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都市现言 > 在年代文里搞扶贫 > 第6章 006 麦苗

在年代文里搞扶贫 第6章 006 麦苗

作者:番茄菜菜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2-02-07 13:07:37 来源:文学城

这话让苗花急了眼,偏生她又嘴拙的很,不知道该说什么才是,最后说出口的只一句,“不是。”

傅长缨还能瞧不出?她故意黑着一张脸,“我看就是,早知道嫂子你不欢迎我,我就不过来打扰了。“

说完傅长缨转过身去,低着头不说话。

这让苗花心急如焚,“我,我不是这个意思,只是妹子你看。”她急忙抓了一把麸子面出来,那是麸皮混合了玉米皮的粗面,叫做面,实际上压根和面不沾边。

压根粘不到一起去,为了做成窝窝头,每次和面时,苗花都会用一点点小米碾的面。小米粘性好,能把这些散成一片的麸皮玉米皮黏到一起去。

这样的面做出来的窝窝头,难以下咽的剌嗓子。

她怎么好意思用来换傅长缨的好面粉呢?

这不是坑人家知青娃嘛。

麸皮很是粗糙,灰不拉几的看着难受。压根发不起来,只能做窝窝头。

二十一世纪的人开始忆苦思甜,杂面馒头、杂粮窝窝头比白面馒头贵得多。有些还羡慕老一辈的能天天吃杂粮,不用担心长脂长胖真是件再高兴不过的事情。

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谁又会惦记杂粮面呢?

是白面馒头不甜还是牛奶不好喝、猪肉牛肉不好吃?

傅长缨只觉得自己嗓子眼堵得慌,好一会儿她才抬起头,“我下乡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当然要跟乡亲们一样吃喝。”

苗花已经说不出话来,她看着眼前这个眼睛亮晶晶的年轻姑娘,心里有千言万语却都说不出。

“这样的日子不会太长久,嫂子你信不信我?回头我肯定带着咱们大湾村的乡亲们把日子过得红火起来,往后咱们天天吃白面馒头吃大米饭,再不吃这些麸子面了。”

这话让苗花呆住了。

她几乎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

可是这昏暗的屋子里,站在自己面前的年轻姑娘眼睛像星星一样亮,这让她忍不住的点头,“诶,俺相信,俺相信。”

……

苗花的丈夫三年前去世了。

她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寡妇拉扯着不到两岁的女儿过活。

村里人有时候帮衬一把,可这年头大家过得都不好,能帮衬的也有限。

去年的时候,村长媳妇送来了一只老母鸡和几个鸡蛋,让苗花看着老母鸡孵鸡蛋。

说是等孵出来鸡蛋可以养小鸡,回头小鸡长大了下蛋,这样能给妞妞补充下营养。

妞妞现在五岁了,小姑娘长得跟火柴棍似的,除了骨头就是皮,浑身没什么肉。

这会儿在煤油灯下打量着妈妈递给她的窝窝头,恨不得眼前有个放大镜,方便她从内到外的观察。

“怎么了妞妞?”

小姑娘笑了起来,正在换牙的人如今说话漏风,“这窝窝跟之前不一样。”

变白了,咬一口也好吃了很多呢。

傅长缨咬了口窝窝头,新做的窝窝头,麸子面占比大,毕竟她一个月就二十斤粮食,两个大人一个小孩,怎么都要省着吃呢。

还真是剌嗓子,尤其是跟中午那顿丰盛的午饭比起来。

“慢慢吃,多喝点汤。”

傅长缨继续跟苗花聊村里的事情。

洪山公社是沂县的大公社,下面一共有十二个生产大队,其中大部分生产大队下面又有几个小生产队,小生产队以一个村庄为单位。

大湾村生产队隶属于大湾村生产大队,隔着一道山梁,还有个大湾后村。

北方虽然多平原,但革命老区这边偏生地形复杂的很。

前世作为扶贫村官,傅长缨对国内的贫困地区多多少少还算了结。

她现在所在的革命老区属于多条断块带构成的丘陵、山间平原、盆地、谷地等多样化地形,高情商说法地形多样自然资源丰富利于多种经营,低情商嘛,地表崎岖土地贫瘠难以开发①。

大湾村和大湾后村都属于洪山山区,坐落在小沂山山系两侧,大湾后村还好些,大湾村是背靠小沂山,前面又有一条山梁,可谓夹缝中求生存。

连接外界的就是那条蜿蜒山路。

沿着山路继续往里走,不到二十里路就能到公社所在地。

要是顺着傅长缨他们坐卡车来的方向走,到县城大概四十里地的路程。

“公社那边逢六是集,村里的人有空的话去洪山集上买点东西。”

傅长缨想了下,“需要票吗?”

苗花摇头,“一般倒是不用,乡下地方和城里还不一样,不过要是在集上的供销社买东西,那就得要票了。”

了解。

乡下地方和城里到底不一样。

比如说,大湾村还没能通电。

毕竟这里是山区啊。

就算到了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革命老区都是贫困区,何况现在?

煤油灯被苗花擦得瓦光锃亮,知道傅长缨书多,她还把灯芯挑开,让屋子里更亮堂些。

乡下人的夜生活大概就是搬个小马扎出去,一群人聚起来闲聊天。

不过苗花说了,明天起村子里要开始春忙了。

大家伙都会早早休息,哪还有闲情逸致去拉呱?

