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在聊斋同人文里当国师 > 第12章 从水下爬出来的洛神

在聊斋同人文里当国师 第12章 从水下爬出来的洛神

作者:三花狸奴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2-08-20 21:57:44 来源:文学城

阮陶自知理亏,也来不及和摊主理论,因此随手从怀中摸了一粒今儿早穿衣时从子贡口袋里顺来的碎银,又向摊主赔了不是,便匆匆离开了。

他跑到路口随意找了一辆马车马车问道:“师傅,租车吗?”

“租!小郎君是要去哪儿呀?”车夫叼着旱烟,笑盈盈的问道。

“太守府。”

车夫见阮陶模样生得贵气,穿着又讲究,只当他是武太守家的亲戚,又或是哪位世家的少爷去太守府做客的。

于是,他在鞋底敲了敲烟杆,随后见烟枪别在腰间,说道:“上车吧!今儿开头张,就收您八文钱,图个吉利!”

阮陶道了声谢,随后翻身上了车。

估摸着是怕下雨天,整个车顶是用油皮纸包了的,本就是用来租给寻常百姓图方便的小马车,车厢自然不大。

勉勉强强能塞下两个不是特别壮硕的男子,若是壮一些的估计只能坐下一个了。

车厢狭小是其次,这个时辰太阳也更着出来了,虽是春日里,却也异天比一天晒得厉害,烘烤在油皮纸包了的车顶上,加上阮陶自身现在比较急,难免出了一身薄汗。

马车跑到半路突然猛的一摇,阮陶被甩得在车壁上撞了个实在,疼得他直呲牙。

只听外头一片嘈杂,阮陶高声问道:“师傅,这是怎么了?”

“前头有几个骑着马的郎君将路堵住了!”车夫回答道,随后低声咒骂了一句,“这群背时砍脑壳的!”

阮陶撩起车窗帘、探出头查看外头的情况。

只见几匹马立在路中间,一个有个瘦弱的小书生,正抱着个哇哇大哭的小孩儿与面前牵着马的几个年轻人争得面红耳赤。

小孩儿看样子没伤着,估计是小孩子淘气,窜到路上被马惊了。

也不知这书生是个父亲还是哥哥,又或者只是寻常的亲戚邻居。

阮陶一眼就认出了那几个牵扯马的年轻人不正是他昨天在牢里和庙里认识的赵苏几人吗?

只见杜子美生涩的拿着糖果哄着小书生怀里被吓坏了的小孩儿,赵苏正从荷包里掏东西,应该是掏银子陪给人家的钱。

见状,阮陶挥手喊了一声:“太白兄!!”

说起来他与李太白几人不过只是昨日一面之缘,远不到称兄道弟的地步。

但在喊出声的一瞬,他心里莫名的升起一股心酸的自豪,啧!想当年他背书背到头秃的时候都是一边用头在课桌上磕、一边管李太白叫爸爸的!

谁曾想,他现如今居然能与真人称兄道弟了!

阮陶出声的一瞬,几人应声回头,就见生得如珠似宝的少年从在乱哄哄的人群里,从一辆破旧简陋的马车中探出头冲着他们挥手傻笑。

李太白抬手应了一声:“季珍兄,好巧!我等正要去太守府找你呢!”

许是离得太远,四周又乱哄哄的听得不太清晰,阮陶并未注意到李太白对他的称呼。

他先翻身下了马车,随后从怀里掏了八文钱递给车夫,而后匆匆跑到李太白等人身前。

他拉着李太白身边白马的缰绳,随后道:“情况紧急,太白兄这马可否借我一用?”

“那是自然……”

李太白话音未落,赔了银子、安抚好了小娃娃的赵苏走了过来,他的脸上一如既往的挂着儒雅随和的微笑,不过熟悉他的人都能够感觉到他周身散发的“生人勿近”的气场。

然而阮陶却丝毫感觉不出来,他只觉得这小公子修养真好,随时随地都笑得让人如沐春风。

只听赵苏问他道:“你形色匆匆的是要去哪儿?可是出了什么变故?”

