已经从原先那个冷漠处世的状态中清醒过来,逐步走上了正确的道路

可是,透过这扇“门”连启平看到的不仅仅是自由的愿景、平等的追求,还有她对于更多事物——权力、名望、地位等的强烈渴望

连启平的觉悟,仍然不支持她去为自己之外的人考虑些什么,她不在乎人民群众的苦难,她只在乎她自己,这完全在江衡的意料之外

她看似受到了某种触动,看似将“真理派”,思想视作自己尊崇的对象,实际上却只是看重其“得到人民群众支持”的特点,她渴望着继续“审时度势,顺势而为”继续当一个“积极分子”——

就像先前那次告状事件一样,利用大多数人的支与拥护为自己谋求一些特殊的利益

连启平从来没有改变过自己的思想,本质上,她还是那个一直受到野心**束缚裹挟的人,在往后的几十年里,她永远是这样。

即使她身处于正确的道路之上,错误的思想也会促使着她走向歧路歪路,越来越远,以至于无法挽回。

“启平,“江衡的话语将她从方才得寸进尺的幻想中拉回,“至于那个刘空山,我们也要尽力地去争取一下,尽可能地让他回到正道上来。

他虽然从前性格顽劣,突然经历了如此可怕的变故,他也必然会在思想上产生一些改变,不再那么玩世不恭了。

更重要的是,和你一样,刘空山以必然会因为自己的遭遇而产生对蒋经纬的怨恨,而这种恨又会驱使着他下定决心来改变这个悲哀的现状,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总之,我们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能放弃任何一个人。”

连启平表示强烈赞同,第二天,她就在自习课上悄悄地把刘空山给约了出来,拽着他去了一片偏僻的小树林

刘空山虽然心情沉痛,意兴阑珊,却也在连启平身上,体悟到了一种同病相怜的情感,不觉又拴不住心猿意马,开始浮想连翩起来。

“启平,你约我到这里来,不会是想……”

“说什么呢!”连启平又好气又好笑,却又仿佛被什么给压抑着,想笑也笑不出来,“我是来跟你说正事的!”

说着,连启平把江衡昨夜的话语尽数告知了刘空山,又在其中掺入了一些,她自己认为,更能吸引对方的东西

起初,刘空山还是一副无精打采,毫不感冒的样子,听着听着,他竟也不由得受到些许打动,感到心驰神往

“启平,你说,这个什么李昭旭,他真能帮助我们抢回所有被夺走的东西?”刘空山语气激动,整个人都几乎要站不住了。

“这是当然,”连启平信誓旦旦地回答:“而且,在现在的时代背景下,追随“真理派”的脚步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成为了这个社会的主流。

空山,你想想,如果我们带头融入‘主流’,顺应着历史发展的规律,利用着人民群众的支持,还有什么是我们得不到的呢?”

“是啊,还有什么是我们得不到的呢?”刘空山又开始陷入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的幻想之中了,“这才是真正的审时度势啊,启平,你可真是太伟大了!”

在共同“理想”的催化作用之下,两人一拍即合。

他们都是没有责任感,缺乏思想觉悟的人,融入历史发展的“主流”也不过只是为了借此来包装自己,从而假借着为天下众生请命的名义来谋求自己的特殊利益。

他们的心里,根本就没有人民。

没过多久,苍梧中学彻底乱成了一锅粥

原生干净洁白的墙体上,处处存在着“蒋经纬去死”、“蒋经纬下台”、“还我血汗钱”之类的字样,字迹鲜红狰狞,尤为恐怖。

作为“宣传工具”的政史课也没几个人认真听了,甚至于,当政史老师们硬着头皮走上讲台的时候,台下的同学们都会用往台上扔书本,扔卷子,扔果皮垃圾的方式来表示出自己的“热烈欢迎”

“呸!蒋经纬的走狗,赶紧滚蛋吧!”

“怎么,你家主人给你多少钱,狗叫的这么欢!”

“你家家产又没被没收,还在这里站着说话不腰疼!”

沈闫等政史老师在学生们的心里,已经无异于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走在学校里连头都不敢抬,有的甚至直接请了长假躲在家里。

“你们的政史老师生病了,这周政史课改上自习。”

“嘿,他生的保准是心病,都是让我们给吓的!”!

乱哄哄的校园里,梁建人的公信力也基本上被消磨殆尽了,学生们不再服从管教,该起哄起哄,该闹事闹事,根本就不怕他了!

“这帮小兔崽子们,真是要造反了!”

