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状元郎的教书日常 > 第18章 十八堂课

状元郎的教书日常 第18章 十八堂课

作者:嘉衣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07-08 05:39:38 来源:文学城

这日,于虞一大早就穿戴整齐出了门。一袭水绿色云雁纹对襟长裙,腰系青黛留宿丝绦,纤细的腰肢显出来,不盈一握,五官标致,真真是清水出芙蓉。

只是,她整日脸上没个严肃的时候,眸子整日都笑得弯弯的,瞧着就没个正形儿。用许氏的话说,没点女孩家端庄,不过说是这么说,家里也没人真想拘着她的性子,别造业就好。

因着应了给鹤儿带平桂坊的枣箍荷叶饼,于虞时隔几日,终于得了那丫头的笑脸,还殷勤的给她编发髻,也不追着于虞问“怪疾”的事儿了。

如墨的青丝被圈成了双平髻,耳边配副玉兔耳坠子,添了两分娇娇俏俏的可爱。

馋嘴猴真是好哄,于虞想到这儿不禁摇了摇头。

鹤儿比于虞还小两岁,俩人一个赛一个的小孩心性,非要挑个成熟点儿的,还真得算是于虞。

*

三个小姑娘说着话往书院走。

路过洒金街街口的时候,几十个衣衫褴褛灾民模样的人围着刘婶家的早点铺子,人群里传出刘婶拔高的喊声:“别急排好队,一个一个来,都有。”

“这是什么情况……”于虞嘟囔着,往棚子那儿走了两步,想过去看看,被楚笙笙一把拉了回来。

“上书院要来不及了。”楚笙笙看她一眼,边走边解释道:“昨儿你阿爹不是去收拾清水路的院子了嘛,路过蒋掌柜家商行,提了嘴这事儿。最近来平阳的灾民不少,蒋掌柜在街上整了次募捐,管他们住是够呛,可半个月的吃食是没什么问题的。”

蒋掌柜是信德商行的大掌柜,也是蒋小公子她爹,生意做得大,人缘也顶好。

“那刘婶儿……”

“刘婶儿主动把施粥饭这活儿揽下来了,筹得银钱都交在她手上了,就是辛苦点儿。”楚笙笙三言两语把事情交代的清清楚楚。

于虞搔了搔后脑勺,秀气的柳叶眉微微蹙着:“我怎么不知道……”

楚笙笙睨她眼,故意把一句话转了几个调,眉尾微调,平日总是冷着没什么表情的脸上,突然多了分生动,开玩笑道:“天晓得你昨天下午去哪儿了?”

“……”

于虞抿住了嘴,这事儿不能提,提起来确实是她的问题。

她昨日回家晚了,劈头又是一顿训,被许氏训的找不着北。

于虞缩写脖子扛不住,突得想起张先生,憋了半天吐出一句:“阿娘,是先生叫我补课来着……”

“你之前还只是不听话,回家晚,现在怎么还扯上谎了!”

她怎么想的来着,她阿娘要不是傻,就肯定不信这个说法。

“真的……”话头都开了,只能硬着头皮扯下去。

许氏叉着腰,被气的顺不过气儿来:“行,等我遇着你们先生,可得好好问问,你什么时候这么爱读书了?”

“……”

许氏发这通火,吓得于虞一句话没敢说,安安分分的吃完饭。

今早出门的时候,她怎么卖乖都没用,许氏愣是冷着脸没同她说话。

楚笙笙原本只是随口一提,想着于虞这两日的怪异,心里多少猜出点来,想打趣她,没成想一句话正戳中了于虞的小心思。

“对了,”她突然想起来:“中午我也过来帮忙施粥,你们俩也来嘛?不然刘婶一个人忙不过来,都没有时间顾自己的生意。”

街上人商量好会轮流过来帮忙,不过也没定下个章法。

“我……不了吧,我有点事儿。”刘瑶一路上没说两句话,埋着头安静的过分,脸上神情怔怔然的,有什么心事似的。

不过身边两人各寻思各的事儿,没人注意到她的神情。

于虞回过神,那点儿心虚就差写在脸上了:“啊?我要跟着我阿爹去金山寺……要不,你叫上蒋谢一块儿?”

