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逐鹿北朝 > 第6章 重阳诗会(中)

逐鹿北朝 第6章 重阳诗会(中)

作者:红莲素心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12-26 15:40:25 来源:转码展示1

青楼这个词,原本指豪华精致的雅舍,有时则作为豪门高户的代称,唐朝时才逐渐演变成了烟花之地的专称。

所谓“南开朱门,北望青楼”,朱门意思即是朱红色的大门,而青楼也是青色瓦片的楼房。

在两晋时期,士族门阀掌握着朝政的命脉,他们身份优越,故需要在一些地方彰显出优越等级。

将大门涂成醒目的朱红色,就成了这些王侯贵族表示阶级层次的简单有效手法。

当然不仅是大门,在住处上面也要营造出尊贵感,所以他们又将楼房顶上的瓦片换成精心烧制带着光滑釉面的青瓦。

将这种价格不菲的青瓦铺在楼房上,不仅熠熠生辉,而且看起来和朱红色的大门十分相得益彰,极显尊贵。

所以,朱门和青楼的意思就是帝王将相等贵族所居住的地方。

而能从两晋时期青楼出来的女子定然是天之贵胄,地位优越,所以这时期出身于青楼的女子,是凡夫俗子可望而不可得的女神。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出身于朱门青楼的女子历来都是大家闺秀,不管是气质,还是学识,亦或是长相和家境都是女子中数一数二的。

尤其是门阀制度高度发展的两晋南北朝时期,娶一个皇室公主有时候还要承担乱世被灭国牵连的危险。

而娶一位居住在青楼的门阀士族女子,不仅能得到一位贤惠的美女做妻子,还能顺势和门阀贵族结成姻亲。

而且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大部分政权都是由门阀扶持的,所以不用担心因为战乱而失势遭到牵连。

由此可见,娶青楼女子堪称百利而无一害,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使得两晋南北朝之后,包括隋唐初期都是将这类女子列为娶妻选择第一梯队,此时期青楼出身的女子,几乎包含了女性所有的光辉点。

如此盛会,来的都不是普通人,所以高顺如此打扮,侍卫怀疑他也在情理之中。

诗会开始还有一段时间,行令官却是先说了规则:

诸多文人每人赋诗一首或者多首,交于台上的歌女挑选,歌女如果选中,就会当众吟唱出来。

歌女一共有九位,都是名门闺秀,当世的才女,此次登台献唱,已经给足了面子。

被选中最多者,当为魁首,依次排列,最终凑齐七人,进入下一个环节,飞花令!

