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战山河 > 第600章 第六百章 映雪金山

战山河 第600章 第六百章 映雪金山

作者:烟海楼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4-06-18 22:16:31 来源:文学城

六〇〇、映雪金山

灵耀观被炸碎的砖瓦摇摇晃晃地遮了月亮,鸦鸣逡巡不去,泥洪如钟。

长殿里凌乱的人声从黎明一直持续到深夜,掩蔽的木门才打开一条缝,月光透进来,洒在地上的光影稀碎不均,像是将心纸划烂了,溅了一地血屑。

军医将刚刚从靳王左胸拔|出的箭头扔到托盘里,转过身,“二将军,细查过了,伤口里没有金鸣砂。”

二爷裹满纱布的右手倏地一松,浑身一颤,“确定吗?”

“确定。”军医年迈,声音压得很低,“薛韫道袍上那几粒金珠,里面装的是金箔屑,想是被他自己换过。王爷那一箭直扎心肺,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去的。”老军医见他沉默不语,静静地上前一步,“二将军,让属下也为您诊诊脉吧。”

“我没事。”二爷婉拒了他,往榻上看了一眼,“他什么时候能醒?”

“……”

二爷侧过头,眼神隐在烛火深处,“您照实说吧。”

军医措辞片刻,委婉道,“按理说,这一箭起初并没有伤到左心,但是王爷最后连着薛韫转那几下,把伤口搅烂了,不好愈合,流了很多血。加之他先前被囚禁时受的鞭伤,如今,是拿猛药吊着一口气,何时能醒,不好说。”

二爷点了点头,平静道,“我知道了。”

老军医留下汤药后,便带着两个小医官退下了。

大殿里又静又暗,乌云遮了月,掩了尘。

不久,从窗外传来小医官和几个士兵窸窸窣窣的交谈声——

“那支断进王爷伤口里的箭镞是二将军亲手拔|出来的,我们没人敢。”

“为什么?”

“怕那矮子的袍子里藏着砂子,当时情况凶险,若不尽快拔|出来,就真救不回来了……”

“可二将军的手上也有伤啊!”

窗内,二爷看向自己的右手,方才拔箭时他自虐似的偏用了这只带伤的手,若薛韫的道袍里缝的真是金鸣砂,自己去拔,倒也不至于牵累旁人。可是他没想到,薛韫竟将道袍上的金珠替换过。他应该是早就发现了假神官与自己不是一条心,于是一边装作毫不知情地每日穿上,一边则将装着金鸣砂的珠子暗做替换,却在生死关头拿此事装模作样地恐吓自己,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既骗了假神官,瞒住了高凡派至身边的暗刀,又诈了自己。

说到底,还是因为他怕死。

也正是因为他怕死,他们才又逃过了一劫。

榻上突然传来轻微的几声咳嗽,二爷回过神,连忙起身来到榻前,俯身到薛敬耳侧,看着他费力张开的眼角,柔声说,“大夫说你没这么快醒。”

“我何时……听过大夫的话?”

他此刻太虚弱了,战时撑着一口气,哪怕肚肠流出来都不知道疼,可是等那股拼杀佞狂的劲儿一过,战后清风一吹,就咂摸出疼了。此刻浑身上下哪里都不舒服,扯着嗓子说上一句话都要了他的命。

二爷受过这罪,正欲起身去叫大夫回来,手腕却忽然被他捉住了,钳子似的攥着不丢,便只能再次贴过去,“乖,我去叫大夫弄点麻沸散来,还是睡着了舒服。”

“我不睡。”薛敬侧眸盯着他,眼皮都不愿眨,好像生怕眨一下眼,就再也醒不来似的。握着二爷右手手腕的指腹颤抖着往下移,一直挪到他裹着纱布的掌心,虚虚地摩挲着,气声断断续续,“我听见了,他们说……你给我拔的箭?”

