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折枝 > 第9章 第九章

折枝 第9章 第九章

作者:西皮皮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2-02-09 02:00:49 来源:文学城

自有打算。

碎星听见这几个字,就头疼。

到底要打算做什么呢?

前日静王下帖,请王爷去听戏,听闻安阳公主与静王关系甚好,静王又是个京城里的奇人,听闻爱好是写戏本,还会到处下帖,宴请人来看戏。

碎星打小是孤儿,能够长大都是拼了命去抢吃食,挨了不知多少毒打,受过多少外伤,才熬成了少年。

他实在想不明白,静王是陛下第五子,有望登上皇位,成为天子,怎么就会沉迷于写戏本这般下九流的事物呢?

不过这也不是他该去操心的。

王爷赴了约,还与那位安阳公主见了一面,虽他不知道这二人到底说了些什么,只是王爷淋了一场雨,回府以衣裳不曾换,将自己关在了书房里,继续翻着老王爷留下来的书籍。

他不明白王爷为何执迷不悟。

安阳公主这样的人物,怎可会是当年的素娘?

正当他还想劝说两句时,碎星看见他家王爷腾地一下站起来,宛若精神气也跟着回来,“去库房,让老何再备一份礼。”

碎星一愣,“各处的节礼,今晨时就已经由人送出去,大管家说并无遗漏。”

“就连太后老人家的寿礼,大管家也已经准备妥帖。”

“王爷是往何处送礼?”

入京一趟,碎星才算长了见识,好似整个京城的勋贵人家都是亲戚,往玉王府送的礼一车又一车的来,依照礼节,还需要还礼,正巧这两日又是春分时节,备的礼就更为复杂。

碎星战战兢兢地随着府上大管家学习,看大管家列礼单都快要眼花,早是无遗漏。

王爷这些日子又无心打理府上事宜,今日怎么会想起来备礼之事。

玉绥回他,“卫国公府的大夫人与我母亲是隔了几房的表姐妹,我该送一份见面礼。”

“卫国公府?大管家今日已经送过礼去了。”

碎星不解的回道。

忽而他又想起了什么,卫国公府不就是安阳公主的婆家吗?卫大夫人便是卫桓的生母,安阳公主的婆婆。王爷这是想要继续接近安阳公主?

他不肯信安阳公主就是素娘,便只当玉绥还是思念心切,

知道碎星要劝他些什么,玉绥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去准备就是,我去找何叔。”

“记得明日一早就送去。”

*

卫国公府大夫人,年过半百,依旧掌管着卫国公府中馈,操持一大家的事宜,几个儿虽然早已熟悉家事,却因为没有分家,每日都在大夫人跟前听训当差。

近日来,她心情并不算好,原是因为第三子卫桓与三儿媳关系依旧恶化,三儿媳从前还会客气的唤她一声大舅母,而今却只称她大夫人,便是行礼,也从不会客气的免了。

大夫人心里这些年隐隐有些后悔,当年为着家族门楣尚公主,却是请了一尊大佛回来,动不得,更别提立规矩,全家人还只有在公主面前立规矩的道理。

大儿媳高氏步调款款走至她跟前,屈膝行礼,“母亲,送去公主府的那箱布料,被公主差人给送了回来。”

“公主说,蛮儿今春的衣裳做的足够多了,不必送布料过去。”

大夫人面露不愉,“这是我做祖母的给蛮儿准备的东西,她说不要就不要,也太欺人,难不成我会害了蛮儿不成。”

从来都这样,公主便可以不顾婆母的脸面,想如何就如何吗?

这几年,不知多少人暗地里笑话他们家的荒唐事。

安阳她也不想想,陛下还有多少年能护着她,若是贤妃娘娘所出九皇子成功登上皇位,她这公主的尊贵还能依仗着谁?

