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最后一个唐朝皇帝 > 第5章 欲以武功胜天下

最后一个唐朝皇帝 第5章 欲以武功胜天下

作者:高野舞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2-02-16 02:04:57 来源:转码展示1

杨复恭头戴官帽,身着绣有禽鸟飞虫的精美灰袍,左右及身后跟了几个人,是他的文武心腹,李晔看了一会儿,一个也没认出来,这几人的面孔都很生疏。

杨复恭入殿后,持戟武士纷纷后退俯首,李晔身边的太监宫女也齐齐低头顺手。

满堂之上,除李晔之外,竟无人敢看杨复恭一眼!

“大家圣安。”

来到龙椅前,杨复恭叩首向李晔行了礼。

“太傅免礼。”

李晔端坐龙椅之上,双眼目视前方,举止严肃庄重,声音不卑不亢。

杨复恭心下起疑,暗道皇帝怎么突然跟变了个人似的,不过转念一想也想通了,皇上现在是皇上,再不是之前的宗室王爷,举止言行必须符合皇帝的礼仪。

没过一会儿,密集的脚步声再次传来。

中书、尚书、门下三省的宰相们率领礼、工、刑、吏、兵、户六部及各司的官员入殿,其后,九寺五监的领导鱼贯而入,再之后是御史台的纪委、司天台的神棍以及宫内各局的管事宦官。

九寺分别是太常寺、光禄寺、卫尉寺、宗正寺、太仆寺、大理寺、鸿胪寺、司农寺和太府寺,五监分别是国子监、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和都水监。

除三省六部之外,它们也是朝廷重要的中央行政机构。

百余位官员按官位品级在紫宸殿左右列班站定,不少人都低头看向手里笏板,一是考虑今天早上这个朝会怎么对付,二是担心杨复恭这阉贼会不会找自己的麻烦。

见有不少朝臣交头接耳,窃窃私议,御史大夫目露不满,向身边一人投去了眼神,在领导的授意下,殿院侍御史出列呵斥道:“肃静!”

被这么一喝,紫宸殿登时安静了下来。

李晔端坐在龙椅上,为了保持着自身高深莫测的形象,一直没有发言。

见天子无言,御史大夫负责纠察的御史开始点名。

凡是有资格上朝而无故缺席的,都会被这名御史记录名字,同时还会记下说话、咳嗽、吐痰、笏板落地、步履不稳重、发言有问题等属于“失仪”范围的官员姓名,听候参处。

一切就绪后,文武百官在礼官的口令下,叩首向李晔行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晔面色平静,一言不发,看着文武百官抬手,近侍太监见状,高唱道:“平身,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文武百官叩谢后,缓缓起身。

“启奏陛下,先帝旦夕驾崩,陵寝尚在建造,工部应加紧工期,早日将帝陵完工。”一个身着绯红官服的半百老头手持笏板出列,躬身对李晔道。

杨复恭看了这人一眼,但是没说话,李晔摸着杨复恭过河,眼下杨复恭不说话,便也装聋作哑。

两个大佬都不讲话,老头子闹了个尴尬,羞得满脸通红,退也不是,进也不是。

宰相韦昭度见状便道:“先帝陵寝一事重大,臣已督促工部加紧工期,吴大人勿忧。”

说完了马球皇帝的后事,众臣又讨论了不少事情,但都是些琐事,李晔听的无趣,便抬手打断,御史见状,随即喝令肃静。

紫宸殿重归安静后,李晔正色道:“朝廷威武不振,国命浸微,先帝临崩寄朕以大事,朕自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时势如何,诸位畅所欲言。”

杨复恭又打量了李晔一眼,眼神有些复杂,对于杨复恭的神色和想法,李晔一清二楚,故而并未多言。

李晔说完话,紫宸殿无人敢接话,无它,只因杨复恭和宰相们没有表态。

见众人都不搭腔,李晔便点将杨复恭道:“杨太傅身居枢密使、左神策军中尉、六军十二卫观军容使等职,又是先帝赐封的魏国公,受号忠贞启圣定国功臣,为朝廷南天一柱,不知对当下时事有何高见?”

杨复恭搞不懂李晔为什么要问自己,想了一会儿没想明白,便以为是皇帝信任自己,如果皇上不信我,怎么会问政于我?哼哼,看来当今皇上还是识相的。

想到这,杨复恭站了出来。

“当今之时,京畿稳固,暂不为忧。”

“纵观天下,河东李克用与宣武朱全忠是为两头恶虎,无人能与之争锋,使之相持则朝廷无险,倘若一家独大,社稷危矣。”

李克用暗怀韬略,麾下良谋猛将如云,不可不防,朱全忠地盘广大,虽然现在实力不如李克用,但谋逆篡位之心一直在滋长,这两个家伙一旦打败对方,形成一家独大之势,朝廷就完了。

杨复恭继续道:“西川陈敬萱、田令孜、凤翔李茂贞等辈受先帝厚恩,只要朝廷不逼迫,他们短时间内是不敢怎么样的,不过也须警惕,至于静难军王行瑜、镇**韩建等人,不足为虑,旦夕可擒。”

李晔端坐龙椅之上,对杨复恭这话深以为然,颔首道:“此等碌碌小人,好谋无断,趋炎附势,顾首而忘尾,见小利而忘命,若反叛朝廷,非太傅敌手,朕无忧也。”

“大家圣断!”

