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 > 第719章 家在国上

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 第719章 家在国上

作者:肥鸟先行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3-03-15 10:31:41 来源:转码展示1

魏明退下之后,李泌向越王问道:

「殿下,天竺路途遥远。。。

李倓打断了李泌说道:「泌公你放心,孤暂时不准备从陆地上攻打天竺。」

这下子李泌稍稍松了一口气,如今天下刚刚平定,正是休养生息的时候,李泌最怕的就是越王和他的祖父一样,染上好大喜功的习惯。

「殿下英明。」

按理说皇帝是不能单独见宰相的,一来是越王还没登基,只是执政的亲王,这条惯例对他暂时没有约束力。

二来则是李泌说起来是李倓的老师,请老师进宫讲学,百官也说不出什么。

但是李泌可以单独进宫面见越王,李泌在政事堂中的话语权日渐大了,虽然如今秉笔宰相还是轮值,但是众宰相们隐约以李泌为首。

送走了李泌之后,李倓嘴角露出笑容。

孤说不从陆地上攻打天竺,可没说不从海路上攻打天竺啊。其实魏明对天竺的历史解释还有后面一段。

在航海时代之后,英吉利人从南部大海上登陆了天竺,然后利用殖民军队和扶持本地代理人的办法,迅速将整个南亚次大陆收入囊中。

中亚诸国都知道开伯尔山口是进入天竺的重要通道,如今天竺北方的,黑衣大食,突厥残部,天竺北部的普腊蒂哈腊王朝、波罗王朝等几个北天竺的国家,也在争夺开伯尔山口的控制权。

大唐距离天竺陆地上的距离遥远,还要翻过西域茫茫的沙漠,后勤补给非常的困难。但是从海上走就不一样了!

只要从大唐南方的港口出发,绕过中南半岛就能够登陆天竺。当年的英吉利人,也不过是靠着几万士兵,就占领了整个天竺。

如今大唐也已经拥有了大炮,也能手工造出枪械了,难道还不如英吉利人吗?占领天竺就拥有了南亚次大陆这个粮仓。

海上航线通畅,就可以从天竺出开伯尔山口,攻打黑衣大食的地盘!