二爷“嗯”了一声,刻意将眼神移开,“当时情形凶险,他们胆子又小……”

“薛韫换过道袍。”薛敬轻声打断他。

“……”二爷手腕一僵,眉间轻锁。

“我亲眼看着他换的……在抽我鞭子之前。”薛敬眼角充血,“我知道……可你不知道……”

在制衡薛韫这件事上,薛敬自认比任何一人都要专注和了解他。那三尺残身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喜欢什么、惧怕什么……他几乎是从坠下山塔那一刻起,就琢磨着怎么痛快地赏他最后这一刀。

鞭刑之前,薛韫曾以“不愿血溅金身”为由,当着一众暗刀的面,将绣满金丝的锦缎道袍换成了镶嵌金珠的白袍。当时薛敬就觉得,事出反常必有妖,只是被随即甩落的鞭子抽走了神,没想通是为什么——直到囚室的逃生密道被薛韫一脚踹开,李世温扑进来时喊的那句“薛韫的外袍上有金鸣砂”,他才霍然间明朗,原来这老东西换衣是为了以防万一,以免在之后与自己的对峙中反被金鸣砂牵累。

可是这一切都还未等跟二爷通气,半山的血战就开始了。

所以这人根本就不知道薛韫换过外衫,还竟敢在紧要关头,用这只被暗刀砍伤的右手为自己拔箭。

“你真的是疯了……”殿下一断一续地骂他,“万一,真的是金鸣砂呢?”

“那便认了。”二爷毫无犹豫地答道。用另一只手帮他掖了掖被角,眼神移回暗中,似是愠了怒,“你和薛韫在我眼皮底下串糖葫芦,转那几下竹劈的时候,想没想过此刻。”

殿下怔怔地望着他的眉眼,视线模糊,他便想起身,看得更清楚些。可惜,身体似坠着千金重,连尾指都抬不起来。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他觉得这人眸上那层火织的水纱似是裂开了,碎成一寸寸脆弱的璃火,倒影在月光下,是斑斑点点的琥珀色,却比眼泪还殇。

于是,话音便较之方才示弱了,解释道,“我将他的心囊当成肚腹,搅那几下,算作碎他肝肠。我没你那么能忍,我得为哥哥报仇。”

“那你我算是扯平了。”二爷神色淡淡的,嗓音却格外嘶哑,“你为哥哥报仇,我用伤手给你拔箭……扯平了。”

“这岂是一码事?”

“这岂非一码事?”牙齿不小心磕破了舌尖,二爷被血气呛了一下。

心道,我也真是荒唐,跟这不要命的赌棍打的什么赌?到头来两败俱伤,做这一桩亏本买卖,死了一个薛韫,还差点赔上两条命。

可他又怕……怕自己追得慢了些,会追不上他。

所以偏用受了伤的手去给他拔箭,负气似的,自断肝肠。

当初信誓旦旦,扬言要挡天下凛锋的人食言了,只在生死关头,换来一句换自己万全身的承诺,眼睁睁看着那支箭搅穿了他的心口。

也不知造的什么孽……

正颓然想着,右手唯一那根没被纱布裹着的小指被他轻轻攥住了,捏着指腹,安慰似的揉了揉,“那就算你我扯平了吧……你不要恼我,好不好?”

二爷将眼光移回薛敬那张伤重惨白的脸上,心口一股郁结的闷气倏地散了,又忽然被他眉目中自来通晓人情是非的光刺了一下……

果然在旧年辞世的人烟上,从没有时过境迁。

他比自己还要恨,没得商量。

于是叹了口气,释然道,“不恼,你好好养伤。”

这句安抚像是催困的良药,薛敬撑不住闭上眼,片刻便沉入了深梦。

……

起初的梦里海青山绿,无波无浪,有人始终牵着自己的手,发间还飘来熟悉的雪檀香。然而静静地走过一阵,那人就远了,周围的景致也变了,整个人像是被剥落的血云笼着,变成了乱战后魂梦无定的惊魇……

