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周天子 > 第一百五十二章 纵横捭阖

周天子 第一百五十二章 纵横捭阖

作者:南希北庆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1-11-28 00:33:41 来源:转码展示1

姬定跟嬴驷说,齐国正在游说楚国,那其实故意说来吓唬嬴驷的。

他并不知道齐国是否有派人去游说楚国。

他只知道是有这个可能性的,对于齐国而言,只要拉拢秦楚其中一国,便可成连横之势,再加上齐国目前已经攻占合纵大队中最为关键的中心位置,这霸业可成也。

这是有理有据的,可不是胡说八道,故此才能够唬住嬴驷和张仪。

然而,齐国还真派使臣前往楚都游说楚王。

只不过齐国方面认为拉拢秦国要更为容易一些,毕竟秦国如今也在跟三晋与楚国作战,大家是有着共同的敌人。

这连横之势,乃是天然而成。

而楚国与魏国如今可是联盟关系。

二者相比,显然是秦国更好拉拢。

齐国花了更多的功夫去拉拢秦国,但是在楚国方面,齐国也没有少下功夫,从中收买了楚国不少贵族。

同时也获得不少大臣的支持。

但是却被楚威王直接拒绝。

谈都不谈!

这令楚国大臣十分纳闷。

在三晋如此羸弱时,楚国可是要极力避免同时与齐国和秦国作战,如今齐国主动要求结盟,为什么不答应?

楚威王在当时只是表示,在齐军未退出魏国前,就不会与齐国进行任何交涉。

这又令不少大臣感到困惑。

我们大王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讲义气。

直到姬定与秦国谈成之后,楚威王才跟大臣们解释。

原来当初姬定是写了两封信给楚威王,第一封就是说,让楚威王不要去管魏国,坚守住楚国领土就行,同时保持给予秦国的压力。

当时大家都不能理解。

其实姬定在第二封信上,已经跟楚威王解释清楚,让楚威王不要去管魏国,其实就是有意放任齐国扩张,让秦国感受到齐国的威胁。

保持给予秦国压力,自然是为了在谈判时,不被秦国狮子大开口。

如果战场上落于下风,这外交难度自然就会倍增。

同时姬定还解释与秦国结盟,要胜于与此时此刻的齐国结盟。

而如今姬定谈下一份,不放弃一寸领土,一丝尊严的协议,楚威王自然是大为开心。

关键姬定的此番举动,也表明姬定对于楚国的忠心。

在魏国濒临亡国之际,姬定的来信,却不是说让楚国不顾一切就救援魏国,而是按兵不动,保存实力。

楚威王也投桃报李,传信姬定,让姬定在外全权做主,无须事事都来信请示他,并且又派遣司马昭鱼前去协助姬定。

......

大梁。

齐军大帐中。

齐威王与自己的三驾马车,邹忌、田婴、田盼坐于帐内。

气氛显得有些沉寂。

四人皆是沉眉不语。

就差一步!

真的就差一步。

如果齐国能够成功拉拢秦国、楚国中的任何一国,这中原霸业便可达成。

只能说时也命也。

齐威王遇到了同样心怀霸业的嬴驷和楚威王。

再加上姬定与张仪的游说,令他们都非常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

而如今,齐国最不愿意见到的情况发生了。

就是秦国与楚国结盟。

邹忌突然开口道:“是臣无能,辜负了大王的期待。”

“这怪不得相邦。”齐威王摆摆手,又道:“多年来,争争斗斗,谁也未能做到一统中原,可见这事非常难啊。”

说到这里,他稍稍顿了下,道:“况且我们现在也还未输,如今我们可还围困着大梁,占据着魏国大半领地。”

田婴立刻道:“大王说得是,如今虽然秦楚已经结盟,但是他们真的是否又能一条心对付我们齐国?难道秦国愿意见到将我们打垮,好让楚国可以专心与他们秦国为敌么?”

齐威王点点头道:“不错!这可不是一加一定有二的道理,兴许还不如一啊。”

邹忌突然道:“另外,我们还可以拉拢赵国或者燕国,如今赵国和燕国已经是势如水火,必有一国将会倒向我们这一边。”

田盼道:“我建议拉拢燕国。”

齐威王问道:“为何?”