到时候便是想与国公府修好,她这当婆婆的也不会如她意。

高氏乐得在大夫人面前上眼药,她福身,恳切的劝慰,“母亲,公主府上四季不缺吃穿用度,且不提蛮儿被她精心养着,要什么好东西要不着,公主只怕是没想太多。”

大夫人更是不快,“是了,四季用度,皆有供奉,哪里瞧的上我们这点子东西。”

“我见她是记着去岁,我给蛮儿吃了一块糕,那几日原就是风凉天,回去之后蛮儿感染了风寒,她这是记恨上了我。”

“母亲,您消消气,公主未必有这意思。”高氏嘴角撇出一丝笑来,却又假意宽慰。

话说到此,二儿媳柳氏也打外处来,“母亲,玉王府送来了节礼,王府的人还在外候着,该如何打点。”

大夫人心里有气,听见这话便更气了,“早晨,玉王府的节礼不是早晨就送来。”

柳氏连忙解释,“是儿媳的不是,玉王府管事说,这是玉王单独送给母亲的礼。”

大夫人意外至极,“是吗?”

她执掌中馈多年,不过转念间,就想起一事来,“我想起来了,我与玉王妃有旧,想必他是为此送的礼。”

柳氏是个懦弱之人,此刻忙点头,“王府管事也是如此说。”

大夫人面色微霁,“既如此,打点传话的王府管事十两银,再托他向玉王传话,就说我记着他母亲,等过两日我会让桓儿登门谢礼。”

柳氏接了令,便躬身告退。

高氏嘴角轻撇,露出一点鄙夷来,很快又消失不见,佯装好奇,“玉老王妃与母亲有旧?此事儿媳从未听母亲提过。”

大夫人不以为意,“是有些旧,不过老王妃生下如今的玉王,老玉王病故,没多久,她便去了,玉王也被先帝爷接进宫中养育。”

“这份旧便也断了。”

“老王妃是我隔了几房的表妹,说起来她当年也是个苦命人,继母不慈,原是要将她嫁去做填房,不想被老玉王一眼看中,娶了回家,日子过的倒也不坏。”

“后来,先帝同老玉王之间有了嫌隙,明眼人瞧着玉王府怕是不行了,纷纷与之断绝了往来,老王妃娘家也是如此。”

“待到玉王被先帝接入宫中,同玉王府有亲的人家,皆被先帝贬斥出了京城。”

“从前我以为是先帝要除了玉家,如今看来却不是。”

大夫人说起旧事,难免就多说了两句,话不妥时又惊醒住了口,见她大儿媳听得甚是着迷,便目光一沉,“这些事,你知道了也无甚用。”

“太后的寿礼,可有打理明白?”

高氏忙道:“儿媳这就将礼单送来给您过目。”

待到只有大夫人一人时,她翻开着玉王府送给她的节礼,未免深思了一二分,如今的玉王,今非昔比,当年尚在襁褓中,原以为命不久矣的孤儿,如今却摇身一变,不仅顺利的承袭了玉家的王位,还成了陛下眼前的当红人。

年过二十五,尚未娶妻。

这倒是个不错的金龟婿。

自不提大夫人在思虑些什么。

*

内庭回禀玉王府又一次将侍从遣回,昌隆帝没有生气,他只是有些不解,将玉王召进宫中,“羌芜,可是这些人伺候的不甚满意。”

“你且告诉朕,朕自会严惩。”

玉绥抬手,不甚在意的回道:“并非如此。”

“只是臣这些年来,不习惯身旁有女子伺候。”

“且这些女子在臣身侧,作用也不大,臣早已习惯独处,更衣用膳也不需借他人之手。”

昌隆帝抚须一笑,“羌芜年岁也不小了,朕原是想等你熟悉了京城,日后再方同你提娶妻之事。”

“你今年二十有五,早已经是及冠成家的年纪。”

“老王爷同老王妃故去。”

“当年父皇将你养在膝下,对你也甚是疼爱,想必他也念着你能娶妻生子。”

“玉家也无兄弟姊妹。”

“王府也要有个女主人操持中馈不是。”

玉绥早就料到昌隆帝会提起让她娶妻一事。

他微微颔首,“臣谢陛下体恤,臣有一事,一直不曾禀报陛下。”

昌隆帝抬手,“你且说与朕听听。”

玉绥垂眸,掩住了眼中落寞,“臣早已经娶妻。”

昌隆帝好奇,“朕怎么不知。”

玉绥说的坦诚,“臣早些年外出游历,遇见了一位民间姑娘,臣心悦她,便求娶她归家,只待臣将此事上奏陛下前,她就已经不在了。”

“臣从前许诺她,此生与她缔结良缘,定不负她。”

“是以臣此生不愿再续娶。”

