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带来了王的诏令,召先知入帝都。
比起年少的九方宁,都是修成精的老狐狸连山子与巫咸本能的感觉到不妥。
诚然,人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请教先知,但老狐狸也听说了帝都近来的风云:王朱想与其父一般传子,不想延续帝国千年的禅让传统。
理由是禅让制太乱了,变相的养蛊,而传子很稳定。
对此俩老狐狸皆在心中表示呵呵。
传子稳定那是因为你老子是注定追尊为帝的千古一帝,而他太能活,没有长生种的血统却活蹦乱跳快两百年,之前务色与培养的王位候选人全被他熬死了,而那个时候王朱刚好是各方博弈中最合适的备选,这才稳定。但你不是你老子,如今的局势也不是当年的局势。
虽然觉得王朱想屁吃,但连山子与巫咸都没有掺和的意思,前者不想卷入这种作死的权力之争,巫咸则是痴迷星相,只恨不能与星星结婚,无心俗事。
可惜连山城不想掺和,帝都那边却不这么想。
拒绝?
王朱召先知的理由很正当,而且那是王,世间能对王权说不者有几人?
不论有几人,里头都没连山城。
无法拒绝便只能商议谁去。
“我去吧。”连山夷主动道。“麋太小了,都没元服,这么重要的事自然要大人负责。”
连山子与巫咸皆赞同。
连山城如今就两位先知,连山麋去岁才束发,都没成年,让他去帝都那种豺狼窝,谁都不会放心,怕有去无回。
反倒是连山夷,聪明狡猾又惜命,遇到危险跑得比兔子还快,肯定不会卷入风波中,活着回来不难。
连山麋很有意见。“我不是稚童,我也可以去。”
“知道你不是稚童,但我是长辈。”连山夷笑道。“放心,我会回来的。”
连山麋皱眉:“可是....”我看到的所有连山城未来的画面里都没有你。
连山夷抬手搂住连山麋的肩膀。“我是什么人你们还不了解,遇到危险我跑得比谁都快,这点你可比不上我。”
连山麋沉默须臾,道:“好吧,但你走的时候必须带足够的护卫。”
连山子与巫咸也表示那是必须的,出门在外可能遇到豺狼虎豹,到了帝都也可能卷入权力风波中,武力越强越安全。
冬季太冷,夏季太热,适合出远门赶路的季节不多,因此开春后连山夷便要出发。
九方宁笑着对连山夷道:“我在观星台下埋了一瓮酒,待你归来我们共饮。”
虽然连山城往来帝都即便坐船也需要一年,但这点时间对于她们这些长生种而言很短暂。
连山夷沉默须臾,忽问九方宁。“宁,若有一日你放弃成为星相师会是因为什么?”
九方宁愣了下,但还是回道:“我怎么可能放弃成为星相师?我最早的记忆都是星空,我那么爱它,爱它的神秘浩瀚辽阔,成为九州最伟大的星相师是我毕生所愿。”
“我是说如果。”
九方宁思考良久,仍旧回答:“我不知道,我也无法想象有什么能让我放弃成为星相师的理想,星空是我的生命,是我的呼吸,你看到了什么吗?”
“我不确定自己看到的是好还是坏。”连山夷茫然道。“但我希望是我多想了。”
什么意思?
