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战山河 > 第105章 第一百零五章 弦惊

战山河 第105章 第一百零五章 弦惊

作者:烟海楼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08-03 18:18:35 来源:文学城

第三卷·瀚海行将

一○五、弦惊

从幽州返程不到百里路,薛敬并没直接回营,而是用汇军整备的最后两日休沐,在正式启征之前又回了一趟九则峰。

三批募军已相继归山,第一批是由刘贺青和傅声在定县募来的素民,直接交到先遣军的手里兵训;第二批是薛敬在回头岭诛缴的叛军,共计两千多人,已纳进三峰十二寨,二爷已安排了人,针对其兵训;最后一批则是陈寿平在富河平原俘虏的剩余叛军,共计七八千人,都曾是叛将莫音的心腹军,改组后被一艘艘民船送进山门,走的是九则峰断崖下的水路。

这最后一批叛军被秘密纳入鸿鹄,薛敬是二爷走后才知道的。

至此,这一万多叛军,成了不在朝廷名册的“幽灵军”,全都记在了薛敬麾下,先遣军的规模从先前不到两千转眼突破至近两万。

站在生杀帐前,瞧见一批批新军不断重组入伍,殿下百感交集。

他不知临别那一晚二爷是如何说服陈寿平的,又或许根本不是二爷说服的,陈寿平本来就没打算将这批叛军全数上交。既然这批叛军现下已改了姓,成了被销籍除名的“幽灵军”,朝廷派来军中煽风点火的那群人,从此就别再要回去。

“既来之,则安之。”殿下朝着下坠的夕阳爽朗一笑,突然对那位一向看上去刚正刻板,不擅转圜的陈大将军,有些改观。

再往山里走,山坳里不断传出凿石炸山的动静,应是擅制火|药的熟工正在用林竟给的硝石配比加紧试火。

屯粮、整兵、试火……一样样按部就班。

薛敬转身吩咐紧跟着他的手下,“给定县去一封信,让刘贺青即刻回营,三日后启征,募兵的事全权交给傅声。”

“是。”

手下走后,豆子爬上来,他这些天得了靳王的赦,一直留在山上,照看先前抓回来的那个哑巴,今日已听说王爷回山了,立马放下药罐,爬上断崖找他。

“那个阿笙,他怎么样了?”

豆子道,“他大病了一场,今日稍好一些,能自己坐起来吃饭了。”

“是你的故友,还遭了变故,回营前多陪陪他。”

豆子点了点头,嘟囔起来,“也不知阿笙是怎么从伦州跑出来的,那么远的路,他没马没车的,北鹘的人肉阵连蚊子苍蝇都飞不出来,阿笙是怎么办到的。”

薛敬“嗯”了一声,也觉奇怪,从伦州到九则峰几百里的路,一个少年,全凭脚程,是怎么走到这么远的地方的,二爷还坚持说要留着他,说他有用。

“二爷人可好了,听说他不能言语,便专门请了兵刻棚的那位倪伯伯教他手语,若实在学不会,就学画,把想说的画出来。”

薛敬刚还想说什么,忽然山谷里传出一阵巨响,紧接着人声沸腾。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豆子兴奋地跳起来,“王爷,好像是他们试火成功了!”

不一会儿,量火兵正式前来报喜,新研制出的火|药威力十足,仅用三成,就将断谷的崖壁炸开了一个豁。薛敬终于露出些喜色,没想到不出半个月,这火|药的炼制竟就初成规模,林竟药石配比还真管用。

量火兵嘿嘿直笑,“王爷,再试上一阵子,就能造咱们自己的火器营了!”

“对,造咱们自己的火器营!多屯点火|药!”

豆子也跟着蹦,险些滑进山沟里,薛敬揪住他的后衣领,将他拎回身后,眼看远山豁口冒起狼烟,仿佛点燃的烽火台。

“好样的,”靳王指了指远处,“就是这动静太大了,是生怕外头听不见?你们再往深山里挪挪,火库的地门要朝下挖。哦对了,后山那片野柿子林一棵别碰,秋时少结一个果,本王找你们算账。”

他半开玩笑似的,又极认真,几名量火兵连忙应声,再三保证。

豆子好奇,“王爷,柿子林有什么说头吗?这么宝贵?”

