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都市 > 走出香江 > 第171章 应对之策

走出香江 第171章 应对之策

作者:李卫公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1-03-17 02:05:47 来源:转码展示1

进入6月份以来,葛瑞德同蔡致良一般,去往大陆考察,凭借着手中大量的外贸订单,从珠江流域走到长江流域,又走了一遭黄河流域,都能够受到上帝般的待遇,让他有些乐不思蜀。

直到在北美的亲信,陈雍告诉他,蔡致良会支持他收购太古贸易,并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之后,葛瑞德这次奕奕然起身,回到东来贸易行,先做好收购太古贸易的准备。太古贸易虽然每年超过2亿美元的贸易额,但是自从70年代以来,太古集团进行业务重组,太古贸易完全成了轻资产,以致于价值还不如东来贸易行。而在葛瑞德看来,只要通过价格战的手段,最近半年掌握的新技术,将太古贸易在北美的份额砍掉一部分,就有成功收购的可能,具体已经有陈雍着手去做了。

只是可以这样愉悦的心情并没能维持多久,便接到蔡致良从北美发过来的通知,让东来贸易行提供资金,以稳定天门置业的股价。在他看来,虽然只是帮忙,但是资金大概是有去无回的。收购太古贸易的宏图大业还未开始,眼看着就要夭折了,焉能不恼火?

再者说了,他凭什么要去帮助天门置业和郑一鸣。

回想去年的时候,要不是蔡先生慧眼识英才,郑一鸣早就将他扫地出门,灰溜溜地回北美去了,哪里有今日的风光。凭什么天门置业出了事情,郑一鸣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却要动用东来贸易行的资金来替郑一鸣背锅。

还有金河证券的楚天行,一直觊觎东来贸易行的资金,别以为他不知道。这笔资金一旦撒出去,说不得就变成金河证券的资金了,况且金河证券缺资金吗?在年前会议上,金河证券的年终报告,他也是旁听了的,几十亿的资金规模,比东来贸易行富裕多了。

他还没有想出应对的办法,楚天行这恶客就上门了,为他带来几份今日的报纸的同时,顺便提醒了一句,道:“蔡先生的邮件,你也收到了吧?”

“我已经看过了,都是正常的新闻报道而已。”葛瑞德没有提蔡致良的邮件,只是评论了一番报纸,道:“你看现在,风平浪静的,这就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说穿了,就是郑一鸣唯恐天下不乱。”

“可以啊,你成语现在说的是一溜一溜的。”楚天行调侃了一句,他也不着急,有蔡致良的尚方宝剑,迟早能够获得这笔资金的支配权。

“少扯这些没用的,等需要的时候,你会看到这笔资金的。”葛瑞德目前的办法就是先拖着,如果最终确定天下太平,这笔资金自然就省下来了,问道:“既然你们金河证券又不缺资金,干嘛动用东来贸易行的资金?”

“金河证券的资金大部分都压在日本股市了,没有蔡先生的命令,我也做不了主。”楚天行笑道:“金河旗下的几家公司,除了恒隆银行,也就你这边的资金比较富裕了。”

葛瑞德听楚天行再次提及蔡致良的命令,冷哼一声,道:“用不着你来提醒,我自会向蔡先生解释的。”

“等美国那边天亮的时候,港交所就已经闭市了。”楚天行的意思,洛杉矶同香港差8个小时,等港交所4点闭市的手,洛杉矶时间正好是早上8点,估计蔡致良刚吃过早餐。

葛瑞德的老家就在美国西部,自然清楚时差,道:“放心好了,我已经使人盯着股市了。”

好在一天平稳渡过,没出现什么波折,让葛瑞德松了一口气,既然事态没有如郑一鸣所预料的,那么也就没有必要动用东来贸易行账上的资金。

但是等到第二天,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天门置业被人盯上了,一副山雨欲来的样子。经过数日的下跌之后,上午一开盘便迎来大涨,随后宝德投资发布通告,已经持有天门置业5%的股份。一时间,关于宝德投资收购天门置业的消息,喧嚣尘上,而原本已经跌至3元的天门置业股价,一路上涨至3.9元,使得天门置业的市值一度逼近40亿。