田盼道:“我们的地势与秦国是大不一样,秦国只需要守住那崤涵通道便可,而我们要防守的点非常多。

故此对于我国而言,一味的防守是不可取的,应该以攻代守,我们应该开辟更多的战场,来分散敌军兵力。”

齐威王听得稍稍点头。

就地理而言,秦国的战略纵深是非常可怕的,而齐国前面可是一马平川,自然不能像秦国那样玩。

田盼又继续道:“如果我们与赵国结盟,那么战场是在燕国,而燕国相距中原甚远,难以分散敌军的兵力。

如果我们与燕国结盟,那么我们可以直接派兵从南边进攻邯郸,迫使秦国与韩国派兵去救,便可做到以攻代守。”

邹忌也道:“臣支持田将军的建议,赵国毕竟与魏国有着同盟关系,不可信也,相比较起来,我们一直都在支持中山国,拉拢燕国与中山国也更加容易一些。”

齐威王点点头,道:“既然如此,要不要先消灭郑国,以供我军从南边进攻邯郸。”

邹忌道:“那倒不用,如果我们与燕国达成合作,我军可以从燕国借道,进攻邯郸,郑国留着还是有些用处的。”

如今他们可没有把握,一举击溃秦楚盟军,这个谈判的地方自然也就得留着。

齐威王又问道:“不知该派谁去燕国游说?”

田婴立刻道:“臣愿前往。”

邹忌又道:“还可以让苏秦帮忙。”

齐威王点头道:“那就这么定了。”

虽然这是齐国最不愿意见到的局面,但可不是齐国败局已定,如今还真的只能说是旗鼓相当。

首先,这秦楚结盟,看似凶猛,但他们决不可能是一条心,同时他们已经打了一整年,都快要筋疲力尽,而齐国才刚刚出兵,这手上可都还未用力啊!

其次,那边秦楚可与三晋组成五国联盟,而这边也可以组成齐、中山、宋、燕国四国同盟。

关键这魏国还有一大半已经被齐国占领着,另外再加上秦楚还在巴蜀较劲,故此纸上面虽然秦楚同盟更为强大,事实上只能说是旗鼓相当。

田婴的预测并未有错,秦楚自然不会是一条心的,他们只是不愿意见到齐国成就霸业。

阳翟。

“我以为楚相最大的失误,就是让秦国将领来领导盟军。”

公孙衍略显不满地向姬定说道。

既然那公子疾已经从河西来到韩国担任盟军统帅,公孙衍自然也从河东赶来这里,在姬定的支持下,也被任命为大将军。

但他对此安排依旧十分不满。

姬定问道:“犀首此话怎讲?”

公孙衍道:“目前我们应该极力游说韩国、赵国和中山国,只要拉拢他们三国,齐国必败,但是张仪似乎并不想尽全力去游说,可见他不愿意见到齐国以失败收场,他想留着齐国,来牵制贵国和我国。”

姬定叹了口气,道:“其实关于张仪的想法,我也是知晓的,但是关于游说赵国之事,这还真不能怪张仪,据我所知,确实是赵国不愿意与燕国和中山国妥协,也不愿意以盟军为先,这才导致谈判迟迟未成。”

公孙衍却道:“但是在我看来,还是贵国与秦国没有给予赵国、燕国施加足够多的压力,而且这也可能让齐国有机可乘。”

如今大梁还在齐军的围困之中,他自是心急如焚,而如今最快速击败齐国的办法,就是拉拢燕、赵,但是姬定和张仪都未亲自前往赵国游说,而是让韩相公仲侈前往,这令公孙衍极为不满。

认为他们并不想早日击溃齐国。

姬定瞧了眼公孙衍,嗫嚅几回,道:“若是犀首认为我们没有尽全力,那我们现在就去找秦相商量。”

......

盟军大帐中。

“目前齐军在正面共有十五万精锐,而我们与韩魏联军也不过二十万,其中魏国只有区区三万兵马,主要还是我们与韩军,若是正面交战的话,即便取胜,我们也有可能会损失惨重。”

公子疾如实向张仪说道。

张仪皱眉道:“这可不行,我们必须要想办法,在获得胜利的同时,要尽量削弱楚国、三晋、齐国,其实如今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打起来也只会是两败俱伤,就看谁能够损失的更少,那么在未来就能够获得更多的优势。”

公子疾道:“但是那楚相亦非善类,他一早就提出,由他们楚国从南边出兵牵制齐国,然后由我军正面进攻。

但如果我们能够拉拢赵国与燕国,就可以在正面改为牵制,盟军可以从南北进攻齐国本土,以此来迫使齐国从魏国撤兵。”

根据地理而言,正面对抗,那必然是秦国充当主力,因为秦国就正对着齐国,但如果采取两翼主攻齐国本土,正面牵制,那么楚国和赵国就担任重任。

张仪叹道:“我倒是有把握游说燕国罢兵,但如今是赵国死咬着燕国不放,那赵侯已经回到赵国,并且表示赵国与中山国、燕国势不两立,如果韩相能够游说赵国罢兵,那我倒是不建议去燕国跑一趟,不过我看这是很难的。”

公子疾问道:“这是为何?”

