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圣明,文人妄图恢复古制,私学就敢妄议朝政,百家各有言辞,对大秦不利,当尊秦书,一统所学,断文人异端,以儆效尤。”
丞相李斯在始皇说罢,首先做出回应。
李斯正襟危坐,眼里始终如一,丞相的身躯里,藏着惊人的能量。
要说焚书一法的出现,离不开李斯的进谏,他主张的就是断绝百家之言。
“蒙毅,你是何想法?”
始皇没有表态,让人不知道他在想什么,深邃的眼睛看向蒙毅。
“陛下已有决断,臣自当遵从,如今六国余孽隐藏,外有匈奴,百越,虎视眈眈,当不能出现其他声音。”
蒙毅没有丝毫迟疑,他对始皇忠心不二,说罢微微看了扶苏一眼。
蒙毅虽是将军,但为人亲和,更是扶苏背后的支持者,有意在提示扶苏。
扶苏在一旁暗暗看在眼里,但眼里只有冷静,一切与梦境毫无差别,一切已经确定。
此时的他,已不是昨日的扶苏,昨日的扶苏一去不复返了!
“陛下,胡亥公子求见。”
殿外寺人进来传话,生怕惹得始皇不高兴,始皇议事时不喜欢打扰。
“宣!”
始皇看不出喜怒,对皇子的态度,无人可以琢磨。
胡亥魁梧生风,继承了始皇的一丝威严,大步进入宫殿。
“父皇,儿臣听闻诸生议政,为祸之火苗,前来请父皇下旨,惩罚诸生,对领头者要严惩,当此为戒。”
“善。”
“亥儿有心了,正好苏儿也说说你的看法吧。”
始皇不做评论,而是将话题转向了一旁的扶苏。
扶苏缓缓踏出,他心如明镜。
“父皇,大秦以武立国,,敢问六国,哪一国敢在我大秦铁骑下放肆,何况是诸生。”
“父皇寰宇天下,百家是父皇的,诸生也是父皇的,儿臣认为,焚烧坑杀,警示天下,当下有利,但对以后无利。”
扶苏语出惊人,大殿忽然一沉,每个人都感到一股压力,来自大殿之上。
始皇脸色不变,但气息席卷大殿,已然不悦!
李斯眼里闪过几分亮光,他没想到一向羸弱的扶苏,竟然敢质疑始皇之意。
蒙毅也是脸色有些变化,他已经做过暗示,就是怕扶苏因背后的儒家,而逆始皇的意愿。
始皇一怒,浮尸百万,容不得质疑。
他此时已经想好,要是始皇不悦,他要站出来开脱,长子不容有失。
至于一旁的胡亥,心情大好,但外表看不出任何变化,他赶来,一是为了和始皇统一战线,加深好感。
二是要看扶苏如何应对,一边是尊师重道,一边是黎民百姓,仁厚的哥哥可不会坐视不管的。
然而扶苏面不改色,再次踏出一步,勇武无畏,再次继续说道。
“父皇,诸生可杀,古书可焚,但杀不尽,焚不完,仍会有文人声音再次出现,而且会更加强烈。”
“儿臣认为,若能力压百家,断绝百家之口三年,必能同化百家,尽归大秦所用,大秦昌盛,彰显父皇胸怀。”
“至于坑杀乱政,儿臣以性命担保,背后是有人在转移视线,而那人就是卢生、侯生,因他们未炼制仙药没成功,制造假象,想要叛逃。”
扶苏安静的站立在中央,没有丝毫害怕,在梦境中他早已看清真相。
一时间大殿落针可闻,蒙毅首当其冲,感觉眼前的扶苏判若两人,李斯也是看了扶苏一眼。
大殿中压力散去,始皇眼中罕见的闪过几分欣慰,焚书坑儒在他眼中只是一道旨意。
唯有扶苏一改羸弱,展现大秦男儿血气,才让他正视几分。
始皇对扶苏的培养,可以说是天下无二,该具备的都具备了,就是缺少刚毅之气。
始皇至今未立太子,不是不想立,而是没有满意的,所以他不偏不倚,实则是在考察。
“陛下,自古文人多误国,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扶苏公子有自己的想法,但乱政之说,不能轻视。”
李斯圆融委婉,即坚持了自己的观点,也没有评论扶苏的观点,找不出半点破绽。
蒙毅倒是没有急着表态,静观其变,此时他要是拥护始皇,那扶苏要是激怒始皇,他就不好为扶苏说好话了。
胡亥见状,可不会放过这样落进下石的好机会。
“父皇,文人误国,以前父皇给足了百家面子,此次是他们不识好歹,一定严惩,以示我大秦律法。”
李斯、胡亥的步步紧逼,加上始皇不喜文人乱议朝政,形式上,扶苏的处境艰难,一个不慎将会引来大难。
始皇无动于衷,看似困境,倒想看看扶苏会如何解困,始皇于危难中崛起,他对皇子更是寄予厚望。
“扶苏,吾给你机会,想好了再说,要是你继续如此,那就要说服孤。”
扶苏毕竟是长子,始皇能看到扶苏血气方刚的一面,心情不错。
比较皇子涉世未深,需要磨练,始皇罕见的给了台阶。
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始皇旁边的赵高眼色一变,他最能揣测始皇一些心思,这是对扶苏上心了。
蒙毅心中舒了一口气,他也反应过来扶苏是因祸得福,只要改变观点,就可以解决困境。
但谁能想到,现在的扶苏,已经走上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父皇不喜他羸弱,那就觉醒刚毅一面给他看,得到天下无二培养的他,早已将文武之道了熟于心。
更是在梦境下,将文武之道融会贯通,寻得解决办法。
“父皇,文之一道学习多年,对于秦书压百家,儿臣有三问,当平天下文人之口。”
“第一问:百家因国而生,为国之儿女,儿女不为国而努力,反而妄议国家,视为不孝。”
“第二问:天下之大,莫非王土,百家立于大秦,当为大秦子民,现外敌虎视眈眈,百家不一致对外,视为不忠。”
“第三问:百家之道,不外乎为国为民,如今天下一统,不做分内之事,对国对民,视为不义。”
“敢问,不孝之人,当之如何?”
“不忠之人,当之如何?”
“不义之人,又当之如何!”
扶苏掷地有声,声声有力,接连的发问,镇人心脾。
三问,直指人心,要说现在的天下什么最多,百姓最多,百姓不想再有动乱,就会封住百家之口。
文人以学识论道,扶苏的三问,足以让文人闭嘴三年,至少不敢在明面上谈论。
“好,苏儿这三问,善。”
始皇嘴角多了几分喜色,对扶苏以前的形象,也有了改观。
始皇统一六国,战士,百姓,死伤无数,建国之初,更是减轻百姓赋税,安抚百姓,他也不是弑杀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