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状元家的卷王小夫郎 > 第5章 甜菜根

状元家的卷王小夫郎 第5章 甜菜根

作者:云依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19 18:56:58 来源:文学城

秋华年先给灶点火,取了一小碗玉米淀粉炒成熟粉,趁它冷却的功夫去处理库房里的红甜菜根。

这种甜菜根与现代从欧洲传入的经过选培后可以用来榨糖的品种不同,含糖量没有那么高,不能成为产糖的经济作物。村里人种它,只是图它产量大有甜味,偶尔吃点能甜个嘴。

秋华年也不是要拿它提取蔗糖,只是用来平替高粱饴配方中所需要的糖。

现代版高粱饴的做法很简单,一共就三步,第一步将红薯淀粉用三倍的水化开,倒进锅里全程小火搅拌直至粘稠;第二步加入大量白糖和一些柠檬汁继续搅拌均匀;第三步在模具里铺满熟玉米淀粉防止粘连,把第二步所得物放进去冷却两三个小时,再取出来就是Q弹软糯的高粱饴了。

穿越世界版,秋华年将红薯淀粉换成原始版本的高粱淀粉,用红甜菜根的汁水平替糖和柠檬汁,味道可能不如现代版,但对没怎么吃过糖的杜家村附近的人来说,依旧会是绝杀。

秋华年将六个大甜菜根洗净削皮,切成小块,拿石臼捣出富含蔗糖的汁水,再用清水把汁水化开,以三倍的比例和三斤高粱淀粉混合,汁水中残留的甜菜颗粒秋华年没有刻意过滤,留一些可以丰富口感。

然后他把灶口的柴草取出来一半,防止火温过高,将搅拌均匀的淀粉悬浊液倒进锅里,不停搅动防止糊锅。

这是个力气活,铁锅太大,淀粉团越来越粘稠,秋华年只能用全身的力量推动一尺长的木铲在锅里来回上下搅动,很快胳膊就酸到几乎抬不起来。

以后得把补身体也列进计划了,秋华年在心里列表,九九和春生也比同龄孩子瘦弱,大家都要补起来,身体才是一切的本钱。

就这样不停搅拌了十分钟左右,锅里的淀粉团终于凝固到了一定程度,也没有那么粘锅了,秋华年判断到了火候,把淀粉团刮出来,给新做的方形模具里铺炒熟的玉米淀粉。

高粱饴的主材料是高粱淀粉,玉米淀粉只是顺带用一点,但秋华年磨粮食时却拿了同样多的玉米和高粱,这是他刻意为之的障眼法。

这样一来,就算接下来有人想破译高粱饴的做法,也想不到玉米根本不在糖里面,只是用来防粘。

加上先提取淀粉再做糖的方法,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研究透的,所以秋华年有足够的时间用独家高粱饴赚到第一桶金。

秋华年把三个一升大小的模具填满高粱饴,放到阴凉处的架子上等它们冷却,九九和春生也起床了。

秋华年觉得小孩子需要充足的睡眠,所以刻意没有叫醒他们,但九九和春生起床后看到秋华年已经干了不少活,脸上瞬间写满了懊悔和不好意思。

秋华年掐了掐两个豆丁的脸,讲了几个小故事,转移了他们的注意力。

早饭吃的是昨天蒸出来的面筋,切成片就着咸菜吃别有一番滋味,九九和春生都很喜欢面筋绵软蓬松的口感。

吃过早饭,秋华年背起背篓,笑着问两个孩子,“九九和春生陪哥哥去后山摘叶子好不好?”

两个孩子听见自己能派上用场,欣然同意,拎着小篮子和秋华年一起去后山。

初春时候,后山很多树只是抽芽,还没有变绿,秋华年打量一番,最后选了已经嫩叶青青的柳树,和两个孩子一起捡着最大最完整的叶子摘了一百多片,在山泉水中洗干净,整整齐齐摆在篮子里。

来都来了,又顺手摘了一篮大叶芹、苦龙芽等野菜,秋华年忙了一早上,后面有些走不动了,九九和春生坚持让他坐在石头上休息,他们则围在附近摘野菜。

呼吸着林间新鲜湿润的空气,听着清脆悦耳的鸟鸣声,秋华年长长舒了口气,觉得这样忙碌而充实的日子没什么不好。

回到家里,高粱饴也冷却好了,秋华年把它们从模具里取出来,横竖各切七刀,切成粗细长短和手指差不多的长条,先给两个孩子一人嘴里塞了一个。

“华哥哥这是——唔!”春生停了半秒,眼睛豁然一亮,“太好吃了!比花生糖还好吃!”