有跳进火浆中咒他猪狗不如的教孽,有将自己的肚子当作坟头的女人,有炸成碎屑的一身身焦骨,还有最后扎进薛韫的心眼喷到自己背上的一汪热血……

一幕幕,鬼影似的乱晃,惨叫声挥之不去,一字一刀,把人生生凌得粉碎。

果然血刃当前,无论怎样决绝杀伐,战后缓过劲来,都还是会后怕。

猛被血气呛了一下,薛敬蓦地睁开眼,漆黑一片,什么都看不清,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还在梦中。想起方才那一具具伸着手、步步逼近的焦骨,眼角忽然就湿润了,“浮屠塔,我未登上几层……救不下那么多人……”

鲜血将月影染作昏霞,一瞬间,山海俱寂,只剩人洋。

“不是你的错。”二爷俯身他耳边,话音温抚,像是要在碎裂的心镜上捧起一汪能倒映完整人像的热泉。

“即便苦海筑舟,也要看他们自己愿不愿意登你这艘船。有些人能渡,有些人善渡,有些人试着去渡,有些人不配渡。自古逢乱,亦如川芎藁本、蛇床蘼芜;蛇举首尺,象见其牙,都是自己的选择,与你的慷慨赠予没有任何关系。怨怼太深,都扎进骨头里了,你许的那一亩良田,他们要不起。”(注1)

可薛敬偏有些不信,寄许地问,“复明州之名,让万人塚里的孤魂野鬼重见海风……也不愿吗?”

这明明是问句,却似赴汤蹈火后被所救之人背刺一刀,发出的一声似不甘又似释然的兴叹。他像是学成归来的游医,空一身济世之能,却难抵凡子膏肓命数。

见他始终攥紧自己的尾指,不情愿闭眼,二爷侧头安慰道,“定然有愿的,要不,我再去帮你劝劝?”

明知道是在安抚自己,殿下却十分受用,笑着说,“二哥哥舌灿莲花……能使亡鬼挑灯,请死卒烹茶……年年久世,皆余茶香。况是几个被洗了髓的疯子?”

“贫嘴。”

随即,哄着他吃了药,请军医再来诊了脉,再守着他沉沉睡去,月上中天,二爷这才起身出了殿门。

李世温已在门外守了半宿,此刻见他出来,忙跟上去,不紧不慢地跟着,叹气声比脚步声都大,二爷觉出他有事,回头看了一眼,示意他直说。

李世温立刻绕到他身前,“扑通”一下跪在地上,“将军,属下办错事了!请您责罚!”

二爷低头看着他,“将那些教孽引上佛顶的事?那是功,不是过,起来。”

李世温站起身,却还低着头,“怎么不是过?若不因我执意下令开山门,也不至于将藏在教孽中的那些暗军一同引上来,王爷也不会受这么重的伤。”

“他此番受伤……还有旁的原因。”

李世温一怔,“可我分明看见,他是厮杀中不慎中了崖对岸射|出的冷箭。”

二爷捻动手指,像在自言自语,“是啊,他是因护我中的箭……可若不是他一开始自个走了神,那支冷箭不一定能伤着他。”

“走神?”李世温不解,“王爷领战时向来严阵以待,因何而分心?”

二爷琢磨了片刻,摇了摇头,“不清楚。对了,谢冲回来了吗?”

“还没。”李世温犹豫了一下,艰难开口,“将军,还有那薛韫……他……”

二爷继续往前走,随口问,“他的尸体不是还在悬岩上搁着,怎么了?”

“是搁着。”李世温跟上去,“但咱们方才走后,他就被那帮疯子,唔……反正眼下就只剩一副烂骨头,我让人用袍子盖着,要怎么处置?”

