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昭烈皇后的碎碎念 > 第29章 落霞蕴情愫 佳节伤别离

昭烈皇后的碎碎念 第29章 落霞蕴情愫 佳节伤别离

作者:绳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19:27:38 来源:文学城

酒醉梦回,已至晌午时分,我黯然呆躺一阵儿,只觉酒气倒涌,胃中抽痛,唤人熬来一碗热粥,慢吞吞喝完,精神便也恢复了。

只是原计划做完沙盘就回府,不知为何,竟仿佛怯于回那称王称霸之地。

直至元宵,我还赖在山上喝冷风。今年这天气也怪,年前两月不见冷,过完年倒是寒潮倒袭,山间落一层薄薄春雪,压在枝头,仿佛早开的梨花,清丽淡雅。

今年气候异常,国运倒还顺遂。此次,那改名萧申屈的崔景初并未担任辽使,出使的这个小角色甚好说话,不仅未再提及索要岁币之事,也不曾因使馆未按期完工而借机刁难。据传,是因辽帝身患重疾,内政暗流汹涌,无暇他顾。

自明老爷子过世,我连日噩梦,如今终能放下半颗心,难得静下性子赏雪,正陶然自得,忽闻院门“吱呀”一声。

“今日不去宣德楼赏灯?”我疑惑问。

江恒摇头苦笑:“连年都是繁冗仪式,今年更甚。劳心劳神,不堪其扰,便告了病假。”

“卫王都知献殷勤,你还不去讨你老子好,小心他叫你继续赋闲念经。”我半作玩笑责备。

“父皇已恩准我回工部视事。”江恒答。

我喜上眉梢:“好事一桩啊,怎样庆祝?”

“天宁观后山有座三台塔,高近十丈,不知宝珠可愿一同探幽登高,纵览雪景?”江恒笑问。

“登高算什么庆祝?”我皱眉。

“体欲常劳,病不得生。连日久站长坐,筋骨酸疼,血脉不畅,实非养生之道。”江恒答。

“连静王殿下都静耐不住,今年这仪典得多繁琐?”我幸灾乐祸,摇头直笑,又道,“且等着,我去取枪。”

回真常居取过枪,戴好袖箭,江恒也腰悬短剑,再唤一队侍卫在后护卫,我二人便漫步林间,向天宁观行去。

沿途赏雪,心情舒畅,我闲聊道:“覃思,你那幅边塞图,还是少些意趣。赤霄军可不止有马军,步军、弓兵反倒占多数,还有一营炮兵。你说你那关隘上架几挺炮,得多威风?还有那荒山秃岭也没个意思,这时节站在关楼上,往南能望见托来雪山,洒满白面似的,好看得很。”

“凭空所作,难免粗陋,见笑了。”江恒笑答。

我偷瞄远处侍卫一眼,压低声音,凑近他耳边:“景色还是要亲临其境才作得出来。西北也不止有马,骆驼才多,驼峰肉也是能吃的。一片肥驼峰,夹一片精瘦肉,烤得外焦里嫩,再撒一把胡椒面,香得神仙都下凡来。东京就没这口东西,即便有西北商人带骆驼来,人家也只肯卖带病的老骆驼,不好吃。哪日去西北,我亲手给你烤鲜的?”

江恒闻言,神色微黯,旋即微笑应允:“好。”

“赤霄关下还有一块燕鸣石,奇得很,分明只是块石头,敲上去竟能听见墙壁传来燕鸣回声。我听老兵讲,原先有一对燕子飞出关墙,日暮时,雌燕先回,雄燕落后一步,关门已闭,不能入关,于是悲鸣触墙而亡。雌燕哀恸欲绝,在墙内呼唤至死,其后魂灵不散。所以后来人一敲石头,就能听见双燕悲鸣。你说这对燕子也是,结伴外出,怎不比翼而归?无端端闹这一出悲剧,何苦来哉……”

我一路叨念西北各样风物,江恒静静聆听,偶尔答上两句,不知不觉便已来到天宁观后山。

今日元宵,东京城内各处欢庆,少有人来玄元山游览,天宁观后山更是静谧,仿若世外桃源。那座三台石塔矗立在山坡顶,飞檐挂雪,峻丽雄伟。塔身映照夕阳,错眼瞧去,倒像是透亮的灯塔。

