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朕的废后是将军 > 第3章 第 3 章

朕的废后是将军 第3章 第 3 章

作者:鼓瑟希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05-16 18:48:56 来源:文学城

徐燕昭毫无高门贵女的做派,站在门口的大石狮子前,先把胡麻饼吃了个干净,才一边用帕子擦着手,一边往府里走。

临到门口,抬头看了一眼大门上的匾额。

黑底金字的匾额,上边六个大字:

敕造永定侯府。

永定侯府……徐燕昭凤眼眼角微微上挑,笑了起来。

这四个字,在世人看来,就等于“荒诞离奇”吧?

“对了。”茶楼里,就着两碗粗茶,百姓们热火朝天地议论着最新的时事。“这位被废的皇后,是崇宁公主的后人吧?”

“可不是么,正是崇宁公主永定侯的后人。”

崇宁公主永定侯——瞧瞧这是什么怪诞的称呼!

另一人笑道:“永定侯府也是奇怪了,一代代出的,都是什么人?一个大男人,好好的侯爷不做,去皇宫里给女帝当皇夫,生出来的女儿,放着皇室贵胄身份不要,以堂堂公主之尊,竟要封侯。纵然永定侯乃是世袭罔替的爵位,臣子终究是臣子,哪里比得上公主之位尊贵?”

“如今更不成气候了,给永定侯府的祖宗们知道,可不得气活了?”

“永定侯府的祖宗们?”另一人更是大笑起来,“早该气活了,瞧瞧永定侯府的祠堂,供着三个姓氏呢!成什么样子!”

永定侯府的祠堂里供的牌位都是历代永定侯的,自第一位永定侯到陆离之父,牌位都姓陆。偏巧到了第九代,永定侯陆离进宫给女帝当皇夫去了,牌位在太庙供着。永定侯府的第九代牌位,便空缺了。到了第十代,崇宁公主以军功封侯,便供了崇宁公主谢明霜。

崇宁公主的夫君姓徐,她的双生子分别姓徐和谢,偏是姓徐那位立了军功,继承了永定侯之位。

再往后,功臣也是臣子,哪敢用皇室的姓?

是以上一任永定侯也姓徐。

好好的一个祠堂,供了陆、谢、徐三个姓氏,也是亘古未闻的奇事了。

“我看啊。”有人小声说,“就是永定侯陆离好好一个大男人,偏去做什么皇夫,这不是倒插门女婿么?把陆氏的香火断了。陆氏祖宗震怒,报应在那些占据陆家的人身上。你瞧瞧永定侯府最近两代,都是什么事?老子打了败仗,连尸首都拼不全,葬礼都没一个。女儿好容易成了皇后,福薄成这样,才五年,就被废了,一定是陆氏祖先给的报……”

“嘘!”马上有人竖起手指,恶狠狠道:“想死么!什么话都敢说!”

说话那人打了自己嘴巴一下,一口气将茶喝光了,几人不再议论,赶紧散了。

话语如风过无痕,不会长翅膀飞到永定侯府再大声重复一遍,但徐燕昭知道外边是什么议论的。

说永定侯府的香火断了,说一座府邸三个姓。

十岁那年,她曾问过父亲,为什么他们继承了永定侯府,却不姓陆也不姓谢,而姓徐。

“如此一来,永定侯陆家,岂不是断了香火?”

父亲答道:“咱们永定侯府,自文庄公开始,传承的香火便不是男丁与血脉,而是荣耀,是永定侯府的千载名。”

“文庄”便是永嘉女帝之夫、太尉陆离的谥号。

“什么?”她不能理解,“名声这玩意儿,怎么能传承呢?”

“永嘉女帝对崇宁公主说,你不需要传承任何一个姓氏,只要建立自己的荣耀与名声。若名流千古,子孙后代姓什么又有何关系?无论将来你的孩子、孙子姓徐还是姓谢,或者姓陆,世人提起他们时,都只有一个称呼‘崇宁公主的后人’。”

“因为天下姓徐、姓谢、姓陆的人千千万,而被世人记住的崇宁公主,只有一个。她的子孙后代一旦被提及,都将打上‘崇宁公主’的烙印。若是子孙成器,世人便会说,‘不愧是崇宁公主’的后人,若是子孙不成器,世人便要骂,‘混账辱没了崇宁公主的名声’。”

她听得似懂非懂,问道:“那……爹,你继承崇宁公主的名声了吗?”

父亲只是笑着摇了摇头,没有说话。

时至今日,徐燕昭方知父亲这番话并不为世人认同。

在世人看来,“香火”依旧是姓氏、男丁、血脉。世人更普遍的做法,是无子之家,从旁支过继男孩,“以承宗祧”。名声荣耀之语,在世人看来,不过是永定侯府用来掩饰一宗祠三家姓的遮羞布罢了。

但徐燕昭喜欢这个说法。

她并不是生来当哪家血脉的母体,不是为了延续血脉、男丁、姓氏而回来。

她回来,是为了延续永定侯府、崇宁公主的荣耀。

更是为给自己挣个千古名声。

祖宗们。徐燕昭点了香,对着牌位们拜了又拜,心中念道:保佑我别死太早,先挣个名垂千古。

女子娇柔的五官在袅袅的青烟里,显得格外肃穆端庄,仿佛一把隐而不出的绝代宝剑。原来娇蛮天真的侯门千金,仿佛镜中花。

“小姐……”