杨复恭躬身恭维了一句,群臣见状,也纷纷躬身称是。

聊了一会儿,李晔图穷匕见道:“各镇并起,朝廷虽有神策军可为驱使,但如今的神策军兵微将寡,武备不足,将士疏于战阵,长此以往,心怀叵测之辈以为朝廷软弱可欺,若河北故事再起而朝廷无兵可用,则不能讨贼。”

“倘若安史故事重演,狼子野心之辈兴兵长安,朕与诸位如何抵挡?效仿先帝和圣明孝皇帝蜀中避难也行不通了,田令孜兄弟据蜀,不比开元天宝年间。”

“是故朕欲编练雄兵十万,将神策军恢复至贞元、元和两朝的盛况,一来卫戍京畿重地,防备凤翔、华州等军,二来威慑天下,防安史乱事于今重演。”

唐廷中央直接控制倚靠的军队只有两支,一是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的南衙十六军,属于政府军性质,名义上由宰相和兵部统率管辖,一是由宦官掌控的北衙六军。

随着土地兼并和长期持续的战乱,均田制已经崩溃,府兵制亦随之瓦解,各地折冲府名存实亡,南衙十六军无兵可用,不能担任作战职责,仅供仪仗授名使用。

北衙军队属禁军体系,下辖左右龙武、左右羽林四军,安禄山兵临长安,北衙军一触即溃,肃宗不得已增设左右神武军,之后又陆续增设左右神策、天威,合称北衙十军。

北衙军经过了元从禁军、北门六军两个发展时期,在贞元时代以后进入了神策军一家独大的时代,神策军成为朝廷唯一拿得出手的兵马,责任非常重大。

黄巢之乱期间,神策军遭受重创,至李晔即位,神策军虽然还有几万兵马,但混饭吃的地痞占多数,碰上长胡子的老军,大部分神策军士兵都是两股战战。

目前朝廷在关中虽然没有强敌,但李茂贞不可小觑,一旦闹翻,陇右大军随时能兵临长安城下。

将来讨伐西川、关东诸镇,也少不得一支能打胜仗的强军,而且有了兵马,安全感和威慑力也就跟着来了。

群臣很识趣,没跳出来反对,有一支能保卫京师的精锐之师。是他们乐意看到的,不然随时有流亡跑路的可能。

杨复恭不仅不反对,反而非常支持。

杨复恭拥立李晔成功,所得赏赐丰厚,被李晔加开府仪同三司、太傅,算上原本的枢密使、左神策军中尉、六军十二卫观军容使等职,整个神策军几乎就是他的天下。

李晔现在决定扩编神策军,等于变相扩充他杨复恭的实力,如此一来,杨复恭安能不悦。

没有我,这神策军扩编一事,皇上您也玩不转,心里这么想着,杨复恭立即拱手投了赞成票。

“陛下圣明,若神策军扩编大成,则社稷无忧,大唐中兴可计日以待矣。”

被李晔提前面授机宜的刘崇望也趁机上奏道:“陛下意在恢张旧业,号令天下,重振朝廷威严,则神兵不可或缺,因此这扩编神策军刻不容缓,宜速从事!”

兵部侍郎赵武之也站出来说道:“本朝开国以来,开元年间有安史二贼兵犯京畿,贞元年间有泾原诸军反叛进攻长安,乾符朝黄巢又攻入长安僭越称帝,三乱虽都被平定了,但国将不国,为免三祸重演,臣附议!”

宰相韦昭度也拱手道:“太祖高祖太宗皇帝以武立国,陛下欲兴基业,当以武功胜天下,臣附议!”

皇帝提议,宦官头子杨复恭点头,文官老大韦昭度同意,刘崇望、赵武之等兵部领导赞成,在一片期待和叫好声中,扩编神策军这事儿自然也就定下来了。

“既然如此,此事就定下来了。”

大老板李晔最终拍板定下来,又沉声补充道:“国之大事,唯祀与戎,军国大事,不可不慎,这件事太傅和宰相们拿个详细章程出来,各机须大力配合,不可怠慢敷衍应付了事,勿谓言之不预。”

“谨遵陛下圣意!”

群臣拱手,齐声称是,杨复恭脸上露出了明显的笑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