此话一出,昌隆帝倒是沉默良久,他轻抚胡须,半晌以后方道:“从前朕见你父亲母亲,感情深厚,两不相移。”

“不想,你竟也是如此。”

“罢了,你且回去,你若是不喜欢侍女伺候,朕便指些随从与你。”

“多谢陛下,臣告退。”玉绥缓缓从殿中离去。

留下昌隆帝坐在书桌后,看着墙壁上悬挂的一副蝶戏莲间,两自相随的画,沉思着。

*

赵容蓉有些懒倦的靠坐在软垫上,蛮儿正趴在她的膝上玩着她的手指,小丫头惯是喜爱黏着她,也惯会撒娇。

蛮儿忽然想起来,“阿娘~”

“今日蛮儿可不可以同迟哥哥一起玩?”

“迟哥哥说外祖父送了他一匹小马,可漂亮了。”

她们这是在入宫的路上,今日太后回宫,太后年事已高,也不喜操持大办,是以百官朝臣并不能入宫见安,可孙儿孙女们却是要入宫请安的。

蛮儿口中所唤迟哥哥,是三皇子恭王二子,比蛮儿大上两岁,如今已经在上书房进学,蛮儿很是羡慕他。

赵容蓉点了点她的额头,“阿迟今日还要念书,哪里顾得上同你玩。”

“迟哥哥说了他要带我去看小马的,等他下了学就能去。”

赵容蓉想了片刻,勉为其难的答应,“那阿娘答应你,但你需得时时牵着庆春的手,不许放开,可知道?”

蛮儿一双大眼睛霎时就明亮了起来,“阿娘真好,我最喜欢阿娘了。”

赵容蓉捏了捏她的小圆脸,“待会儿若见了外祖父,你就会说最喜欢外祖父。”

“若见了五舅舅,又该说最喜欢五舅舅。”

“才没有。”蛮儿一下就扑进了她的怀里。

车厢里的欢乐声,时不时地就飘向了马车外。

待到了皇城门前,方才发现她来的不算早,兄弟姊妹们来了大半,赵容蓉牵着蛮儿下了马车,与众人颔首便算着打了招呼。

走到赵容浔身侧,他们二人年岁相差不大,按排序便该站在一处。

“五舅舅安。”蛮儿欢快的去牵赵容浔的手,然后晃悠着。

赵容浔轻柔了一把她细软的头发,不知如何,手一转,手掌心上竟多了一支巴掌大的小玉笛,“拿去玩儿。”

蛮儿高兴的不行,“五舅舅最好啦。”

庆春上前来牵着蛮儿退下。

赵容浔这才示意赵容蓉看去,与他们相隔十步远的地方,站着一位身着靛蓝绣蟒衣袍的少年人,说是少年,却已经气度非常。少年人的眉眼与赵容蓉竟相似了五分,便是贤妃之子,赵容蓉同母兄弟,九皇子,赵容瑛,他时不时地轻瞥过来,又佯装无意的看向别处。

“瞧他做什么?”赵容蓉语气淡淡,“怎么,出事了?”

赵容浔无奈叹口气,“我说你呀,当真不知?”

“昨日朝上,提起下月开科一事,老九站出来上奏,请陛下任命柳思明主考。”

赵容蓉一挑眉,精致的眉眼间竟多了一丝看笑话的凑趣,“哦?父皇答应了?”

“自是没有,举贤不避亲,父皇向来是最讨厌此道的。”

“老九入朝堂资历尚浅,倒显得莽撞。”

赵容蓉笑了笑,“柳思明若任主考,资历倒是极够的。”

二十年在朝为官,颇有建树,工部尚书柳思明的确是够格主考春科。

可这柳家偏生又是卫国公府的姻亲,卫国公二子卫良,娶了刘思明三女为妻,两家来往从密旁人能提柳思明的名,老九的确是不能提。

赵容浔见她还能笑出来,不免提点,“但也别高兴得太早,虽然父皇没答应老九,毕竟三哥四哥他们可都在使力举荐自己的人,只是比老九聪明,让旁人去提。”

“咱们呢,还有好戏能瞧呢。”

好似能听见嘹亮的号角声了,稀松成堆站着的皇室宗亲便逐渐站在一处。赵容蓉和赵容浔也不再说话,只静候着太后凤驾。

太后所居长寿宫,于皇宫深处,僻静安和,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

赵容蓉搀扶着太后,缓缓走进长寿宫,“皇祖母气色瞧着比上月还要好,可见灵云观灵气是真的养人。”

太后年过七旬,身体却硬朗的很,每年都要去灵云观吃上一月素清修。

“那下次哀家带着你一道去住上一月。”太后笑着接了她的话,“如何?”