正当这时,一个士官走了进来,“启禀统帅,楚相和犀首来了。”

张仪叹道:“又是来催命的。”

过得一会儿,姬定便与公孙衍来到帐内。

姬定跟张仪可没有什么好话,直接就讽刺道:“我依稀记得秦军进攻蜀国时,那可真叫一个行动迅速,怎么如今又变得拖拉,莫不是这韩国的粮食更符合秦人的口味?”

张仪哼道:“这再好的地方,也不如自己的家安逸,如果允许的话,我倒是渴望早日回家。”

公孙衍便道:“那为何盟军至今连一个阵亡的士兵都没有。”

张仪道:“我们也想早点进攻,但是齐国绝非蜀国可比的。”

说到这里,他看向公子疾。

公子疾立刻道:“目前我军在正面并不占优绝对优势,而根据之前的几次援救来看,齐国并未全力围攻大梁,而是以大梁为诱饵,派遣重兵伏击援军。

如果我军贸然进攻,极有可能会中了齐军的圈套。另外,我们也必须防备齐军主动出击,毕竟我军还在集结兵力中,还得以防守为主,犀首曾为我秦国立下汗马功劳,不会连都不知道吧。”

在魏国的都是齐军,自然不需要筹备什么,但盟军不同,是各**队混在一起,如何统一安排,也是一件麻烦事。

故此公子疾来到韩国,第一件事就是布防,守住韩国要隘,防止齐国趁他们立足未稳,主动出击,但是齐国也没有主动出击,故此至今盟军一个战损都没有。

这当然是对的。

但是公孙衍身为魏臣,如今首都深陷敌军的包围中,他当然是希望盟军赶紧出兵,不管合不合理,他都得催啊。

公孙衍又道:“就算不出兵,我们也应该极力拉拢赵国与燕国,只要拉拢这二国,齐国必败。”

张仪闻言,不禁看向姬定。

姬定耸耸肩道:“我已经解释过了,但是犀首不太相信。”

张仪叹道:“犀首如今可真是关心则乱,连赵国这点小心思都未看出来。”

公孙衍问道:“此话怎讲?”

张仪道:“赵国主要的敌人,不是齐国,齐赵二国至今都还没有撕毁盟约,赵国真正的敌人,是燕国和中山国,他不愿意与燕国讲和,就是因为他希望齐国去拉拢燕国,从而迫使我们出兵帮助他们赵国,而不是他们赵国出兵帮助我们对付齐国。”

姬定补充道:“但如果我们拉拢燕国,这就会导致赵国与齐国结盟,燕国面对齐、赵二国的夹击,必然守不住,而燕国在东北角上,盟军支援赵国比支援燕国要更加容易,也更加利于我们。”

公孙衍不禁紧锁眉头,他可也是出色的纵横家,之所以未想到这一点,乃是因为他对于张仪存在着偏见,认为他们没有尽全力。

从而他忽略了赵国的小心思。

赵国此番大战损失不小,此时讲和的话,燕国和中山国是占尽便宜,这是赵国决不能容忍的。

之前姬定还抱有一丝丝希望,但是见公仲侈迟迟未来消息,故此姬定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公子疾皱眉道:“若是如此的话,赵国的计谋很有可能会得逞,一旦齐国拉拢燕国,从南边进攻邯郸,我们就必须要前去救援,否则的话,我们左翼将毫无保障,根本不可能进军魏国,解大梁之围。”

张仪突然向姬定道:“如今我们是迫切的希望楚国能够在南边给齐国足够的压力,目前唯一能够进攻齐国本土的,也只有你们楚国。”

姬定点头道:“这我们知道,但是我们也只能牵制,若正面打不过,那还是白费力气。”

公孙衍看着姬定与张仪还在施施然扯皮,可真是心急如焚啊!

他哪能看不出姬定和张仪都希望对方去跟齐军死磕。

这出得大帐,公孙衍便将自己的副官叫来,低声吩咐道:“你立刻传信给相邦,让大梁放出与齐国谈判的消息。”

“是。”

待副管离去之后,公孙衍哼道:“你们就耗着,别以为我们魏国就只能依靠你们。”

.....

那边公仲侈去到邯郸,可是刚刚回来的赵肃侯并未去邯郸,而是直接去往信都指挥大军与敌军作战,只是让大戊午来跟公仲侈交涉。

公仲侈嘴唇都说得爆皮了,道理也是透得不能再透了,只要齐国拿下魏国,那韩国和赵国都岌岌可危,但只要你们和燕国愿意讲和,这齐国必败,就是这么简单。

但是大戊午态度非常坚决。

赵国愿意加入盟军,但不会与燕国讲和,同时还要燕国、中山国血债血偿。

这是赵国的底线,不能再退。

气得公仲侈差点脑梗塞,真是冥顽不灵,当即拂袖而去。

.....