近两年以来,天门置业经过扩股和股票分拆,股票数量已经增加到10亿股。近半年以来,由于股市的低迷以及5月份开始下跌,原本一直在3.5元上下的股价,也一路跌至3元。

下午,就在天门置业的股价突破4元之后,急转而下,一举抹平上午的涨幅。大起大落的形势,股民开始惊慌失措,大量抛售天门置业的股票。而郑一鸣坚守3元的底线,有多少就吃多少,暂时稳住的股价。等下周一的时候,形势估计会更严峻,只是可恨葛瑞德这个美国佬,一再拖延。

做空一家上市公司,除了拥有绝对的优势之外,其他的就只能借势,通过引起市场的恐慌以及诱导更多的投资人参与进来,来达成做空的目的。而经过数日的试探,终于有人开始迫不及待了。

眼见着阵势越来越大,葛瑞德只能哀叹一声,这笔资金必然要投入股市中了,只是对于郑一鸣的决定很反感。郑一鸣最后的决定就是,如果有人做空天门置业,如果对方抛多少,我们就收多少,不死不休,另一方面收购宝德投资的母公司和昌实业的股份。如此一来的话,需要动用的资金就不止5亿港币了,简直是要把东来贸易行掏空的节奏,这还如何得了。

当天晚上,也就是蔡致良离开百代影业回酒店之后,葛瑞德拨通了蔡致良的电话,叙述了他的担忧。如今东来贸易行的发展势头迅猛,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影响外汇支付,将极大地影响东来贸易行的信誉,进而危及如今在内地好不容易达成的良好局面。最后,葛瑞德还是建议蔡致良,尽快从恒隆银行调集资金。

“外汇方面不用担心,恒隆银行那边会处理好的。你做好自己的事情,只要干脆利落地赢下这一局,就没人烦你了,你也就不用躲到大陆去了。”蔡致良没理会葛瑞德的借口,东来贸易行的贸易额这个月已经达到3000万美元,加上付款方式以及时间差,账上的资金即便是没有十亿,七八亿还是有的,道:“我将去纽约那边融资,下周就会有资金注入,该是东来贸易行的资金,一分钱都不会少。你要是闲的慌,就尽快打开北美市场。”

可口可乐的股票简直成了蔡致良的救命稻草,去年收购东来贸易行的时候是这样,今年亦是如此。金河旗下的各家公司,明秀报社刚全面收购了玉朗国际,东方影业的资金基本被掏空,而金河证券的资金还大部压在日本,没到出手的时候。如此也就剩下一家恒隆银行,还附属一家保险公司,集资能力是最强的,但是经历过一次挤兑疑云之后,在成功收购海外信托银行之前,蔡致良对那边的资金一直比较谨慎。

搞定了葛瑞德和东来贸易行,蔡致良联系了陈强,至于郑一鸣和楚天行那边,白的好处的事情,用不着他提醒。

“阿良,我已经按照一鸣的通知,开始着手搜集证据,并通知了茶楼街那边,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次联合行动,实在有些突然,让陈强有些措手不及。

“什么证据?”

陈强道:“就是和昌实业与宝德投资,奔达集团,还有罗氏国际等等,凡是郑一鸣怀疑的对象,都在调查的范围之内。”

“这么多企业,准备调查到什么时候?”蔡致良有些无语,等调查出结果的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陈强也知道,有些急病乱投医,解释道:“这次有些突然,重点自然还是和昌实业和宝德投资,至于奔达集团,最近跟天门置业在九龙的地块上产生冲突,也不清楚是一家,还是联合起来的。”

“你接着调查。”蔡致良进而吩咐道:“东方日报不是讲,天门置业因为在内地的大量投资,而面临危机吗,那就将所有在大陆有投资的上市公司,都曝光一遍。总之,就是将水搅混了,看看那条鱼会浮上来。”

一旦水被搅混了,天门置业也就不起眼了,如果还想要进一步搞天门置业,必然会有其他动作。

“这也是个办法,我等下就安排,撤了明天的头版。”报社明天的内容已经安排好了,现在又得重新排版了。

“除此之外,还需要发表几篇评论,核心观点就是看好房地产业,不看好本港的纺织业,房地产市场会继续高速飞涨,而纺织业会被逐渐淘汰。”看好房地产,自然是为了托住天门置业的股价,而看衰纺织业,自然是新账旧账一起算,毕竟动用了东来贸易行的资金,总要有些彩头。

