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 > 第728章 盛唐的诗人们

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 第728章 盛唐的诗人们

作者:肥鸟先行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3-03-17 21:58:37 来源:转码展示1

因为在陇右折冲都尉府的任职经历,让杜甫的身体好了不少。嵛

在都尉府中每日都要定时起床休息,每天的食物供应充足,三餐还有一顿牛奶,杜甫这个折冲都尉还要跟着新兵训练,竟然还练出了一些肌肉来。

这一次筹建陆军学堂,杜甫这个资深的折冲都尉也被选调入长安,他要负责在兵备作战科编写教材担任教官,负责为全国的折冲都尉制定新兵训练纲要。

陇右的生活让杜甫非常满意,但是能够回到繁华的长安,还是让杜甫全家都欢欣雀跃的。

杜甫一家迅速收拾行囊,从武威出发前往长安。

之前为了出兵陇上,拓宽了陇右入关的道路,杜甫一家坐在前往长安的马车上,这可要比当年杜甫被贬谪到陇右舒服多了。

唐军占领了弥敢城之后,兰州再次安定下来,而长期的战乱结束后,地方上重新恢复了秩序。

杜甫看着沿途这些满面含笑的百姓,想要提笔写诗,却突然觉得没有诗句可以写。嵛

杜甫只是一笑,再次掏出一本兵书来,他到了长安还要编写练兵纲要,看来写诗这事情可以放下了。

杜甫如今是仕途顺利,新成立的军事学院级别不低,杜甫也升到了六品。

不过相比杜甫,王维的日子就有些难受了。

自从被玩家解救了之后,王维已经被皇帝赦免。

不过被俘了从贼的罪名,让之前和王维来往的老朋友纷纷避之不及。

而王维的弟弟王缙,也因为给王维担保受到了牵连,被外任到地方上为州官。

王缙本身仕途大好,却因为自己受到了牵连,王维整日在家中也是哀叹不已。嵛

被赦免之后,王维保留了太子中允的闲职,如今他趁着越王立为太子的时机,向朝廷上书乞骸骨,请求朝廷将弟弟王缙召回长安。

王缙用自己的高官厚禄为哥哥担保的事情,李倓自然是也知道的。

王缙在朝廷官声相当的不错,为人刚正能干,李倓也有用他的想法。

不过如今有大量玩家在中枢,李倓也认为大臣应该在州县好好锻炼,于是下旨驳回了王维的奏章,以“朝廷官职岂可因为私情私相授予”为理由,驳回了王维的请求。

不过朝堂还是下旨,将外贬的王缙调任富庶的汴州担任太守,又让王缙负责汴水疏通的重任。

王维无心朝堂,李倓也爽快的批准他告老还乡,还赐予他回乡的金银。

这位前半生官运亨通,后半生卷入政治旋涡的诗佛,终于可以返回故里。嵛

王维也是太原王氏一族,他从长安出发前往河东,他在车上想起了贺知章那首“少小离家老大回”,忍不住泪流满面。

但是在洛阳囚禁的生涯,让王维再也没有了之前旷达自任的心境,他想要提笔写诗,却也发现心中积郁的东西太多,实在不知道写什么,也只能扔掉笔摇头叹息。

扬州望海楼上,淮南节度使高适正在宴饮江淮名士。

节度使已经是封疆大吏了,如今大唐朝廷的对于各地节度使的态度是逐渐收回其旌节,改派观察使或者干脆不再设立州以上的职位。

高适是平叛功臣,禁海令解开之后,江淮的市舶司贡献了大量的税收,朝廷多次下令嘉奖。

收回旌节之后高适肯定是要返回朝堂为官的,以高适的职位也只有宰相的职位能够安置他了。

江南盐铁使元载,市舶司使王亚东也都在座,这两位是江淮的财神爷,众多士子也围绕在他们身边。嵛

就在这个时候,一名身穿朱红色衣服的宫廷使者,急匆匆的在节度使府亲卫的带领下登上了望海楼。

只看到这位朝廷使者手持白色的麻纸,登上望海楼后立刻对着高适一拜。

高适立刻起身回拜,使者展开白色麻纸,宣读了太子李倓写下的宣麻拜相诏书。

拜相!

高适一阵子恍惚,他想到了自己在长安得不到管制,不得已从边疆入仕的岁月。

又想到自己剿灭永王叛乱,就任淮南的场景。

如今人生终于圆满,入政事堂为宰相,从此礼绝百僚,协理君王。嵛

高适在元载和王亚东的提醒下辞让了拜相的旨意,接着又在众多士子的劝说下三让,最后接受了拜相的诏书。

望海楼上再次热闹非凡,王亚东站出来说道:

“今日能亲眼目睹高相国拜相,为我众人幸事,当做诗文为宰相贺!”