奉伯的声音宛如一颗石子砸破水面,水镜下的面孔消失了,镜中花重现。

徐燕昭还是那个娇柔、矜贵得有几分蛮横的侯府千金,她将香插在炉里,深深地看了牌位一眼,转身便往外走:“奉伯,我在这。”

奉伯见她从祠堂里出来,老怀甚慰,道:“刚才长宁伯府派人来问讯。”

“玉娘在江南,又怀着身子,先别告诉她,告诉钟世子,我一切都好,他给我照顾好玉娘,否则等着吃鞭子吧。”徐燕昭边吩咐边往东跨院走,路过正院甬道,又想起一事。“长宁伯府已经知道消息,这几天把门关好,谁来也别见。”

奉伯忙从命,将大门锁了。

走了两步,徐燕昭又回头下令:“若还当我是这永定侯府的主人,就听我的,没我的命令,都给我安安分分的,听到了?”

奉伯脸色瞬间肃正,恭敬地行礼应道:“是,属下遵命。”

*

实际上,访客之流,纯粹是徐燕昭想多了。

与永定侯府有来往的世家官吏本就不多,除了长宁伯府,就只剩个御史大夫蒋翕之了。如今长宁伯世子夫妇去江南了,蒋翕之来过了,永定侯府门口更是门可罗雀,车马稀疏。

“这京城人情,未免也太单薄无情了!”香盈恨恨地骂道。

徐燕昭仿佛没听见,对着镜子转了个身,问道:“我这一身如何?”

香盈赞叹:“海棠盛放,娇娇柔柔,好看极了。”

“唔,娇柔就行。”徐燕昭将披帛一拂,步履轻盈地往门口去,吩咐着:“疏影,备车,咱们出门去。”

香盈追上去:“今日春/光正好,夫人,咱们去曲明池乘船么?”

“乘什么船?就知道玩,正事要紧呐!”徐燕昭点了一下她额角,上车吩咐:“疏影,去西市金吾卫招兵台子。”

香盈差点从车门摔下去:“招兵?”

她家夫人,要穿着短襦长裙,挽着披帛去应征金吾卫?

*

与其他军队秋后招兵不同,京城南北衙十六卫招兵都在阳春三月,因此又被戏称为“武春闱”。

但即便是“春闱”,金吾卫征兵也与其他卫不同。西市的征兵台子不过是摆来看的,负责的老校尉每天台子一搬出来就开始睡觉,睡到傍晚将台子收回去。

眼睛一睁一闭,一天就过去了。

这一日,老校尉刚睡着,便听到个声音道:

“这位校尉,有礼了。”

娇柔的声音同淡雅的熏香一同传来,老校尉忙坐好了,抬眼一看,台子前站了个面容姣好、纤纤弱质的女子。女子身上衣料雅致华贵,发髻上簪了一支赤金凤钗,沉甸甸的,仿佛要把她的脖子压断似的。

这是哪家千金!老校尉不敢怠慢,起身哈腰::“不知这位小姐唤末将,有何吩咐?”

女子温婉一笑:“有劳,我要参军。”

参……参什么?老校尉怀疑自己听错了,眼睛瞪得比铜铃还大。

这姑娘不像走投无路的样子,参哪门子军?别是跟父兄闹脾气了吧?

老校尉面露为难之色,正要劝阻,女子已从腰间香囊里取出一张纸放在书案上。

“您不必为难,这是御史大夫亲笔写的举荐信,请过目。”

守着征兵台子,当然识字,老校尉拿起信仔仔细细看了一遍。

御史大夫的字和印他不认得,但京城脚下,当朝一品大员的私印和书信,想来也没人胆敢伪造。

换言之,这女子入金吾卫,是御史大夫点头的。

老校尉恭敬地将字条奉了回去,取出名册,提笔问道:“敢问小姐,姓名?籍贯?”

“京城人士,姓徐,徐燕昭。”

校尉正写到“京城人士”的“人”字,闻言笔画一歪,“人”变成了个“入”。他大惊失色,结结巴巴地问:“你……你就是……”

徐燕昭将字条好好收起,点头道:“不错,我便是当今圣上的废后,被和离后逐出宫的那个。怎么?圣上说不许我参军么?”

“不……不是……”老校尉张口结舌。

废后要进金吾卫参军?还是御史大夫准许的?这叫什么事!不是给金吾卫请樽菩萨回去供着么?

徐燕昭仿佛不知他的为难,只将字条收好了,含笑道:“如此,烦请写个文书,我好凭借去金吾卫报道。”

老校尉脑子里先后滚过“废后”、“永定侯府孤女”、“御史大夫亲荐”等等一串字眼,已然没了神智,手却有自己的主意,把收取文书写了。

“多谢。”徐燕昭笑眯眯地将文书收好,略一颔首,转身离去。

眼看着这金尊玉贵的菩萨被侍女扶着上了马车,老校尉才猛地回过神来。

他刚才都干了什么破事!

老校尉狠狠一拍大/腿,跳起来就翻身上马,什么招兵台子也顾不上,赶紧把这消息传回去才是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