阮陶没有忘记这化名赵苏的小公子才是这几人中做主的人,于是抬袖向对方行了个礼问了一声好,随后道:“我要去太守府!早起闻得静水寺的那尊观音有异,我恐是应在古小姐身上,所以急着去看看。”

“好巧,我等也正要去抬手府,一起吧。”说着,赵苏将阮陶拉至自己的马前,“与我同坐一匹马,季珍兄不介意吧?”

“不介意、不介意!”说罢,阮陶翻身便上了马。

此时他整颗心都系在武太守和古小姐身上,依旧没有注意到赵苏对他的称呼,此时他只想一匹快马飞奔至太守府,什么介意不介意的,他又不是待字闺中的小姑娘。

见状,赵苏脸上的笑多了几分真诚,他跟着翻身上马,随后与阮陶同乘一匹马,策马而去。

见此,杜子美不解道:“他昨日不还疑人家吗?昨儿就是他自己凑上去的,今儿又是。”

“谁知道呢!”李太白一笑,随后示意杜子美上马跟上。

一行人策马来到武太守府,刚下马就碰见了从角门匆匆出来的一个管事。

管事认得阮陶,之前阮陶数次出入太守衙门,管事在去给自家老爷送东西的时候见过他。

阮陶自然也认得他,不过只是见过几次,叫不出名讳。

见了阮陶一行人,管事的匆匆上前向几人行礼,门口守着的杂役见状连忙上前来给几人牵马。

管事微微弯着腰,说道:“阮先生,您总算来了,我奉我们老爷之命还想着套车去城外接您呢!”

“我昨夜歇在城里的。”阮陶随口解释了一句,随后连忙问道,“武大人急着找我作甚?可是古小姐有异样?”

闻言,管家摆出一副惊讶的模样:“您还真是活神仙!这您都能料到!”

阮陶现在没功夫听他的吹捧,便拉着他往府里走,示意他边走边走。

管事的也不敢耽搁,他一边领着几人往府里走,一边说道:“那古小姐昨日到了咱们府上,由咱们太太亲自照料着,被安置在家祠后的佛堂中。”

“昨日夜里,她人虽没醒却突然开始说话了!又哭又喊闹了一晚上,却也没做出什么出格的事儿。不过我们老爷也担心的厉害,这不一大早便派我去接您。”

“说话了?”阮陶停下了脚步,他摸着下巴思忖了片刻,问道,“她都在哭喊些什么?”

管事的愣了愣,道:“倒也没其他的,只哭着喊了一晚上的‘娘’。这……天微亮是方才停下。”

娘……

阮陶瞬间愣住了,须臾方才回过神,紧接着长叹了口气。

一行人至一处月洞门前,坐上了府内的青布小车,随着马脖子上挂着的铜铃,叮叮当当的朝着武太守家祠后的小佛堂去了。

至小佛堂,武太守夫妇已经等待多时,见不仅是阮陶来了赵苏一行人也跟着了来,武太守更加的诚惶诚恐。

他心里琢磨着,公子素来不喜、也不信鬼神之说,此番前来定然是为了查得真相大白,亦是对自己的政绩的考察。

于是,武太守心中暗自咬牙,这事儿定然不能办砸了!若是办砸了估摸着他的官运也到此了解了。

虽说读书人一生报复不过是为朝廷尽力,能够为朝廷守着边关一隅确保百姓安乐他也满足,但他的太太总不能跟着自己一直在这边陲之城呆着。

他承诺过要带她上京去,要给她买京中最时新的缎子做衣裳、他们的孩子还要拜孔直讲做先生。

这事他不仅不能办砸,还得办好!办漂亮!让朝廷看到他的能力!