九九双手捧着糖条一下下抿着,跟着不住地点头。

秋华年也吃了一根,品尝后有些惊喜,这个异世版高粱饴的味道比他想得好得多!

高粱淀粉软糯弹牙,直接来源于甜菜的甜味带着一股自然的清香,不时咬到的细碎甜菜颗粒极大丰富了口感,细细品味,还能吃到熟玉米淀粉的香味。

因为红甜菜根自带的红色素,高粱饴呈现出糯红玉般的色泽,边缘半透明,卖相也十分好看。

秋华年觉得,这款“古法”高粱饴就算拿到现代,也会有人愿意花钱购买。

三斤高粱淀粉做了二百根左右的高粱饴,秋华年取出一把放进屋里装糖的篮子里,其余的包上白布用另一个小篮子装好,连同装柳叶的篮子一起装进背篓。

背上背篓,他锁好院门,带着九九和春生出门去不远处的胡秋燕家。

胡秋燕正在院里领着小儿子云康用嫩柳条编竹筐,看见秋华年后拍了拍手站起来。

“稀客啊,今天什么风把我们华哥儿刮来了。”

“秋燕婶子,我要去一趟镇上,想请你帮忙照看一下两个孩子。”

虽然九九和春生都表示他们可以自己留在家里,但去一趟镇上少说也得五六个小时,两个孩子年纪小,秋华年不太放心。

“行,你放心去吧,中午锅里多添半把米的事儿。”胡秋燕不在意地笑道。

他们家在村头有一个养鱼的池塘,近几年赚得很不错,日子过得宽裕,不然也不会起心思送小儿子云康去读书。

秋华年让九九把早上摘的野菜分出一半带过来,自己则从背篓里抓出一把高粱饴。

“秋燕婶子尝尝。”

“这是什么做的?怪好看的。”胡秋燕打量塞进自己手里的十几根糖条。

“前两天给婶子说的糖,我已经做出来了。”

“乖乖,这是糖?”胡秋燕拿了一根塞进嘴里嚼了几下,“老天爷啊,还真是!”

胡秋燕从没有吃过这样的糖,感觉比镇上卖的麦芽糖更加清香甜糯,让人回味无穷,她有些后悔把刚才那根吃得太快了。

“华哥儿,你给的太多了,留两根给孩子尝尝鲜就行了。”胡秋燕说着想把糖条还给秋华年。

蚕豆大小的一小棍儿麦芽糖就卖三文钱,华哥儿的糖是它的三四倍大,味道还比它好,少说也得七八文一条,这一把怕是接近百文,胡秋燕哪里敢要这么多。

“婶子放心留下,给家里人都尝尝。”秋华年笑着推回去,“这糖叫高粱饴,成本不贵,我打算一条卖一文钱。”

这么好的糖,才卖一文?!

胡秋燕在心里品了几下,要是才卖一文的话,她可以每两天买一根,不,每天都买一根,切成豌豆大小的小粒,全家人都能每天吃到糖!

“华哥儿,婶子真的服了,你这脑袋是怎么长的,说用高粱做糖,还真就做出来了!”胡秋燕知道其中厉害,没有问方子。

“我也是自己瞎琢磨,试了一下后真成了。”秋华年谦虚道。

胡秋燕啧啧感叹,村里人背地里都说杜宝言家的大郎断了前程,这一家人以后彻底没出息了,谁能料到大郎不行了,他的童养小夫郎却这么能干!