除了天竺这富饶的领土之外,南亚的蔗糖、多季成熟的水稻,也对大唐很有吸引力。

不过李泌的进言也是有道理的,如今天下刚刚安定下来,大唐周边的敌人还没消灭干净,内部的脓血也没有挤干净,天竺只能算是一个长期目标。

不过在安史之乱结束之后,那些乘火打劫的家伙也该付出代价了。

十月,朝廷对有功军队的方案彻底下达,前线四十万军队中中原和关中地区招募的军队各自拿着赏赐返回原籍。

凡是在平叛战争中上过战场的,或者战死在战场上的,全部由里长统计上报到县里,这些家庭可以免除两年的租庸调。

这一次越王虽然没有在全国大索貌阅,但是也对战乱破坏严重的地区派出了由御史和中书舍人共同领队的清丈队伍,重新划分这些地区的土地。

四十万神策军中,其中十万来自西北地区的军队并不解散,而是返回陇上地区,准备对吐蕃施加压力。

而荆襄和蜀中地区的军队,则返回蜀中支援忠勇军,参加对南诏的反攻作战。江东招募的子弟兵则返回江东,交给张端阳去剿灭浙东的海盗。

朝廷的原则就是尽快让这些士兵返回故乡,如果故乡还有战事的就安抚他们继续从军,让他们去为了自己的家乡作战。

很显然这个方案得到了士兵们的支持,在外作战多年的士兵最大的愿望就是拿着赏赐返回家乡了。士兵们好满足,但是军官们的要求就没那么容易满足了。

不过很快的,朝廷又向前线的军官下达了诏令。

朝廷给军官们两条选择,一是继续留在军中,那就要参加长安新建立的军事学院轮训,只有轮训合格才能继续从军。

二是离开军队朝廷给安排和武官职位相当的地方文职。

长安建立了一座军事学校,这件事也已经传到了军中。

这座学校由越王出任首任校长,级别上比国子监还要高,直接归属于朝堂。军官按照各自的级别,分别进入军事学校轮训。

轮训合格的军官,则可以继续留在军中,但是轮训不合格的军官,则要从武将转为文官。军中自然是欢欣鼓舞,纷纷称颂越王英明。

如今天下平定,最有失落感的就是这些军官了。

普通的大头兵自然是愿意早点回家种田,但是军官就不这么认为了。打仗他们才有出头的机会,很显然他们是最怕朝廷裁军的。

以往朝廷裁军,基本上都是低级军官和普通士兵一刀切。

这次去军事学院轮训,如果能通过测试可以继续留在军中立功,就算是不能通过测试,那能转到地方上担任文官也是不错的。

大唐的文武官员并不是分得那么明确,比如县的三把手,也就是县尉这个职位,文官武官都可以担任。

不少新科进士的做官就是县尉,而很多武将也是从县尉开始做官的。如果能转为文官,到地方上当官,对这些军官来说也是祖坟冒青烟了。

文臣们听到这个方案,自然是非常反对,雪片般的上书堆满了政事堂,搞得宰相们狼狈不堪。

但是越王听说后,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句,让那些上书请求朝廷收回成命的文官,亲自去军营向武将们解释一下,为什么他们要反对武将转任地方。

这些雪片般的上书立刻消失的无影无踪,开玩笑了,前线可是打了胜仗的骄兵悍将,去向他们解释不是送死吗?

反正大部分军官能够出任的职位也不算要害,还不能威胁读书人的地位。处理完毕了有功之臣的事情,朝堂终于腾出手来处理叛乱的河东三镇了。

按照之前讨伐史思明檄文中的内容,河东三镇投降的也不能既往不咎。

除了献了史思明脑袋的几个亲兵之外,所有河东的军官都被羁押送往长安问罪,一时间从相州前往长安的囚车络绎不绝,几乎要连成线。

士兵当中,那些民怨大的**恶霸,或者杀人放火的穷凶极恶之辈,越王派出了军法官,直接在前线进行审理。

不过朝廷没有追究普通士兵的罪责,等到战后将他们送回原籍安置。

太原城中,太原王氏的宗族祠堂前,王氏一族的家主王煊,正在同族的王峻讨论朝廷对河东的处置。太原王氏家大业大,在安史之乱中也是两头下注。

王氏一族在河东多地出仕,安禄山和史思明起兵后也得到了太原王氏的下注。

但是如今太原王氏有反正献城的功劳在手,朝廷是绝对清算不到王氏一族的嫡脉身上的。

今日太原王氏的祠堂中香火鼎盛,王煊已经带领族人向祖先进献了香火,感谢祖先保佑太原王氏一族再次躲过一劫。

陇右王氏已经分房出去了,已经无法进太原王氏的祠堂了,等到仪式结束,王煊才拉着王峻说道:「十七郎,你马上要返回陇右了,我还有几句话要叮嘱你。」

王峻看到王煊如此热络的表情,心中不由的涌起了一番恶心。

当年他们这一房落魄,父亲在家族中受了不少冷眼,王煊到现在还记得几年前,父亲带领自己向家主辞行时候,王煊脸上冰冷的表情。

可没想到短短的几年,局势就完全逆转了过来。

父亲认宗回来的王成伟高中状元,如今在越王磨下很是得到重用,马上又要成为当朝宰相的女婿,前途不可限量。

陇右王氏放弃了购置田地,在陇右开设工坊,接着陇

右工商业发展腾飞,如今已经攒下了万贯家财。王峻这次随尉迟信入太原,权限了太原王氏献城也是大功一件。

如今王煊这个家伙热络起来了,反而让王峻一阵反胃。

不过王峻这些年也历练出来,不再是愣头青了,他忍下恶心说了一些客套话。

王煊继续说道:「我们王氏一族能传承至今,靠的就是两边下注,只有这样才能永远站在胜利者这边。」

「只要能够活下来,朝廷总是需要人来治理河东的,那就要依仗我们太原王氏!」「十七郎,等你做了家主就明白,家族的延续比什么都重要。」

王峻实在是忍不住问道:「难道家族延续比忠义还重要?你们帮着安禄山史思明做了那么多事,难道没有半分的愧疚吗?」

王峻曾经是太原王氏的一员,自然知道家族早在安禄山起兵前,就在安禄山身上下了重注。甚至安禄山起兵,也有王氏一族在背后煽风点火。

如今安史两家都败亡了,王氏一族却反而立了功劳,这不得不说是相当黑色幽默了。

王煊笑了笑,拍了拍王峻的肩膀:「家在国上,等十七郎当家做主,就明白这个道理了。」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家生子小心翼翼的走过来,低声说道:

「家主,朝堂公布了对从逆犯官的处理方案了。」

1秒记住笔趣阁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biiduoxs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