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战山河 > 第559章 第五五九章 远定西川(7)

战山河 第559章 第五五九章 远定西川(7)

作者:烟海楼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4-06-18 22:16:31 来源:文学城

五五九、远定西川(7)

“……”二爷强忍不适,慢慢靠回山壁上。

此刻他们所在的“山巢”仿佛彻底变成了一个灌满血的泥淖,那些死去的孩子就好像正在用干枯的嫩爪疯了般撕他的胃囊,快将他绞烂了。

二爷撑不住了,扶着矮凳坐下,手心攥准心腹,浑身发抖,脸色惨白。

“救……救了那些阵前兵遗孤的人是谁?是西家人吗?”

“是。当年明州九镇亡城后,姚子凤从塚坑里换出了我娘她们,把她们送上了一艘海船;另一边,西家的几名死士救走襁褓中的高先生后,秘密找到了薛氏义军散落各地的阵前兵遗孤,他们只选了男娃带走,然后把他们养进了西北这片荒漠里,薛广义派兵找过,但是被魔鬼城的风沙挡了,他们才得以存活下来。”

“西家的几名死士都是谁?叫什么名字?”

女人想了想,“我听我娘说有五个,其中两人在当年护送高凡逃离明州的时候不幸战亡,还剩下三人——一个叫陆善臣,一个叫向万存,还有一个叫李禾威。其中,陆善臣最擅训兵,据说也是叫嚣复仇声音最大的一个。那些阵前兵遗孤就是经他一手训练出来的,可惜陆善臣死得早,由他胞弟继承了他的位置,那人你应该熟,他后来被派往云州,建立了云州鬼门。”

“鬼门刀主陆向林?”二爷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我还道陆向林怎么那么有恒心,肯为姚家秘密守那么多年灵,原来他和他哥都是西家遗臣。”

女人又说,“元熙十六年,我娘她们初为‘蒂姑’,和那些阵前兵遗孤结合,在蒂连山‘造’出了第一批雏军,一共五十六个建康的男婴,和三十五名女婴。那时五王之战还未开始,最初‘锻造’他们出来也并不是为了铸造饮血营,而是为了给高凡养出一批干干净净的义军。这五十六个男婴被养大之后,一部分被送入岭南继续‘铸刀’,后来成了第一代鬼门铃刀的刀客;另一部分则被秘密送进靖天,被第一批养在京城的义军接应,大部分被选入禁廷,成了禁宫暗卫。”

“接应?”二爷不解地问,“难道在这些没名没姓的孩子初入靖天之前,还有一批被送进帝京的义军?”

女人解释道,“最初那批阵前兵遗孤里,有几个功夫出众的孩子,没有被留在蒂连山‘并蒂’,而是直接将陆善臣送进了京城,成为了第一批养在京师的‘接应人’——其中一个最有出息,听说后来误打误撞,进入了承恩阁。”

“承恩阁?谁?”

女人看向他,“还记得扎进薛广义寝宫院池中的那支血矛吗?”

“薛氏义军中初征明州的阵前兵前锋总将贺南忠——他姓贺……”二爷猛然想起来,“难道贺人寰是他的——”

难怪……

这样一来,所有之前发生的一切就如断裂重塑的龙骨,终于一节节串起来了。

谢冲曾经查到过,贺人寰当初在吏部的官册上登录的祖籍正是“海郡东州”,也就是前明州九镇——原来贺人寰竟是贺南忠的遗孤!他身为将门之后,没有留在蒂连山,而是被高凡的遗部选中送入靖天,成为了第一批养在京城的高氏义军。贺南忠当年平白获罪,被薛广义填了海,所以贺人寰与薛氏江山死仇不共戴天。难怪他对高凡誓死效忠,甚至不惜净身入朝,甘心潜伏帝京数十载,只为帮高凡在承恩阁传信、接应、养兵。

太平教原来就是高凡义起西北豢养的“初巢”,这座金鸣砂湾就是他缔造出的养兵池,这些“蒂姑”便是他造铸“血刃”的刀鞘。她们不得生,不能死,没有前路,没有归处,甚至连人都不算,还不如那山林虎豹,塞上牛马。她们将自己活生生变成了坐等取卵的蝇蛾,被一个个“蒂春瓶”连着,被迫斩断七情六欲,沦为那个人为报复皇途荒杂乱生的“皿器”。

