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都市现言 > 拯救黑化娇花反派[GB] > 第17章 玛丽苏在校园欺凌现场(17)

赵家的消息果然要灵通许多,当年的营养师和保姆虽然不好找,但仇家和高家聘请过的其他家政人员和帮佣却都有迹可循。按照时间线摸索过去,还真找到了一些线索。

一个二十年前为高家工作过的保洁告诉雁寒,那名营养师姓范,当年约莫三十上下的年纪,穿洋装吃西餐,说话中英文夹杂,像个假洋鬼子。

“那个保姆特别年轻,顶天二十多岁,说是保姆,可她不做饭也不照顾孕妇,整天跟在那营养师屁股后头转,他让做什么就做什么。

“对了,那个营养师好像还是个医生。”

雁寒心下一跳:“医生?”

那保洁点点头:“我收拾他房间时,看到过一本医生资格证。”

雁寒问她:“那你还记得他是治什么病的医生吗?”

直觉告诉她,这会是一个无比重要的线索,如果那个人真的是医生伪装的营养师的话,知道他的真实身份,也许就能知道高雯华到底想干什么。

“都是二十年前的事了,我哪记得到这么多。”保洁摆摆手,笑容有些讨好拘谨。毕竟收了雁寒这么多钱,她也不好意思只用一个记不得搪塞过去,见雁寒似乎对这个医生身份很感兴趣的样子,她努力回想道:“我记得他是个医生,还是因为那会儿我小儿子生病了,去诊所拿药不顶用,上医院又太费钱,我想着他是太太请来的,肯定有些真本事,没准找他有用,就去问了问。”

“那他怎么说?”

保洁道:“他说他不是治这个的,还说如果哪天我儿子脑子出了问题,倒是可以找他。”

她说到这儿晦气地呸了一口:“这人真不会说话,他脑子才有问题,他全家脑子都有问题!”

“我知道了,谢谢。”

保洁赶紧摆手:“不用不用。”

她还在碎碎念些什么,雁寒却已经听不下去。她知道自己已经几乎触及了当年的真相,当即动身离开,匆匆回了老宅。

那保洁的话已经给了她足够多的信息。从描述来看,那人应该常年在外留学或者工作,二十年前在外留学的华国人并不多,能让高雯华重薪聘请的也不会是什么无名之辈。

她只要查一查二十年前欧美几个著名医学院校的华裔毕业生,再查查当时在医学顶刊上发表过文章的范姓华裔,想必就**不离十了。

医生,伪造的职业,研究脑相关疾病……

雁寒有一种很不好的预感——或许这十九年来的种种,都与这个“营养师”有脱不开的联系。

……

大数据时代,要查一个范围确定的人实在是再简单不过的事。

程伯很快给她送来了那人的身份信息。

他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留学米国的华裔,祖籍星城人。以世俗的眼光来看,这人是个天才,不到三十岁就拿到了顶级院校的临床医学和心理学双博士学位,顺利留校供职,却在第一份合约都还没到期的时候离职回国,挂职在南市某高端私立医院,入职不到一年,又离开南市,跑到欧洲自己成立了实验室。

他这个实验室颇为神秘,二十年来一直循规蹈矩地做课题发文章,从论文质量和科研成果来看,只能算中规中矩,却一直有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哪怕是当年经济大萧条时期,整个欧美的科研资金都大幅缩减,他的实验室也一直运转如常。

这就很耐人寻味。

他是凭什么获得了资本的青睐呢?

南市很多东西雁寒插手起来掣肘颇多,可欧洲无疑是慕家的地盘。她让程伯去查这个实验室的底细,没多久就有了眉目。

“范旭的实验室跟很多富豪都有资金往来,这个实验室表面上的人员只有那么几个,但我们查到还有其他不少人都和这所实验室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人的社会职业大多是医生或者心理咨询师,更奇怪的是,他们供职的雇主往往并不是投资实验室的富豪,而是和这些富豪有关的其他人。

“而且,这些雇主在接受治疗后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身体问题,最终得利的都是那些实验室的投资者。”

雁寒若有所思:“你的意思是,这个实验室借用某些手段故意使患者得病,以便让真正的雇主得利?”