九方宁想问清楚,连山夷却道:“我归来前,那瓮酒不许偷喝。”
“不会的。”
“我也会给你带帝都美酒。”
“最好是薪火台的佳酿,听说王用来宴请诸侯贵族们的酒是九州最好的酒。”
“那有点难度,我尽量吧。”连山夷笑着转身踩着木板上船。
九方宁笑道:“你是先知啊,一瓮酒而已,王肯定不会那么小气。”
连山夷莞尔,却没回头。
人族的城邑依水而建,连山城也不例外,涟水绕城而过。
发源于浮络山脉的涟水北注云水,因而位于涟水中游的连山城与帝都的交通往来还算方便,乘船入云水,之后沿着云水逆流而上至澜水,继续逆流而上至澜水上游,再换成车马至虎跳峡,穿过虎跳峡便是湟水盆地,帝都蒲阪便坐落于盆地中。
听起来不难走,比纯粹的走陆路要方便,后者鬼知道要走多久,但真走起来还是很要命。
连山夷不晕船,因而乘船本身没受什么罪,痛苦的是其它方面。
船上没法开火,只能啃糗粮、咸菜与肉干,肉干是用之前猎的麋鹿制成,味道还行,但一直吃也受不了,都没一旬连山夷便不自觉坐在甲板上对着岸上的活兔子流口水。
秋冬时节的疯狂狩猎不止连山城的兔子遭殃,凡有智慧生物定居的地方,兔子都遭殃。
虽然肉少,但一来蚊子腿再小也是肉,二来兔子它数量多啊,一个月一胎,一胎三到六只,超能生,去岁冬狩中连山城的兔子几乎绝迹,但开春后野外的兔子又冒了出来,让人充分理解为何人族招待客人都是用兔子。
牛羊养起来麻烦又费时,还珍贵,只能在祭祀时宰杀,但随处可见的野兔就没这个限制,要么让客人吃菜要么让客人吃兔子,任何主人都会选后者。
得亏兔子能生,不然这么迟准得灭绝,而有人定居的城邑周围尚且如此,人少的地方兔子自然更繁盛。
船只行过人烟稀少的地区时,连山夷抬头就能河边草丛里一群一群的兔子,可惜无法下船,只能望兔止馋,越望越馋。
万幸的是船至澜水流域后人口(相对)稠密,吃糗粮咸菜肉干吃伤了的连山夷总算能不时吃上一顿热腾腾的饭食。
出于对先知、连山氏及帝都的尊重,路过城邑的诸侯只要不是穷得已经连基本的脸面都不要了,招待连山夷时皆用心,烤兔子这一必备待客佳肴自是不能少的,阔绰的还会宰羊。
穿过虎跳峡后伙食标准再上一层楼,湟水盆地开发时间也就比兖州早点。
先王扶风时人族王朝与羽人王朝正在胶着时,为了增加胜算,先王扶风毅然将帝都从安全的后方迁到当时还是前线的湟水流域,营建蒲阪帝都。虽然最开始营建蒲阪是出于军事,但随着人族王朝大败羽人王朝,疆域扩张,蒲阪连接云水与漓水的地理位置反倒成了最合适的政治心脏,因而后来便没迁都。
做为帝都与王畿腹地,哪怕原本一片荒凉,也会迎来大规模开发,到如今湟水流域光城邑便有七座,换了别的地方,百余年时间营建起七座城邑,无异痴人说梦,但湟水流域靠着政治地位做到了。
人多城邑多最大的好处便是补给更方便了,连山夷不仅吃到了炖羊肉,还吃到了牛肉,与王朱关系密切的城邑为了招待连山夷,殷勤的杀豚宰牛。
炖牛肉闻着就很香,葱一看就是刚摘的新葱,一看就很解腻,搭配着吃必是极香的,但连山夷看着珍贵的只能在祭祀时才可以宰杀食用,还得做成祭肉食用,而非这种新鲜着炖煮的牛肉,沉默良久才举箸。
连山夷吃得极香,一口牛肉一口葱,胃口也极好,一个人一餐便干掉两斤牛肉,胃口好得仿佛吃了这顿就再也吃不到如此佳肴。
一路吃吃喝喝至帝都。
比起王扶风时期浓郁的军事风格,说是帝都,实际更像是大军营,如今的蒲阪终于有了正常帝都的模样,不再所有居民都是军队及相关人员,有了寻常居民。
即便如此也还是能看出王扶风留下的痕迹,那厚度与高度皆离谱的夯土城墙,城墙上以及城内外各处高耸的角楼,即便久已不用,仍能通过它们感受到王扶风时此地的危险,以及王扶风的离谱。
见过迁都的,没见过把帝都迁到前线的,更离谱的是他还成功了,公卿百官谁都没能拦住他。
*