梦里的茶牙桂丘原来竟是一汪沾满血的虿穴,这座“蒂连山”简直比掘地百尺深筑的蚁殿还要脏,泛滥臭气的泥孔里冒出吸干人血的剧毒,数万万“仇蜂”一代代生,一代代死,炼养出的“花蜜”没有一丝一毫浪费,在这座用人灰筑起的蒂连山上,开出了一朵又一朵死有余辜的“烬蕊”。

而高凡呢,他竟然成为了西北人心中人人怀悯的义士,恩济四方,泽照万民,最后还成了人人口中亲征太原、铲灭五王的的大英雄。

以万魔之心悬壶济世,如极渊恶鬼一步登天门,降落的甘霖都染上了腥臊。

“西家另外两个心腹呢?”二爷又问。

“向万存不清楚,据说一直跟在高先生身边。至于那个李禾威……”女人顿了一下,“他是西家的叛徒。”

“嗯?”二爷微一蹙眉。

女人叹了口气,“具体发生过什么我也不清楚。据说那李禾威最擅占星绘相,身边总带着一个粉面画童,文质彬彬的,是西穹当年一手栽培起来的爱徒。可不知道为什么,姚疆死后没多久,他也跟着消失了,据说最后在入丹霞关的河滩上找到了他,死透了。”

二爷细想一阵,上下打量着她,不说话。

女人被他盯得心虚,迅速将脸别开。

这时候鹿山终于醒了,起身时脑袋里“嗡嗡”直叫,像要炸开似的。二爷赶忙来到草塌边,将水壶递过去。

鹿山攥住二爷的手,像是迫使自己从噩梦中惊醒似的,焦灼地说,“她……她从始至终都没说自己是从哪冒出来的,哥……你别信她的话。”

女人哆嗦了一下,将脸隐藏进窗叶的阴影里。

“……既然这里是他们的老巢,怎么我们过来这一路,一个人都没见,那些旷工呢?那些义军的遗孤呢?像她这样的女人呢?难道都凭空消失了不成?”

即便鹿山方才昏迷不醒,没听到蒂连山的来龙去脉,依旧撑着脑海中最后一丝清醒,凭着自己这一路所见所闻,怒不可遏地质问女人,“你到底是从哪冒出来的?这些金鸣砂被你们运到了什么地方?你让她自己说……咳咳……”

鹿山一口气没喘上来,俯身剧烈地呛咳起来,二爷连忙顺起他的后背,轻声轻语地劝道,“好了好了,你先收收心,这些事你暂时不要理会,有我。”

鹿山眼前一花,头重重地栽回草枕上,竭力瞪着眼,硬是不愿睡。

“哥,我难受……”鹿山实在没忍住,眼泪顺着眼角流下,整个人缩成一团。

他手心里还攥着方才一路过山墙时抠挖的人灰,这会儿都嵌进指甲缝里,蹭都蹭不净。他从没觉得自己这样脏过,从前他不知道自己从哪来,还能幻想出一些美好的记忆麻痹自己,可如今,他知道了自己的来路,就一点也不想活了。

“我想死。”

“胡说。”二爷轻声训斥,“你当心别气着我,鸿鹄的总令还在你那,你死了我上哪找人去?”

“令牌还你,你让我去死。”

“……”二爷无奈一叹,终于切身体会殿下之前面对自己的时候有多两难,不敢骂又不敢顺着来,只能像哄孩子似的,慢声慢语地说,“我在九则峰的后山给你修一个石屋,等仗打完了,你就跟我回山,往后九则峰就是你的家。”

鹿山双眼浑浊,像是一下子跌进了铺满软被的暖窝里,有火红的日头煨着他的后背,再也不会冷似的。

“你要是想去幽州也可以,四海八方,哪里都行,就是别去那个地方。人的那口气一旦散了,再想找回来就难了。”二爷将一枚淡紫色的药丸塞进鹿山嘴里,温沉的嗓音似能愈合沉疴的养泉。

“殿下曾说,能活下去,为什么总想着死呢?我起初不觉什么,直到我发现,目送亡人流下的眼泪实则比血烫、比雪冷——是即便你化成灰、转了世,再从下一个娘胎里新带出的血疤。还偏要长在最显眼的地方,让你铭记,这是上辈子关念你的人恨透了你,烫烙的印。你要是这时候不听话,当心要丑上几辈子了。”

鹿山如何也没想到二爷如此训教的一番话最后竟落在一个“丑”字上,瞬间又哭又笑,一点想死的心思都没了。

“高兴了?高兴了就睡一觉。”二爷微微欠身,带着蛊惑的嗓音如催困的药烟,“快入夜了,我给你留一盏灯。夜火长明,我姑且忍上一忍,暂不见血——”

“什么?!呃——”鹿山刚觉出二爷话音不对,猛地要起身,颈后忽然被指骨狠弹了一下,他瞬间两眼一黑,整个人栽回枕上,一点声音都没了。

“你——”女人瞪大双眼,扶着门框站起来,惊诧地盯着二爷,“你为什么打晕他?”

