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在下李承桢 > 第20章 第20章 王二郎

在下李承桢 第20章 第20章 王二郎

作者:陈南瑾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6-30 17:58:56 来源:文学城

第三名死者,王二郎。

王二郎天生一副讨巧面相——圆润的脸盘如满月,鼻梁虽不高却显得憨厚可亲,面圆眼圆鼻梁低,是个适宜当谐星的相。

果然,他最擅伏低做小,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在燕捕快跟前能弯成一张弓,在孩童堆里又能扮鬼脸逗趣。偏是那对梨涡生得妙,一笑起来便陷出两汪甜酒似的,任是再冷硬的心肠,见了他这副模样也要软三分。

王二郎那张嘴,活像抹了二两蜜,张口就能淌出甜水儿来。

见着刚及笄的姑娘,他眼珠子一转就叹:“妹妹这双杏眼,怕不是把十里八乡的春光都装进去了?”碰上徐娘半老的妇人,他又能一本正经道:“嫂子走路这风韵,城里那些大小姐们骑马都追不上。”

最绝的是去年腊月,他撞见冯家新过门的媳妇在井边打水。那妇人脸上还带着出天花的麻子,平素最怕人瞧。

王二郎倒好,非但不躲,反而凑上去帮着摇轱辘:“嫂嫂这眉心的痣生得妙,活像观音娘娘的朱砂点化——我娘说这是大福之相哩!”哄得那新妇头一回挺直了腰杆回家。

村里人背地里都啐他“满嘴跑马车”,可那些大姑娘小媳妇们,明知他这话转天就能原样说给旁人听,偏生每次被他那诚恳的黑眼珠子盯着,耳根子就不争气地发烫。

毕竟在这苦水泡着的日子里,谁不贪恋这点子虚头巴脑的甜味?就像明知糖人儿是空心的,可舌尖尝到那点儿甜,也能让人眯起眼乐半晌。

王二郎虽胸无点墨,却深谙市井生存之道。白日里在赌坊替人端茶递水,说几句俏皮话讨赏钱;夜里在酒肆帮闲,专挑醉醺醺的商贾搭话,三言两语就能套出些碎银子来。

偏是那张巧嘴最会钻营,不知怎的竟攀上了醉仙楼的翠娘——那可是县城里最会来事儿的姐儿。

翠娘原是个精明人,却架不住他日日送些不值钱却讨巧的小玩意:一支褪色的绒花,几颗甜掉牙的麦芽糖,最贵重不过是个镀银的簪子。

偏是他送东西时,那双含情目眨也不眨地望着人,倒像是捧出了全部真心。渐渐地,翠娘竟真被他哄住了,每月总要从脂粉钱里匀出些贴补他。

初九那日,王二郎又晃进醉仙楼,翠娘正对镜梳妆。他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姐姐快尝尝,东街新出的桂花糕,我排了半个时辰队呢。”

翠娘拈起一块,忽觉纸包底下硬硬的——分明是块碎银。她噗嗤笑了:“你这滑头,倒会借花献佛。”王二郎就势握住她的手:“我的不就是姐姐的?”那时窗外夕阳正好,照得他梨涡里盛满了蜜似的。

有传言说,他不止翠娘一个相好。有人见过他半夜从邻村李寡妇家后门溜出来,也有人撞见他在河边给村长家的小闺女摘野花。

不过眼下正值农忙,谁有闲工夫嚼这些舌根?这风流债啊,就像田埂下的野草,暂时还被庄稼遮着,没完全露头呢。

李承桢听完王二郎那些令人咋舌的行径后,不禁感慨:“这小子,实在是生错了时代。”她自己向来不善修饰言辞,说话总以简捷明快为主,要不就憋心里。

因此,她打心底里羡慕那些像王二郎这般嘴皮子利索的人。他们仿佛拥有魔法,无论是真话假话,还是好话套话,都能信手拈来,说得头头是道,让人听得心花怒放。

像王二郎这样的,典型的食神生财之命格,若生在网红时代,凭借他那张能说会道的嘴,当个自媒体博主定能风生水起,不说飞黄腾达,至少吃喝不愁。

村长领着李承桢一行人来到河边,这里是王二郎尸体被发现的地方。

河岸边上,一片片黑沙蒿随风摇曳。

黑沙蒿的叶片呈现出深绿色,边缘微微泛着银灰色的光泽,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醒目。它们的根系深深扎进河岸的泥土中,即使在风沙的侵蚀下,也毫不动摇,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河岸的泥土有些松软,被河水长期冲刷后,形成了一道道浅浅的沟壑。河水在不远处潺潺流淌,发出轻柔的哗哗声,像是在低声诉说着什么。

阳光洒在河面上,波光粼粼,仿佛无数颗碎金在闪烁。河岸边的草丛中,偶尔传来几声虫鸣,丝毫不为曾经的杀机所干扰。

李承桢站在河岸上,目光扫过这片黑沙蒿——这些黑沙蒿长得倒是茂盛,而王二郎却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地方失去了生命。