“没什么,他喜欢。”

随即,薛敬返回了石头房。

屋内一切如旧,依稀还飘着旖旎缠绵的雪檀香,他将物事归置妥当,又来到书房,海棠灯还摆在桌上最显眼的位置,二爷没挪地。

这一趟启征北上,不知何日归来,再归来时,他只盼人烟如旧。

见毛笔的墨渍未干透,他顺手便在纸上写了“殊深轸念”四字,等干透了,当做芸编,夹进那人翻阅一半的兵书里,再将书目整好,收回架上。

“待北山野柿红透时,我们就回来。”

“王爷,该启程了。”门外传来心腹兵的声音。

薛敬拾刀出门,心腹兵紧紧跟上,“陈大将军传令说,朝中几位大人均已抵达,正要商量启征北伐的时日,就等您了。”

“回营。”他没再回头。

征程待启,他将所有惦念留在这巴掌大的小院里,不携半分儿女情长。

一夜下山,清晨时终于抵达镇北军设在九则峰下的临时大营。

远远望去,无数旌旗迎晨风而动。

靳王携五十人策马而至,出营接应的胡立深早已等候多时,从靳王手里接过马缰,低声说,“王爷,来者不善。”

随即,就见郭业槐阔步走过来,靳王客客气气地笑了笑,“郭监军,久违了。”

郭业槐如今是镇北军的辎粮监军,已随军征战月余,却不见任何风餐露宿的迹象,人倒还养胖了。

一见到靳王,郭业槐恭敬拱手,一脸堆笑,“王爷,微臣在此恭候多时了。”

薛敬冲他微微点头,波澜不惊道,“有劳郭监军了,前日里幽州总兵卓缙文谋逆叛国之案,亏得郭大人仗义出手,这大功一件,本王还未来得及当面谢你。”

郭业槐哈哈一笑,“王爷过誉了,歼毙逆贼,保卫城池,实乃微臣分内之事,微臣怎敢以功自居,倒是王爷您在回头岭诛剿叛军,一战成名,微臣听下来都觉得浑身振奋,实在佩服得很啊。”

靳王认真听完,客客气气一笑,“您就别谦让了,回头本王定写个折子,好好夸夸您。只不过……监军大人担护镇国之任,这勒裤子的腰带可得选上成的,改日本王让人给大家选条犀制的,结实。”

郭业槐一愣,“王爷,这是何意?微臣这腰带可是西沙那边的上等犀货,好得很呐,不敢劳您破费。”

“是么?”靳王眼皮一抬,眸光一凉,“既然这么紧,那拴在腰带上的调兵虎符,怎么还乱丢呢?”

“……”郭业槐的脸立刻变色。

靳王缓步他面前,压低声音,“中京郡垩阳渡,每年五月朝送贡酒,那是往皇案上送的,本王没话说,可运酒有运酒的兵,哪有运酒不利就转调戍边军的道理?郭监军你是兵部首府,那道调兵令是您下的,以致我幽州存亡危机之际无兵可调,闯了祸后您还敢连夜跑路?”

“殿下……”郭业槐脸已经白了。

“好在我北疆能人辈出,”靳王打断了他,“单凭自己也守住了最后一道天险。可本王怎么听说,您即将上报枢密院的奏疏里细数了林竟五大罪责,还说要将他押往靖天,请刑三司公审,有这回事吗?”

“这……”

“那正好,本王这也有一道折子,是单独送往淮南的家信,父皇亲启,您给一并送走吧,就是不知,郭监军调兵运酒这事,本王要不要一并写进去呢?”

“不要!”郭业槐愕然一惊,立刻赔笑,“王爷,您听谁说的微臣要往枢密院进折,揭林竟的底?微、微臣是要上折子,但那是请旨授封的拜将折,林竟护城有功,与他先前引流民围城之罪全然可以功过相抵,微臣身为兵部重臣,定然说服吏部的计廷章计大人,与他联名上奏,请旨陛下正式授封林竟为幽州总兵。”

靳王这才笑起来,拍了拍郭业槐的肩,“那就好,折子拟好后,递给本王先瞧,省得措辞不精,再将那位计大人绕进去,您老的花言巧语,本王可领教过。”

“是、那是。”

郭业槐点头哈腰,又寒暄了几句,紧步随靳王入中军帐。

刚走到中军帐前,忽见车马成列,依次排开,靳王驻足,郭业槐立马上前解释,“是京城派来的两位参军,一位叫李潭,是微臣的副手,一位来自靖天四府之首,穆府的小公子穆争鸣,陛下特别重视北伐之征,特命两位大人协助微臣。王爷您身份尊贵,要是有个什么三长两短,叫咱们这些做臣子的,如何向陛下他老人家交代?”

后半截的马屁直接拍漏了风,靳王不动声色地挽了挽袖口,不咸不淡地问,“说完了么?”