二爷揉着有些闷痛的太阳穴,浅声说,“他太不听话了,又不好哄,伤还重,我要办正事,顾不住他。”

女人诧异问,“什么、什么事?”

“运金鸣砂的事。”二爷蓦地转头,神色再不似方才那般温和,眸中泛起冷火,话音也沉了下去,“夫人,您确实还没告诉过我,最后一批金鸣砂被太平教运去了什么地方,走的是哪条运路?”

女人慌忙攥住衣摆,竭力维持住镇定。

二爷翻叠着束袖,将燹刀别好,“不说也没关系,我可以猜——金鸣砂是制铁练兵的重要耗材,高凡之前痛失鬼门,又错失北鹘军府的外援,饮血营还不幸折在了伦州。他如今孤立无援,若想在京师建立起最后的防御屏障,势必要用此砂制兵,你们手里正在使用的枕骨钉就是他新制的。眼下进出西北的十一条运路必过应忠,而应忠很快就会被我的人马占据。一旦失去应忠作为中转,你们就必然要将运路往北川高原上迁——贵教这一趟运砂入京,走的是‘天关’吧。”

“!”女人愕然一惊,难以置信地抬起头。

“看来我猜准了。”二爷悠然念道,“‘往来不归路,路尽是天关。’——这句诗说的就是那条通往泅杀渡的‘天关’路,是你们最终用来运金鸣砂的,对吧?泅杀渡一年中除六、七、八三个月不能走船,其余时候都行,眼下正值隆冬,渡水无浪,是行船入关的最好时机。”

他转而摩挲着燹刀刀柄,“趁此西川军东征作乱之际,用太平教的人马偷偷运送金鸣砂入京,好一招‘暗度陈仓’——一来,我方人马正忙于拦截西川叛军,根本无暇关注贵教;二来,靖天正在迎接各地封王入京,那里的一双双眼睛都正盯着靳王和淳王,担心他们携兵谋反,哪有功夫盯西北的梢?你们只要能将老陈家内部瓦解,买通几个像陈维真这样的陈氏叛徒,西北必乱。如此,你们就能轻而易举地越过陈氏军府,把西北各砂路彻底打通,将铁砂大批量运入关内。”

二爷起身,在窗前踱了几步,缓缓地说,“从泅杀渡走水路入关,再行运河,进京师九山七桥卸货,最后入库哪里?不会是那个‘熔丘’吧。”

女人吓了一跳,“你还知道熔丘?你还知道什么?”

“没了,就这些。”二爷坦荡一笑,“不过我还有一个疑问——当年助薛广义开疆拓土的四位义士中除了姚子凤和西穹以外,还有两个人——一个焉辙,一个徐闵。这两人在薛广义掠杀明州九镇时,一直镇守在西北后方,全然不知情,这也在某种意义上保全了他二人,不至于沦落到如西、姚两家那般,助薛广义登顶云巅后,又被鸟尽弓藏。据说焉辙和徐闵在新朝鼎立后就毅然决然地辞去了高官厚禄,交出了兵权,干脆利落地隐居山林了。所谓伴君如伴虎,他们深知薛广义手段残暴,能共甘苦,不能共富贵。”

“所以后来,为了彻底消除薛广义的疑虑,他二人索性将名字也改了,只保留了族姓——焉辙改名焉世昌,徐闵改名徐二铁。他们隐居西北,建立了新的氏族,相继开创了‘焉氏兵械谱’和‘徐氏战铁’。其孙辈中有两个人曾位列燕云十八骑的九骑和十骑——焉同和徐明阳。焉氏和徐氏在九龙道一战后被相继灭族,九哥和十哥从此下落不明,连尸骨都找不到。那么您来告诉我,焉氏和徐氏被高凡他老人家藏到哪了?”