人族诸侯方国在帝都都有自己的宅邸宫室,毕竟要经常同帝都联系。
国君继位需要帝都与玉都批准,这俩不批准,哪怕是合法继承人也无法合法继位。
国君死了也要同帝都与玉都报告。
连山氏不是诸侯,但连山氏与巫咸殿高度捆绑,属于有实无名的诸侯,因此在蒲阪也有一座宅邸。
宅邸平时只有一名族人与一名仆人在打理,所幸宅邸不大,不然连山夷进门时很可能看到庭院中草木葳蕤。
庭院中没什么草,屋子里也很干净,唯一一间有木地板的屋子归连山夷,跟着来的八名从人则分到三间夯土地面屋子,因为两间原来是留守的族人与仆人住的,因此实际是十个人挤三间屋。
从人们收拾屋舍摆放东西时连山夷拉着留守的族人一起唠嗑。
留守的族人名雉,已有三百多岁,原是族中长老,王扶风营建蒲阪时为表示连山氏对王扶风的支持而来到蒲阪,在蒲阪生活也一百多年了,对蒲阪了如指掌。
同这样的老人唠嗑的结果便是连山夷更加无奈。
王朱这些年一直在为王嗣继承下一任王铺路,培植王嗣的羽翼,利益交换....若只是如此问题还不算严重。
“那些大诸侯们,我觉得他们似乎很想让王朱成功。”老人疑惑道。“他们不想角逐王位了吗?”
虽然诸侯不能兼任人王之位,但诸侯的手足与子嗣不受此限制,而有一个当人王的子嗣,回报必然丰厚。
连山夷道:“可能他们心中的渴望比以前更浓。”
那还对王朱立子之事这么暧昧?连山雉一脸困惑。
“一种规矩,如果能持续三代人,必然习以为常。”连山夷微笑道。“他们与王朱一样,都不满足于坐上王位,还希望王位在自己子孙世世代代。”
连山雉一脸不可思异。“那不可能,谁能保证自己生的子嗣一定优秀到能横压天下?”
连山夷淡然道:“也不一定要子嗣优秀,优秀的人无法上来也可以。”
连山雉噎得不轻。
连山夷拍了拍身上的灰。“饭好了,别想那么多,天塌了自有高个顶着。”
“那要没有高个顶着呢?”
“洪水滔天淹死再多人,那会你也已作古。”连山夷安慰道,连山雉的长生种血统没自己浓郁,剩下的时日已无多,未来再糟糕也看不到,这未尝不是幸福。
连山雉道:“你的安慰不如不安慰。”洪水滔天是无法淹死死人,但洪水滔天能淹死已作古者还活着的子孙后代。
“我好心安慰你你还嫌弃我?”连山夷一脸心好痛的难过。
连山雉嘴角抽搐。“嘴角翘太高了。”
连山夷摁了摁自己的嘴角。“现在呢?”
“....好多了。”连山雉拉了拉连山夷的袖子。“我跟你说认真的。”
连山夷道:“会有高个顶着的,那些有心人都会在未来断子绝孙。”没有任何一个帝君能容忍有能力威胁自己权力的诸侯活着。
连山雉闻言松了口气。
关于醢刑,作者最初的印象来自一个颁布的封神榜,伯邑考让剁成了肉酱做肉饼给他爹吃。
后来查了查发现自己搞错了,古代社会金属是珍贵的,把一个完整的人剁成肉酱得废掉多少刀?
搞这种死刑真的是死刑而不是炫富?
最后查了查,发现真实的醢刑比乱刀砍死更残忍,它分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把大活人推进大臼里捣砸成泥,享受这一待遇的以奴隶为主,将叛乱逃跑的奴隶处以极刑震慑剩下的奴隶。
第二阶段人性化许多,先将人杀死,再扔进大臼里捣砸成泥,享受这一待遇的以贵族为主(史书明确记载死于醢刑的贵族还挺多的),推测变得人性化与这种刑罚的受众蔓延到贵族阶层有关,毕竟是贵族,得体面点,待遇不能跟奴隶一模一样。
但被捣成肉泥不是结束,肉泥也得处理啊,纣王让姬昌吃伯邑考肉虽然是演义小说编,但也侧面说了古代社会中醢刑后的肉泥会怎么处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章 第三章入蒲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