武太守带着自己的夫人向赵苏等人行礼,赵苏抬手制止了,说正事要紧。

闻言,武太守立马带着几人进到了小佛堂内。

堂前供着一个佛龛,里头有着一尊小小的玉观音像,那观音像慈眉善目的,与静水寺里的一比让人看着舒服多了。

整座佛堂弥漫着一缕缕檀香的味道,与静水寺那诡异的浓香大不相同。

阮陶心中叹道,一个府上私人供着的小小佛堂都比一座有高僧坐镇的庙宇来得正常。

进到佛堂后,侧边被用纱帘笼住了,隔着纱帘便能看到里头摆着一方小榻,古小姐便被安置在此处。

阮陶连忙撩起了帘子,查看里头古小姐的情况。

只见此时古小姐脸上如碎瓷般的裂纹淡化了不少,并且肚子也比昨日小了一圈儿!

哎?

阮陶觉得奇怪,他伸手替古小姐把脉,发现古小姐的脉象居然清晰强健了不少!

这到是一件奇事!

阮陶起身打量了武太守府上这处小佛堂的布置,虽说是有些风水考究在里头的,不过也很普通,不可能说能够镇住鬼胎啊?

阮掏又想到他们昨日在兽面观音下发现的那一洼鲜血,难道是与幕后主使受伤有关?

可他记得书上不是记载阴胎周身的能量始于自己吗?未见天的极阴之胎也当是如此啊?还是说是他见识少了?

这时,只听武太守的夫人低声啜泣道:“这孩子也是命苦,作夜直着脖子喊了一夜的‘娘’,可她娘三年前便去了。”

“唉!一个人孤零零的在世上,这么小小的年纪又遭遇了这样的事儿,真是可怜……”

阮掏这才方然醒悟,他连忙问夫人道:“敢问夫人,昨日除了古小姐哭‘娘’府上可还有什么异事吗?”

“异、异事?”那夫人朝后退了一步朝着自己丈夫身边靠了靠,明显是吓着了。

武太守拍了拍她的手,以示安慰。

阮陶继续说道:“譬如……昨夜您派来看顾古小姐的人中,可否多了一个并非您府上、您不认识的丫头或是婆子?”

一阵风吹进佛堂,佛前香烛的烛火在风中摇曳,幔帐被卷起露出小榻上古小姐僵直的身体。

武太守的夫人被吓得一个哆嗦,武太守伸手护住自己的夫人,随后道:“她胆子小,阮先生勿怪。”

想来能够在家中修这么一座小佛堂的人,应当是极其信佛信鬼神的。

“为何突然这么问?”赵苏开口问道。

阮陶没有回答他的话,而是对武太守道:“家中可有糯米饭?”

武太守愣了愣:“有!昨儿您说让家里吃糯米饭,回来我让厨房蒸了好些,现在还剩。”

“盛一碗来,用黑陶的碗装。”

很快一碗黑陶碗装着的糯米饭被送到了阮陶手中,他又让人去舀了一瓢井水来。

只见他先从佛前的香案上抓了一把香灰搅进舀来的井水中,随后又将水淋在了那碗饭上,最后点燃了一柱香,直立立的插进了淋了香灰水的糯米饭中。

“这是在做什么?”杜子美侧身问身边的孔明道。

孔明嘴角挂着淡淡的笑,说道:“一些偏方术法。”

一时间佛堂中寂静无声,所有人都盯着阮陶插进去的那柱香。

在香烧了半寸左右,只见三缕香烟突然汇做了一股,朝着幔帐里飘去。

阮陶赶紧再次回到了古小姐身边,众人紧随其后。

只见他在榻前细细摸索着,像是在找着什么东西,见状众人都不敢吭声。

“找到了。”阮陶冷冷道。

只见他手里捻着什么东西,借着透过窗帘的阳光可以依稀看清——那是一根长发。

“这是?”几人不解。

想武家佛堂虽说洁净,但武太守的夫人时长进来礼佛,并一堆丫头婆子进来洒扫,就说昨日为了照顾古小姐,也进来了一群丫头婆子,落一两根头发乃是常事。

阮陶捻着头发绷直了在阳光下看了看,虽说心里早就有了底,但在这个时候还是难免心虚,说人不怕这些那是骗人的。

好在他也算是从小和这些东西打交道,且昨天古小姐给他的冲击已经够大了,现在这根头发算不了什么。

阮陶努力平复下心底的那一丝怂,道:3“这是一根死人的头发。”

“?!”武太守夫妇大惊失色。

“准确来说,是落水淹死之人的头发。”阮陶解释道,“不过她不是被人捞上来的,而是自己从河里爬出来,走到你们府上的。”

阮陶这一席话,差点儿没将武太守夫妇吓哭!

