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折腰 > 第24章 归属(四)

折腰 第24章 归属(四)

作者:十在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2-03-04 12:49:10 来源:文学城

大庭广众之下的“调戏”,自然会有人瞩目,何况姚知微本就吸引了诸多目光。除却刚刚惊世骇俗的言论外,与其出色的长相也息息相关。姚知微是如今姚虞皇室中数一数二的俏人,这点毋庸置疑。

紫衣出挑,长衫衬身,眉宇间风流蕴藉,琥珀色的眸子亦顾盼生辉,端得是隽雅。入蜀七年坐镇军中,气质也不似普通的五陵年少般软绵绵的,而是别有一番铁血中的柔情。这样敛目垂眸,聚精会神地俯视着弱不禁风的殷姒,侧颜完美流畅的线条如画中山水,勾连得当,依稀分明。

且剑南大捷,姚知微之名日盛,天子大喜之下召其归京。与蜀王有关的传言,近日更是在长安城四起。那些关于她的风流韵事,虽然口说无凭,可仍为百姓津津乐道。毕竟捕风捉影的流言,有时比真相更令人遐想。在场之人,无不屏息凝神,观这恣意的新贵戏佳人。

可惜,她们的算盘打错……

殷姒直愣愣地对上那双清澈见底的眼,任由姚知微挑着自己的下巴,受宠若惊道:“民……民女殷姒,问蜀王殿下安,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声音不大,甚至小的可怜。

姚知微闻言收了手,点了点头:“殷姒,模样倒是周正。这里人多,既然你与本王都喜静,便同本王一起逛逛吧!”

殷姒垂眸应道:“是……”

“诸位姑娘请便,十七弟也随意。”见姚知礼颔首,姚知微展扇轻摇,领着殷姒越过众人,自去池边闲逛。

绿柳如茵,水波粼粼。

姚知微找了个树荫,将折扇随意地往腰间玉带上一别,负手望着因风而皱的池面,淡淡道:“本王再问你一遍,想清楚了吗?”

“跟了本王,这宫里的荣华富贵就会离你而去。你不仅在人前的尊严不存,而且背后要被许多人嚼舌根。”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你,受得住么?”

殷姒愕然,她没想到姚知微还会有此一问。她以为那日,二人之间说的清清楚楚。她愿委身于她,只求此生能避开那对父子,以及前尘的种种噩梦。姚知微是她最后的救命稻草,亦是心地本善的女子。除了她,殷姒想不到自己还能有什么别的出路……

“殿下……”殷姒面色骤变,木着一张脸怯道,“您这是……什么意思?我……我听说……”

她鼓起勇气,争辩道:“我听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您既然答应过我要替我周全,可不能悔诺自轻,做个无赖。”

少女言之凿凿,看上去倒有些不卑不亢,如果忽略那抖动异常的衣袖。可这轻飘飘的一席话,落地并没有什么重量。既非威胁,也非恐吓。对方没有那个资格,也没有那个胆子。

姚知微饶有兴趣地望着她,抚掌和了两声:“有趣,谁告诉你,本王是君子?”

“我……”

“嘘——”

话没能出口,因为姚知微端着手朝她走了两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伸出一指封住了她饱满的唇。是削葱根一般纤细白皙的食指,修长匀称,很是好看。殷姒只看了一眼,便回忆起那晚对方的生涩和笨拙,下意识的红了脸。

姚知微没有细想,只以为青天白日里,这样近距离的接触,殷姒有些不适。不过对方的唇珠顶着自己的指腹,温热的触感也令她有些恍惚。

她的脑海中忽然闪现那夜朦胧光影中,二人的交织缠绵的场景。她们沉沦于夜,共尝鱼水之欢。那种微妙奇异之感,给了曾经面不改色观秦楼楚馆中绘声绘色演绎春色几许的姚知微,前所未有的体验。

幼时旁人都赞她聪慧,并非奉承。姚知微自诩,自己的确学什么都是一点即透,举一反三。所以即便她知道自己是初出茅庐的新手,也自信自己能于此一事上无师自通。更何况,她还做过充分的准备。而那夜对方动情的回应,也恰恰证明这一点。

如她所想,如她所愿;没有露馅,没有疑点。

思及此,姚知微心情大好,垂眸看着眉眼盈盈的殷姒,不由自主地放轻了声音:“殷双成,本王是在给你机会。有些路一旦踏上,可就再也没有回头的余地了。”

见殷姒抿唇,姚知微又耐着性子道:“你年纪小,未历世态,不知炎凉。人性本恶,本王并非良善之辈。你跟了我,前途渺茫,生死未卜。如此,你还愿意吗?”