江恒望一眼西方晚霞,忽而眸中一亮:“快些,还可一观落日美景。”

说罢,他当先一步踏上石阶,疾步向前。我不甘落后,紧随其后,腰间链枪随步伐轻轻碰撞,发出悦耳脆响。

双双奔至塔下,那夕阳已落下半圆,天际霞光万道,苍鹭振翅高飞。鹭行悠然划过天际,仿佛云中仙人勾一道墨笔,作一幅活画,几息之间,那轮暖金色的半日便已滑入镶银的山岗,留一抹淡淡余晖。

我叉腰而立,口呼白气,懊恼道:“早知路上我就少废话两句。”

江恒眸中盛满霞光,更显明亮深邃。他微微一笑,看一眼塔门方向,略带喘息道:“再快些,还可赶上半场。”

他以眼神示意我先行,我也不耽搁,三步并作两步奔入塔中,沿着狭窄而盘旋的楼梯飞奔,两道“咚咚”脚步声在塔壁上回响不停。

疾速奔至十丈塔顶,我攀在洞窗上一瞧,果真见山岗后夕阳露出小半个发光的秃脑袋,回头催道:“快!快!它又要掉下去啦!”

江恒气喘吁吁爬上最后一阶楼梯,大步扑到窗边,正好瞧见最后一瞬的落日。

“落日竟能一天瞧两回?”我边喘边笑,望那暮色雪景,感叹道,“你那些歪书里,还当真有些名堂!”

这斯文人体力难支,攀窗急喘,如呼云吐雾,少许缓过劲儿来,含笑问:“宝珠,赤霄关几时日落?”

“夏季日长,冬季日短,每日都不同啊。元宵时节,大概是戌初。”我不解他为何有此一问。

江恒点头道:“东京今日日落,是酉正一刻。”

“哎?”我大感惊奇,“从前没在意,都是同一轮明日,怎会不一样呢?”

“里差。”江恒呼吸急促,眼神明亮,“前朝天文博士以日晷、水钟相互印证,发现四方时辰各异,谓之以‘里差’。今司天监以水运仪象台击鼓报刻,各地再照里差校对日晷,虽不甚精确,但东方日升日落,确比西方更早。”

里差这东西我是头一回听说,更不解各地怎会时辰不一,正迷惑万分,又听他道:“此前,司天监官正辞官云游,偶至微尘苑拜访。他言及,同年同夜,太岁星位,于东京观之,较泉州更为南斜。”

我愈发不解,他却又天南海北将话题一转:“赵无极不日前返京,虽未探得蓬莱,可他亦提及一事,若远方有巨舶行来,海天之际,先见桅杆,后显船身。”

方才从山坡脚疾奔至塔顶,我已然有些气喘头晕,此刻更是晕头转向,只能茫然望他。

“宝珠,若大地为平,不会如此。”江恒气息微喘,比手划圆,“唯有地圆,方有这般迹象。”

地圆?

我猛不防“噗嗤”一声,捧腹爆笑:“你还惦记这事?哈哈哈……你个王爷,成日不琢磨争权夺利,净琢磨这地是个马球?哈哈哈……你……哈哈哈……你可当真是个神仙……”

笑得泪花直冒,我方觉失礼,尽力憋住大笑,攀窗撑直身,望他笑道:“你非要较这个真,那我陪你去东海绕一圈,且看看能不能往东走回大食。”

说罢,我仍忍不住低头捂嘴偷笑。

“宝珠……”江恒低唤一声。

我含笑抬头,见他呼吸略急,额有薄汗,目蕴霞光。

“你初来东京时,尚不及我肩头,光阴转瞬……”江恒怔怔低头,轻声呢喃,“竟已与耳鬓相齐……”

我伸手比较,果真高了不少,心中得意之余,忽又想起刚入府时,我却扇仰头瞧他那一眼,那一眼……我怎会觉他冷清得像是盐湖映月?这画中仙分明是暖的啊,暖得像是手心握久的玉。

我与他失神相望,目光似如云霞将融,幽静高塔中,只闻呼吸与心跳声。

仙儿怎就生得这般好看?也不知怎样的倾国名姝,才与他堪配。

思绪飘远,我比划在他耳畔的手险些抚上脸颊,忙拽回飞思,低头却又见他的胸膛随呼吸起伏,心中更乱,支吾玩笑道:“那时你瞧我,怕是只黑耗子吧?”