武太守哆嗦道:“您、您的意思是我府上也有了死人?这……您昨儿没同我说过……这……”

武太守哆哆嗦嗦一句话都说不清楚,也不怪他哆嗦,正常活人知道自己家里来了个死人,还是不请自来,自己走过来的死人,吓得尿裤子的都有!

最后还是他那个看起来吓得不行的夫人开口道:“阮先生,昨儿您让我们将古小姐接回来的时候可没说会因此将那些脏东西引到家中来啊!

“古小姐乃上郡百姓,我家老爷身为上郡父母官照顾、帮衬她,我们家自然是乐意的!可是我们家近百口人,那东西如今进了家门了,您说这……”

“别担心。”阮陶安慰他们道,“她不是冲着你们来的。我记得古小姐的父母是因游湖掉进水里淹死的对吧?”

“是,在三年前。”武太守夫人回答道。

出乎意料此时她反而看起来比自己丈夫冷静得多。

“尸体找到了吗?”阮陶问。

武太守夫人一愣,随后道:“三年前古家当家人夫妇在城外江昌湖游玩,后船不慎故障,夫妇二人双双掉入水中,古贺两家人派人捞了七天七夜也没捞着尸首……您、您的意思是?”

“古小姐昨夜哭着喊了一夜的娘,不是她做梦臆想,而是她真的见到了自己的娘亲。”

说着阮陶从怀中掏出了一张黄符,将头发包了进去折成了三角状,随后塞在了古小姐的枕头底下。

“横死之人不得转生,落水而死之人转生更是需要找替身方可解脱。”他又问道,“自古家当家的夫妇死在江昌湖后,这几年江昌湖可还淹死过人?”

武太守夫人看起来柔弱,实际心理素质却要比她的丈夫好得多,这么一会儿的功夫已经平静了不少。

“说起来……那湖到真没出过事儿了。这确实怪,以往每到春夏之际,或在船上游湖不幸落水、或小孩儿顽劣下湖游泳从而溺水,多多少少都会出事儿。您这么一说,自从古家老爷和夫人出事后,那湖倒还真没再淹死过人。”

“反倒是听说了好几件差点儿溺毙在江昌湖中,最终化险为夷的事。记得,我们府上崔妈妈家的儿子一日在外头做活贪天热,就扑腾进了那湖里差点儿没扑腾出来,最后却意外的没事儿!后来,他说他在水下看见了洛神。”

她的声音娇娇柔柔的,让人想到一个词“吴侬软语”。

“洛神?”李太白诧异道。

“水里的女神仙不就是洛神了吗?”武太守夫人解释道,“自此他们一家每月十五都会去城外水仙庵供奉。”

闻言,阮陶长叹了口气:“是难得的好人啊,可惜竟落得如此下场。”

水鬼须得找替身方可解脱,古家当家的夫妇溺毙在湖中后没能捞到尸体,想来也是被湖底的水鬼拉下去当替身了,自然也被困在了湖底。

然这几年来,他们却没有想着拉别人做替身自己解脱,可见是难得的善人。

“若没有意外,您府上那仆妇的儿子在水下见到的应该不是什么女神仙而是古小姐的母亲、贺家嫡亲小姐、与自己丈夫一同葬身在水中的——古家当家人的夫人。”阮陶说道。

“正常水鬼须得在水下等待替身方可解脱,是不能爬上岸的。她能上岸估摸着就是因为你家仆妇一家的供奉。”

“可、可他们供的不是洛神吗?”武太守总算能将话哆嗦清楚了。

“洛神不过是曹子建杜撰出来的罢了。”李太白开口道,“本就没这个神仙。”

阮陶点了点头,接着道:“所以,那些供奉全都到了贺夫人身上,因而她才能从水中爬出来,爬到自己闺女身边。”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章 从水下爬出来的洛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