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都市 > 走过那春天 > 第一百五十一章 一年阅读五十本书

走过那春天 第一百五十一章 一年阅读五十本书

作者:路黎子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2-03-12 17:35:53 来源:转码展示1

陶晓伟无奈地说:“李构这个人,你又不是不知道,他成天翻山打猎,行动飘忽不定,谁知道他要做犯法的事?你别担心,这种掉脑袋的生意,我没有参与。我现在就担心李广兴一家,李构出事了,他老两口怎么办?”

二妞说:“李构平日也不在家,有他没他有什么关系呢?”

母亲在一旁取笑道:“二妞,杜恒志父子要是从医院回来了,你还住不住杜家?咱们自己的事情还没有着落,怎么去担心起人家的事呢?”

陶军保还是坚持道:“杜顺治好病一出院,你就回来。一个姑娘家,没过门就赖在人家家里住,像什么话?”

二妞不高兴地说:“爸,杜家田地已经很多天没人护理,杂草丛生,我不忍心看着他们家庄稼荒芜。人家的情况这么紧急,你怎么还这么固执?”

陶军红毫不让步:“庄户人家,谁家的农活不紧急?我们家的玉米花生也扬花挂果了,甘蔗干旱,长势弱,垄行快被野草封住,情况不急吗?杜家的活儿,有杜家人自己去打理。你一个没过门的姑娘,轮不到你去操心。”

二妞不满地说:“爸,咱们家有你和妈妈哥哥做农活,人家杜家不是生病,需要人护理吗?你怎么能见死不救呢?”

陶军红生气道:“你说什么?我见死不救?我就是看你为杜家一家老小着急,才让你没过门就去杜家照顾小孩。要是我心狠一点,你没办酒席,别想进杜家一步。”

陶晓伟看父女两人越吵越糟,连忙制止说:“二姐,你先别急,有话慢慢说,不要生气。杜家的情况我们理解,我们再商量。爸,你也知道,现在进入五月天,庄稼开始挂果,正需要人护理。要是打理跟不上,半年的劳作就白费了。二姐迟早都要嫁进杜家,如今情况紧急,就由她自己决定吧。”

陶家历来民主,尤其是陶晓伟在村里干了几件轰轰烈烈的事之后,陶军红什么事都喜欢听儿子的。这回,他听了陶晓伟的话,左右为难。

“你二姐还没过门,就帮助人家杜家打理庄稼,这……”

“晓伟哥——”

有人在院门外叫唤,是陶晓华的声音。

“嗷!嗷嗷!”听见人的唤声,陶家的小虎竖起耳朵警惕地叫起来。

陶晓伟制止狗叫,招呼堂弟:“小虎,别叫,自己人。晓华,进来。”

“晓伟哥,我借来了一叠书,有介绍农村种养技术的,有健康知识的,还有几本文学作品……”

“太好了,我正缺少健康知识的书本呢。上回在书店,也找不到这方面的好书。这回你帮哥一个大忙了。”

“客气什么?我同桌的父亲郝叔叔在陵川县图书馆当馆长,那里的书任我们借来看。郝叔叔知道你是咱们镇的水稻王,很热情,帮我找来农村种养知识的书籍。他说,现在专心读书的人不多,潜心研究农业技术的人更少,郝叔叔很赞赏你,他说,欢迎我们去图书馆借阅书本。”

“郝叔叔这么热心,关心农业生产,你要替我谢谢他。”

陶晓伟让堂弟跟自己进里屋,取出几本读完的书,让他周日返校的时候趁便拿去图书馆归还。

桌面上放着一本笔记本,陶晓华随手翻开看,里面密密麻麻记录了一页又一页的笔记,字迹工工整整,他不由自主地赞叹道:

“哦!晓伟哥,你真行,看书这么认真,记下了这么多笔记、”

“这本笔记是这几个星期记录的。以前记下的笔记本放在桌下的抽斗里。”

“你读书一直坚持做笔记?”

“是呀,这么多年来,我看书都要做笔记,一直没有中断过。”

陶晓华感叹道:“难怪大家都说你过目不忘,学识丰富。原来你还有这么一套自己的学习技巧。”

陶晓伟说:“这是初中时候养成的习惯。那时候,语文老师叮嘱我们,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一定要做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从那时候开始,我就体会到读书做笔记的重要。一直不停地坚持做笔记。法国的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个高尚的人交谈。我在读书的时候,感觉从他们那里学到很多东西,每每看到精妙的地方,我都备受感动。作者精彩的描写,精当的论述,精辟的判断,常常让我激动万分。若不把它及时记录下来,这些精妙的语言,就像落入海面的雨露,再也找不到它的踪迹。要想把这些闪亮的珍珠变成自己的东西,就得把它记录下来,经常学习体会,从中吸收养分。这样读书,收获大。”

陶晓华羡慕地说:“晓伟哥,你读书很用心,是真真正正的读书人。我们老师介绍说,莎士比亚讲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培根在《论求知》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读书让人脱离低俗,走向高尚。晓伟哥,我觉得你是一个热爱生活,乐于奉献的高尚的人。”

陶晓伟嗔笑道:“晓华,别给哥戴高帽。我就是没机会考上大学,怕自己在同龄人里落后太远,才认真补学了一些书上的东西。只要肯读书,就会有收获。哪里说得上什么高尚不高尚呢?”

陶晓华赞叹说:“晓伟哥,你是我们青年人的榜样。学校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一篇文章,纸和印刷术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但是,到了现在,我们国人却不喜欢读书。有人统计,按每人年均阅读量来算,中国人年平均读书4本,韩国人17本,法国人20本,日本人40本,以色列人64本,跟他们比,我们中国人的阅读量少得很。晓伟哥,你一年读的书,少说也有五十本,快赶上以色列人了。”

“我一个月看四五本书,尽是瞎忙读书,哪里比得上人家读书做学问?要说读书起作用,还得让全村的人一起读书才行。”

陶晓伟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晓华,你说郝叔叔乐意给我们借书?”

陶晓华认真地说:“郝叔叔很热情。我跟他说,你在咱们莲花村开展高产水稻实验,研究水稻种植。他听了很高兴,对你的精神钦佩不已,很乐意借书给我们。”

陶晓伟听了,心里有了一个主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