主要是跟着张先生,于虞在心里默默补充。

楚笙笙嫌弃的皱了皱眉,撇过头去:“我才不要叫他。”

难得的孩子话儿。

“你叫不叫都一样……他肯定会跟过去的。”于虞小声反驳。

有这种机会,蒋小公子要是不黏在楚笙笙身上,那就不是他了。

*

经纬书院离于虞家清水街的院子不远,统共三里地。

张休复今日第一次没留在书院写讲义,一下堂课就带着于虞出了书院。

于虞顶着同窗们疑惑的目光跟着张先生离开了,出了书院舒口气,其他同窗还好说,楚笙笙那戏谑的眼神叫她压力颇大。

于虞瞥身边的男人一眼,想问问他金疮药用了没,可她们虽然心里门清儿那药是给谁用的,却到底没说破,直接问出来不太合适……

张休复在于虞身侧不急不慢的走,没人开口说话,两个人之间的气氛莫名沉静下来。

大约有些情绪,只能在暗夜滋生,一见日头就露了怯,怕现出原形还是怕什么,总之,它静静蛰伏了下来。

直到到了清水街,于虞都是迷糊的,她同张先生这一路,除了句“累吗?”“不累。”,多余半点交谈都没有。

于虞仔细回想了自己昨日说的话,实在想不到有什么惹男人不悦的地方。见他一直不说话,连瞧都不瞧自己一眼,也莫名的委屈,这半刻钟的路,每多走一步,于虞心里的委屈就更上一层楼,到了她家院子的时候,直接从委屈上升到了愤懑。

这愤懑来的莫名其妙,甚至有点儿不讲道理,却又控制不住。

可再生气也不能就这么把人扔在门口,于虞耐着性子把张休复领了进去,规规矩矩的介绍给于泰和,然后甩头径直奔进屋里,连阿爹喊她都没理。

于泰和喊了于虞两声,结果自家闺女连个头都没回,他尴尬的笑笑,道:“叫先生见笑了,我家这闺女,不太懂礼数。”

于泰和是知道张休复,或者换个说法,平阳县没人不知道“张状元”,不过两人不是一个辈分的,没有交集。

这次见了面,于泰和虽然常训自个儿学徒什么“瘦瘦弱弱的不像个男人”,眼前这个温润的年轻人,倒是出乎意料的,颇合他的眼缘。

“无妨……”张休复拱了拱手:“小辈今日是想来看看,有没有什么帮的上忙的地方。”

“嗨,都收拾的差不多了。”见张休复一脸真诚,他补充上一句:“不过这两日熬药什么的,不好总麻烦丁大夫,内子忙着做饭菜,空不出时间来……”

于泰和他们今日上午到金山寺的时候,丁大夫正在院里熬药。估摸着是嫌熬好了再往这儿带太麻烦,毕竟二十多人的药,得有五六斤,装也不好装,就直接把熬药的家伙事儿带了过去。

灾民人虽多,不过多半都饿狠了,没有力气,除了一个小男孩儿,其他人连站都站不动,多亏于泰和和长贵提前拉了运镖的车过来,把人背上车才送过来,就这,还捣鼓三趟。

“那小辈中午和晚上过来。”张休复赶忙回应。

于泰和憨厚笑着点点头。

于家这院子虽说是闲置下来的,比金山寺,却不知道强到哪里去了。

金山寺名字起的气派,说是“寺”,倒不如说是间草堂。堂里一尊形单影只的泥身菩萨,正中摆着个燃香用的四足小鼎,半年多没有过香火。

黄泥胚成的院墙,茅草糊的屋顶,一到下雨天就滴滴答答的漏雨。

前两日刚下过大雨,张休复昨日进寺里,地上全是积水,没有个好的落脚处。

于家这院子呢,地势高,没积雨水。正经的砖墙瓦顶,东西北三面十二开间,北面正中是大堂。

顺着大堂往后走,过了后门有个竹篱笆圈出来的小院儿,小门柴扉,上头一圈绿油油的夕颜花藤,院里是理得规整的菜畦,不过荒了太长时间,除了杂草没生别的。

屋里家具虽空着,可地方够大,提前打扫过了,铺上席子就能睡。

大堂里住的是于虞昨日撞见的男孩儿一家三口,他家人最多,住在大堂更宽敞。

于虞闷头闯进屋时,许氏正在坐在圆凳上,边熬着醋,边笑着同那家人说话,泥色陶罐里的陈醋“咕噜咕噜”冒着泡,腾出袅袅的烟,酸味冲鼻,顶的人吃不住。

土方子,醋能清病。

见于虞进来,许氏笑着介绍:“说着人就来了,这就是我家闺女。”

“生的真标志,像夫人您。”偎躺在席子上的女人开口道。

她瘦的就剩下一把骨头,漏出来的小腿却是浮肿的。一家人在路上,讨着点儿吃的全将就给孩子了。

于虞心情实在差,扯出个勉强的笑,打招呼:“阿叔,阿婶。”

“哎哎,真是个好孩子。”

“是啊……”

夫妻二人忙不迭的回应,昨日有大夫给他们送药就感天谢地,今儿有来了家子好心人,给他们安置住的地方,雪中送炭的情分,最叫人动容。

“她啊,皮得很。”许氏站起身,轻锤两下后腰,把手里的蒲扇递给于虞:“帮我扇着,我去旁的屋看看。”

于虞没什么精神,垂着头接过来,老老实实的坐下扇风。

许氏纳罕的看她一眼,没有多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