“……”

“熔丘。”

许久后,女人终于叹了口气,哑声开口,“泽济二十一年中秋,岭南花阳的琴水畔,有一艘船走运河入京,在九山七桥卸货,被送进‘熔丘’——船上载的是饮血营铸建最初,锻造初代饮血夹兵胚的第一批徐氏铁匠。”

“什么?”二爷愕然。

原来泽济二十一年中秋,岭南花阳的琴水旁,紧随杨辉的父亲杨德忠所乘抚恤船一同入京的那艘“假抚恤船”上运的竟然是徐氏铁匠!药童阿鹤还曾无意间登上过那艘假抚恤船,发现了木箱里那些昏死过去的人。(前情:509章)

这样一来,这条线又串起来一段……

高凡早从泽济二十一年开始,就在为今日靖天的防御终战做准备了。他秘密绑架徐氏铁匠,假借抚恤船的名义将他们偷运进熔丘,从而开始了他源源不断的铸兵、养兵之路。

岭南,不过是高凡长久以来利用淳王手中的权柄建立起的南疆屏障,淳王更是他为麻痹众人扶植起来的傀儡和幌子。而他真正筑建的大本营从来都不在岭南,而是南朝的“心脏”——靖天城。

鬼门铃刀、饮血夹、枕骨钉……看来都是从那个叫“熔丘”的地方发迹的——也就是这条运砂路的终点。

高凡是西家后人,他深知焉氏和徐氏造兵铸铁的本事,于是将两族先后收拢,用他们手中的“兵械谱”和“制铁秘辛”铸造出了自己的戎兵。不管焉氏和徐氏是心甘情愿臣服还是被他威逼胁迫,熔丘都一定还存在活着的两族后人……

因为不管是制新兵还是造铁器,两族内最珍贵的秘辛都是口口相传的,高凡为得秘辛,一定不敢轻易杀了他们。而为了保住族人命脉,以焉同和徐明阳以往一贯的作风,也一定会在最后留下一手。

“你们是什么时候开始运送金鸣砂的?”

“大约是从去年底。”女人道,“之前那些年运送的都是恒城矿山的赤铁砂,金鸣砂矿开采不易,极耗时耗力。蒂连山是明州族人最后的栖身地,他们不敢贸然用我们运砂,所以这些年都是利用买通的西川军先运去岭南,然后再用蓝鸢镖局的起镖船分批运往京城。但是从去年底到今年初,他们竟也开始让我们参与开采和运砂,蒂连山的‘矿工’不够用,他们又不敢贸然从外面‘借’,所以开采极慢,到今天为止,这一年总共运了五次——六天前,是最后一次。”

“总共运了多少金鸣砂入京?”

“前前后后,近百船,能铸十万枕骨钉。”女人惨兮兮一笑,“虽然不多,以此灭杀整个薛氏皇族,足够了……你方才说我恨高凡,恨姚家,没错,但我更恨虐杀明州九镇的薛广义,还有他的子子孙孙——包括你效忠的王。”

“……”二爷微一蹙眉。

“他的身上流着薛氏王族的血,哪怕今后做了皇帝,也会跟他的祖父一样,残暴、肮脏。我们要把他和他的薛姓族人统统钉死在启明殿外的勋碑上,让他们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身体一寸寸碎烂,最后变成蒂连山上数以万计的‘巢’,直到血流尽、骨分离、肉化干!曾经加注于明州祖辈身上的痛和恨,薛氏皇族,终将血债血偿!”

女人嘶哑恶毒地惨笑,咬着牙,面目狰狞,“只有亲眼看着薛家人死不瞑目,那些埋在蒂连山下的孩子们……他们才能闭上眼,安安心心地睡一觉。”

此刻夕阳西下,火红色的烈日跌入昭昭星野,岁月未老,草木已秋。

女人颤幽幽地嬉笑,仿佛正透过巴掌大的小窗,细数天底散布的秽星。

“金鸣砂,和寻常的赤铁砂不同。”女人恍恍惚惚地笑说,“用金鸣砂铸造的兵刃柔如软水,灌注兵身的铁浆在接触人骨后会如水银般钻入血髓,流经全身骨脉,另伤者不得残喘,痛不欲生。那种痛可比饮血夹的抓骨之痛惨烈万倍——他们给这种刑罚起了一个名字,叫‘熔骨’。将军知道吗?人的骨头是最结实的,若贮存妥当,能历经千年不腐。但是被金鸣砂熔过的人骨将如琉璃般易碎,即便受刑者不堪剧痛自残而亡,死后七日仍要经受剧烈骨震,脑髓虽死,肉躯还会死活不明地痛上七天七夜,直到血骨熔尽,只剩下一张软塌塌的囊。”

女人抬起下巴,指了指床上的鹿山,“将军救过他,对他好,那我就再奉劝您一句——别回靖天,别接近熔丘。您明知道饮血夹的厉害,何必再去遭这份罪呢?所有踏入靖天的薛氏皇族都必死无疑,您救不了他的。”

二爷脚步一顿,背对着女人,“说完了?”