不待赵容蓉回话,搀在太后另一侧的华服锦衣的年轻妇人便笑答:“皇祖母又不是不知,安阳惯是爱热闹,叫她住在灵云观,怕是两日就待不住。”

赵容蓉轻笑,“大姐姐说的没错,孙儿可耐不住灵云观的清净,那灵气需得与神明有缘之人,方可得。”

这话哄得太后高兴,她拍了拍赵容蓉的手,“你呀,总是耐不住性子,便是去住一日也是极好的,磨磨性子。”

“你瞧瞧你大姐姐,这些年愈发稳重,可你如今做了母亲,却还是一团孩子气。”

年轻妇人便是昌隆帝长女,华阳公主赵容云,她轻笑,“孙儿比安阳年长,自是该稳重些。”

“她尚小不知事,如今倒也无妨。”

赵容蓉笑而不答,同赵荣云搀着太后落座,方退至下位坐着。

虽这会客所用的前厅并不小,可满满当当的坐了好些人,皇室宗亲有资格坐在厅中的人,皆在此。

赵容蓉便坐下喝茶,听着太后与旁人叙话。

依着昌隆帝这些年的习惯,他尚有两刻钟,方才会来叩见亲母。是以众人所言,便依着太后爱听新鲜事儿来讲。

皇后坐在太后右侧,浅笑道:“母后有所不知,羌芜前几日入京了,今日想必是要来同您请安的。”

这是京中近些时日来,被议论最多之事。

太后不理外事,此刻念了一声,迟疑道:“羌芜,可是玉家那小子?”

皇后道:“就是他。”

“模样像是比着玉老王爷长的,生的仪表堂堂,气度也极不错。”

赵容蓉端着茶杯,悠闲自得的饮茶,两耳不闻旁事。

太后竟生出了几分感慨,“那是该见见,当年他离宫时,尚才五岁,那么点儿的孩子,先帝让他回滇南,家中又无族亲照拂,倒也长大成人了。”

“一晃就过了二十年,先帝也去了二十年,哀家也老了。”

赵容蓉手一顿,二十年的时间,好像长的快有一辈子。

众人忙宽抚太后。

皇后重新提了话题,“前些日子,陛下还同儿臣提起,为羌芜娶妻一事,该尽早提上日程。”

太后点头,“是这么个理,他今年也有二十五了,该娶妻生子才对。”

皇后叹了口气,“儿臣同陛下之心,皆是为他想。”

“他人才好,满京城的闺秀,如何都能为他选一位王妃。”

“只是这羌芜同陛下,提起他前些年娶过妻。”

“那是个苦命姑娘,成亲不久,便去了。”

“羌芜说他此生不愿再娶。”

“谢绝了陛下的好意。”

不愿再娶。

赵容蓉念了一回,只觉可笑。

为何不愿再娶,这世上没了个素娘,还有无数女子,何必呢。

太后年事已高,不以为意道:“他年纪尚轻,难保日后转了心思,这事儿且有的说呢,不急。”她见过了这世上满口深情说着此生不负的男人,扭头就能再娶新妇过门。

皇后点头,“儿臣也是这般想。”

正说话间,听得厅外宫人请安声,原是昌隆帝到了,与他一同进来的,还有玉绥。

众人噤声,起身恭迎。

昌隆帝与太后有一月不曾相见,此刻众人便起身告退。

赵容蓉正要随着一道走,太后忽而瞧见她要走,开口,“蓉儿留下,哀家还没好好同你说话呢。”

赵容蓉步伐停顿了一瞬,复又转身浅笑上前,“是,皇祖母。”

太后朝她招手,让她坐到身旁,这才看向跟前站着的年轻人。

更了更了,今天写的朝顺,可能是因为写一些剧情人物的关系,下一章又有对手戏了呢。

蓉蓉:那还不是不用理(懒散)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章 第九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