郭业槐哑了,“……”

靳王猛一撩帐帘,霍然见首座的陈寿平脸色不善地看向自己。也许他没料到会是靳王进帐,眼底一触即发的火只悄然燃了一瞬,立刻便压了回去。

“回来了,坐这。”陈寿平招呼靳王入座。

薛敬眉梢一跳,走过去坐到了陈寿平右手边。他扫了一眼脸色阴沉的李潭,和剑拔弩张的穆争鸣,不知方才是什么争执,竟让一向四平八稳的陈寿平面露嗔色,自己方一抵营,那边就开始引战,果然明里助阵,实则都是来挑事的。

靳王不动神色地笑了笑,轻描淡写地说,“两位大人初来乍到,去取本王的梅雨青锋,给两位将军斟上。怎么着,本王一来,屁股上都长刺了?都坐下说。”

胡立深领命,几人这才纷纷落座。

李潭率先朝靳王寒暄,“靳王殿下。”

陈寿平指着他,“这位就是兵部的库部郎中,李大人跟随郭监军有些年头了。”

郭业槐忙跟风夸赞,“是啊,微臣早年在西北当差时,李大人就曾是在下的幕僚,八年前右迁入京,是微臣的老朋友了。”

靳王仔细一瞧李潭,约莫六尺高,身形略显瘦小,卑躬屈膝时佝偻着后背,以为是个罗锅,可那肩背一挺直,又像曾从过军,眉短眼窄,怕是在宦海浮沉久了,眼中尽是算计,半分真诚都瞧不出。

李潭赔笑道,“不敢当,下臣不过无名小吏,此次有幸随郭监军北伐,还有陈大将军坐镇中锋,下臣之幸,有用得着的,但凭大将军一声令下。”

陈寿平转又介绍李潭左手边的那位穆小统领,这位纨绔长得唇红齿白,举手投足间颇具贵气,再看那身行头,红巾似血,甲衣生辉,哪里像是常年习武之人,怕是连新兵入伍时几个月的兵训都不曾经历过,那身甲胄想必也是临出靖天时命人赶制的,连袖口的纹花都缀的苏杭的绣活。

穆争鸣微微点头,脖子始终高高扬起,目中尽是傲慢,开口道,“方才王爷还未到时,我和李大人正与陈大将军商谈北伐启征的时日——”

“没什么好谈的,”陈寿平厉声打断,“后日一早启征北上,富河一役势在必行。”

穆争鸣故意摆出一副假笑,“大将军,话可不是这么说,北疆一直是陛下心中的重中之重,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若是没有周全的部署,保不准还会出现上一次在富河失利之事。再说了,临行之前,太子殿下曾特意嘱咐过我二人,万事求稳,不到万不得已时不可轻易出兵,万一再中了敌方的埋伏,回头岭里那是凭着靳王殿下骁勇,若是换作旁人,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陈寿平压抑着火,沉声问,“敢问穆小统领,什么时机算作万不得已之时?什么时机又算是夺城之机?”

穆争鸣朗声道,“两方对垒,静中制动,况且敌人兵力强劲,我方若贸然出兵,必然吃亏,何况北方内忧极甚,郭大人年初还吃过山匪的瘪,若不肃清内乱,必有远忧,咱们现在驻兵的这座九则峰,我听说,峰前那条走马道,直通阴山,是此间悍匪勾结外敌通天路,要我说,倒不如趁此时机,将其一网打尽。”

此话一出,下一刻变色的是靳王。

薛敬的眼光蓦的一凛,刀子般看过去,他这前脚刚踏进大帐,刚半盏茶的功夫,就有人胆大包天,敢在他的眼皮子底下叫嚣着动鸿鹄了?

靳王不怒不恼,笑了笑,“穆小统领这是打本王的脸呢。”

穆争鸣一怔,“王爷这说的哪里话,末将岂敢呢。”

靳王扫了一眼另外两人,郭业槐始终含笑,李潭则埋头抿茶,俨然一副置身事外,这两只老狐狸,单送一位初出茅庐、屁事不懂的小纨绔来镇北军当磨刀石,看来是个真傻子。

“自本南北战火兴起,敌军屡次在边境欺民扰民,在官军难究的北国阴山,有你口中恶匪坐镇,九年来没有发生过一起平民的伤亡。况且,我朝在北疆一贯的对敌之策都是以退为进,以守为攻,不贸然出兵寻事,特别是寻老百姓的事。”

穆争鸣不服道,“合着在殿下口中,那帮占山为王的悍匪倒成了老百姓心中制胜克敌的英雄,不能动咯?”