“怎么还有纺织业?”房地产可以理解,但是纺织业就不同了,目前还是支柱产业,得罪的人太多。而且,这将是明秀报社第一次如此大力气捧一个行业,也是第一次如此大规模贬低一个行业,不得不慎重,以至于陈强有些犹豫,一旦出错,将极大影响明秀报社的信誉。

“放心吧,总体只是善意的提醒,他们会感谢你们的。”蔡致良还是老一套,道:“具体内容,韦敏半小时之内会传真给你。”

“行,我跟老鲍说一声。”陈强叹了口气,今晚有的忙了。

“辛苦了。”蔡致良随即挂断电话。

周六休市,这是明秀报社的主场,打头阵的是天天日报,明秀报社旗下目前销量最高的报纸,详细例举了各大投资公司在内地的投资状况,剩下的就交给股民们自己去评判,下周一自见分晓。

特区开放已经十年的时间,港交所的上市公司,有一家算一家,十有**都能跟内地扯上关系。天天日报所要做的,就是将大家拉回同一个起跑线,谁也别死拽着谁不放。

将水搅浑的同时,也将祸水东引,像中信泰富,九龙仓,长江实业等等,尤其是新世界发展公司,这个月初还宣布在粤省投资交通基建,而天门置业与之相比,就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公司,也就是近两年随着房地产市场暴涨,以及并入世贸大厦,至今亦不过30亿的市值。随着天天日报的宣传,尽量隐藏在汪洋之下,不再显山露水。

而明秀日报作为销量最高的财经日报,自然不会像天天日报那样煽风点火,重点关注蔡致良所提的两个行业,发表了两篇文章。

第一个自然就是房地产领域,回顾了进入八十年代以来,这十年间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尤其是中英联合声明,确定香港回归之后,房价不断走高。虽然近两个月,恒生指数已经跌回1987年股灾后的水平,而房价相较于股灾时的价格,已经翻了一倍。

明秀日报最后做出预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房地产升值的趋势不会改变,甚至会如同日本一般,迎来一个高速发展期。

在房地产市场评论中,也不忘提到怡和,去年集资百亿,在美国房地产最高峰的一年,怡和购入大量的土地,随着今年房地产市场遇冷,距离去年的高峰已经跌去5%,并还在持续下跌,告诫广大地产公司,投资需谨慎。之所以加入怡和,主要是郑一鸣觉得此次天门置业时间背后有怡和的影子,本着宁杀错不放过的原则,也将怡和捎带了进去,实话实说而已。

另一个行业自然就是纺织业,而评论以《香港纺织业的慢性死亡》为标题。明秀报社从现代纺织业的兴起作为开端,论述了纺织业在欧美的发展,到二战之后日本的崛起,从四小龙到四小虎,纺织业沿着一条固定的路线,不断的迁移,兴盛乃至于最终衰落,论述了香港纺织业即将走进坟墓。对比同期的四小龙,再没有一个经济体,如香港一般,依旧以低端的纺织业,占据四成的工业水平。

评论中论述了香港纺织业不断向四小虎和大陆迁移的事实,重点批评了以罗氏国际和丽新制衣为代表的制衣业,不思进取,至今依旧在最低端的纺织业打转,被淘汰也就成为一种必然。

月初以来,应港交所和相关人士邀请,发表数篇评论,看好香港的经济发展,一直没什么效果,让陈强和鲍国威甚至有些怀疑明秀报社的影响力,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厉害。

但是这次有些出乎意料之外,不过却又在情理之中。

此次涉及的纺织业,自六十年代以来,就是是制造业中雇员最多的工业,涉及30万人的饭碗,以及其背后的家庭生计,再如何重视也不为过的。

以致于明秀报社的宣传机器这次全力开动,真是惊天动地,风头一度盖过刚刚上映的《奇迹》,这部由程龙和梅艳芳两大天王巨星主演的电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