她说前途渺茫,生死未卜……

明明是风光无限,天下太平。

殷姒大着胆子退了一步,无甚血色的唇下,吐出斩钉截铁的回答:“殿下,我愿意。”

她是溺水将亡者,好容易有人对她施以援手,她还顾得管这人是男是女,是好是坏吗?活着才是最重要的。老话讲的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她只想活下去,这是逝去父母最真切的愿望,也是对她唯一的期待。

世间风景殊胜,山河壮美,她还想在姚知微功成之后,讨一恩典。去哪都好,只要让她远离这深宫,远离这旧人。哪怕一生粗茶淡饭,破衣烂衫,只要生活安稳平淡,足矣。运气好的话,再活上十几二十年,总归,没白重生一遭。

“殿下,我愿意。”她重复道,漆黑发亮的眼中满是坚定,“只盼殿下早日得偿所愿,放我潇洒一生。”

“得偿所愿……”姚知微抬眉,凛然地打量着她,“你以为,本王有什么心愿要偿?”

她说的风轻云淡,好似无意间提了一嘴。这幅神色自若的模样,任谁也看不出她平静外表下心中的起伏。殷姒也看不出,可她知道,姚知微以后会做什么样的事、要走什么样的路。

殷姒知道面前的女子,会披荆斩棘,坐到那至高无上的位置,做一辈子的孤家寡人。姚知微会,君临天下,垂拱而治,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女帝。

然古人言“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为君者非为圣人也。所以,即便知道姚知微登基之后,曾血洗朝野内外,以强势的手段迫使文武臣服,她也不会退缩。没得选,她殷姒宁愿“羊入虎口”。

殷姒搜肠刮肚,学着前世对她谄媚之人,说着自己能说出的最冠冕堂皇的话:“殿下当有鸿鹄之志,非民女这等燕雀可知。民女愚笨,愿意安分守己,绝不给殿下惹麻烦。只求殿下信守承诺,带民女远离是非之地。”

她说的诚恳,漆黑的眼底泪光闪烁。姚知微不喜欢见人哭,更遑论美人垂泪。一时间,竟有些手足无措。好在殷姒说话间,她早将手重新负在背后,倒也不至于露出几分慌张。

“你既想清楚了,本王答应过你,自是不会食言。”姚知微抿唇,沉声道,“不过,‘求’这个字,以后不许挂在嘴边。这世上顶天立地的,不是只有男人。女子亦须要自立自强,如此,才不至于成为别人的附庸。”

“本王知道这样很难,难如登天。可你总要试试,才可能有挺直腰杆站于人前的机会。”

“你自幼恃怙皆失,于你宗伯屋檐下长大,合该明白寄人篱下的苦楚和亲疏有别的孤独。”姚知微徐徐道,“既然读书识字,会乐能舞,也不算一窍不通。日后跟了本王,得闲,你可自行为自己的将来未雨绸缪。所用所需,尽管开口,本王会让人替你准备。”

殷姒垂首一揖,感激道:“谢殿下怜悯,殿下之恩,殷姒没齿难忘……”

“……”姚知微望向殷姒的目光,渐渐随着与她交谈的深入变得复杂起来。

那夜的阴差阳错,姚知微本以为是有人故意设局,要拿她的把柄。可这两日来的调查与等候,皆证实此事就是一场意外。殷姒不是别有用心之人,她亦没有那个能耐。

可殷姒这般抗拒入宫,甚至坦然接受了和自己……和自己一夜巫山**的事实。即便大虞礼教不森严,男女无大妨,她的心态也不该这般平和,甚至平静的过了头。何况,被殷于慎父子灌输入宫挣恩宠、享荣华思想的殷姒,真的能在大富大贵的生活前,说出这种超脱物外之语么?

回想起那夜浴池中的初见,殷姒望向她的目光……

无惊恐,只讶异,随后而来的好似……不真切的欢喜……

她欢喜什么?

试想,一位少女赤|身|裸|体对上一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哪怕那陌生人同为女子,她也不该露出那样的眼神才是。殷家父子那种踩高捧低的小人,能给殷姒灌输的思想也不会多么高尚。

这其中诸多疑点,都是她派出的探子无法查明的。殷姒的身上,必然有什么她不知道的秘密。还有“得偿所愿”这种话,究竟是她们俩的又一次巧合还是对方无意的试探?倘若为后者,那殷姒这样危险的人,就更要留在自己身边了……

没逛多时,便有小黄门来报圣驾将至。姚知微与姚知载得了人知会,便一前一后地携佳人临了琉璃台。

名门望族的美人相陪在侧,姚知载志得意满。望着姚知微身后跟着的身形窈窕的碧衣女,一直埋着头,他难免好奇。于是,他口无遮拦道:“皇姐,父皇难得赏了你这么大一个恩典。用来讨一姑娘,岂不可惜?”