西屋的煤油灯亮着,傅长缨提笔写信,她如今算是在革命老区安营扎寨了,自然得给傅爷爷汇报一声。

至于家里头,也得写信报个平安,长时间不写信将来需要钱什么的再联系显得多势力、生分啊。

顺带着,傅长缨又给在部队的兄长写了封信。

三封信写好,她这才拿出小本本来合计大湾村的情况。

大湾村地处洪山山区,按照土地类型划分,介于低山地。

如果大规模发展林木业倒是不错的选择,奈何现在发展林木业没前途啊。

先种地比较靠谱。

大湾村一共一百零八户,合计人口六百七十五人,徐、梁、洪是村子里的大姓。

苗花她死去的男人姓徐,和村长徐长富是本家,这些年来苗花得到村长家一些照拂。然而村长家上有老下有小,一共八口人能照顾的有限。

算工分的时候,苗花一般都拿到八个公分,赶上了村里最能干的女人。

等到年底分红,一公分差不多八分钱。

一个壮劳力一年工作下来差不多三千工分左右,差不多二百来块。

这跟城里的工人没办法比。

苗花虽然没直说,但傅长缨倒是听出了那意思,他们这些知青工分不会高。

就算是学生时代去郊区的农村双抢,但学校安排的都是好地块,也没怎么累着这些学生。

怎么可能拿高分呢?

还是得另想办法。

不过她也初来乍到,就算提出各种新鲜法子人家村里人也不认啊。

得先让村里人知道自己是个踏实能干值得信赖十分可靠的同志,这才循序渐进的开始扶贫搞建设。

她当初去扶贫,不也是先挨家挨户了解情况折腾了两个月,然后这才做各种计划来进行的工作吗?

不着急不着急。

收起了小本本,傅长缨拿出书来看。

西屋的煤油灯熄灭时夜色已深。

天蒙蒙亮,傅长缨听到铜锣声,“起床干活啦,春忙开始咯!”

同样被铜锣声吵醒的还有郭春燕。

她和另外一个女知青如愿住在村长家,只不过算盘打得响,晚饭时候也慌了。

说吃糠咽菜有点夸张,但村里的伙食是真不咋样。

村长说,回头安排他媳妇先给他们知青做一星期的饭,不过他们自己也得学着点。

昨晚吃了煮的胡萝卜后,郭春燕晚上没少放屁,觉得屋子里都是臭屁味。

好不容易睡熟了,又被吵醒,她拽了被子蒙头继续睡。

倒是另一个女知青艾红梅喊她,“咱们得下地干活,春燕快起来。”

知青们第一年的粮食由国家供应,往后就得看村子里的收成和自己的工分了。

工分少,分到的粮食少,那就得饿着肚子干活。

沂县是出了名的贫困山区,粮食产量本来就不高,年底分红的时候工分也不值钱。

能干活的人家还能混个温饱,要是孩子多劳动力少的庄户人家到了年底一算账,还欠村里粮食呢。

艾红梅的提醒让郭春燕很是不耐烦,“知道了。”

她一脸起床气的坐了起来,瞪大了眼睛却没有聚焦。

磨磨唧唧到了田间地头,才发现傅长缨已经拿着锄头在那里热火朝天的干着。

“真会装。”

谁喜欢种地呀?

这么累,面朝黄土背朝天,回去后浑身都是泥腥味。

没有人会喜欢,尤其是他们这些城市里来的人。

傅长缨不是装又是什么?

苗花看着傅长缨干活那架势还挺像那回事,“长缨你在家干过农活?”

在家没干过,不过扶贫的时候啥都得干。

“来之前去了趟乡下,跟我爷爷奶奶取了取经,他们教了我一些。”

苗花看着那灿烂的笑脸,把自己那脱了线的手套递过去,“你戴上这个,保护下手,省得磨出水泡。”

傅长缨笑着接了过去,“好嘞。”

只是戴上手套没多大会儿,傅长缨就觉得手心有点疼,脱下手套一看,手指头上面已经冒出来四个水泡。

行吧,这防护甲完全没用。

傅长缨把手套塞进口袋里,追赶已经把她落下一截的苗花。

革命老区这里是一年两茬作物,如今干的给小麦田锄草松土的活。

傅长缨分得清麦苗和杂草,可其他知青就不见得有着眼力见儿。

曹盼军直接把麦苗当杂草给锄了,带他的梁明玉见状傻了眼,看着那一串被锄掉的麦苗,五大三粗的汉子蹲在地上捂着脸。

其他村民发现了情况,尖叫起来,“哎哟这是哪个杀千刀的干的,咋把咱们的麦子都给锄了?”

锄掉麦子了?

郭春燕听到这话低头看了眼,这到底哪是麦苗哪是杂草?

她看着长得都差不多啊!

来自大上海的知青初来乍到革命老区,就把猫了一冬天的麦子给斩草除根,这让大湾村的村民心情复杂。

村长徐长富看着那些根朝上的麦苗,抽了一口烟吐出一片云雾来,“怪我,这些都算我账上。”

这话让曹盼军忍不住嘀咕了句,“不就几个破麦苗,至于吗?”

他这声音不大不小,村民们听到纷纷看了过去。

徐长富眼神冷冽,让曹盼军心中一慌——

他是不是说错话了?

来自大地方的知青刚想要说句什么,忽的后脑勺吃了一记打。

曹盼军回头望去,看到傅长缨朝自己扔土坷垃,他躲闪不及脸上愣是挨了一下,“傅长缨,你干什么?”

①来自论文《试论沂蒙山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沂蒙山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章 006 麦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