“那时……”江恒止声片刻,轻柔一笑,“确像是个涂脂抹粉的黑炭郎。”

“你……”我抬头嗔道,“绑你去西北暴晒三日,且看看谁比谁黑!”

斗胆扯了老虎尾巴,这人竟还得意笑出声,又望向那漫天柔美晚霞,轻声问:“宝珠,山间冷僻,一同回府,可好?”

“哦。”我含糊应一声,又见他回眸微笑,脑子更成一团浆糊。

心思纷乱回微尘苑,简略收拾行装,入夜前便已乘车回程。车内烘有碳炉,温暖如春,暖气夹着若有似无的幽甜墨香,叫人心宁神舒,骨节生软,可偏又有一芽莫名躁动,经这暖气一诱,便在心田间胡乱生长,不知不觉已蔓了一片。

我不禁瞄向江恒的额头,暗想:到底是这木炭带香,还是他爬山出了层薄汗,那汗香勾得人心猿意马?

恰此时,他也不经意转眸看我,目光交汇一瞬,又迅速错开。

我慌忙别过脸去,撩开车帘望向窗外,耳热心烫,暗自思量:他难道对我……有那意思?

可不对呀,小子瞧上丫头,不是扯辫子、偷头花,便是往人鞋里塞狗屎。或是远远见那丫头走来,突地就撩起衣袖,咋咋呼呼跟身边的兄弟比谁胳膊粗,或是莫名其妙挥舞棍棒,耍弄几式功夫,傻子似的丢人现眼。

至于那些个胆大的,则会上前搭讪,夸人家头发养得好,夸人家新衣裳漂亮,夸人家的粉儿香,问她粉儿是在哪处买,他也想给家中姊妹买两盒。从没哪个小子好容易约丫头私会,不着急忙忙慌倾诉衷肠,反而天南地北论这地是圆是方。

便是那些个胆小的,也会情难自禁偷瞄心上人。那眼睛管都管不住,那眼神藏也藏不住,旁人一见就知,更是起哄,闹得他的脸羞成猴屁股。要说偷瞄这事,我十回瞄他,至多只见他两回瞄我,且立刻就淡然回避,也没闹个大红脸。

再者说,两个小子同看上一个丫头,不是争相献殷勤,便是私底下打架。他既曾误会我和霍文彦有一腿,为何却只是规劝勿要跟三教九流厮混,从未与人为难?难不成堂堂静亲王还怕一个不能袭爵的纨绔不成?

我夜光虎向来心细如发,洞察秋毫。老早我就发现霍文彦那厮几杯酒下肚,身子歪歪斜斜就向我近处靠。为何我常与他把盏畅谈,他皆是客客气气、坦坦荡荡,从不借酒狎近,更不曾拐弯抹角开些轻薄玩笑?

排除种种迹象,我黯然回悟:也对,先不论那不让须眉的奇女子,他这样一尊美神仙,又岂会瞧上黑炭郎?樊三就是个披娘们皮的爷们,除霍文彦那尝腻脂粉的纨绔,谁不是只想跟我拜把子?大约,是方才塔顶之上,孤男寡女,气喘吁吁,叫我遐想连篇,错将友谊当情愫吧?

漫漫神游间,马车已驶入京城。今日宣德楼照例有灯山歌舞,人潮都往那处涌,外城的街道反倒显得冷清。食肆、货店门扉紧闭,仅从门缝里透出光亮与些微喧闹,也有货郎在寒风中叫卖雪柳、幡胜及各式小吃,应者寥寥。

从保康门入内城,四周便热闹起来,宣德楼前的鼓乐喧闹声嗡嗡回响,街边依然百戏纷呈,夜市也依旧灯火通明,店堂中暖炉烘得火热,便是卷帘迎客也无妨。跑堂的小厮个个儿技艺高超,肩上叠着十来个碗碟,笑咧咧在食客间穿梭行菜,还有歌妓不呼自来,主动为客人献唱,求人打赏。

我已在清山寡水间闭门大半月,乍然被这幅世俗景致一勾,笑问:“覃思,晚膳还没用,吃碗元宵去,怎样?”