“这糖婶子就收下了,回头我回娘家时带几条,给他们也夸夸我们华哥儿的厉害。”胡秋燕不再推辞,“以后你去镇里忙,尽管送孩子们过来,下次千万别带东西了。”

就算一条糖卖一文钱,十几文也够抵两个孩子很长一段时间的伙食费了。

从胡秋燕家出来后,秋华年朝村外走去,从杜家村到镇上步行得一个时辰,也就是两小时,现在日头已经升得很高,不抓紧点时间就要来不及了。

背篓里的一篮子糖和一篮子柳叶很轻,没有给秋华年增加额外的负担,按着原主的记忆,秋华年加快脚步在中午时到达了清福镇。

清福镇常住人口接近三千,是县里数一数二的大镇,镇中心有一横一竖两条呈十字形的主干道,从中间断开称为东南西北四街,街上开着各色店铺,路旁还有不少摆摊做生意的人。

孟圆菱家的豆腐坊在西街最尽头,外面是卖做好的豆腐的铺子,里面小院里摆着一个巨大的石磨,一只眼睛蒙着黑布的骡子拉着磨一圈圈转着,石磨侧口源源不断地滚出豆浆。

孟圆菱在铺子里帮忙卖豆腐,眼睛时不时往铺子外面看,一看见秋华年,立即丢下手里切豆腐的木刀迎了出来。

“华哥儿你可算来了,快给我看看糖!”

“你倒是信我。”秋华年噗嗤笑道,“就不怕我没做出来?”

孟圆菱不笨,拉着秋华年的胳膊道,“你真没做出来,今天就不会来了,快别卖关子了,让我看看。”

“我昨天回家说我在杜家村认了一个能用高粱做糖的朋友,他们都不信笑话我呢!”

孟圆菱拉着秋华年走进收拾得干净整齐的豆腐坊,整个清福镇只有这么一家豆腐坊,开了几十年口碑良好,除了镇上的人,附近几个村子的人买豆腐也都从这里买。

中午时分,铺子里站着五六个等着买豆腐的人,这些人都是熟客,算是看着孟圆菱长大的,听见孟圆菱的话后纷纷看向他们。

见孟圆菱拉着一个年岁不大容貌清丽的小哥儿后,几人都笑了起来。

“菱哥儿,怪不得他们笑你,高粱做糖的事儿也就你们小孩会信了。”

孟圆菱不服气地鼓了鼓腮帮子,“我不是小孩了!如果是真的,你们一人买一个糖怎么样?”

有闲钱买豆腐的人都不差几文钱,他们本就是没有恶意逗孟圆菱玩的,想到麦芽糖一棍三文钱,这个高粱做的糖真的有也贵不到哪里去,都答应下来。

“好好好,你让你朋友把糖拿出来,我们就买。”

说一下定价问题吧,首先结论是作为这个世界的设定者,我坚持一文钱是最合理的定价,所以不会改。

如果你要质疑就把下面的话先看完,看完还是不接受就点退出,放过彼此

——

1.主角初来乍到,没有交通工具,也没有什么人脉资源,唯一的销售渠道是腿着去镇上卖糖。那么他的定价,必然要考虑周围人的消费水平。

就像小卖部的矿泉水卖一块钱,万象城的卖十块钱,贵的是水吗?是在万象城消费的人不在乎花十块钱买水,而在小卖部你卖十块,一瓶水都卖不出去。

2.回忆一下文里现在出现的物价,四文钱一斤高粱,八文钱一斤白米,耗费大量小麦的麦芽糖三文一根,鸡蛋三文一个,而后三样东西,是【绝大多数】村镇上的人一年都舍不得吃一两次的。

3.高粱饴一文钱一大条,会有人觉得太便宜太划算了,买一条尝尝鲜,卖到两文/三文,一天都不一定卖的出去十根,【不是说会有人觉得不值,而是这个新手村里,设定里就没有那么多有钱人愿意花钱买零嘴】

主角现在急用钱,连每天吃的东西都犯愁,不懂得变通薄利多销赚快钱,是要带着两个孩子继续吃糠咽菜吗?

4.至于文里的所有物价,都是我认真查阅资料设定的,主要以明清为主,参考了一些县志,古代和现代生产力不同,有些东西物价高低会反直觉。

我的创作理念是尽可能塑造真实的世界观,让主角的努力与获得都落到实处,带来更踏实的爽感。

我在写文的时候,如果主角赚的钱/做的东西/得到的事物在我脑子里不能完全合乎世界观逻辑,我想不通顺,那么我就绝不会写。

我的文的风格就是这样,如果你想看背景设定一堆bug主角动不动就随便赚几十两银子的无脑爽文,那么这篇文不适合你,建议立即退出及时止损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章 甜菜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