她蹲下身子,轻轻拨开一丛黑沙蒿,仔细观察着地面的痕迹。

“这里没有什么明显的打斗痕迹。”燕七低声说道,他早已查探过一遍,“王二郎的尸体是在这里被发现的,那死状与前两人一样。”

“适合情侣约会的好地方呐……”李承桢低声说道,一个假想又蹿过脑中。

她低头在王二郎尸体被发现的地方仔细观察了一番,耳边传来沙沙的声响,黑沙蒿的叶片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李承桢捡起一颗石子,放在阳光下仔细察看。那石子通体莹润,在阳光的映照下发出莹莹之光,她轻轻摩挲石面,晶亮的粉末便簌簌沾上指尖,在指尖上留下细碎的晶芒。

轻轻捻了捻,碎晶般的粉末在指温下似乎融化了一些。

接着,她把石子放进挎包中,又开始寻找下一颗石子。

大牛肩上的猴子瞧见李承桢将石子收进布袋,登时瞪圆了眼睛,尾巴炸毛般竖了起来,活像目睹有人在它的劳斯莱斯里嗦螺蛳粉。

它龇牙咧嘴地“吱吱”乱叫,前爪在空中愤怒地比划,可惜这番抗议落在李承桢耳中,不过是一串无意义的杂音,她连眼皮都没抬一下。

村长见那灵猴抓耳挠腮,活似见着黄鼠狼的公鸡般炸毛怪叫,心头顿时一紧。他搓着粗糙的双手,声音都打着颤:“李,李道长,可是寻着啥子不干净的东西了?”

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死死盯着她的布包,仿佛里头装着全村的命数。

河滩上的风突然静了,连浪花拍岸的声响都变得小心翼翼。

“嗯?”不料李承桢面露不解之色,待她反应来却只是摇了摇头,否认道:“没什么。”她的目光在周围扫了一圈,似乎在寻找什么特别的线索。

还真有!李承桢的眸光倏然一凝,在阳光下,有个东西闪闪发亮。她快步走过去,俯身捡起那件物事,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簪子。

她将簪子轻轻掂量在手上,仔细端详。那簪子乍看是银制的,细瞧却见簪尾处镀层已然剥落,露出里头发黄的木质底子。

那簪子在阳光的折射下,光芒反射到李承桢眼中,仿佛在诉说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在这般穷困的村子,谁会拥有这样一只镀银簪子呢?在丰延村,妇女们大多只能用木簪挽起发髻,简朴而实用。

若问起谁家有这样一支镀银簪子,几乎所有人都心知肚明——那便是苗寡妇。

“是苗寡妇发现的尸体?”李承桢问道,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笃定,仿佛已经猜到了答案。

村长却摇了摇头,语气中带着一丝迟疑:“不是。是早上来这边担水的其他村民。”他的眼神落在那支簪子上,眼中闪过一丝思索,似乎在心中默默推测着什么。

“也就是说,很有可能,她那晚来过这里。”李承桢自言自语,声音低沉而缓慢,仿佛在和自己对话。她微微皱眉,陷入沉思。

丢了簪子却不找,究竟是什么缘故呢?若她目睹了王二郎死亡的全过程,被吓得魂飞魄散,不敢再踏入此地半步,倒也合情合理。

“至少是个潜在的目击证人。”李承桢低声说道。目前线索稀缺,任何一个细微的线头都可能是关键,绝不能轻易放过。

大侦探夏洛克.福尔摩斯说过,“每一个细节都有其意义所在。”

李承桢站起身,将簪子小心地放进布袋中,准备动身去见见那位“潜在的目击证人”。

此刻,苗寡妇独坐在门前的青石凳上,手握一节带叶枯枝,在泥地上划出几道深浅不一的痕迹。她的目光虚虚地落在远处,仿佛整个魂灵都已随着云朵飘向了遥不可及的天边。

她身上那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被风掀起一角,松松垮垮地挂在单薄的肩头。青丝草草挽作一个歪斜的髻,几绺碎发垂在耳畔,随着风不安地颤动。

那张曾经明艳的脸庞如今蒙了层灰似的,眼下一片青黑,像是被人用蘸了墨的笔狠狠描过,衬得原本灵动的杏眼都失了神采。

“咚咚……”忽听得门板轻响,她指尖一颤,枯枝“啪”地断成两截。

“苗娘子,在家不在?”村长的声音从院门外传来。

苗寡妇抬首时,眼里的恍惚还未散尽,嘴角却已扬起那副用惯了的笑——像戏台帘子倏然拉开,霎时换了张描画精细的脸谱,连眼尾都弯成恰到好处的弧度。

李承桢一行人踏着尘土缓步而来。打头的燕七身形如铁塔般魁伟,捕快制服裹不住虬结的肌理,反而显得挺拔利落,厚底官靴每走一步都似有千钧之力压在土路上。

开门一刹,苗寡妇眼波倏地一滞,旋即漾开春水般的笑意。

她斜倚门框,葱指绞着衣角,嗓音里揉了蜜似的:“哎哟喂——”这一声九曲十八弯,惊得檐下麻雀扑棱棱飞走,“燕七哥这身板,怕不是能单手撂倒一头牛?咱们这穷乡僻壤的,可算来了个真汉子。”

