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朕就是喜欢偷怎么了 > 第242章 帝王之术的精髓

朕就是喜欢偷怎么了 第242章 帝王之术的精髓

作者:共赏清歌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02-28 22:28:26 来源:转码展示1

提起改革,后世历史上他印象最深的,就是王安石变法,由于其中涉及到党争,其惨烈程度,直接影响了大宋几代人。

可以说,那是一次极其失败的变革,而往前翻,从商鞅变法到吕不韦变革,再到后面的汉武帝和王莽,都是前车之鉴。

每一个都可以借鉴,可每一段历史又都无法复制,读史可以明鉴,而读懂史书最大的收获,却是告诉你,史书最大的作用就是……没有作用。

从前,他总认为自己只要兵权在手,就可以为所欲为,将他在后世学到的一切手段都哗啦啦直接推行下去。

为帝的时间越久,他却深刻的体会到,无论何事,都不是非黑即白,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虽然爽快,却会留下无限后患。

常听人言,帝王之术的精髓,便在于“平衡”二字。

但如何平衡,这里面的路子就深了,从前他不以为意,认为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的手段都是虚妄。

摆在面前的两条路,他都不愿意走,一条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另一条却又太极端,就像走钢丝,时刻都在刀尖上跳舞。

他自问还没有这么好的技巧,可以游刃有余。

“平衡……”

刘志喃喃自语,目光穿透黑暗,看见了天际的那一颗若隐若现的孤星,仿佛有闪电在脑中亮起,忽然间他就豁然开朗。

同样一夜未眠的张陵,在黎明十分等到了陛下的召见,看来,天子已经做了决定。

无论皇帝做出什么样的决定,他都会选择支持。

他张陵早已下定决心,愿意为国捐躯,只是从今日开始,必须为自己的家人谋一条退路,不能连累他们一起陪葬。

心情沉重的张陵匆匆进了宫,君臣二人关起门来密谈了一个多时辰,出来的时候,他眼神中的那股沉郁已经消失不见。

整个人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让人感觉焕然一新,他脚步轻捷,目光中透着自信和强大。

当天,御史台的所有高层都被召集起来,张陵给他们下达严厉的命令:

“陛下有令,从今日开始,所有的人吃住都在御史台,不准与任何外人接触,直到禁令解除。”

众人面面相觑,发生了什么事情?自从御史台改组以来,还从未遇到过惊天大案。

有人惶恐不安、有人兴奋期待,也有人若有所思。

御史台的一众属下,除了当初从司隶校尉调过来的那批人,其余的都是张陵精挑细选的老部下。

他们跟随张陵多年,深知他的性格,不动则已,一鸣绝对就是惊人之举。

由于之前御史台的官员级别都不高,做的又都是些得罪人的事情,所以很多人出身都不是很高。

大部分都出生于普通官宦家庭,还有一些甚至是市井小民,他们都是些经验丰富的胥吏,查起案子来头头是道。

然而,司隶校尉那部分拨过来的人,张陵却无法完全掌控,所以他做了两手准备。

直接请求陛下,从龙麟卫调集了三百士卒过来,将整个御史台围得水泄不通。

数以海量计的资料源源不断地送进来,他们的工作就是整理出陛下需要的,然后罗列罪状交给龙麟卫。

而龙麟卫拿到资料,会以最快的速度去搜罗相关的物证和证人,再交给刑部审理定罪。

几乎在同时,刘志下达了戒严令,城门校尉,执金吾,司隶校尉迅速出动。

不到一个时辰,整个京师就变得宛如鬼城,街市上关门闭户,除了一队队披甲执锐的军士,不见一个闲杂人等。

出事了,而且还是出大事了。

明明天气晴朗,艳阳高照,却大有阴云压城的城欲摧的凄惶,这团阴云也笼罩在每一个人的心头。

大汉这一两年来经历了太多波折,上至百官,下至黎民,都被弄得风声鹤唳,神经紧张。

谁也不知道厄运什么时候就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

联想到几天前陛下的异常举动,许多大臣心里都泛起了不安,这次戒严来得毫无征兆,也格外严厉。

就连朝廷大臣也不可以随意上街走动,据说必须要持有皇帝亲自下发的手谕。

否则,杀无赦!