第一轮海选自由发挥,第二轮比试固定命题,这个诗会的确有趣,高顺不禁来了兴趣。

行令官宣布完规则,就让众人准备,在此之间九位歌女还有一场舞蹈表演,算是调动气氛。

过了辰时,铜雀台短暂的安静下来,高顺此时正低头思考写什么诗,此时不由得抬起头来。

只见高台之上,九位歌女已经出场,每个歌女大致只有十三四岁,个个姿色绝美,头戴面纱,隐约可见。

秀丽的长发,纤长的身条,迷人的腰段,虽然还没到成熟的年纪,但清淡的朱唇和润红的脸蛋散发着青春的活力,好象九朵含苞待放的花蕾。

花容月貌,皮肤肌白,冰清玉洁,好像出水的芙蓉,盈盈走来,微微欠身,芳容泛起红晕。

迷人的身姿随着悠扬缥缈的琴声,淡雅清幽意境优美,掺合着阳光回荡在寂静的高台上,似风似雨似花似幻似雾似虹似霓又似梦。

曲调婉转流畅,仿佛瀑布间的高山流水,大漠上落雁平沙;又如盎然一新的阳春白雪,苦寒幽香的梅花三弄,沁人心脾,百感横生。

只有雪花才是花又非花,洁白素衣清幽淡雅,令世人称赞不已,年年随风飘来,又悄悄消失在天地间。

一双双眼睛晶莹剔透,眸球乌灵闪亮,满怀芳香,玉成了冰清玉洁的独特风姿,让人哪怕看上一眼,都会有一种消魂蚀骨的感觉。

所有的笔墨在此都难以形容她们的仙美;真可谓:此女本应天上有,不知为谁落人间。

所有人都看呆了,就连高顺都失神了,倒不是他没见过美女,只是这样古朴的意境,也着实让人着迷。

一曲奏罢,行令官再次登台,请出此次诗会的主办官和裁判。

魏收和颜之推在众人的簇拥下走上高台,李德林在一旁搀扶着老师,魏收年纪确实有点大了。

三人落座后,诗会正式开始,文人们接下来可以作诗,交与侍者拿到九位歌女处。

九位歌女选出的诗词,拿给三位裁判看看,如果没什么大问题,就表示确定。

高顺早就选好了位置,之前已经吃了不少瓜果,得知开始反而站了起来,让一旁的小荷坐下。

“我念你写。”

小荷闻言点头,她早知道她要干这个,于是侧耳倾听。

“有女妖且丽,裴回湘水湄。水湄兰杜芳,采之将寄谁。瓠犀发皓齿,双蛾颦翠眉。

红脸如开莲,素肤若凝脂。绰约多逸态,轻盈不自持。常矜绝代色,复恃倾城姿。”

高顺小声给小荷说着,小荷越听眼睛越亮。

三首诗,一首美人,一首重阳,一首铜雀台,每一首都赏心悦目,文采飞扬。

三首诗写完,高顺让他落款兰陵笑笑生,其实他写一首就可以入围,但为了以防万一,所以多写几首。

高顺写诗容易,但其他人可没有他这么简单,高顺没有急着交卷,而是抬头张望。

今日参加诗会的文人,他恐怕是年龄最小的一个,而且个个身份不凡,有一定的背景。

高顺看着这些人,回想这个时期的历史名人,只是这个时期太特殊,很多名人要么去世,要么还未出生。

时间还有,高顺又开始想飞花令的诗词,飞花令的规则很简单,根据“花”字的位置作诗。

第一个人首字是“花”,第二个人就要第二个字是“花”,依次排列,直到末尾。

诗会没有准备酒,应该是淘汰制,其实听起来很难,实际上对高顺不难,因为飞花令的诗词也可以是前人的诗词,只需要背诵出来。

想了一些带“花”字的诗,一个时辰就过去了,所有人此时都作的差不多了,不交诗就等于放弃。

九位歌女开始选诗,乐师又开始奏乐,侍者不断上来瓜果点心,以防参会者饥饿。

参与诗会的文人大概只有四十人,但加上他们的随从和诗会的侍者,还有其他人,所以显得人很多。

九位歌女每个人都看了一遍,这时两位歌女同时看上了一首,突然争执起来。

“这首诗是我先看到的!”

“胡说,明明距离我近一点。”

两位女子一争执,不由得引起了三位裁判的注意。

颜之推开口道:“吵吵闹闹,成何体统,拿来我看。”

两位歌女谁也不想松手,一同把一首诗拿到裁判前,颜之推低头一看,不由得念了出来。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赤壁赋,被高顺用在这里,虽然有点不合时宜,但确实很应景。

前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曾有过的历史风云。

这里涉及到历史上着名的赤壁之战,这对于诗人而言是相当清楚的。

众所周知,赤壁之战吴胜曹败,可此处作者进行了逆向思维大胆地设想,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

假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结果会如何呢?

诗人并未直言战争的结局。而是说“铜雀春深锁二乔”,铜雀台乃曹操骄奢淫乐之所,蓄姬妾歌姬其中。

这里的铜雀台,让人不禁联想到曹操风流的一面,又言“春深”更加深了风流韵味,最后再用一个“锁”字,进一步突显其金屋藏娇之意。

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得如此蕴藉,实在令人佩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