信都。

虽然赵肃侯此次远征,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但也重创了胡人。

“儿臣见过君父。”

赵雍俯身一礼,小脸透着一丝忐忑不安。

赵肃侯道:“为父听说你曾想传信给为父,让为父绕道塞外,进攻燕国北境?”

赵雍点了下头。

赵肃侯又问道:“为何为父没有收到这封信?”

赵雍答道:“因为儿臣不敢让君父舍身冒险。”

“冒险?”赵肃侯哼道:“难道为父是去塞外打猎的吗?”

赵雍垂首不语。

他哪里知道父亲到底是怎么想的,这心里也很慌。

赵肃侯瞅着赵雍,语气虽然透着不满,但是目光却充满着慈爱和欣慰,叹道:“你若真的写信给为父的话,说不定我们此时已经扭转战局。”

嗯?

赵雍猛地抬起头来,惊讶地看着父亲。

赵肃侯笑道:“不过你小小年纪就能够想到这一点,为父已是非常欣慰。唉...我们赵国国力不如齐国、楚国、秦国,唯有依靠我们赵人的勇往无惧,以求出奇制胜,方能成就霸业,若是规规矩矩与他们打,是难以取胜的。”

赵雍点头道:“君父的教诲,儿臣定铭记于心。”

正当这时,外面有人通报,“启禀君上,相邦求见。”

“让他进来吧。”

过得片刻,大戊午来到屋内,向赵肃侯行得一礼,赵雍也向大戊午行得一礼。

赵肃侯问道:“相邦与韩相谈得如何?”

大戊午道:“不欢而散。”

“很好!”

赵肃侯点点头,冷笑道:“若是秦楚想阻止齐国霸占中原,就必须支持我们消灭中山国,以及重创燕国,否则的话,那大家就鱼死网破。”

之前秦楚是势如水火,他们都愿意携手抗齐,可见齐国对他们威胁有多大。

赵肃侯自然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利益,去造福秦楚,赵肃侯反而要将秦楚绑在自己的战车上,利用他们的军队,来为赵国谋取利益。

这可不是赌,而是在为长远打算,如果此时讲和,赵国可真是损失惨重,一旦盟军击败齐国,等于还帮燕国消除一个重大威胁,燕国将成为北方的大赢家,那么赵国与燕国的国力,将会发生逆转。

这地缘政治,导致赵国决不能妥协。

唯有将燕国推向齐国的怀抱,赵国才有机会借助秦楚之力,反攻燕国,如此北方局势才不会发生变化。

如果输了的话?

赵肃侯认为也不会比现在就与燕国讲和差,只不过是输在今日,还是输在未来的区别。

......

赵国如此帮忙,齐国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如今田婴也来到燕国,游说燕国与齐国结盟。

燕国其实更倾向于与赵国讲和,然后与盟军一块痛击齐国,要真说起来,燕国最恨的是齐国,而不是赵国。

但可惜赵国态度坚决。

田婴的到来,令燕国内部也产生极大的分歧。

出于历史原因,燕国贵族不太信任齐国,他们还是更愿意与秦国结盟,因为他们认为秦国更可信,齐国只不过是在利用他们,一旦齐国霸占中原,那么下一步就是来消灭他们燕国。

他们建议派使臣直接与张仪商谈,抛弃赵国,与燕国、中山国结盟。

“不可!”

苏秦突然站出来,道:“若是这么做的话,将有亡国之风险啊!”

燕君问道:“苏先生此话怎讲?”

苏秦道:“秦楚在千里之外,而齐赵就近在咫尺,与千里之外的国家结盟,而同时得罪近在咫尺的邻居,这结果就是援军还在路上,我们就已经被打得是遍体鳞伤。另外,齐国一直都在暗中支持中山国,在齐国与燕国之间,中山国也极有可能会选择更强大的齐国,届时我们燕国将以一敌三,那亡国之日,只怕不远了呀。”

子之道:“先生虽言之有理,但如果我们选择与齐国联手的话,等于是将秦国和楚国、赵国都给得罪了,而齐国一直想要兼并我国,到时齐国向我们用兵,谁也不会来救援我国得。”

苏秦笑道:“相邦大可放心,在我看来,秦国之所以一直支持我们燕国,无非也是希望我们能够牵制齐国,只要齐国未灭,那么秦国就一定会支持我们燕国的。

况且如今我们也是为求自保,才与齐国结盟。若君上和相邦相信苏秦,到时苏秦愿意为燕国出使秦国和楚国,去赢得他们的支持。”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