众多士子纷纷附和,大家又看向了高适,元载站出来说道:

“相国诗才无双,我辈岂能班门弄斧,请相国先做诗文,望海楼必能因为相国的诗文而留载史书!”

楼下的望海楼主人更是激动不已,今天如果高适能够留下诗文,那望海楼就能和滕王阁、鹳雀楼一样,成为天下名楼。

高适也兴奋的接过笔墨,可是当他展开宣纸后,大脑中却空空如也。嵛

其实这些年来,高适已经很少作诗了。

远离边塞之后,高适再也没有了年轻时候豪情赋诗的感觉了,墨汁落在了宣纸上,高适却久久没有下笔。

还是王亚东看出了高适的窘迫,他连忙上前说道:

“相国秉持国政,笔墨千钧,岂可为诗词小道尔?相国请安坐,吾辈为相国唱和作诗贺!”

说完这些,王亚东抢过毛笔,化解了高适的尴尬情绪。

高适对着王亚东感激的一笑,在元载的簇拥下回到了主座之上。

看着窗外海上千帆竞渡,高适有些怅然,自己终究要离开繁华的江南,返回长安城了。嵛

在场的士子纷纷在望海楼上赋诗,希望能通过诗才引起自己这位即将进入政事堂宰相的垂青。

高适也想到了自己的青葱岁月,他当年在西北从军时候,写下那么多的壮美的边塞诗,不也有着博取上司重视的心思吗?

不过如今自己已经成为坐在主座上的人,却再也没有写诗的心情了。

和高适一起在西北的故友岑参,在相州平叛中追随郭子仪立刻功勋,战乱平定之后,岑参被任命为陕州太守。

陕州是上州,陕州太守也是从三品的高官了,岑参接到了朝廷的任命之后,在相州军营中和同僚大醉一场。

相州战场鏖战了大半年,郭子仪和手下也建立了亲密的感情,不过如今战事平定,众人都得到了高升,郭子仪的功劳也将写入史册,必定能和开国功臣们并列。

岑参这一批手下接到了命令,马上就要前往赴任,而郭子仪如今已经六十二岁了,恐怕从此天高水远难以相见。嵛

众人都知道岑参的诗才,纷纷要请岑参作诗。

岑参这才想起来,自从被北庭都督曹令忠派往关中平叛,自己已经好几年都没有作诗了。

如今同僚们让他自己作诗,岑参张开口,却也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就连郭子仪也看向岑参,岑参只能尴尬的饶头。

郭子仪看着岑参,岑参拱手说道:“元帅,天下太平,参无以诗。”

郭子仪哈哈大笑说道:“吾闻岑参军之诗雄奇瑰丽,君两度出塞,写了七十多首边塞诗,如今天下无战,君无以诗,这是圣天子在朝的盛世啊!”

紧接着,郭子仪干脆站起来,以剑为锤,敲打起桌子,唱起了《秦王破阵乐》中的歌词。嵛

“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

“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

账中都开始唱起“共赏太平人”,紧接着账外的军士也跟着唱起来,只有经历过战争的残酷,才知道太平的可贵之处。

岑参也跟着唱起来,此时他也觉得,再也没有诗句能比这首《秦王破阵乐》更能代表他的心情,如今这天下太平,自己的边塞诗也可以封笔不写了啊。

盛唐的众多诗人中,只有李白还郁郁不得志。

他卷入永王叛乱,乾元初刚被天下大赦返回了江陵,可是从永王之乱后一直陪伴李白的宗夫人,却最终堪破了人生,出家去了。

李白抵达江陵后怅然若失,宗夫人虽然将家产都留给了他,可是几经战乱,李白又有什么家产可言。嵛

李白准备投靠族叔李阳冰,却在江陵遇到了一名陇右来的商人,这位商人要在江陵创办一份报纸,重金聘请李白担任编辑。

李白本来对于编报纸这种事情没兴趣,但是一想到自己这辈子一事无成,一把年纪还要投靠亲自,又看到对方开出的薪水,只好答应了下来。

李白绞尽脑汁,又搜罗了不少志怪小说,凑齐了第一刊的报纸内容。

李白拿着样刊找到商人,请对方给报纸命名,这个陇右商人想了一会儿,最后说道:

“忘己之为大,无私之谓公,就叫做《大公报》吧。”

李白呢喃着报纸的名字,又想到自己蹉跎的一生,不由的痴了。

创刊之后,李白不再写那些瑰丽的诗句,而是改为批判时政,他总以“大公”为初心,针砭时弊,每期报纸的评论文章都是他亲笔撰写,他文风犀利又都能切中要害,《大公报》由此大卖。嵛

1秒记住笔趣阁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biiduoxs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