一时间兵荒马乱,人心惶惶。

不到一天的时间,北寺狱中便人员爆满,哭号声震天,到处都是怒骂和喊冤的叫声,宛如人间地狱。

天黑之后,隔着门缝,依然清晰可见一队队甲士明火执仗地匆匆来去,每撞开一座府第,便是一片哭爹叫娘,凄惨悲号。

直到天明之前,惶恐不安的众臣终于接到了传讯,今日早朝正常进行。

黎明前的黑暗中,一辆辆马车沉默地前进着,透过车帘,能看到官道两边整齐地站立着执枪甲士,明晃晃的枪尖在跳跃不定的火把下,闪烁着森森寒光。

崇德殿前,众人脸色都不好,因为最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人群中突然少了很多人,他们……都去了哪里?

这个答案他们心知肚明,却又不愿意相信。

更大的不安笼罩了整个崇德殿,陛下这是要开杀戒了吗?

望着灯火通明的大殿门口,他们的心都沉入了谷底,今日走进这座象征着无限权力的大殿,还能安然无恙地走出来吗?

对于人类而言,最大的恐惧是什么?

是未知。

正因为一无所知,所以才会不安惶恐。

当黑暗褪去,明亮的光线下,年轻的帝王缓缓走来,明明还是往日那个俊美无铸的少年,可却平白地添了一抹凌厉。

让人打心眼里泛起寒意。

看着下方面色各异的臣子们,刘志微微眯起眼睛,里面寒光乍现。

张陵站起来,一步步走到大殿中央,短短几步,鹰视狼顾,散发出不同以往的锐利气质。

今日,他才是主角,是撕开这吏治大幕的斗士。

“臣张陵奏请陛下彻查太仆韩演以权谋私,贪墨数量巨额财帛,并唆使家族子弟鱼肉乡里,草菅人命之案。”

竟然是韩演?

听张陵这口气,此案恐怕已经无可转圜。

韩演位列九卿之一,位高权重,更重要的是,韩氏家族在大汉也是一流的世家大族。

乃是西汉开国异姓王韩信之后,其祖父韩棱是汉和帝时名臣,不畏强权,正直无私,曾参与扳倒外戚大将军窦宪。

和帝对他赞赏有加,历任太仆、司空等职,死后追封为渊德公。

其父韩辅曾任赵王刘商的国相,而其本人也素有才能,为人又八面玲珑,长袖善舞,与当时把持朝政的大将军梁冀交好。

刘志登基不久,他就在梁冀的运作下,被提拔为司徒,成为威威赫赫的三公之一,一时荣耀无比。

可好景不长,梁冀被诛杀之后,他因为曾经投靠过,处以连坐,但东汉制度,三公无叛逆之罪,皆可免死,于是被罢官回归故里。

他为人圆滑,后来赵戒叛乱,他与对方素来不睦,却也因此侥幸躲过一劫。

以韩氏家族的强大力量,不久之后,他便被黄琼再次征召,成为尚书台下属的一名官员。

很快,一番苦心经营之下,便跳跃式的晋升为太仆,再次跻身九卿之列,几番起起落落,靠的是什么?

想必满朝文武人人都心知肚明吧。

这就是刘志定下的策略,敲掉一个一流世家,将之连根拔起,从大汉官场彻底抹除,以儆效尤。

然后打击清算一批中层官员,专门选择那些有实权的职务,但尽量不再连累家族,将那些国之蛀虫从其位置上掀下来。

然后按照标准,及时补充新鲜血液,为朝廷注入一批有生力量,连打带消之下,相信大汉官场将会气象一新,开启一个清廉的新时代。

只是这个拿来做标杆的世家,不太好选择,弄不好就会产生反作用,不但达不到警示的效果,还会一发不可收拾。

自秦汉以来,渐渐地形成了世家大族,到东汉时渐成气候,开始出现一些一流世家。

虽然还不够资格称为门阀,左右朝堂局势,但也相去不远矣。

要想治理世家,就必须要先了解清楚世家的成因。

东汉时世家虽然纷繁芜杂,但却大致能划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功勋世家,他们的祖上大多为追随刘秀起兵的将军,例如云台二十八将和马援等等。

