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年已经过完了有一段时间了,想容也请了母亲让成顺来她身边伺候,这成顺在她身边倒是极其合适的,因为可以替想她和赵光义往来传情。
“小姐,您在想什么呢。”想容本来在院中一边荡秋千一边想着事情,却被豆儿打断了。
“你这丫头打扰到我了。”想容有些生气。
豆儿便在她身边悄悄的说道:“是不是在想赵尹京呀。”
想容笑道:“我才不是想他呢,我是在想从今年的三月二十七日皇上将孝惠皇后贺氏从安陵发引,到四月九日一直没有上朝,也严禁京城里演奏音乐,一共是十三天,正好对应他们成亲十三年,皇上倒是对这个发妻格外情深。”
豆儿撇撇嘴说道:“算了吧,小姐,我觉得皇上对王皇后才是好,听说不少文武百官都给皇上纳谏,让他再立新后,但是皇上一直不为所动,而皇上就是登基了之后,宫中也只有王皇后一个人。”
“我可不这么觉得,这王皇后丧事办的一点心意也没有,反倒是贺皇后迁葬,皇帝多用心,而且你知道皇上的几个女儿,都是和贺皇后所生的,她们的封号连在一起便是赵庆延永的意思,而贺皇后本姓就为庆。”想容又若有深思的说道。
“那是因为王皇后生的女儿都早夭了,哪来得及封号,但是皇上和她也生了一个儿子德芳皇子,真不知道小姐怎么了,怎么这么用心的研究起了别的男人。”豆儿有些好奇。
“我怎么能不用心呢,你想呀,他贵为皇上,以前只有一妻,登基后也只有一后,看起来他是个专情的男人,怎么能不让女子好奇呢,就连我父亲不也是三妻四妾,妻妾成群的,更何况那是皇上,更为难得。”想容又为赵匡胤辩解道。
这时成顺在一旁说:“小姐说的是没错的,我从小就在赵家了,皇上是和原配贺氏的感情深厚,当初迎娶王氏也是杜太后一力要求的,咱们皇上并没有这个心思,事后也很长时间不和王氏说话,直到杜太后斥责了皇上,皇上才变了些。”
想容听着成顺的话问到豆儿:“这下你相信了吧,皇上应该还是爱原配的,还是原配好。”
但是豆儿又说:“不一定都是原配好,赵尹京不就是喜欢小姐你吗,成顺你说说你们家尹京是对我们小姐好还是对你们府里的夫人好。”
成顺有些不好说话,即使赵光义跟自己的夫人不好,但是身边有这么多的莺莺燕燕,他也没有办法说假话,便说道:“比起夫人,赵尹京是对小姐好的。”
成顺这话分明就是有漏洞,豆儿便问道:“那比起你们家大人身边的其他女人呢。”
成顺这才发现越是心急自己越出了错,十分尴尬。但是想容是相信赵光义的,笑笑说道:“好了,义郎对我如何,我心里清楚,我是相信义郎心中对我的分量更多一些,更何况女子何必要在男子心里找分量呢,自己过得开心就好了,不一定事事都要依靠男人,取悦男人,我今日和你们赵尹京好,是因为我开心,若是有一日我不开心了,我也能放开他,何必为难自己呢。”想容的觉悟倒是十分脱俗,但是往往是话容易说,事情不容易做。
这时陆思明进来了,豆儿十分高兴的说道:“小姐小姐,陆大人回来了。”
想容也是开心地站了起来,毕竟因为陆母病危,陆思明回家探望,已经有多日没有见到他了。
陆思明走到想容的面前时,想容就已经看出了他清瘦了不少。
“小姐,我回来了。”陆思明跟着想容说道。
“思明哥哥可要节哀,伯母已经去了,我看你消瘦了不少。”想容安慰他道。
“烦小姐费心了,我自然会好好照顾自己的,家母,家母。”陆思明吞吞吐吐的没有把后边的说出来,想容意识到应该是身边多了成顺的缘故吧,便找了个由头把他支开。
“怎么了思明哥哥。”想容又问道。
“这块玉是我陆家传家之宝,母亲临终前交给我的,我想着只有小姐可以托付了。”这本是陆思明家传之物,想容一见自然便知道了他的意思,所以她怎么能收下这个东西呢,她现在正因为她的义郎赵光义而开心呢:“思明哥哥,这块玉你须留给你日后的娘子,在我这只是糟蹋了。”
“小姐和老爷对我恩同再造,这块玉只有小姐配得起。”想容见陆思明态度强硬,也之好收下了,同时也告诉他,日后他娶了妻,她便把这玉交还给他的夫人。
再说朝堂之上,有大臣提议:“皇上,皇后已经仙逝多日,后宫不可一日无主,况且本来皇上后宫就只有皇后一人,不能不纳新后,为皇家开枝散叶。”
但是贺贞刚刚迁了新坟,赵匡胤怎么有心思再娶呢,而且他心中都是国家大事,自然不想考虑这些,便说道:“如今平定天下才是正事,不知道众位爱卿认为咱们应该先攻打什么地方,朝堂之上,应该论些重要的国事。”
但是这些老腐朽大臣们根本不听皇上的话,还是一味劝谏到后宫不可一日无主,这时又有大臣说道:“乾州防御使李英之女李舒舒少有容德,可以考虑入宫为妃。”
赵匡胤心里自然不悦,看着这些文武百官在朝堂上就想发怒,但是这时看到了下边规规矩矩站着的三弟赵光义,他不是向来喜欢女子吗,万花从中过的人物,多一个又何妨,而且他和妻子符氏夫妻关系也并不和睦,便说道:“这李舒舒倒是个有德行的女子,他父亲也是为官严谨,这样吧,将李舒舒赐予开封尹赵光义为侧室吧。”
赵光义有些为难,因为他心中现在只有想容,皇上亲赐女子,自己要是迎娶了是不是会惹想容生气,因此面露为难的看着皇上,但是赵匡胤却对他笑着点点头,这个意思就是让他笑纳,好为自己在百官面前解围,赵光义没有办法,只好跪谢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