“可惜?”姚知微摸着腰间倒插的玉骨扇,似笑非笑道,“民间常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本王一不赌博,二不酗酒,爱美有何不妥?”

姚知礼不想听姚知载废话,给他添堵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皇姐喜欢就好,何必跟旁人多费唇舌。”

“???”姚知载也不傻,被姚知礼这无缘无故的一压,冷笑道,“十七弟,你此言何意?哥哥我,不过是关心皇姐的清誉和皇室的名声。毕竟,皇姐曾师从国师,有幸于朝元阁上修行十二年。皇姐不仅是我姚虞皇室的骄傲,更是姚虞臣民一度的信仰。”

祥瑞生时现,芳纪满山绽。姚知微诞生之刻的异像,在姚虞是人尽皆知。在以道为国教、以牡丹为国花的大虞,姚知微出生时的现象和眉目间的朱纹,将成为她一生的传奇。

若姚知微是男子,姚元睿不会容他不假,恐怕也不敢光明正大的加害他。她又生而为女,等于自除了姚元睿的心头大患。毕竟,男尊女卑是这片土地上亘古不变的铁律。

所以,姚元睿肯封她王,给她权,给她地。他应国师李玄之言,让她为朝廷平定巴蜀之地不假。可这也是因为,剑南山川形胜,是最适合割据作乱的地方。若是给了哪位皇子,事后他定会寝食难安。

而本朝立国至今,剑南之乱时起时平的现象之所以出现,朝廷屡屡出兵不能一劳永逸,也是有历史遗留问题。当初太宗弑兄杀弟,逼得高祖册他为太子后,选择一月后才登基,也不止是为了粉饰太平。而是高祖的第三子,在蜀地举兵“靖难”。

高祖第三子梁王姚湛引兵三十万,来势汹汹,扑往长安。同东陆历史上,五百年前夏朝景帝那场七国之乱一样,声势浩大,一时间人心惶惶。

可太宗何等手段,十三岁力主起兵,同高祖东征西讨,是戎马一生的健将。为姚虞立国,立下汗马功劳,是封无可封的天策上将。手下悍将无数,昔日跟他打过仗的兵亦是对他心悦诚服。姚湛帐下亦有不少昔日受过其恩,一步步走到高位的将领。

他们见姚湛兵起仓促,军心不稳,自有人合计,献上了他的人头求前程。太宗不费一兵一卒,便火速定乱,月后登基,次年改元。献首之人,也如愿风光。

当时剑南诸部本欲臣服,见中原新立之君,不念人伦血亲。为了皇位,兄弟相残,父子敌对,不由心生疏离。碍于太宗之威,只是阳奉阴违,时不时生小事。小错,大国难以严惩。且太宗不重视那蛮夷之地,只驻军城池周遭,许其居地自治。这才埋下隐患,时至今日才堪堪得以解决。

十在:姚知微,你愿意给殷姒姑娘一个家吗?

姚知微:……

殷姒:我愿意跟随殿下,惟愿殿下对我,不离不弃。

十在:她是哑巴,你也愿意?

姚知微:本王不是哑巴,只是心有所属。

十在:你会后悔的,等着。

注:

《左传|宣公|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

隔壁《皇后她也重生了》已完结,放个预收《天子》,文案如下:

荒淫的天子累死在酒池肉林里,只留下一双稚儿。干政的外戚同擅权的宦官在选谁入继大统一事上闹了矛盾,选择刀兵相向。于是塞外的虎狼乘隙而入,焚宫室、掘帝陵、掠妇女、屠黔首……无恶不作。

皇纲不振,宗室暗弱,晏家江山在风雨中飘摇。眼见夏失其政,各地豪强并起,欲逐鹿天下。当时是,豫州的宋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九州之民无不引颈跂踵,观其动作。

野心勃勃的宋夺在父兄的支持下,高举勤王大旗,领兵入京。而后在长安东郊,从北狄骑兵手中救了一对姓晏的姐弟。她当机立断,给那位奄奄一息的皇储补了一刀。

猩红的鲜血喷涌而出,溅了易装的少女一脸。宋夺收了弓,翻身下马,跪在了晏境身前,扶住她颤抖的手,说:“臣宋夺救驾来迟,请陛下降罪。”

漆黑如墨的一双眼,分明将什么都看得透彻。

于众目睽睽之下偷天换日,是为了什么呢?

递过来的手掌温暖有力,与杀人时面不改色的冰冷形成鲜明的对比。可为了活下去,晏境只能牢牢地牵住它,扮演宋夺需要的晏圻。

直到……

她主动摘下面具,同自己坦诚相待。

“为了谁?”

“我自己。”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4章 归属(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