二爷微微抬头,望向硝烟未散的杀佛顶,没想到薛韫死后,竟被曾孝敬过自己的教众凌食血肉,只剩血淋淋一具白骨无处安放,估摸着连山林都嫌他脏。突然间想起薛敬那句“明山作塔,洪流为钟,人齿、活甲凌净尔身……”

还真是一语成谶。

二爷叹了口气,轻一拂袖,“葬了吧。烂骨成泥,也算他善养群山了。”末了又补了一句,“记得埋深一些,免得骨头渣从石缝里蹦出来,再惊了鸟雀。”

李世温迟钝地点了一下头。

他们绕过前殿,来到半山上。此刻的金莲池已彻底葬身深涧,冲下山崖的泥洪流速渐缓,将一个个金笼冲到坡势稍缓的半山腰,高高堆起,如一座黄泥砌成的沙丘。月光消匿血色,笼子里那一具具枯槁的婴骨,像在母胎里安逸地睡着了,有些孩子被他们的“母亲”们取出,抱进怀里,身体前后摇摆,齐声唱着歌谣。

不久,便碎碎叨叨地连成一片。

弯弯的那只月牙,好似变成了云柳编织的摇篮。

“这是明州九镇的童谣。”一个小士兵在不远处长吁短叹,“我儿时听我爷爷哼过的。据说明州人喜乐,出海的渔民都会在船舷上架鼓,吹海笙,妇人们就在岸上以船歌相和。可惜这些曲子大多没传下来……”

“我好像听过这首歌……”李世温轻声说。

“白鸟归,鱼花尾,三月三时朝天北;

船浪高,送渔樵,我把灯吹,你偏将鼓敲,

窗明户净听海声,云贝影,水中摇;

雨雷风尘齐作祟,歇不了,歇不了;

折花揉棉遮软耳,莫将我宝儿闹……”

曲声并不凄厉,透尽温软,和先前他们在战中喊唱的教歌全然不同,倒似乎将这群人的那股子疯病治愈了。

一曲毕,李世温缓过神来,断定似的,“我是在襁褓中听到的。”

二爷转头,见他正自出神,便隐晦地说,“世温,若想寻,凭你颈后那个印子,不一定寻不到。”

“将军。”李世温打断他,“我姓李,您赐我的命和名。那之前的我活得不痛快,不想要了,就当我是从遇见您那天才活的吧,就当我……是幽州人、伦州人,哪里都好,就不能是……”

——蒂连山。

“你是我烈家人。”二爷笑了笑,“帅府的行兵册上,早添过你这一笔。以后,就跟人说你是云州人吧。将来若要娶媳妇,帅府给你下聘。”

李世温双眼酸涩,瞬间红了,杵在原地,又无声无息地杵成了一块木头。

片刻后,突然有一个女人颤巍巍地走上前,扑通一下跪在地上。李世温一下子醒了,箭步上前挡在二爷跟前,怕她怀里又揣着什么火捻。

可这女人并没打算做什么,她双眸噙泪,遥遥地望着他们,期许般问,“一亩良田,还算话吗?”

……

紧跟着,更多人聚过来,不一会儿跪满了半山。

他们不断地询问着,那一亩良田在哪得,问北原上的废军怎么去寻,问马鞍辔头能不能折成银子,问那名姓籍贯能不能自己选,还问,能不能将这些金笼子带走,他们想自行安葬……

他们喋喋不休地问,李世温就结结巴巴地答。

二爷便从人海中悄然退了出来,留李世温一人在原地招架不住,忙不迭地左右寻人,他也不管,偏要落个清闲,把这麻烦人的累活丢给他办。

“倒也无须我苦口婆心地规劝,还是有愿意清醒的明白人。”二爷浅声一笑,心道,这不也救下了不少人么。

金莲再开时,会有七宝灌身,那才盛得起普世救渡的神佛。

“殿下,这杀佛顶,当改个名了。”

可他一时也想不起改成什么,低头突然瞧见石缝里长出了一朵黄色小花,在雪岭寒风中瑟瑟盛放,好不矜贵。

棘蕊映雪而生,不忌凛冬。

“映雪金山。”二爷轻飘飘一叹,“就它吧。”

不多时,一名侍卫走上山隘,“二将军,谢总使回来了,急着寻您。”

二爷“嗯”了一声,加快脚步,回到了灵耀观的前殿。

谢冲一见到他,立刻迎上来,“季卿,藏匿在周围的弩军有问题。”

注1:“川穹藁本”一句,化用自《淮南子·汜论训》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00章 第六百章 映雪金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