江恒含笑应允,命人停车。我顺手往身边一摸,这才发现没带帷帽。

平日我虽顶着“江三”的假名,男装招摇过市,但只要是女装出行,还是依规依矩戴上帷帽,免得叫谁瞧见我这女眷抛头露面,去仁明殿告黑状。

“无妨。”江恒不以为意,邀我下车。

我二人寻一处街边小铺,点了两碗元宵,坐在炉边矮凳上等候。江恒不愿扰民,未让护卫清场围铺,是以不时有系着青布巾的女俊糟来兜售酒食果子。我懒得纠缠,爽快掏钱,架不住一茬接一茬来人,元宵还没端上来,矮桌已堆得满满当当。也不知这群娘们是见我像冤大头,还是见对面那位郎君俊,借着售卖来搭讪。

早知如此,就进店寻个雅间!

我烦叹一声:“你才该戴帷帽!这倒好,十来文的元宵,多花上好几两!”

“加征商税,商户不易。宝珠慷慨解囊,实乃善举。”江恒微笑道。

我佯怒嗔一眼:“散我的财,你当然大方!”

“明日备礼偿谢,如何?”江恒问。

我挥手又打发走一个女俊糟,问:“什么礼?”

江恒高深莫测不答,只唤莫问来将满桌东西收走,并吩咐不惹守在摊外,若再有人来兜售,便直接买下,免得扰人清静。

不多时,元宵煮好端来。东京人就是讲究,路边小摊也用橙羹调底,撒几粒芝麻,酸甜香糯,分外入口。方姨做的元宵,猪油放太多,馅也调得甜,吃头几个还成,多吃几口腻得慌。也不知我这嘴养刁了,回西北该怎办。

我边吹滚烫的元宵,边感叹:“亏得是你截胡,要是落进那位后院,我哪能自在出门,坐在路边吃这碗元宵?”

江恒含笑望我,似有话欲言。我却抢先开口:“覃思,谢你。这三年旅居,我玩得很畅快,又长许多见识,都有些……乐不思西北了。只是,东京虽好,我闲在这儿,至多只能开家武行,小打小闹的,正经来一队军马都不能敌。”

除非……

哪有除非?那紫毛小狮子如今文有中书省,武有殿前司与枢密院,大梁储君呼之欲出。除非我能枪挑帝王,脚踩相王,将静王架上宝座。可我又哪来那本事?只能灰溜溜滚回西北吃沙子。连沙都指不定还能吃上几口,便不知要更戍去何方。

江恒闻言,只是淡淡一笑,垂眸凝望着碗中热气腾腾的元宵,并未言语。

回府后,依旧各宿各院。翌日尚在年节,不必上朝,他又邀我去外城布坊,说是为昨日那顿元宵,特备礼偿谢。

布坊我也不时巡视,知那水轮纺车如今已建三台,可当他命人抬出十来箱各色红布时,我仍吃惊不已。

“这是……葛布?”我细摸那面料,质地挺括,织纹工整。

江恒点头:“如今纺机几经改良,不仅能纺麻,亦能纺葛。”

“葛布可是好东西啊!麻布虽轻便透汗,实在不耐磨。今后全军将士能穿葛布,那得多舒坦!”我拍手叫好,兴致勃勃跑去纺车房,伸手想摸这三台宝贝,可又怕碰坏,只能搓着手,在原地转圈观看。

专心养护器械的涂工见我这般模样,一言不发,眉头却越皱越紧,显然是嫌我碍事。

我尴尬挠头,转身对江恒笑道:“十几箱葛布,我得穿到猴年马月去?到时浩浩荡荡运回家,人家还当我是布贩子呢!”

江恒望向纺车,怅然笑问:“纺机若再得精进,定可纺棉织丝。届时,不论宝珠身在何方,恒便送去百箱新布,可好?”

见他如此神态,我满腔欢喜中,无端端吹进几丝愁云,喜气与愁云甫一相触,吹气似的膨胀,撑得人心闷。我低头失神片刻,复又笑道:“兄弟仗义!时辰还早,不如去玉津园,我猎两只狍子来,权当谢礼?”