万般无奈之下,梁建人再次给自己的“老朋友”,公安局长沈菡打电话,请求他出面着自己解决问题

然而,这一次,他相当尴尬地吃了个闭门羮。

“老梁啊,实在对不起,现在城里已经乱得不成样子,每天都有一大堆人上街闹事,我们全体警员一起上阵,每天忙活十几个小时都抓不过来,你们学校里的事,还是自己解决吧!”

在如同一团乱麻的苍梧中学里,几个“杰出人物”挺身而出。

江衡、连启平、刘空山,赵思贤、高宇峥等一众进步青年,担当起了在学生群体之中宣传正确思想的工作。

“像这样毫无目标的愤怒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我们应当探求问题所在,并且积极采取正确的方式去解决它们。”

“沉默可耻,斗争光荣,只要我们团结在一起,我们的力量,终将打破世间的一切不平等!”

“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都是紧紧联结在一起的,大家都是蒋经纬残酷统治的受害者,没有谁可以置身事外,冷眼旁观,也没有谁可以单打独斗,孤军奋战。

我们是一个整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谁也不能掉队。”

“人民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我们才是社会历史的主体,那些‘权威派’的混账东西们妄想着一手遮天,呸,做他们的白日梦!

他们的呐喊声,如潮水如洪流,气势磅礴而又振聋发聩,给人以久违的希望和斗志,让这些同病相怜的人们在黑暗中摸索到了一些可供自己追逐的光亮。

很快地,越来越多的学生从蒋经纬构建的迷梦中“醒”了过来,下定决心,为自己被苦难所淹没的命运做出抗争

“我们的力量是无限的,我们的未来是光明的。”

在群众的拥护与崇拜之下,连启平和刘空山两人愈发飘然欲仙起来,喜悦之情,甚至超过了他们当初被称作“大功臣”的时候

在蒋经纬思想处于社会主流的时候,他们为了向上级领导,向那些所谓更高层次的人献媚讨好,心甘情愿地成为‘’权威派‘’的走狗,替他们效力,迫害那些“违背主流”的进步青年。

如今,当蒋经纬等人沦为人民公敌的时候,他们又反过来站在进步青年们那一边了

总之,谁在这个动荡的社会之中占据了上风,连启平和刘空山就会“坚定不移”地加入谁的队伍。

他们甚至为之而沾沾自喜,强行把“见风使舵”给美化成了“审时度势”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与此同时,同样成为学生们”偶像”的江衡却总是在嘈杂的拥护之中,莫名地感受到一种悲哀的空虚感。

她又想起了张尚文,那个似乎有几分生不逢时的好同志。

“如果尚文还在这里的话,”江衡不由得畅想起来,“看到这么多平日里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们成为我们的同志,他一定会感到很欣慰吧!

唉,也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了,但愿他一切安好。”

凌恒城的街道上,不知从何时起,也出现了游行的队伍,队伍中有工人,有农民,有商人,有在被克扣工资后“良心发现”的督员和警察,但更多的还是学生。

人群如潮水汹涌,以锐不可当的气势行进着,仿佛足以撕碎打破造成苦难的一切。

正在这时,江衡提出了上街游行的建议

赵思贤表示强烈赞同,高宇峥不置可否,刘空山和连启平两人却都是极力劝阻,说这实在是大过于危险,还是生命安全最为重要。

这也难怪,毕竟他们宣扬真理主义,仅仅是为了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和拥护,以满足他们对权力地位等个人利益的追求与渴望,仅此而已。

更通俗地说,他们只想着出风头,博眼球,至于在这些光鲜亮丽事物背后所埋伏着的风险,他们可是一点也不愿意承担。

后来,上街游行的计划还是就这么不了了之了。

只是,在江衡的辛苦付出之下,走廊里原先那些写着“蒋经纬去死”等辱骂言论的地方,现在都已经被她亲手创作的宣传画所掩盖。

“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想方设法地去解决,用科学的思想理论去武装自己,这可比单纯的发牢骚要有意义的多,”

时光飞速流逝,物换星移,白驹过隙,转眼间,到了1870年的12月末,在经历了一场苍促的仪式之后,江衡从苍梧中学毕业了,

拿着那张薄薄的,连张照片也没有的毕业证,她竟感到几分怅然若失。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江衡失去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

走出校门之后,迎接她的,将会是一个更加动荡的新世界。

毕业后的第三天,一位不速之客“闯入”了江衍的庄园。

是李昭旭,他终于回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