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朱厚照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jiujiuzuowen
这边安排小太监去拿茶水后,另一边他就让人去取了一把椅子,直接放到自己的身边。
说了半天,又渴又累的朱厚照也不管那些礼数了,直接坐在殿下,喝着茶水,目光则是不停的看向弘治皇上。
仿若一个老师,正在等待对面正在思考的学生一般。
说起来朱厚照也觉得这种感觉很奇怪,而且朱厚照发现,他居然还有点享受这种感觉。
片刻过后,弘治皇上似乎是想明白了其中的关键。
相对于士农工商之中,商人排在最后,而更让弘治皇上记忆深刻的则是商人误国这个词语。
此刻听闻朱厚照所言,弘治皇上忍不住皱起了眉头,商人逐利。
相对于他人考虑法度,商户这边则是无孔不钻,恨不得利用一切法度的漏洞来谋利、来营私。
可国家的繁荣和昌盛,却又是通过商业来显现。
所以对于商业,历朝历代都是即控制又支持,既要保持商业发展的规模在可控的范围之内,也要防范商户之中,有人达到财可通天的地步。
可问题是,现在就开始增加商业税收,这合适吗?
弘治皇上稍一思索,就认可了朱厚照的建议。
此时的商贾都已经开始和朝臣勋贵联合,假以时日,又会是何种规模。
与其等到尾大不掉的时候在动手,那就不若将你设置在可控的范围内。
而眼下打破祖训的三十税一,就是最为合适的时候。
纵使有人敢站出来拿祖训做理由,可在此开海之际,任何敢拿祖训做理由的话语,都要面对所有朝臣的参贬。
如此众志成城之际,谁敢?
其实别说他人了,就是弘治皇上自己,现在他有迩摩郡所获财资做后盾,弘治皇上自己都感觉自己现在是财大气粗,无所畏惧!
弘治皇上越想越感觉此事可行,想通其中关键的弘治皇上,抬头看向殿下。
当他看到下面正坐在椅子上,端着茶盏一脸悠然望向自己的朱厚照时,不知为何,弘治皇上心中隐隐感觉哪里有些不对,下意识的就皱了下眉头,不过这念头也只是转瞬即逝,很快弘治皇上就又想起方才商税的事情,清咳了一声对着朱厚照说道。
“好,此事暂且定下,待朕让内阁商议一个条款出来,接着选一地试行就是!”
朱厚照点了点头,一脸认可,弘治皇上话音刚落,他就接着说道。
“具体如何施行,父皇您拿主意就是,儿臣也只是碰巧说上一番而已。”
弘治皇上听到朱厚照这般谦逊的言语,神情变的越发赞赏起来。
就当他想开口夸赞朱厚照几句的时候,就看见殿下的朱厚照,轻呡了一下香茗,接着开口说道。
“不过这上面的两件事情,都算是小事,针对那些藩王,儿臣相信父王早就动过念头,只是一直寻不到合适的契机罢了。
至于商税嘛,这个事情估计除了儿臣敢说,其他那些朝臣,真还未必敢言语,毕竟此事牵连甚广,说是一下将满朝的权贵全部得罪个遍也差不多。
不过儿臣接下来要说的这件事情,儿臣敢保证,满朝文武,一二十年之内,也不会有儿臣这般见识!”
弘治皇上听着朱厚照的言语,开始听来还感觉中肯,不断的点头认可朱厚照所言。
可是没消片刻,听到朱厚照后续话语的他,再加上朱厚照那般嘚瑟的模样,弘治皇上在愕然之后,忍不住乐了起来,直接对着朱厚照说道。
“行啦,为父知道你厉害,你就别嘚瑟了,说完就回你的东宫去吧,朕也要召见内阁,商讨一下你刚才所言的两件事情。”
朱厚照眉毛一挑,听出弘治皇上质疑自己的他,直接开口说道。
“儿臣想提下关于赋税和徭役的事情。”
“赋……什么?”
弘治皇上一脸愕然,在反应过来朱厚照所言是何事的他,神情在诧异过后,顿时又满脸笑意,不以为意。
要知道大明现行的赋税和徭役,又岂如之前的藩王分封制度和商税一般浅显。
大明现在的赋税,主要是继承了唐朝时候的两税法,而且还吸收了宋朝税制的一些经验,靠着前人的经验,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税收制度。
所有的赋税以以黄册和鱼鳞图册为主,按亩征收,分夏、秋两次缴纳,以实物为主,仅有小部分地区,才可以用钱银来代替实物。
毫不夸张的说,大明现在就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积累着前人的经验,对赋税和徭役的又一次改革。
而且经历百年的洗礼,大明之前的数代的首辅和朝臣,都未曾发现这赋税和徭役可以优化的地方。
所以弘治皇上在听到朱厚照所言之后,下意识的就以为朱厚照是少年心性,随口一说而已,直接说道:
“燳儿啊,切不可胡言乱语啊!”
朱厚照看着弘治皇上在这般模样,忍不住开口问道:
“父皇可是不信?”
弘治皇上看着一脸认真模样的朱厚照,无奈说道:
“好,好,燳儿你说说吧,朕听着呢!”
朱厚照盯着弘治皇上看了片刻,似是在考虑一般,片刻之后,朱厚照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举起茶盏,递与身旁的小太监后,一边踱步,一边缓缓说道:
“大明的税制,沿袭前朝又略有改动,建国初期,采用此等税制确实无可厚非,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朝臣勋贵开始通过各种途径来减少赋税和徭役。
而且因为朝廷的一些政策,比如封赏土地,举人可以不用纳税等,越来越多的百姓,在承受不了越来越多的赋税之后,开始将土地投献给这些人,以此来逃避税收。
父皇您就想想,建国百年,历代封赏出去的土地有多少,科考出来的举人又有多少,如此一来,可以避税的土地又有多少。
可是这么多年以来,朝廷田赋所得,却未见少上多少,那这剩下的田赋从何而来,还不是最后落在了那些普通百姓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