“好。”江恒淡笑应许。

安排好布箱装车,我便带上西虎堂十来人护卫在后,与他打马游街在前。

一路居高临下而观,今年外城显见萧条,虽逢年节,却有好些店铺紧闭大门,门可罗雀。听江恒所言,这些店铺多属豪商所有,租与百姓做些小本生意。去年商税一加,本就经营艰难,豪商却趁机加租,以致小商贩入不敷出,只能舍弃经商的营生,勉强凭手艺四处帮工,养家糊口。

我生怕这话头再论下去,他又要念裁军经,正想寻别的闲话来聊,忽闻后方骚乱,扭头一看,只见一辆马车失控,在街道间横冲直撞。那马夫惊叫着“快躲开”,行人却避让不及,瞬时倒下好几个。

“石头!”我喝令一声。

敦石头得令,立时率两骑奔出,左右夹住马车,试图将其逼停。不料那马却更惊,直将车夫甩下去。眼见着车就要撞入街边成排的小摊,我忙扬鞭催马赶去,将链枪急甩而出,拌住马腿。与此同时,敦石头自斜刺里飞身下马,一声震天暴喝,凭一身惊世骇俗的蛮力,硬生生将马车后辙拽住,于千钧一发之际,在小摊前将车拽停。

百姓惊呼连连,四散奔逃,车内却缓缓爬出一名花容失色的美娇娘。她见闯下大祸,忙又缩头向车内求助:“爷……”

几个仆从自远处仓皇赶来,亦是手足无措。车内之人却始终不肯露面,更无半句言语。

我策马至车前,冷声质问:“你马惊了,也非有意伤人。只是这满地伤者,你置之不理,是要我叫官府过来?”

“这……这……老夫年迈体衰,腿脚不便……”车内人支吾半晌。

“何公。”江恒不知何时已策马过来,从容召那车内人。

“啊?静……这……”车内匆匆爬出个白发老者,颤颤巍巍行礼。

“免。”江恒淡然免礼,又道,“万幸未酿成大祸,何公还需尽心安抚伤者,妥善处理。”

老者连连应承,忙带人查看伤者。江恒又命莫问从旁协助,将伤者就近送往医馆救治。

我琢磨那声“何公”,纳闷问:“这是……何尚书?听说他只四十出头,怎满头白发?”

“少白头。”江恒难得讥讽一声,“老狐狸,全凭这头白发倚老佯呆。”

我“噗嗤”一笑:“我当你那些鬼把戏哪儿学的,原来名师在此啊。”

江恒眉心微蹙,显然跟这老狐狸斗智斗勇,吃过不少暗亏。

我幸灾乐祸之余,又回想起两年前在这外城,我俩也是要去玉津园,却遇那朱相的好儿子朱承兢纵马伤人,殴打太学生,江恒婉言制止,反遭那不可一世的纨绔奚落。而今,工部尚书惊马误伤百姓,他只需一声不咸不淡的“何公”,便叫人家乖乖下车去善后。

“真好。”我不禁叨念一声。

江恒疑惑看来,我灿然笑道:“真好!”

江恒依旧不解我意,却也回以微笑。

这时,何正忠收拾好烂摊子,谨小慎微作揖请示。江恒也不为难,客气安抚几句,再叮嘱务必妥善解决后事,便让他退下。

我见何正忠体贴万分搀扶那美娇娘,又问:“瞧他为老不尊的,倒还怜香惜玉。这美娇娘是他小妾?”

“外室。”江恒答,“何尚书惧内,不敢纳妾,故而在外城玉堂巷置办外宅。想来他是顾虑走漏风声,因而不愿露面。”

我揶揄道:“静王殿下手眼通天啊,怪不得工部被你驯得服服帖帖,原是揪住了老尚书的小辫子。”

“何曾治服?依旧是满堂滑吏。”江恒无奈摇头,又问,“可还去玉津园?”

“去啊。我瞧着都是轻伤,有那老狐狸善后担着,不用操心。”我拱手恭维,“静王殿下菩萨心肠,雷霆手段,三言两语便为百姓化解危机。今日三儿亲手烤两只狍子,替百姓谢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