豪门大族中,这种事其实并不少见。大家为了争权夺利,把亲爸亲妈的救命药换掉都屡见不鲜。

是宫斗剧娘娘见了都要瑞思拜的程度。

但底下人蠢蠢欲动,大家族的当权者们也不是吃素的。他们的身体往往由多位医生共同照顾,入口的药物绝不假手他人,重重谨慎防护下,想得手并不容易。

所以她很好奇,这位男士是怎么把这件事做成生意,还这么多年立于不败之地的。

她忽然想起南舒认定自己有罪后,十多年来的偏执和病态。她的很多行为都已经超过了正常逻辑,甚至不惜为此牺牲掉自己和亲生儿子的人生。

她心念一动,道:“还得劳烦您再去查一下,这些人服务的雇主里,是不是有精神方面的问题。”

“好。”

……

两天后程伯带回消息,果然与她想的别无二致。

这些医生经手的病人在后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精神问题,有的重度抑郁,有的偏执病态,甚至走上了犯罪或者自杀的道路。总之,都不适合再作为决策者出现,最终被人抓到了小辫子,不得已退位让贤。

“现如今主流学界对精神方面的疾病了解得还十分有限,我们暂时无法解释他是怎么做到的。这也导致别人很难掌握直接证据去证实他在犯罪,甚至很多人直到死,都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落到这样的结局。”

精神领域至今都是医学和司法上的一大空白。无论是诊断治疗还是病因分析,都有太大的不确定性,重重阻碍之下,法律在判案论刑时更是几乎将精神伤害排除在外。

可以说,如果犯罪事实成立,范旭选择的这条路便是最安全稳妥的一条,比那些动辄换药的孝子贤孙不知高明了多少倍。

就譬如南洲的母亲,极有可能也是因为这个范旭才陷入了所谓“赎罪”的怪圈,一辈子痛苦不堪,可范旭却在这场他亲手酿成的人间惨剧中完全隐形,根本没有人把他们联系在一起。

如果不是雁寒固执地要为当年种种寻找一个真相,那这件事也不过是永久湮没在过去,甚至化作范旭交易历史中光辉的一笔罢了。

程伯感慨:“不得不说,这个人的确很聪明,也足够谨慎。他选择的客户所在地区、行业、身份都各不相同,社交圈互不重叠,这样一来,即使有人察觉了不对,也因为缺乏信息而难以获得证据,再加上那些既得利益者的保驾护航,这二十年来,他竟然从来没有翻车过。”

缺乏信息交流?从未翻车?

雁寒嗤笑。

有得利者就有失利者,既然他们互不相通,那就让她来做一次牵头人。

“程伯你说,如果把我们查到的这些东西告诉需要它的人,范旭还能全身而退吗?”

那些既得利益者或许可以镇压下一时的反对,可如果他们的对家知道,得利的本可以是他们呢?

如此巨大的利益损失,会愤怒吗?不甘吗?鱼死网破吗?

二十年的恩怨累压,不知道这次,范旭还能不能受得住呢?

程伯笑了:“那一定会很精彩。我和小姐一样期待呢。”

……

如雁寒所料,在她的人联系上这些受害者曾经的拥趸,后者得知他们的死亡根本不是出于意外,而是对手有意为之后,个个都群情激愤。

这些人单独的势力并不大能看,他们的权力往往被利益集团里的现任当权者架空。可破船还有三千钉,当这些效力于社会各个领域的人联合起来后,力量更是恐怖如斯。

人只有在为切身的利益奋斗时才最积极。雁寒提供给他们的信息不仅让他们愤怒,更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拉下现任当权者,自己独吞大饼的希望。

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已足够让人铤而走险,何况是这样的一本万利呢?

他们很快以范旭实验室进行非法实验为由向相关组织和部门检举,并以几乎耸人听闻的方式将他的所作所为尽数摊开在公众面前,利用舆论不断施压。

证据的缺失不足为虑,舆论面前,往往只要一个人吼得够大声,够重复,他就有资格做“正义”的代言人,更何况他们也并非全无根据。

整件事情中,雁寒并没有出面,但慕家的势力一直在背后对抗范旭的那些保护伞,让他们分身乏术,等他们腾出手来时,整件事已经在社会上掀起轩然大波。

有关范旭实验室刻意引导精神疾病、谋害患者的种种在欧洲闹得沸沸扬扬,而在国内,对仇氏的调查也颇有进展,让雁寒揪到了不少小辫子。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7章 玛丽苏在校园欺凌现场(17)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