“可以动。”靳王始终含笑,“可凡战,师出有名,穆小统领要掀鸿鹄这张案,倒是让本王听听,您要以什么理由兴兵?”

“对一帮悍匪兴兵,还需要理由吗?”穆争鸣趾高气昂地反问。

靳王慢慢收起笑,冷飕飕地盯着他,“我听穆小统领这意思,是要镇北军北伐的第一征响在鸿鹄,也就是现如今咱们头顶的九则峰上,对么?”

郭业槐的笑意已经抿去,李潭也放下了茶碗,都注视着两人间的剑拔弩张。

穆争鸣却还不知好歹,“北疆的匪刺得一根一根剔,从鸿鹄始,何错之有?”

“我镇北军这才刚刚肃清内壤,回头岭上诛叛余火未消,此时北鹘军大举压境,我军的第一刀却没断在北鹘人的肩头,却要先对自己人开刀?”

“殿下说的‘自己人’莫不是鸿鹄那帮匪类?”穆争鸣顶风作案,专挑靳王冒火的眼底浇油,“穷山恶水出刁民,从古至今哪朝哪代的反贼不是匪类出身,如果这都不算内忧,那还有什么是内忧?呵,殿下这般顾左右而言他,莫不是与鸿鹄的恶匪有什么瓜葛,在为其开脱?”

陈寿平一震,抬眼看向靳王。

这些年来,靳王的身份与鸿鹄之间隐隐存匿的关系被堂而皇之地摆在了堂上,北方最难以启齿的一面镜子,顷刻间破的四分五裂。

靳王道,“鸣锋之燹不烧内壤,有本王坐镇先锋军一日,就不许诸位的刀杀我子民。”他再次看向穆争鸣,警告道,“九则峰上一草一木,一寸都不能动。”

穆争鸣难以置信,“殿下,您这是要公然站匪?!”

靳王沉默片刻,忽然淡淡一笑,“本王就是匪,穆小统领要先拿本王开刀祭旗么?”

不光穆争鸣,在场众人听到靳王这句话具是一惊,登时鸦雀无声。

陈寿平未曾料想,人人谈之色变的龙潭虎穴,殿下竟然面不改色地淌了进去。

“殿下,”穆争鸣又道,“您这样护着鸿鹄,就不怕我们这些人奏上一本,言您通匪?”

“若本王没记错,穆小统领还未正式授将吧。”靳王上下打量着他,“令尊穆安好不容易为你争来这么个邀功的肥缺,扬言立下战功再回京受任,你现在还没有弹劾上奏的权利吧?”

“我……我可以——”

“你可以让李大人,或者郭大人代你弹劾,那你问问他们,肯不肯。”

穆争鸣转头看向另外两人,郭业槐正低头抿茶,根本没抬头瞧他,他连一封要送林竟入狱的奏疏都被这祖宗在营门前按下了,此刻才不会傻到触这眉头。

而李潭,这时终于起身,恭恭敬敬地冲陈寿平施了个礼,转圜道,“大将军,后日启征,下官愿听随调遣。”

穆争鸣“噌”地一下站起来,难以置信地看向李潭。

李潭则任由这位小统领盯着瞧,不疾不徐地冲他点了点头。

这群朝堂老手,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事恐怕是见得多了,哪能为一个连将衔都还没授,走马第一天就敢在虎口里拔牙的愣头青滚砧板。

于是堂上,只有穆争鸣吃瘪,气得他草草抱拳,连招呼都不打就拂袖而去。

靳王眯眼看着李潭,不知道这位仁兄究竟站哪边。

这李潭已近不惑之年,眉心有一颗黑痣,一张脸看不出悲喜。从西北拉磨回京,八年了,他已从一名武将做回文臣,在腥风血雨中挥斥方遒,保自己一息尚存,绝然不似陈寿平那般耿直,让人一时难分敌友。

“李大人,倒是烹的一手好茶。”靳王笑道。

“哪里,”李潭对靳王道,“方才下臣神游天外,并未听见殿下与穆小统领的话,穆小统领的脾气向来就急,下臣会去劝的。瞧着已过晌午,殿下奔波数日还未用膳吧,您早些歇息,大战在即,还需养精蓄锐才是,下臣这就告辞了。”

滴水不漏,是个狠角色,靳王笑着朝他点头。

郭业槐打了一路牙祭,喝茶喝饱了,随李潭一起谢了礼,一同退出中军帐。

帐中忽然一静,薛敬的脸色一瞬间黑了下来,他转头看向陈寿平,沉声问,“大将军,您和他,是不是有事瞒我?”

惊弦一震,霎时弦断曲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