她眼风往那鼓胀的胸膛上一刮,眼见着燕七的耳根红得像抹了朱砂,整个人僵得仿佛被点了穴。

燕七被她看得有些不自在,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蹙,古铜色的脖颈上青筋微微一跳。他别过脸去,指节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佩刀的皮鞘,厚实的肩背绷得像张拉满的弓。

村长跟在燕七身后,他也不过是个三十多岁的壮年男子,脸上却已布满了岁月的沟壑,此时正一脸严肃地看着苗寡妇,刚要开口呵斥,却被李承桢拦住了。

李承桢缀在队伍最末,一袭青灰道袍被清风鼓荡,宛如峭壁间独生的瘦竹,西北风沙将她的皮肤淬炼成铜色。

在一众糙汉中,即便皮肤黝黑,却掩不住眉宇间那股子清峻,何况眉眼间带着几分从容和威严,让人不容忽视。

李承桢指尖掠过腰间,拈出那支银簪,日光在簪头流转,晃出一线冷芒。缓步近前时,每一步都像在黄土地上盖印。簪子横在掌心递过去,“苗娘子,”这声唤得轻,却惊得对方睫毛一颤,“物归原主。”

苗寡妇颤抖着手将簪子攒在手里,她无法拒收——唉,也怪她过去招摇了些。

她仓惶抬头,正撞上李承桢沉静如水的目光,霎时连呼吸都窒住了。

喉头滚动几下,才挤出支离破碎的字句:“道、道长……”声音细得像是从指缝里漏出来的,“您几位、这是……”手指无意识地绞紧衣摆,将粗布揉皱成一团。

李承桢的声音不疾不徐,却像一柄薄刃轻轻挑开了凝固的空气。

她的嗓音明明已经尽量轻柔,偏生每个字都沉甸甸地压在苗寡妇心尖上:“那日河边——”她观察着苗寡妇的神色,希望别吓到这位看起来没睡好的女人,“你看见什么了?”

苗寡妇的面色倏地褪尽血色,连唇上那点胭脂都显出一种凄厉的红。她身子晃了晃,扶住门框的指节绷得发白,偏还要扯出个笑来:“道长,你说的什么话,我不知道你在问什么,我、我那天根本就没去过河边。”

可,若是没去,又怎知李承桢问的哪天呢。

她这才惊觉失言,瞳孔骤然紧缩。

李承桢微微一笑,眼尾微弯,眸中漾开一泓春水般的温和。她说:“苗娘子莫慌,这簪子既是在河边拾得的,想是你也瞧见了什么不寻常的。你且说说那日的光景,旁的闲事,我一个字也不多听。”

村子如今风波暗涌,本就人丁稀少的丰延村,接连不断有人出事,若是再不查明真相,只怕下一个遭殃的就是自己。

苗寡妇的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银簪上的缠枝纹,眼波忽明忽暗,像是风里的烛火。她张了张嘴又抿紧,唇上咬出几道浅浅的齿痕。

檐下的麻雀扑棱飞起,惊得她浑身一颤,终于从喉咙里挤出气音:“是、是初九那晚,我本……”

手指猛地攥紧簪子,“我瞧见个黑影……那东西,”苗寡妇打了个冷颤,“贴着地面滑行,又快得邪性……”她的嘴皮子远不如王二郎利索,不知如何形容那东西诡异的行姿。

苗寡妇突然抓住李承桢的袖口,“那个东西绝不是人!”显而易见的,若是人干出的事儿燕七早结案了。

她当时吓得魂飞魄散,整个人像被钉死在原地,只能死死捂住嘴巴,连呼吸都凝滞了。指缝间漏出几声压抑到极致的呜咽,混着河边潮湿的夜风,消散在黑暗里。

只瞥见那鬼物佝偻的背影像团扭曲的木偶,还有王二郎那极度惊恐的眼珠子——却未曾注意到,在他瞪得几乎裂开的眼眶里,正倒映着一张诡异狰狞的面孔。

“那鬼物……就像水蛭见了血,整个儿罩在王二郎脸上。”苗寡妇的声音打着颤,手指不自觉地掐进自己胳膊里,“我听见'咕啾咕啾'的响动,像是、像是在吸溜什么……”

她突然干呕了一下,冷汗顺着太阳穴往下淌,“等那团黑影挪开时,王二郎已经半边身子栽进河里,连个水花都没再溅起来……”

李承桢眸光微动,拇指在袖中顺时针点着三指,似在推演什么。片刻静默后,她声音放得更轻:“可还留意到其他异状?”

苗寡妇突然攥紧衣襟,指甲在粗布上刮出几道白痕:“有!”她喉头滚动着,像是要吐出什么脏东西,“那东西、那东西浑身散发着一股酸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