他忽然转身蹲下,伸手拨开衣襟,大大方方地让女人看了一眼。

“那……那是……”女人心惊肉跳,瞳孔瞬间放大。

二爷笑起来,“白罗十七尺,裁作两件明衣,他一件,我一件,自幽州分别那日,就为彼此穿好了。”

“明衣……”女人睁大瞳孔,白眼仁微微发胀,嘴里咕哝了一下,打起哆嗦。

“白罗十七尺,分裁两身衣。

缟城沐新雪,岁岁添花泥。”

二爷抬眼望向红日天穹,手心握了握明衣的衣襟,衣服上似乎还覆着远方另一个人的体温,就这样一路暖着他,煨着他……火炉似的。

“你一点都不怕死?”

“谁说的?”二爷从容一笑,“但我更怕余生从此孤单一人。”

“……”女人愣住了。

“若这条逆天之路最终一事无成,启明殿外的勋碑上,大不了多钉我一副红骨。熔骨之刑算得了什么?抵得上生离之痛、死别之苦吗?就算最后熔得只剩下一张皮,烂也要烂在一起。烈某这条贱命是吾王给的,还也当还给他。就不劳夫人操这份闲心了。”

随即,他快速伸掌在女人后脖上狠狠敲了一下,女人惊吓之余没反应过来,倒头晕死过去。二爷疲惫起身,将衣襟阖上,冲外头喊,“进来吧。”

“巢”门一开,祝龙大步跨了进来,“季卿,你没事吧?”

二爷躬身将女人挪到一边,回身看了他一眼,“到多久了?”

“刚到。”祝龙气喘吁吁地说,“昨日一收到你的鹰信就往这边赶了,还好我们驻军的营地离这里只有一天的马程,就是这个地方太难找了,跟着雪鹰绕了好几圈才绕进来。等等,臭小子怎么在这?!他怎么了?”

祝龙一眼就看见人事不省的鹿山,忙冲过去,见他身上有伤,喊他也不见有反应,才又看向地上躺着的陌生女人,“这女人是谁?是不是她干的!”

与这女人足足对峙了一天一夜,二爷此刻累得头晕眼花,胃还绞痛,暂时没功夫再跟祝龙讲一遍明州九镇的故事,却又怕这人臭脾气上来,冲上去再将女人弄醒,无奈只能悉心安抚,“跟她没关系,小鹿伤虽重,已经用了对症的药,只要好好修养,没大碍。倒是你那边,应忠怎么样了?”

“已经拿下了。”祝龙说,“来的路上收到了李世温的信,说应忠府就是一群只会认钱的窝囊废,没吓唬两下,就跪地投诚了。”

二爷浅浅一笑,掸了掸衣袖,“卓耀么,他们老卓家还真是一无是处。”

祝龙一愣,“你怎么知道应忠知府是卓耀?你跟他认识?”

“不认识,曾和他侄子有些过结。”二爷淡淡道,“卓缙文,前幽州总兵。我在浏览李潭交出的官名册时顺便记下来的,来应忠后又在坊间打听了一下这位卓知府的作风,果不其然,卓缙文跟他这个叔叔简直一个狗德行。确定这人没什么威胁,我才不敢让世温一个人带兵去料理他。对了,立州那边有没有消息?”

祝龙摇头,“还没有。我派去立州的信兵已经回来几轮了,都说立州府死气沉沉,还没有任何兵变的动静。”

二爷打开巢门,走到山脊高处,眺望着立州的方向。

陈寿平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么多天了,怎么一点动作都没有,恒城的陈维真即将军变,西川军也快开拔东征了,他们老陈家锅灶炉子一起翻,已经火烧眉毛了,按理说师兄不可能坐以待毙,难道说……他遇见了棘手的麻烦。

正当二爷心神不定,一个士兵爬上高脊,喊道,“大当家,那几个人醒了!”

二爷莫名其妙地看向祝龙,“什么人?”

“哦,是我们这一路过来,在进山口时救下的几个人,看打扮都是行脚商,八成是迷路,脱水昏过去的。”祝龙又问那士兵,“问过他们是从哪来的么?”

“问了,但他们一个字都不说。对了,我看他们脚上穿的靴子,倒像是军靴!”

二爷和祝龙相互看了一眼,立刻对那士兵道,“带我去看看。”

这一次断更时间有些长,去养羊了……

在此跟大家说声抱歉。

迟到地说一声新年快乐,大家一定要做好防护,养好身体哇~

注:明衣,又为古代死者洁身后所穿寝衣。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59章 第五五九章 远定西川(7)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