第二类是外戚世家,如阴氏、窦氏、马氏、邓氏、梁氏等等,他们的家族或者出了皇后,或者出了太后。

家族势力也水涨船高,甚至于只手遮天,独霸朝纲,就如曾经骄横不可一世的窦宪和梁冀一样。

第三类便是儒德世家,凭着卓越的学问和才能,无可挑剔的品德,受到陛下重用,从而出相入将,意气风发。

如着名的汝南袁氏和弘农杨氏,沛郡桓氏等等,都属于此列。

汝南袁氏自汉和帝袁安开始,代代都有高才,司空袁汤和尚书令袁盱都出自这个家族,两人都是刘志的肱骨之臣,左膀右臂。

弘农杨氏也是德才兼备,而且家风清廉,是真正的清流文人,桓氏三代都是大儒,世代为帝师,尊荣无比。

……

所以说,这儒德世家他不能动,也不愿意动,世家大族虽流弊深远,但也非一无可取。

若是所有的世家都向他们看齐,那世家大族也就不成其祸害了,反而还是德才兼备的贤臣。

至于第二类外戚世家,由于其身份的限制,早已不是刘志的主要目标。

当年辉煌一时的阴氏、窦氏、马氏和邓氏,随着时过境迁,早已经没落,从一流世家的位置上跌落下来,如今基本上只是些普通的中层世家,不足为患。

剩下的梁氏更不用说了,已经被刘志从权力顶端打落,只剩下一个硕果仅存的梁不疑,如今也活得战战兢兢,小心谨慎。

现在后宫唯一的美人邓猛,其兄长邓演早已主动上书,订下了外戚不得出任重要职位的条约。

这一招算是彻底断了外戚世家崛起的机会,所以说这第二类也完全不用考虑了。

因此刘志把目光投向了第一类世家,也是所有世家中数量最多的一种。

历朝以来,因为各种各样的功勋而上位的不在少数,他们的崛起具有很强的偶然性,子孙后代良莠不齐。

更重要的是他们之间的关系盘根错节,沆瀣一气,虽不至于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却也是牢固的利益联合体。

他们连枝同气,相互包庇,成为大汉官场上的蛀虫,一条条啃食这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

经过多方权衡利益之后,刘志最终把目光落在了韩演身上。

韩家名为开国功勋之后,中间却沉寂了两百多年,自韩棱发迹开始,总共才三代,与其他根深叶茂的老牌世家相比,还是缺少了一些底蕴。

但韩家明面上的荣耀却不少,所以仍然跻身于一流世家之列。

因为曾经投靠过梁冀,韩演本人身上烙印下了不可磨灭的污点,而满朝上下,谁都知道刘志对于大将军梁冀是恨之入骨。

所以选择他,会让部分人误以为刘志只是在秋后算账,借着整顿吏治的由头,携私报复。

这误会多少会冲淡一些自身的危机感,使他们陷入一种自己不会受到牵连的错觉。

所以在应对上就会出现犹豫和错判,一旦他们选择了放弃支援韩氏,即使后面明白过来,待到时过境迁,也于事无补了。

至于那些中层官员,由于证据确凿,再加上明令昭告天下,不连累家族人等措施,也会大大缓解世家与刘志之间的尖锐矛盾。

事后,刘志会承诺从其他中低层官员里面提拔一批人进行补充,而这些人也大多数都是世家出身。

失之桑榆,收之东隅,这样算起总账来,对世家的总体家族利益来说,并没有太大的打击。

权衡利弊之下,绝大数的世家高层都会选择丢车保帅,明哲保身之举。

即使有少数跳出来与刘志硬抗到底的世家,也会因为孤立无援,最后被他找借口彻底镇压下去。

然后对于那些一直奉公守法、清正廉明的世家官员,进行表彰和提拔,经过这一番操作之后,相信从上到下都会起到很好的示范和矫正作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